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瀝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浙青混凝土路面一般設計年限為15年,通常實際的使用年限僅10年左右。即每隔10 15年,浙青混凝土路面就需要翻修一次。因此,如何處置每年數千萬噸浙青混凝土路面廢料將成為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同時,重新鋪筑浙青混凝土路面所需的大量浙青和石料也將使我們面臨巨大的資源壓力。因此,冷再生料的再生利用就成為構建節約型社會、環保社會、綠色社會關鍵所在,目前冷再生料的回收利用大部分采用廠拌熱再生技術,而廠拌熱再生技術存在成本高、道路翻修效率低等缺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實現現場熱再生、成本低、道路翻修效率高的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載車體、分別設置于承載車體上的烘干滾筒、燃燒爐、供料筒、浙青罐、烘干滾筒驅動裝置、除塵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供料筒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其一端與烘干滾筒的進氣端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爐連通;引風機輸入端通過所述除塵裝置與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連接,所述烘干滾筒中設置有攪拌葉片和導料葉片,所述浙青罐通過管道和輸送泵向烘干滾筒供應浙青。進一步的,所述浙青罐中設置有導熱管,導熱管一端與燃燒爐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除塵裝置的輸入端連通。進一步的,所述進料口設置于所述供料筒一側的上端,所述出料口設置于所述供料筒另一側的下端,所述供料筒上設置有可打開或閉合所述出料口的開關門、以及連接驅動開關門動作的電動推桿。進一步的,還包括可向所述供料筒的進料口供料的冷再生料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包括支撐架、傾斜設置于支撐架上的導軌、活動設置于導軌上的料斗、以及設置于支撐架上連接驅動料斗沿導軌升降移動的驅動裝置。進一步的,所述引風機輸入端與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之間設置有除塵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承載車體上設置有用于向烘干滾筒驅動裝置、引風機和輸送泵供電的發電機組。進一步的,所述浙青罐和燃燒爐中均設置有與控制裝置連接的溫度傳感器,所述引風機與所述導熱管之間設置有第一風門,所述引風機與所述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之間設
置有第二風門。進一步的,所述烘干滾筒正轉可烘干攪拌,反轉可回流導料。進一步的,所使用的燃燒爐中使用的燃料為塊狀煤。[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為可移動式,可實現現場冷再生料的拌熱再生,并將拌熱再生的浙青混合料鋪設在翻修的道路上,有效提高冷再生料的回收效率和道路翻修效率,降低道路翻修成本;烘干滾筒正轉時,導料葉片可將供料筒中的混合料引導到烘干滾筒中進行攪拌,烘干滾筒反轉時,導料葉片可將攪拌好的混合料引導到供料筒中,并通過供料筒的出料口排出;浙青罐中設置連接在燃燒爐與引風機輸入端之間的導熱管,工作時導熱管中形成流動的熱氣,可對浙青罐中的浙青進行加熱和保溫,使浙青保持良好狀態;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性價比高、節能減排、能源利用率高、無需額外能耗、降低設備整體成本和轉場迅速方便等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3為燃燒爐的立體圖。圖4為浙青罐的立體圖。圖5為冷再生料提升裝置的立體圖。圖6為烘干滾筒和供料筒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I至圖6所示,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包括承載車體I、分別設置于承載車體I上的烘干滾筒2、燃燒爐3、供料筒4、浙青罐5、引風機8、除塵裝置9、烘干滾筒驅動裝置(圖中未示出)、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和發電機組7、以及冷再生料提升裝置6。供料筒4上設置有進料口 41和出料口 42,其一端與烘干滾筒2的進氣端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爐3的供氣端相連接,進料口 41設置于供料筒4 一側的上端并設置有接料斗411,出料口 42設置于供料筒4另一側的下端,供料筒4上設置有可打開或閉合出料口 42的開關門421、以及連接驅動開關門421動作的電動推桿422。引風機8輸入端通過除塵裝置9與烘干滾筒2的出氣端口連接,烘干滾筒2中設置有攪拌葉片和伸入供料筒4中的導料葉片21,浙青罐5通過管道54和輸送泵51向烘干滾筒2供應浙青,管道54上設置有流量計55,浙青罐5中設置有導熱管(圖中未示出),導熱管一端與燃燒爐3的煙管31連接,另一端通過管道52與除塵裝置9的輸入端連通,除塵裝置9設置于引風機8輸入端與烘干滾筒2的出氣端口之間,浙青罐5和燃燒爐3中均設置有與控制裝置連接的溫度傳感器53、32,管道52上設置有第一風門521,引風機8與除塵裝置9之間設置有第二風門91。提升裝置6包括支撐架63、傾斜設置于支撐架63上的導軌62、活動設置于導軌62上的料斗61、以及設置于支撐架63上連接驅動料斗61沿導軌62升降移動的驅動裝置(圖中未示出)。發電機組7用于向烘干滾筒驅動裝置、引風機8和輸送泵51供電,使工作現場無需配備外接電源,控制裝置分別與滾筒驅動裝置、引風機8、輸送泵51、第一、第二風門521、91、溫度傳感器53、32和電動推桿422連接,用于控制各裝置協調工作。具體工作方式為冷再生料通過提升裝置6提升到供料筒4的接料斗411上方,并將冷再生料卸入接料斗411中,冷再生料通過接料斗411進入供料筒4中,烘干滾筒2正轉使導料葉片21將冷再生料引導進入烘干滾筒2內部,輸送泵51向烘干滾筒2定量供應浙青,進行拌熱再生,滾筒內部2有按一定傾斜角度排列的提升鏈條,當烘干滾筒2正轉時實現對冷再生料前送并提升攪拌形成料簾,同時煤用燃燒爐3產生的熱氣流通過供料筒4進入烘干滾筒2與再生料進行充分的熱交換,烘干滾筒2反轉時熱再生料又可沿著導料葉片21返回供料筒4,并通過出料口 421輸出。浙青加熱方式當設備開始運轉時,將第一風門521打開至最大,第二風門91關閉,煤用燃燒爐3產生熱氣流由煙管31進入浙青罐5內部的導熱管中,對浙青料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從而對浙青料進行快速加熱,溫降后的氣流由引風機8經煙囪排出;當浙青溫度達到要求后,打開第二風門91,關小第一風門521,燃燒爐3的熱氣流分成兩路,一路經由煙 管31,對浙青罐5內浙青進行保溫,一路經由烘干滾2對再生進行烘干,然后兩路均由引風機8上煙囪排出。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載車體、分別設置于承載車體上的烘干滾筒、燃燒爐、供料筒、浙青罐、烘干滾筒驅動裝置、除塵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供料筒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其一端與烘干滾筒的進氣端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爐連通;引風機輸入端通過所述除塵裝置與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連接,所述烘干滾筒中設置有攪拌葉片和導料葉片,所述浙青罐通過管道和輸送泵向烘干滾筒供應浙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浙青罐中設置有導熱管,導熱管一端與燃燒爐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除塵裝置的輸入端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設置于所述供料筒一側的上端,所述出料口設置于所述供料筒另一側的下端,所述供料筒上設置有可打開或閉合所述出料口的開關門、以及連接驅動開關門動作的電動推桿。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向所述供料筒的進料口供料的冷再生料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包括支撐架、傾斜設置于支撐架上的導軌、活動設置于導軌上的料斗、以及設置于支撐架上連接驅動料斗沿導軌升降移動的驅動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風機輸入端與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之間設置有除塵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車體上設置有用于向烘干滾筒驅動裝置、引風機和輸送泵供電的發電機組。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浙青罐和燃燒爐中均設置有與控制裝置連接的溫度傳感器,所述引風機與所述導熱管之間設置有第一風門,所述引風機與所述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之間設置有第二風門。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滾筒正轉可烘干攪拌,反轉可回流導料。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浙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燃燒爐中使用的燃料為塊狀煤。
專利摘要一種瀝青混凝土熱再生移動攪拌裝置,包括承載車體、分別設置于承載車體上的烘干滾筒、燃燒爐、供料筒、瀝青罐、引風機、烘干滾筒驅動裝置、除塵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供料筒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其一端與烘干滾筒的進氣端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爐連通;引風機輸入端通過所述除塵裝置與烘干滾筒的出氣端口連接,所述烘干滾筒中設置有攪拌葉片和導料葉片,所述瀝青罐通過管道和輸送泵向烘干滾筒供應瀝青,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就瀝青混合料的現場拌熱再生,提高道路翻修效率,節約成本。
文檔編號E01C19/10GK202730603SQ20122041500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王俊峰 申請人:福建鐵拓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