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活套式模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曲線梁施工模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道路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城市立交橋大多采用魚腹式外形或多曲面外形。當前,施工現澆曲面梁體多采用“整裝整拼”異型大鋼模板。但異型大鋼模板其重量大機械使用量大,現場安裝及精度調整困難,且施工成本投入巨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散裝散拼的模架系統。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活套式模架系統,包括支撐架、方木和面板,若干支撐架組成主骨架,方木置于該主骨架上方,所述面板覆蓋在方木之上。所述支撐架根據設計方案采用型鋼冷彎成各種線性曲線。所述方木規格為IOcmX 10cm,方木間距為20cm、縱向之間首尾相接。所述面板采用木膠板、竹膠板或BWPC模板。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以現澆箱梁為典型代表的曲線造型的難題,可替代異型大鋼模具有安拆方便,在確保安裝精度的同時,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由于各個單元散拼散裝,有效解決了安裝困難的問題,避免了必須依靠大型機械的弊端,便于工人進行大面積操作施工,節約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中1支撐架、2方木、3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與大型鋼模板相比,其面板3、方木2及支撐架I相互分離,支撐架I和方木2作為定型支撐骨架,并覆蓋面板3組成一個完整的模架系統。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描述。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撐架I、方木2和面板3,若干支撐架I組成主骨架,方木2置于該主骨架上方,所述面板3覆蓋在方木2之上。主骨架由若干個支撐架I組成,單個結構單元三維位置調整簡便,從而有效控制安裝精度;安裝完成后,采用Φ 48腳手架管縱向連接,組成一個整體的模架結構體系,保證了施工安全性,并實現了曲線現澆結構主體外形。[0017]所述支撐架I根據設計方案采用IlO工字冷彎加工,組裝焊接成各種線性曲線,可以完美定型梁體線性。所述方木2規格為IOcmX IOcm,方木2間距為20cm、方木2與方木2的縱向之間
首尾相接,用22#鍍鋅鐵絲與仿形支架主龍骨綁扎固定,即可作為面板3的背肋,又可以保證平整度。所述面板3可采用木膠板、竹膠板或BWPC模板,單塊安拆方便,在安裝時將面板3用鐵釘固定在方木2上,鐵釘間距為20cm,模板接縫寬度不大于I. 5mm。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以現澆箱梁為典型代表的曲線造型的難題,可替代異型大鋼模,在確保安裝精度的同時,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由于各個單元散拼散裝,有效的解決了安裝困難問題,避免了必須依靠大型機械的弊端,便于工人進行大面積操作施工,節約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方案,只是舉例說明,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等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圍。
權利要求1.一種活套式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I)、方木(2)和面板(3),若干支撐架(I)組成模架支撐,方木(2 )置于該模架支撐上方,所述面板(3 )覆蓋在方木(2 )之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套式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I)根據設計方案采用型鋼冷彎成各種線性曲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套式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2)規格為IOcmX 10cm,方木(2)間距為20cm、縱向之間首尾相接。
4.根據權利要求Γ3任一項所述的活套式模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采用木膠板、竹膠板或BWPC模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套式模架系統,包括支撐架、方木和面板,若干支撐架組成主骨架,方木置于該主骨架上方,所述面板覆蓋在方木之上;述支撐架根據設計方案采用型鋼冷彎成各種線性曲線;述方木規格為10cm×10cm,方木間距為20cm、縱向之間首尾相接;述面板采用木膠板、竹膠板或BWPC模板。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以現澆箱梁為典型代表的曲線造型的難題,在確保安裝精度的同時,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由于各個單元散拼散裝,有效解決了安裝困難的問題,避免了必須依靠大型機械的弊端,便于工人進行大面積操作施工,節約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01D21/00GK202787089SQ20122047401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
發明者張傳令, 劉志堅, 黃龍聚, 于建利, 李騫 申請人:中鐵十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