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領域,尤其 是適用于碾壓混凝土施工的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
背景技術:
水電站碾壓混凝土大壩澆筑入倉方式和手段一直是一個技術難題。由于碾壓混凝土倉面覆蓋時間規范已確定,必須滿足覆蓋時間要求。碾壓混凝土倉面特征就是倉面大、分層碾壓(一般30cm)、汽車卸料攤鋪并輔以攤鋪設備、每層混凝土必須在規定時間覆蓋完,混凝土運輸必須滿足這些要求。入倉手段一般采用汽車入倉方式和膠帶機入倉方式,膠帶機入倉后也采用汽車在倉內運輸。整個大壩采用分倉澆筑,一般倉面收倉后保留高差,每倉高度I. 5米,倉面準備時四周的模板已立起,汽車受模板影響不能直接進倉,如果采用汽車入倉,必須要跨過這I. 5米的高差,且由于倉面的交替上升,汽車入倉較為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可以方便地實現汽車入倉施工,且操作簡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門架裝置中安裝有轉軸,位于門架裝置兩側的橋面的一端分別與轉軸鉸接,兩個橋面通過提升裝置與門架裝置連接。所述的門架裝置中,兩底座上設有立柱,立柱通過橫梁連接,立柱兩側設有斜撐。所述的斜撐一端與立柱鉸接,另一端與斜撐棘座鉸接,所述的斜撐棘座具有帶防滑齒或防滑釘的底面。所述的立柱設有滑軌,轉軸兩端安裝有轉軸底座,轉軸底座滑動安裝在滑軌內,所述的滑軌內設有活動支撐塊。所述的活動支撐塊與滑軌鉸接,正常狀態下突出于滑軌,當轉軸底座從下至上運行時,活動支撐塊沿鉸接點旋轉而不突出于滑軌,當轉軸底座從上至下運行時,實現對轉軸底座的支撐。所述的橫梁上設有用于提升轉軸的轉軸起吊小車。所述的提升裝置中,在橋面兩側設有第一動滑輪和第二動滑輪,橫梁上設有第一換向輪和第二換向輪,橫梁上還設有第一手動葫蘆,鋼絲繩一端與橫梁連接,另一端一次穿過第二動滑輪、第一換向輪、第二換向輪和第一動滑輪與第一手動葫蘆連接。另一可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提升裝置中,在橋面兩側設有第一動滑輪和第二動滑輪,橫梁上設有第一換向輪和第二換向輪,橫梁上還設有第一手動葫蘆和第二手動葫蘆,兩根根鋼絲繩分別與橋面兩側連接,另一端穿過同側的換向輪和動滑輪分別與第一手動葫蘆和第二手動葫蘆連接。橋面遠離轉軸的一端與橋面坡腳鉸接。[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通過采用上述的結構,可以方便地實現單側或雙側橋面的提升,且整個橋面可以隨著倉位的上升而上升,從而方便地實現汽車入倉施工。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提升裝置的連接方式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提升裝置的另一連接方式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提升裝置實際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在實際使用時的流程圖。圖中吊耳I,橫梁2,立柱3,斜撐4,底座5,活動支撐塊6,轉軸7,橋面8,轉軸起吊小車9,第一手動葫蘆10,滑軌11,第一動滑輪12,第二動滑輪13,斜撐棘座14,鋼絲繩15,第一換向輪16,第二換向輪17,橋面坡腳18,第二手動葫蘆19,轉軸底座20。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3中,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門架裝置中安裝有轉軸7,位于門架裝置兩側的橋面8的一端分別與轉軸7鉸接,兩個橋面8通過提升裝置與門架裝置連接。如圖3中,所述的門架裝置中,兩底座5上設有立柱3,立柱3通過橫梁2連接,立柱3兩側設有斜撐4。優化的方案中,如圖3中所示,所述的斜撐4 一端與立柱3鉸接,另一端與斜撐棘座14鉸接,所述的斜撐棘座14具有帶防滑齒或防滑釘的底面。由此結構,斜撐4為活動的結構,即便地面不平整也不影響斜撐4的支撐效果,當斜撐棘座14接觸地面時,斜撐棘座14的地面即在防滑齒或防滑釘的作用下與地面結合牢固,支撐可靠,且布置迅速。進一步優化的方案中,如圖I、圖2中,所述的立柱3設有滑軌11,轉軸7兩端安裝有轉軸底座20,轉軸底座20滑動安裝在滑軌11內,所述的滑軌11內設有活動支撐塊6。所述的活動支撐塊6與滑軌11鉸接,正常狀態下突出于滑軌11,當轉軸底座20從下至上運行時,活動支撐塊6沿鉸接點旋轉而不突出于滑軌11,當轉軸底座20從上至下運行時,實現對轉軸底座20的支撐。即類似棘爪的結構,以實現轉軸底座20的單向通過,而逆向時則實現對轉軸底座20的支撐。如圖I中,所述的橫梁2上設有用于提升轉軸7的轉軸起吊小車9。由此結構,可以在將橋面8收起后,通過以轉軸起吊小車9提升轉軸7的方式,來實現橋面8的整體提升,以和倉位的上升相配合。如圖4、6中,所述的提升裝置中,在橋面8兩側設有第一動滑輪12和第二動滑輪13,橫梁2上設有第一換向輪16和第二換向輪17,橫梁2上還設有第一手動葫蘆10,鋼絲繩15 —端與橫梁2連接,另一端一次穿過第二動滑輪13、第一換向輪16、第二換向輪17和第一動滑輪12與第一手動葫蘆10連接。由此結構,拉動第一手動葫蘆10即可實現橋面沿與轉軸7的鉸接點旋轉,從而實現橋面8隨澆筑倉位的升降。需要說明的是,另一側的橋面8的升降,原理相同,但是本例中還設有第二手動葫蘆19,因此同時升降兩側的橋面8是可行的。另一可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提升裝置中,在橋面8兩側設有第一動滑輪12和第二動滑輪13,橫梁2上設有第一換向輪16和第二換向輪17,橫梁2上還設有第一手動葫蘆10和第二手動葫蘆19,兩根根鋼絲繩15分別與橋面8兩側連接,另一端穿過同側的換向輪和動滑輪分別與第一手動葫蘆10和第二手動葫蘆19連接。由此結構,第一手動葫蘆10和第二手動葫蘆19同時提升一側的橋面8,可以適用于荷重較大的工況,或者增加安全性。橋面8遠離轉軸7的一端與橋面坡腳18鉸接。由此結構,給車輛上下橋面提供坡腳過渡。如圖7中所示,先將左側的橋面放下,以利于汽車進入左側倉面,第一層左側倉面澆筑完成后,提升轉軸和左側橋面,等第二層的左側倉面澆筑完成,用起重機通過橫梁2上的吊耳1,將整個門架裝置提升至新澆筑的倉面上,由汽車進入右側倉位施工,由此方式在倉面交替上升的工況下,實現汽車入倉施工。
權利要求1.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門架裝置中安裝有轉軸(7),位于門架裝置兩側的橋面(8 )的一端分別與轉軸(7 )鉸接,兩個橋面(8 )通過提升裝置與門架裝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門架裝置中,兩底座(5)上設有立柱(3),立柱(3)通過橫梁(2)連接,立柱(3)兩側設有斜撐(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撐(4)一端與立柱(3)鉸接,另一端與斜撐棘座(14)鉸接,所述的斜撐棘座(14)具有帶防滑齒或防滑釘的底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3)設有滑軌(11 ),轉軸(7 )兩端安裝有轉軸底座(20 ),轉軸底座(20 )滑動安裝在滑軌(11)內,所述的滑軌(11)內設有活動支撐塊(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動支撐塊(6)與滑軌(11)鉸接,正常狀態下突出于滑軌(11),當轉軸底座(20)從下至上運行時,活動支撐塊(6)沿鉸接點旋轉而不突出于滑軌(11),當轉軸底座(20)從上至下運行時,實現對轉軸底座(20)的支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橫梁(2)上設有用于提升轉軸(7)的轉軸起吊小車(9)。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提升裝置中,在橋面(8)兩側設有第一動滑輪(12)和第二動滑輪(13),橫梁(2)上設有第一換向輪(16)和第二換向輪(17),橫梁(2)上還設有第一手動葫蘆(10),鋼絲繩(15)—端與橫梁(2)連接,另一端一次穿過第二動滑輪(13)、第一換向輪(16)、第二換向輪(17)和第一動滑輪(12)與第一手動葫蘆(10)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所述的提升裝置中,在橋面(8)兩側設有第一動滑輪(12)和第二動滑輪(13),橫梁(2)上設有第一換向輪(16)和第二換向輪(17),橫梁(2)上還設有第一手動葫蘆(10)和第二手動葫蘆(19), 兩根根鋼絲繩(15)分別與橋面(8)兩側連接,另一端穿過同側的換向輪和動滑輪分別與第一手動葫蘆(10)和第二手動葫蘆(19)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其特征是橋面(8)遠離轉軸(7)的一端與橋面坡腳(18)鉸接。
專利摘要一種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門架裝置中安裝有轉軸,位于門架裝置兩側的橋面的一端分別與轉軸鉸接,兩個橋面通過提升裝置與門架裝置連接。所述的門架裝置中,兩底座上設有立柱,立柱通過橫梁連接,立柱兩側設有斜撐。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動式入倉汽車吊橋,通過采用上述的結構,可以方便地實現單側或雙側橋面的提升,且整個橋面可以隨著倉位的上升而上升,從而方便地實現汽車入倉施工。
文檔編號E01D15/08GK202626815SQ20122026956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張忠橋, 陸國穗, 夏鴻雁, 肖顯強, 彭繼川 申請人: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