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浮球及阻攔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水域里使用的新型浮球,還涉及包含了該浮球的在水域里起阻攔作用的阻攔系統。
背景技術:
浮球可浮于各種水面上,在一些禁止外來船只進入的水域,如水庫大壩、重要工業取水口、軍事基地、港口、錨地等都可以通過設置由若干浮球采用串聯的方式放置于水平面上,以警戒外來者進入。現有的防護設施大多是通過一根連接繩把多個浮球串接起來并置于水平面上。雖然這種防護設備在一定程度上能對軍事區等需要保護的水域進行一定程度的警戒保護,但是對于一些蓄意進入保護區的人群,可以采用摩托艇等工具輕易越過由浮球構成的防護設施,防護作用大打折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 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增加顯形面積,增加了目視效果的、且能起到警戒作用的浮球,以及包括該浮球的能夠防止外來侵入的阻攔系統。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浮球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所述一種新型浮球包括浮球本體,在所述浮球本體上設置有定位裝置,在所述浮球本體的外表面上分布設置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為圓錐體,所述圓錐體的頂點朝外,所述圓錐體的底面與所述浮球本體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凸起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端過渡為圓錐體或球面體,所述圓柱體的另一端與所述浮球本體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凸起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端經斜切形成尖銳狀,經斜切的斜切面為橢圓形,所述圓柱體的另一端與所述浮球本體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凸起分布在所述浮球本體的上半部分外表面上,在所述浮球本體的入水部分內部裝配有配重物,所述配重物始終處于所述浮球本體的下部。所述定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浮球本體內部的一個直通兩端的通孔,從所述通孔內穿過與外圍環境相連接的繩索,或者,所述定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浮球本體兩端的兩個吊環,所述浮球本體通過在兩個所述吊環上連接的繩索與外圍環境相連接。所述凸起由軟質材料或硬質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包括上述新型浮球的阻攔系統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阻攔系統包括至少兩個所述浮球,所述至少兩個浮球通過繩索相連接。進一步地,該阻攔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浮標,所述至少一個浮標通過繩索與所述浮球相連接。更進一步地,該阻攔系統包括至少兩個浮標,所述浮標設置在所有所述浮球兩端,或者,所述浮標設置在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所述浮球與所述浮標之間、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均通過繩索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浮球本體,在所述浮球本體上設置有定位裝置,在所述浮球本體的外表面上分布設置有若干凸起,所以,所述凸起的設置使得所述浮球本體在安裝后形成浮球本體表面上的“刺”,把所述浮球放置于水面以后,當進入者在遠處水域時,看到在浮球外表面上的“刺”,即會產生怯意,不敢輕易去沖擊防護設施,另外,凸起的設置也使得整個浮球的顯形面積增加了,增大了目視效果,使進入者在很遠的距離就能觀察到,起到警示的作用,更好地對保護區進行保護。由于所述凸起分布在所述浮球本體的上半部分外表面上,在所述浮球本體的入水部分內部裝配有配重物,所述配重物始終處于所述浮球本體的下部,所以,配重物的設置使得所述浮球本體上的凸起始終朝上,這讓外來進入者始終看到的是浮球本體上的凸起,另夕卜,通過所述配重物的設置,所述浮球本體的下半部分表面上無需設置凸起,從而節省了凸起數量,節省了材料成本。由于所述阻攔系統包括至少一個所述浮球,所述至少一個浮標通過繩索與所述浮球相連接,更進一步地,該系統還包括至少兩個浮標,所述浮標設置在所有所述浮球兩端,或者,所述浮標設置在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所述浮球與所述浮標之間、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均通過繩索連接,所以,就整個阻攔系統而言,所述浮球的外表面上增加了凸起,整個浮球的顯形面積增加了,增大了目視效果,在進入者在距離該阻攔系統較遠的水域看到浮球上的“刺”時,即會產生怯意,從而增強了警戒作用,保護了禁區的安全。
圖1是所述浮球的第·一種簡易結構示意圖;圖2是所述浮球的第二種簡易結構示意圖;圖3是所述浮球的其中一種端面簡易結構示意圖;圖4是所述浮球的另外一種端面簡易結構示意圖;圖5是所述凸起的第一種簡易結構示意圖;圖6是所述凸起的第二種簡易結構示意圖;圖7是所述凸起的第三種簡易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的阻攔系統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的阻攔系統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新型浮球,該浮球包括浮球本體1,在所述浮球本體I上設置有定位裝置。在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上分布設置有若干凸起2。所述凸起2由軟質材料或硬質材料制成,如充氣氣囊、泡沫塊或者硬質的鋼板等。采用軟質材料制作時,其目的是用于對進入者進行警戒;采用硬質材料制作時,則會在實質上阻止進入者的進入,對保護區進行保護。所述凸起可以為以下三種實施方式。[0029]所述凸起2為圓錐體,所述圓錐體的頂點朝外,所述圓錐體的底面與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凸起2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端過渡為圓錐體或球面體,所述圓柱體的另一端與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凸起2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端經斜切形成尖銳狀,經斜切的斜切面為橢圓形,所述圓柱體的另一端與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上述三種方式可以擇一采用。更進一步地,所述凸起2分布在所述浮球本體I的上半部分外表面上,在所述浮球本體I的入水部分內部裝配有配重物6,所述配重物6始終處于所述浮球本體I的下部。所述定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浮球本體I內部的一個直通兩端的通孔3,從所述通孔3內穿過與外圍環境相連接的繩索,或者,所述定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浮球本體I兩端的兩個吊環4,所述浮球本體I通過在兩個所述吊環4上連接的繩索與外圍環境相連接。實施例二:如圖1至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公開了包含實施例一所述的新型浮球的阻攔系統。該阻攔系統包括至少兩個所述浮球,所述至少兩個浮球通過繩索相連接。該阻攔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浮標5,所述至少一個浮標5通過繩索與所述浮球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浮標5的數目至少為兩個。所述浮標5設置在所有所述浮球兩端,所述浮球與所述浮標5之間、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均通過繩索連接;或者,所述浮標5設置在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所述浮標5與浮球之間均通過繩索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浮標5為錨定浮標。連接著所述浮標5與所述`浮球之間的連接繩的長度和連接著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的連接繩的長度相等。或者,連接著所述浮標5與所述浮球之間的連接繩的長度比連接著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的連接繩的長度長。把該阻攔系統設置在保護區外圍的水域平面上,在浮標的牽引下,以及浮球本身是一個浮體,只要把串聯起所述浮球和/或浮標的連接繩兩端與岸上固定物或船只相連接,即可起到對保護區進行保護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水域防護設備領域。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浮球,包括浮球本體(I),在所述浮球本體(I)上設置有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上分布設置有若干凸起(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為圓錐體,所述圓錐體的頂點朝外,所述圓錐體的底面與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端過渡為圓錐體或球面體,所述圓柱體的另一端與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端經斜切形成尖銳狀,經斜切的斜切面為橢圓形,所述圓柱體的另一端與所述浮球本體(I)的外表面相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分布在所述浮球本體(I)的上半部分外表面上,在所述浮球本體(I)的入水部分內部裝配有配重物(6),所述配重物(6)始終處于所述浮球本體(I)的下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浮球本體(I)內部的一個直通兩端的通孔(3),從所述通孔(3)內穿過與外圍環境相連接的繩索,或者,所述定位裝置為設置在所述浮球本體(I)兩端的兩個吊環(4),所述浮球本體(I)通過在兩個所述吊環(4)上連接的繩索與外圍環境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由軟質材料或硬質材料制成。
8.一種包括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新型浮球的阻攔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阻攔系統包括至少兩個所述浮球,所述至少兩個浮球通過繩索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阻攔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阻攔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浮標,所述至少一個浮標通過繩索與所述浮球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阻攔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阻攔系統包括至少兩個浮標,所述浮標設置在所有所述浮球兩端,或者,所述浮標設置在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所述浮球與所述浮標之間、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均通過繩索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并提供了一種增加顯形面積,增加了目視效果的、且能起到警戒作用的浮球,以及包括該浮球的能夠防止外來進入的阻攔系統。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浮球包括浮球本體(1),在所述浮球本體(1)上設置有定位裝置,在所述浮球本體(1)的外表面上分布設置有若干凸起(2);本實用新型包括上述浮球的阻攔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浮標(5),所述浮標(5)通過繩索與浮球相連接,所述浮標(5)設置在所有所述浮球的端部,或者,所述浮標(5)設置在每兩個所述浮球之間,所述浮球與浮球之間、所述浮標(5)與浮球之間均通過繩索連接在一起;通過上述浮球和所述阻攔系統的設置,能對水域保護區進行保護,對進入者進行警戒并防止其進入保護區。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水域防護設備領域。
文檔編號E01F15/00GK203096651SQ20122074301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宋學剛 申請人:珠海天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