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散索鞍支墩施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術:
散索鞍支墩一般為超高大坡度結構,采用常規支架現澆施工時,受大傾斜角度的影響,在分節段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的過程中,支架會產生下撓變形,且在墩底外邊緣會產生拉應力,易導致墩底混凝土在施工階段產生開裂,影響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同時,在大坡度散索鞍支墩往高處施工的過程中,墩頂會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使散索鞍支墩偏離設計位置,導致線形難以滿足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能夠有效控制墩體結構的應力及線形,并使墩底應力產生一定的預壓力,抵消部分上部結構產生的拉應力,提高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還可節約施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本發明提供的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散索鞍支墩錨碇及后錨塊的施工中埋設承載膺架的預埋件,將承載膺架的柱腳固定在預埋件上,再分節段拼裝承載膺架,承載膺架在垂直于散索鞍支墩混凝土的方向上設有支撐梁;B、承載膺架拼裝到設計高度后,根據預先設置的預抬量,分層立模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及后錨塊混凝土,然后拆除模板,在承載膺架與散索鞍支墩混凝土之間、所述支撐梁的延長線上安裝起頂分配梁和液壓設備,液壓設備的一端固定在起頂分配梁上,另一端頂在散索鞍支墩混凝土上,再通過承載膺架及液壓設備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進行主動起頂,克服散索鞍支墩墩底產生的彎矩,并對散索鞍支墩的線形進行控制;C、重復步驟B,繼續逐層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及后錨塊混凝土,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主動起頂,直至散索鞍支墩混凝土澆筑完成;D、承載膺架拼裝完成后,在承載膺架的支撐上分節段澆筑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再澆筑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然后拆除承載膺架。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A中所述承載膺架的柱腳與預埋件點焊以定位,待承載膺架定位完成后,再將柱腳與預埋件焊接牢固。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B中所述散索鞍支墩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 后,再安裝起頂分配梁及液壓設備,進行主動起頂。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散索鞍支墩的內部澆筑呈空心狀。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液壓設備采用千斤頂。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如下對于超高大坡度結構散索鞍混凝土及承載膺架兩種剛度差異較大的結構,本發明通過設置液壓設備,采用主動起頂控制,受力明確,能準確掌握兩者的應力和變形,使主體結構和臨時結構在可控的狀態下工作,超高大坡度結構散索鞍施工在分節段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控制墩體結構的應力及線形,并使墩底應力產生一定的預壓力,抵消部分上部結構產生的拉應力,使墩體結構比原設計更安全,能夠很好的控制施工質量,也可節約施工成本的投入,提高經濟效益。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施工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面圖;圖3為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的澆筑示意圖;圖4為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的澆筑示意圖。圖中1-散索鞍支墩基礎,2-后錨塊,3-承載膺架,4-預埋件,5-柱腳,6_散索鞍支墩混凝土,7-起頂分配梁,8-液壓設備,9-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10-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11-支撐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參見圖1所示,完成散索鞍支墩基礎1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后,進行后錨塊2混凝土的澆筑,在澆筑散索鞍支墩基礎1及后錨塊2混凝土的同時,在相應位置埋設承載膺架 3的預埋件4。初始拼裝承載膺架3時,承載膺架3的柱腳5先與預埋件4點焊作定位焊接, 待承載膺架3定位完成后,按圖紙要求將柱腳5與預埋件4焊接牢固。再分節段拼裝承載膺架3,承載膺架3在垂直于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的方向上設有支撐梁11。B、承載膺架3拼裝到設計高度后,根據預先設置的預抬量,分層立模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及后錨塊2混凝土,當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至第三層時,拆除散索鞍支墩的第三層混凝土模板,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在承載膺架3與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第三層之間、圖1中從下往上第一個支撐梁11的延長線上安裝起頂分配梁7及液壓設備8,進行主動起頂。液壓設備8的一端固定在起頂分配梁7上,另一端頂在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上,參見圖2所示。再通過承載膺架3及液壓設備8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進行主動起頂,克服散索鞍支墩墩底產生的彎矩,并對散索鞍支墩的線形進行控制。C、重復步驟B,繼續逐層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及后錨塊2混凝土,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主動起頂,直至散索鞍支墩混凝土澆筑完成。具體來說,逐層澆筑后錨塊2混凝土 ;安裝前錨面承載膺架3及起頂分配梁7,澆筑前錨面處混凝土 ;立模分節段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至第五層,拆除散索鞍支墩第五層混凝土模板,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在承載膺架3與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 第五層之間、圖1中從下往上第二個支撐梁11的延長線上安裝起頂分配梁7及液壓設備8, 進行主動起頂。逐層澆筑后錨塊2混凝土完畢;繼續安裝承載膺架3及支撐梁11,立模分節段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至第八層,拆除散索鞍支墩第八層混凝土模板,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在承載膺架3與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第八層之間、圖1中從下往
4上第三個支撐梁11的延長線上安裝起頂分配梁7及液壓設備8,進行主動起頂;再逐層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至第十層。D、參見圖3所示,承載膺架3拼裝完成后,在承載膺架3的支撐上分節段澆筑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 10,再澆筑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 9,然后拆除承載膺架3。實際施工中,拆除承載膺架3的部分現澆支架及分配梁,安裝現澆錨室支架分配梁,澆筑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 9和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 10,參見圖4所示,強度達設計要求后,拆除現澆支架及分配梁,待主纜安裝完畢,澆筑剩余部分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 9。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主動起頂控制為通過承載膺架3及液壓設備8產生的水平力, 克服散索鞍支墩墩底產生的彎矩,并對散索鞍支墩的線形進行控制。承載膺架3為散索鞍支墩混凝土 6的承載者,也是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 10的承載者。本發明實施例中,散索鞍支墩的內部澆筑呈空心狀,液壓設備8可采用千斤頂。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在散索鞍支墩錨碇及后錨塊的施工中埋設承載膺架的預埋件,將承載膺架的柱腳固定在預埋件上,再分節段拼裝承載膺架,承載膺架在垂直于散索鞍支墩混凝土的方向上設有支撐梁;B、承載膺架拼裝到設計高度后,根據預先設置的預抬量,分層立模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及后錨塊混凝土,然后拆除模板,在承載膺架與散索鞍支墩混凝土之間、所述支撐梁的延長線上安裝起頂分配梁和液壓設備,液壓設備的一端固定在起頂分配梁上,另一端頂在散索鞍支墩混凝土上,再通過承載膺架及液壓設備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進行主動起頂,克服散索鞍支墩墩底產生的彎矩,并對散索鞍支墩的線形進行控制;C、重復步驟B,繼續逐層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及后錨塊混凝土,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混凝土主動起頂,直至散索鞍支墩混凝土澆筑完成;D、承載膺架拼裝完成后,在承載膺架的支撐上分節段澆筑錨室底板及側墻混凝土,再澆筑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然后拆除承載膺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承載膺架的柱腳與預埋件點焊以定位,待承載膺架定位完成后,再將柱腳與預埋件焊接牢固。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散索鞍支墩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再安裝起頂分配梁及液壓設備,進行主動起頂。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索鞍支墩的內部澆筑呈空心狀。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設備采用千斤頂。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主動克服散索鞍支墩混凝土自重和線形控制的方法,包括步驟在錨碇施工時埋設承載膺架預埋件;拼裝膺架,將承載膺架柱腳與預埋件定位、焊接牢固;立模澆筑散索鞍支墩及后錨塊節段混凝土;通過承載膺架及液壓設備對已澆筑節段支墩混凝土進行主動起頂;繼續逐層澆筑錨塊及散索鞍支墩混凝土,通過設計計算分道對已澆筑散索鞍支墩主動起頂,直至散索鞍支墩澆筑完成;完善承載膺架,澆筑錨室及側墻混凝土;再澆筑合攏段及錨室頂板混凝土,拆除承載膺架。本發明能夠有效控制墩體結構的應力及線形,并使墩底應力產生一定的預壓力,抵消部分上部結構產生的拉應力,提高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還可節約施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2425115SQ201110422399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余紹賓, 李軍堂, 毛偉琦, 涂滿明, 王吉連, 陳開橋 申請人:中鐵大橋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中鐵大橋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