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屬于市政工程領域,所述滲水結構包括周邊開設有滲水孔的是多個滲水管,多個滲水管的一端設置有滲水溝,多個滲水管的管口和孔口設置有濾網,多個滲水管設置在道路夯土層的下方,滲水溝設置在綠化帶或人行道下,滲水溝底部回填有石頭或砂子,頂層設置有綠化帶或水泥磚,滲水溝與路邊連通,滲水溝上設置有溢流口,通過利用這種結構的滲水結構,可緩解道路的漫水,防止道路積水不暢帶來的災害,提高道路的滲水速度和滲水總量,提高地下水的涵養,降低改造成本,節約建筑費用。
【專利說明】
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滲水結構,特別涉及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屬于市政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化城市的發展,城市交通車輛的得增多,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產生了溫室效應,由于人類無節制的開采和破壞資源,全球降雨量增多、降水量重新分配、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泥石流頻發,洪水泛濫,城市內澇,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原來的排澇排洪系統難以滿足氣候變化帶來的突發性大降雨量,常常會因排水不暢,引起洪水泛濫、導致交通不便、造成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特別是一些非透水的路面,路面積水相對多,再加上不能及時排出,常常會引起路面積水升高,導致低層建筑居民家中的進水等不測事故,相反,伴隨著現代社會科技與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的用水量在逐步的增加,現如今缺水,這些都直接導致原有的清潔水資源面臨枯竭。已是不爭的事實。雨水、中水、海水等非傳統水源的開發利用變得迫在眉睫。為此,國家提出建設“海綿城市”,宗旨是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環保型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但是,對于很多已經建成的道路大多是不透水的,如果拆除重建將帶來巨大經濟損失。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進行改造,使不透水的道路具備滲水的能力是目前市政工程建設中面臨的一大課題。
【發明內容】
[0003]針對非透水路面排水不暢,雨水積聚,常常會導致交通不便、低層建筑居民家中的進水或發生不測事故等,甚至會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目的是提高道路滲水速度和滲水總量,減少路面積水,防止道路積水不暢帶來的災害,提高地下水的涵養,降低改造成本,節約建設費用。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所述滲水結構包括周邊開設有滲水孔的是多個滲水管,多個滲水管的一端設置有滲水溝,多個滲水管的管口和滲水孔孔口設置有濾網,多個滲水管設置在道路夯土層的下方,滲水溝設置在綠化帶或人行道下,滲水管口設置在管滲水溝底部,滲水溝自下而上回填有由大到小的石頭或砂子,頂層設置有種植土以及綠化帶或水泥磚,滲水溝與車行道路面邊部相通,滲水溝入水口高度低于路邊進水口高度,滲水溝上設置有溢流口,溢流口與雨水管道連通;
[0005]優選的,所述滲水管為鑄鐵、硬質塑料、鋼管或水泥管,小于1cm的滲水管一端為楔形結構;
[0006]優選的,所述路邊進水口為缺口或格柵路沿石;
[0007]優選的,所述滲水溝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層,透水砌塊層、種植土層;
[0008]優選的,所述滲水溝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礫石層或卵石層、級配碎石層、粗砂層、種植土層;
[0009]優選的,所述滲水溝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層或礫石層或者碎石層、級配石料層、土工布層、砂層、種植土層;
[0010]優選的,所述滲水溝設置在路中綠化帶下面時,滲水溝上面綠化帶低于周邊;
[0011 ]優選的,所述滲水溝設置在人行道下面時,上表面水平鋪設有格柵狀水泥磚;
[0012]優選的,所述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的積極效果是,通過在人行道或綠化帶上開設滲水溝,并將滲水管端口設置在滲水溝底部,能夠在不破壞道路、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進行施工,可降低施工費用,節約成本;通過在滲水管端部設置滲水溝,能夠存儲一定的水量,降低路面的積水深度;通過在滲水管管口或滲水管周邊滲水孔上設置濾網,可防止砂石等雜物進入管道中;通過在滲水溝中自下而上設置由大到小的石頭或砂子,可在滲水溝上面形成綠化帶或人行道,既不影響美觀或走路,又可保證雨水的滲透,能夠緩解車行道路和人行道路的漫水;通過在滲水溝上面設置溢流口,并使溢流口與原有的雨水管路連通,當滲水溝中雨水溢出時,客流到雨水管道中,能夠防止雨水倒流至馬路上;通過在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能夠將雨水中的一部分,存儲在雨水井中,一方面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綠化帶周圍的土地濕潤,另外,馬路上或綠化帶中的蓄水井中的井水在需要是可以從井中抽水澆灌綠化帶或向馬路上灑水,有效地利用雨水,減少使用飲用水,保持路邊清潔,降低車輛過后空氣中塵土飛揚的現象,增加“海綿城市”的吸水量;通過利用這種結構的滲水結構和施工方法,可緩解道路的漫水,防止道路積水不暢帶來的災害,實現雨水的自然滲透、自然循環,提高道路的滲水速度和滲水總量,提高地下水的涵養,恢復環保生態,降低改造成本,節約建筑費用。
【附圖說明】
[0014]圖1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垂直剖面示意圖。
[0015]圖2綠化帶中滲水溝內的縱向剖面圖。
[0016]圖3人行道中滲水溝內的縱向剖面圖。
[0017]圖4人行道中滲水溝內的橫向剖面圖。
[0018]圖5滲水溝內滲水管的擠壓施工示意圖。
[0019 ]標號說明:1:人行道、2:慢車道、3:快車道、11 -滲水管、12-濾網、13-大石頭、14_小石頭、15-砂子、16-種植土、17-綠化帶、18-溢流口、19-格柵狀水泥磚、20-滲水溝、21-千斤頂、22-前墊板、23-棍子、24-滲水孔、25-后墊板,31-夯土層、32-防水層、33-不透水路面、34-路沿石格柵、35-路沿石。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參照圖1-圖5就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0021]本實用新型主要適用于地下水位不高、道路地基夯土層下含水量增大不會對路基結構穩定性帶來較大影響的道路。
[002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垂直剖面示意圖。其中I為人行道1、2為慢車道、3為快車道,圖2是綠化帶中滲水溝內的縱向剖面圖,圖3是人行道I中滲水溝內的縱向剖面圖,圖4是人行道I中滲水溝內的橫向剖面圖。所述滲水結構包括周邊開設有滲水孔24的是多個滲水管11,多個滲水管11的一端設置有滲水溝20,多個滲水管11的管口和滲水孔24孔口設置有濾網12,多個滲水管11設置在道路窮土層31的下方,滲水溝20設置在綠化帶17或人行道I下,滲水溝20底部的滲水管11管口自下而上為回填有由大到小的石頭或砂子15,其中,13為大石頭、14為小石頭,頂層設置有種植土 16以及綠化帶17或水泥磚,滲水溝20無論設置在綠化還是人行道I,滲水溝20側面都與車行道路邊連通,滲水溝20入水口高度低于路邊進水口高度,滲水溝20上設置有溢流口 18,溢流口 18與雨水管道連通;
[0023]優選的,所述滲水管11為鑄鐵、硬質塑料、鋼管或水泥管,小于1cm的滲水管11一端為楔形結構;
[0024]優選的,所述路邊進水口為缺口或格柵路沿石35;
[0025]優選的,所述滲水溝20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鋪設有卵石層,透水砌塊層、種植土16層;
[0026]優選的,所述滲水溝20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鋪設有礫石層或卵石層、級配碎石層、粗砂層、種植土 16層;
[0027]所述滲水溝20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鋪設有卵石層或者礫石層或者碎石層、級配石料層、土工布層、砂層、種植土層16層;
[0028]優選的,所述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
[0029]優選的,所述滲水溝20設置在路中綠化帶17時,所述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滲水溝20上面綠化帶17低于周邊;
[0030]優選的,所述滲水溝20設置在人行道I上時,上表面水平鋪設有格柵狀水泥磚19,滲水溝20設于人行道I上靠車行道一側邊緣時,路沿石采用格柵路沿石。滲水溝20設于人行道I上時不設種植土 16和綠化帶17。
[0031]參考圖4,在管道上面分別為夯土層31、防水層32、不透水路面33上的積水可以從路沿石35的格柵34流進滲水溝20中。
[0032]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改造方法如下:
[0033](I)利用斜面鉆孔設備,從人行道I或中間綠化帶17—邊或兩邊向道路中間鉆孔,然后在道路夯土層31的下方水平或傾斜插入多根滲水管11并在滲水管11端口處設置滲水溝;或者是先在人行道I或中間綠化帶17—邊或兩邊開挖滲水溝20,圖5是滲水溝內滲水管的擠壓施工示意圖,在溝底利用液壓千斤頂21依次向道路方向頂入多段滲水管11,為了保護管道在千斤頂21的前后分別設置有墊板,其中,22為前墊板、23為輥棍子、25-后墊板;如果滲水管11是直徑小于1cm的管子,可將端部加工成楔形結構打入路面下方的土中,圖5的實施例中,首先是先打孔,然后在孔中利用千斤頂將水泥管子頂到道路下面的示意圖;
[O O3 4 ] (2 )在綠化帶17或人行道I的滲水管11端部的滲水溝2 O內滲水管11端部設置濾網12,滲水溝20內自下而上依次回填由大到小的石頭或砂子15;
[0035](3)在滲水溝20周邊設置溢流口 18,使溢流口 18與雨水管道之間連通,所述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確保滲水溝20周邊設置的溢流口 18高度高于雨水管道入口的高度;
[0036I (4)使滲水溝20與路邊的缺口或格柵路沿石35之間連通,如果滲水溝20設置在綠化帶17上,頂層鋪設種植土 16以及綠化帶17,如果滲水溝20設置在人行道I上,在滲水溝20上水平設置格柵狀水泥磚19。
[0037I通過在人行道I或綠化帶17上開設滲水溝20,并將滲水管11端口設置在滲水溝20底部,能夠在不破壞道路、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進行施工,可降低施工費用,節約成本;通過在管道端部設置滲水溝20,能夠存儲一定的水量,降低路面的積水深度,方便交通;通過在滲水管11管口或滲水管11周邊滲水孔24上設置濾網12,可防止砂石等雜物進入管道中;通過在滲水溝20中自下而上設置由大到小的石頭或砂子15,可在滲水溝20上面形成綠化帶17或人行道I,既不影響美觀或走路,又可保證雨水的滲透,能夠緩解車行道路和人行道I路的漫水;通過在滲水溝20上面設置溢流口 18,使溢流口 18與雨水管連通同,當滲水溝20中雨水溢出時,可流到雨水管道中,能夠防止雨水倒流至馬路上;通過在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能夠將雨水中的一部分,存儲在雨水井中,一方面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綠化帶周圍的土地濕潤,另外,馬路上或綠化帶中的蓄水井中的井水在需要是可以從井中抽水澆灌綠化帶或向馬路上灑水,有效地利用雨水,減少使用飲用水,可保持路邊清潔,降低車輛過后空氣中塵土飛揚的現象,增加“海綿城市”的吸水量;通過利用這種結構的滲水結構和施工方法,可緩解道路的漫水,防止道路積水不暢帶來的災害,實現雨水的自然滲透、自然循環,提高道路的滲水速度和滲水總量,提高地下水的涵養,降低改造成本,節約建筑費用。
【主權項】
1.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結構包括周邊開設有滲水孔的是多個滲水管,多個滲水管的一端設置有滲水溝,多個滲水管的管口和滲水孔孔口設置有濾網,多個滲水管設置在道路夯土層的下方,滲水溝設置在綠化帶或人行道下,滲水管口設置在管滲水溝底部,滲水溝自下而上回填有由大到小的石頭或砂子,頂層設置有種植土以及綠化帶或水泥磚,滲水溝與車行道路面邊部相通,滲水溝入水口高度低于路邊進水口高度,滲水溝上設置有溢流口,溢流口與雨水管道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管為鑄鐵、硬質塑料、鋼管或水泥管,小于1cm的滲水管一端為楔形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邊進水口為缺口或格柵路沿石。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溝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層,透水砌塊層、種植土層。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溝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礫石層或卵石層、級配碎石層、粗砂層、種植土層。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溝中自下而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層或爍石層或者碎石層、級配石料層、土工布層、砂層、種植土層。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溝設置在路中綠化帶下面時,滲水溝上面綠化帶低于周邊。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溝設置在人行道下面時,上表面水平鋪設有格柵狀水泥磚。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與雨水管道之間設置有蓄水井。
【文檔編號】E01C11/22GK205529776SQ20162006845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發明人】侯綱, 牛曉奇, 劉玉, 李澤月, 張志靜, 胡素雅, 程銀書, 祝黎陽, 劉永斌, 趙愛龍, 任軍, 李海衛, 徐達霄, 李少華, 趙天粒
【申請人】安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