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面鋪裝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橋面鋪裝問題是介于橋梁與道路兩個專業的交界區域,因此多年來一直被兩個專業所忽視。現行《公路浙青路面設計規范》主要對浙青鋪裝結構所用材料、做法及厚度等作了指導性的說明,卻沒有提及具體的設計方法。故目前道路與橋梁專業方面分別按各自的要求和認知進行設計,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與標準,至今還是基于以前經驗的知識進行設計修筑。隨著交通量和重型車迅速增加,特別是近年來超載現象嚴重,按傳統理念設計出來的混凝土橋橋面鋪裝的破壞情況越來越嚴重。有為數不少的橋梁通車后不久,無論是水泥混凝土鋪裝還是浙青混凝土鋪裝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裂縫、擁包、車轍、碎裂、脫落等普遍病害。這不僅妨礙了交通安全,影響了橋面的美觀性,一些處于交通要道上的橋梁分流特別困難,嚴重影響了交通,還給維修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造成了直接和間接的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在按傳統理念設計與施工的混凝土橋橋面鋪裝層中暴露的問題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急需進行新型復合鋪裝結構的嘗試,利用各種層間抗剪切措施的設計和鋪裝層材料與結構性能的改善,特別是彎拉強度的提高和鋪裝整體性的增強,以減少鋪裝層開裂和脫落等早期病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延長使用壽命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包括橋面板,在所述的橋面板上設有架立鋼筋,在所述的架立鋼筋上設有鋼筋網,在所述的橋面板上澆筑有一層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且所述的鋼筋網處于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內,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上表面設有縱橫向抗滑槽,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上表面鋪設有浙青鋪裝層。所述的鋼筋網與所述的架立鋼筋采用梅花焊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浙青鋪裝層采用聚合物改性浙青混凝土浙青層。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中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包括橋面板(4),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橋面板(4)上設有架立鋼筋(5),在所述的架立鋼筋(5)上設有鋼筋網(6),在所述的橋面板(4)上澆筑有一層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且所述的鋼筋網(6)處于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內,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上表面設有縱橫向抗滑槽(2),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上表面鋪設有浙青混凝土鋪裝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筋網(6)與所述的架立鋼筋(5)采用梅花焊焊接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浙青鋪裝層采用聚合物改性浙青混凝土浙青層(I)。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中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中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縱橫向抗滑槽⑵的刻槽間距18mm 22mm,槽深為3mm 5mm。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架立鋼筋(5)的直徑為8mm IOmm,布設密度為4 6根/m2,埋入所述的橋面板⑷的深度為80mm 120mm,伸出所述的橋面板⑷的高度為36 40mm。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筋網(6)米用直徑6mm 10mm的鋼筋焊接成80mm 1 20mmX80mm 1 20mm的鋼筋網。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筋網(6)位于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的中部。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的厚度為5cm 8cm,所述的浙青混凝土鋪裝層的厚度為3cm 5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包括橋面板(4),在所述的橋面板(4)上設有架立鋼筋(5),在所述的架立鋼筋(5)上設有鋼筋網(6),在所述的橋面板(4)上澆筑有一層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且所述的鋼筋網(6)處于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內,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上表面設有縱橫向抗滑槽(2),所述的輕質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過渡層(3)上表面鋪設有瀝青混凝土鋪裝層。本發明是一種能夠延長使用壽命的水泥混凝土橋面復合鋪裝結構。
文檔編號E01D19/12GK103255713SQ20131018491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7日
發明者李雪連, 陳宇亮, 李章闖, 張起森, 錢國平, 鄭茜茜, 駱巖飛, 岳偉俊 申請人: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