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交通高架橋,尤其是一種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
背景技術:
快速公交系統是在專用的道路上開辟獨立車道以達到快速通行的一種公共交通方式。目前快速公交系統與城市高架橋結合的交通方式有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在高架橋橋面開辟獨立的快速公交車道以達到快速運行的公交方式,該種形式快速公交車與社會車輛行駛在同一道路平面上,當公交車靠邊停車上下客時,必將與其它車輛相互交叉,嚴重影響了高架橋上的整體運行速度和行車安全。還有一種是建造獨立的高架橋僅作為公交專用 車道的公交方式。該種形式雖然保證了公交車的快速通行,但從節約工程投資、綜合利用土地以及優化交通功能等方面難以充分發揮綜合效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要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上層橋面通行社會車輛,下層橋面專門通行快速公交車輛,保證快速公交與地面及上層的交通不產生相互干擾作用,同時結合過街人行天橋與快速公交站臺,實現人行過街和公交換乘的功能。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有上層梁體、上層引橋、高架墩柱,高架墩柱設置在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帶處,上層梁體設置在高架墩柱頂部,通過上層引橋與地面道路連通;它還設置有下層梁體和下層快速公交引橋,所述下層梁體設置在高架墩柱中部,通過下層快速公交引橋與地面上的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連接;它每隔一定間距設置快速公交站臺和人行天橋,快速公交站臺架設在高架墩柱中部并布置于下層梁體的兩側與人行天橋相連接。快速公交站臺與下層梁體的邊界處設置有隔離柵和乘客上下車進出口。人行天橋設置有人行天橋墩柱、外側人行平臺、外側人行扶梯與中間人行平臺、中間人行扶梯,人行天橋墩柱設置在地面道路的機非隔離帶處,外側人行平臺架設在人行天橋墩柱及高架墩柱上,中間人行平臺架設在高架墩柱上并布置于所述的下層梁體下部,中間人行平臺兩側通過中間人行扶梯與外側人行平臺連通,外側人行平臺通過外側人行扶梯與地面人行道連通。快速公交站臺與人行天橋的交界口處設置有檢票口。上層梁體供社會車輛通行,下層梁體專門用于快速公交車輛通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快速公交車與社會車輛分別處于同一高架橋的不同層梁體的橋面上,行駛中互不干擾,真正實現快速暢行,優化交通功能,減少車輛的尾氣排放,降低能源消耗;2)高架橋的兩層梁體合用一個下部結構,快速公交站臺與人行天橋組合設置,且快速公交站臺被上層梁體遮蓋,無須設置防風雨頂棚,這樣,上層普通高架橋與下層快速公交系統專用橋以及快速公交站臺與人行過街天橋等構造物有機結合,較它們分別獨立設置,能大幅度降低工程造價。3)在高架橋墩墩身寬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就能增設快速公交系統的專用道,充分利用了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帶空間,且公交站臺均建在空中,不再另外占用地面,有效節約了城市寶貴的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的立面示意圖。圖2是圖I的A— A剖視圖。圖3是圖I的B— B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快速公交站臺與人行天橋的平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下層快速公交引橋與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的平面示意圖。圖中的標號說明I 一上層梁體;la —上層引橋;2 —下層梁體;2a —下層快速公交引橋;3 —聞架墩柱;4 一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5 —快速公交站臺;5a —隔尚柵;5b 一乘客上下車進出口 ;5c —檢票口 ;6 —人行天橋;6a—人行天橋墩柱;6b —外側人行平臺;6c —外側人行扶梯;6d —中間人行平臺;6e —中間人行扶梯;7_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帶;8_地面道路的機非隔離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它包括有上層梁體I、上層引橋la、高架墩柱3,高架墩柱3設置在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帶7處,上層梁體(I)設置在高架墩柱(3)頂部,通過上層引橋(Ia)與地面道路連通;它還設置有下層梁體2和下層快速公交引橋2a,所述下層梁體2設置在高架墩柱3中部,通過下層快速公交引橋2a與地面上的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4連接;它每隔一定間距設置快速公交站臺5和人行天橋6,所述快速公交站臺5架設在高架墩柱3中部并布置于下層梁體2的兩側與人行天橋6相連接。快速公交站臺5與下層梁體2的邊界處設置有隔離柵5a和乘客上下車進出口 5b。快速公交站臺5比下層梁體2略高,與公交車車門的踏板持平。人行天橋6設置有人行天橋墩柱6a、外側人行平臺6b、外側人行扶梯6c與中間人行平臺6d、中間人行扶梯6e,人行天橋墩柱6a設置在地面道路的機非隔離帶8處,外側人行平臺6b架設在人行天橋墩柱6a及高架墩柱3上,中間人行平臺6d架設在高架墩柱3上并布置于下層梁體2下部,中間人行平臺6d兩側通過中間人行扶梯6e與外側人行平臺6b連通,外側人行平臺6b通過外側人行扶梯6c與地面人行道連通。快速公交站臺5與人行天橋6的交界口處設置有檢票口5c0過街行人與乘客從地面登外側人行扶梯6c到達外側人行平臺6b,乘客通過檢票口 5c進入快速公交站臺5。檢票口實現乘客乘車與行人過街的功能區分。過街行人通過中間人行扶梯6e下到中間人行平臺6d,然后再通過另一側的中間人行扶梯6e到達另一側的外側人行平臺6b,再通過外側人行扶梯6c下到地面人行道。快速公交車輛從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4出發,通過下層快速公交引橋2a行駛在下層梁體2上,到站后乘客通過乘客上下車進出口 5b上、下車。快速公交車在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4內進行車輛的維修、養護和加油工作。上層梁體I通行社 會車輛,下層梁體2通行快速公交車,地面為常規的城市道路,三者相互獨立,互不干擾,同時結合快速公交站臺5和人行天橋6,實現人行過街和公交換乘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它包括有上層梁體(I)、上層引橋(la)、高架墩柱(3),所述高架墩柱(3)設置在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帶(7)處,所述上層梁體(I)設置在高架墩柱(3)頂部,通過上層引橋(Ia)與地面道路連通,其特征在于它還設置有下層梁體(2)和下層快速公交引橋(2a),所述下層梁體(2)設置在高架墩柱(3)中部,通過下層快速公交引橋(2a)與地面上的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4)連接;它每隔一定間距設置快速公交站臺(5)和人行天橋(6),所述快速公交站臺(5)架設在高架墩柱(3)中部并布置于下層梁體(2)的兩側與人行天橋(6)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公交站臺(5)與下層梁體(2)的邊界處設置有隔離柵(5a)和乘客上下車進出口(5b)。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行天橋(6)設置有人行天橋墩柱(6a)、外側人行平臺(6b)、外側人行扶梯(6c)與中間人行平臺(6d)、中間人行扶梯(6e),人行天橋墩柱(6a)設置在地面道路的機非隔離帶(8)處,外側 人行平臺(6b)架設在人行天橋墩柱(6a)及高架墩柱(3)上,中間人行平臺(6d)架設在高架墩柱(3)上并布置于所述的下層梁體(2)下部,中間人行平臺(6d)兩側通過中間人行扶梯(6e)與外側人行平臺(6b)連通,外側人行平臺(6b)通過外側人行扶梯(6c)與地面人行道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公交站臺(5 )與人行天橋(6 )的交界口處設置有檢票口( 5c )。
專利摘要一種集合快速公交系統的雙層高架橋,它包括有上層梁體、上層引橋、高架墩柱,高架墩柱設置在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帶處,上層梁體設置在高架墩柱頂部,通過上層引橋與地面道路連通,它還設置有下層梁體和下層快速公交引橋,下層梁體設置在高架墩柱中部,通過下層快速公交引橋與地面上的快速公交車起終點站場連接;它每隔一定間距設置快速公交站臺和人行天橋,快速公交站臺架設在高架墩柱中部并布置于下層梁體的兩側與人行天橋相連接。快速公交車與社會車輛分別通行于同一高架橋的不同層橋面上,行駛中互不干擾,可真正實現快速暢行,優化交通功能,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工程造價,節約土地資源。
文檔編號E01D2/00GK202500067SQ2012200718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日
發明者華歷, 宋法寶, 朱勇駿, 杜引光, 江甫, 趙德慧, 陳自輝 申請人:杭州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