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城市十字形路口暢通型道路結構設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內尤其是城市繁華地段的十字型交叉路段交通道路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十字型交叉路段解除紅綠燈控制以保證道路暢通無阻的線路安排。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各城市的交通十字交叉路口,一般都采用紅綠燈信號來疏導車輛通行。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的持有量不斷攀升,而在城市中由于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受制于資金、占地等問題無法大面積更新換代,由此導致了十字路口的交通擁堵,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以及節假日交通擁堵問題尤其突出。紅綠燈雖然能維持交通秩序,但卻不能在一個時間段內讓所有的車輛按需通行,人們因待車問題浪費的時間隨著車輛的增加也越來越多,汽車因為待車而怠速或頻繁的啟動不僅會排放大量的尾氣還造成了大量資源及金錢的浪費。為此,在一些城市中人們在交通要道的交叉路段建造了高架橋、多層立交橋等措施來緩解交通壓力,但對于越來越擁擠的城市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地面以上的空間來架設立交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何有效的緩解城市交通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話題。中國專利文獻中的:20050119739.5,200510089169. X,200610060196. 9,200620086233.9,200620064533.7,200710009131.6,200920138427.2、 200710032967. 8,200920007878. 2都表達了關于城市交通十字路口或立交橋的技術方案與
女口
廣 PFt ο城市交通擁堵主要是車輛在交叉路口不能快速通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交通右行制,要實現城市道路十字交叉路段交通暢通,最主要的就是解決車輛左轉彎問題,本方案以右行制左轉彎問題為例來描述,從中國專利的有關文獻資料檢索表明,目前能檢索到兩種在特定條件下妥善解決城市中現狀的十字路口交通暢通式通行的道路結構及相應的路線安排等方案的相關報道,分別是200920138427. 2、200710032967. 8,本方案有別于上述兩種方案的的解決方式來實現城市十字型交通路口快速通行問題,并且不改變現有道路的路線結構并按照現有的行車習慣下進行設計,即使在雙向兩車道這樣極其狹窄的路段也能輕松實現設計該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從另一角度來提供一種可利用城市現狀的交通交叉路進行暢通型道路結構改建及建設,并根據人們現有的行車習慣,在不擴大占地或少擴大占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間實現解除紅綠燈交通管制的暢通型十字交叉路段道路結構,能夠充分滿足機動車安全暢通的技術方案。本方案的道路結構簡單,通行路線簡便易懂,工程量相對較小,所耗資金較少。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城市十字形路口暢通型道路結構設計,包括呈十字形交叉的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所述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均為路面直行車道,且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均為雙向四車道,所述雙向四車道的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的車道均分為外側車道和內側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向車道在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的十字形交叉處設置有自東西向車道下側穿過的下行穿越車道,所述下行穿越車道包括由南向北下行穿越車道和由北向南下行穿越車道;自東向西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一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南向北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自西向東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二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北向南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自南向北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三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西向東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 自北向南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四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東向西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所述各個右轉彎弧形車道均為路面車道;自東向西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東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一地下車行段,自北向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二地下車行段,所述第一地下車行段與第一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一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西向東方向車道和自南向北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一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二地下車行段相連;自西向東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西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三地下車行段,自南向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四地下車行段,所述第三地下車行段與第二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二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東向西方向車道和自北向南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二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四地下車行段相連;自南向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由南向北下行穿越車道的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自東向西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西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五地下車行段,所述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與第三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三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北向南方向車道和自西向東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三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五地下車行段相連;自北向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由北向南下行穿越車道的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自西向東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東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六地下車行段,所述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與第四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四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南向北方向車道和自東向西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四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六地下車行段相連。優選的,所述各個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半徑為100-500米,所述各個右轉彎弧形車道的半徑為50-300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所采用的有效利用地下空間的技術優勢有效解決了現有的由紅綠燈控制的城市交通十字交叉路口通行存在的難題,在不擴大占地面積或極少擴大占地面積的前提下以相對較小的工程及低廉的造價來改造十字交叉路口, 改造后可以實現沒有紅綠燈管制的暢通型十字交叉路,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因為車流量不斷增加而帶來的交通壓力,車輛也因此不需等交通信號燈來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能源,既能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又能節省燃油費又有利于節能減排,從而打造清潔城市,理論上只要城市有有足夠的路長就能容納車輛有效通過而不會存在等待時間。
4[0013]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雙向四車道俯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地下部分剖面視圖。圖3是圖2的四條車道剖面視圖。圖中1.自西向東車道凹陷處,2.自東向西車道凹陷處,3.自北向南車道凹陷處, 4.自北向南行駛車道,5.自南向北車道凹陷處,6.自南向北車道凹陷處,7.自東向西行駛車道,8.自西向東車道凹陷處,9.自東向西車道凹陷處,10.自西向東行駛車道,11.自北向南車道凹陷處,12.對應于圖1中5號位置的車道剖視圖,13.對應于圖1中6號位置的車道剖視圖,14.地下隧道的入口,15.圖2的A-A剖視圖,16.圖2的B--B剖視圖,17.圖 2的D-D剖視圖,18.圖2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雙向四車道實施例中,黑色箭頭代表行車方向,南北方向上的車道在東西方向上的車道交叉處的下方穿過,圖中自西向東車道凹陷處(1)、自東向西車道凹陷處 O)、自北向南車道凹陷處(3)、自南向北車道凹陷處(5)、自南向北車道凹陷處(6)、自西向東車道凹陷處(8)、自東向西車道凹陷處(9)、自北向南車道凹陷處(11)為深入地面處。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空白部分為車道路面以下部分,陰影部分為車道路面部分, 黑色箭頭代表行車方向,四條弧形車道即是車輛左轉彎隧道。在圖3所示實施例中,15即圖2的A-A剖視圖,16 S卩圖2的B-B剖視圖,17即圖 2的D-D剖視圖,18即圖2的C-C剖視圖,其中12對應圖1中自南向北行駛車道凹陷處 (5),13對應圖1中自南向北行駛車道凹陷處(6),圖中長方形即為隧道中車輛的出入口。由此,車輛在路面如需直行時只需按照路面方向行駛即可,而車輛如需右拐彎駛入另一方向車道時需先在同一方向行駛的車道上變道進入外側行駛車道,利用外側車道與另一方向車道連接的弧形車道駛入另一方向車道的外側車道,若車輛需左轉彎駛入另一方向車道,車輛首先應在同方向的車道上變道駛入內側車道,再通過內側車道的下陷部分駛入左轉彎隧道中,由此即可完成左轉彎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城市十字形路口暢通型道路結構設計,包括呈十字形交叉的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所述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均為路面直行車道,且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均為雙向四車道,所述雙向四車道的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的車道均分為外側車道和內側車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向車道在東西向車道和南北向車道的十字形交叉處設置有自東西向車道下側穿過的下行穿越車道,所述下行穿越車道包括由南向北下行穿越車道和由北向南下行穿越車道;自東向西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一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南向北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 自西向東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二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北向南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自南向北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三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西向東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自北向南方向的外側車道通過第四右轉彎弧形車道與自東向西方向的外側車道相連;所述各個右轉彎弧形車道均為路面車道;自東向西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東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一地下車行段,自北向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二地下車行段,所述第一地下車行段與第一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一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西向東方向車道和自南向北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一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二地下車行段相連;自西向東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西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三地下車行段,自南向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四地下車行段,所述第三地下車行段與第二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二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東向西方向車道和自北向南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二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四地下車行段相連;自南向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由南向北下行穿越車道的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自東向西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西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五地下車行段,所述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與第三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三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北向南方向車道和自西向東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三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五地下車行段相連;自北向南方向的內側車道在由北向南下行穿越車道的北側設有低于路面的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自西向東方向的內側車道在所述十字形交叉處的東側設有低于路面的第六地下車行段,所述北向地下延伸車行段與第四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入口相連,第四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設置在自南向北方向車道和自東向西方向車道的下側,且第四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出口與第六地下車行段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十字形路口暢通型道路結構設計,其特征是所述各個地下左轉彎弧形車道的半徑為100-500米,所述各個右轉彎弧形車道的半徑為50-300米。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可利用城市現狀的交通交叉路進行暢通型道路結構改建及建設,在不擴大占地或少擴大占地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間實現解除紅綠燈交通管制的道路結構。采用雙層立體結構設計,地上部分沿用傳統直行路面結構,即為第一層;第二層則是由四條半徑在100-500米水平的左轉彎地下弧形車道以及一條平行于路面直行車道的地下車道組成,地下車道走向選擇可由實際情況而定,各左轉彎地下弧形車道直通地上各右車道,地下直通車道直通經過十字交叉路段后的路面車道,即可實現各車輛行駛時可以解除紅綠燈交通管制。
文檔編號E01C1/04GK202157252SQ20112005232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日
發明者叢建, 葉國徽, 王吉翠 申請人:叢建, 葉國徽, 王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