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及其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道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本發明還涉及該路基處理結構的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為常見的一種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在土基上首先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1,然后向上修筑40厘米的碎石隔水層2,使地下水位B位于碎石隔水層2,以防止地下水對路基的侵蝕。在碎石隔水層2上再填筑摻灰量6%的石灰土調整層3,最后修筑路面結構4,使路面結構4達到設計標高A(參考圖1中 A處)。但在沿海以及一些沿湖、沿河地區,地下水位比較高。在構筑道路時,為保證路基在水位較高的地下水的作用下保持長期的穩定性,同時還要滿足設計標高A,就需要在地勢低洼的施工現場做大量的土方量來墊高,這樣就增加了工程的投資。若降低道路的設計標高,這樣可以大約相當厚度的回填土方,節約工程投資。但在降低后的設計標高的情況下再設置40厘米的碎石隔水層2來防止地下水對路基的侵蝕,就不能滿足石灰土調整層3的最小厚度要求。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同時滿足低設計標高、高地下水位條件下整體穩定性良好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以及該地基處理結構的施工工藝。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設計標高、高地下水位條件下整體穩定性良好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設置在土基之上, 自下而上依次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石灰土調整層以及路面結構層;所述石灰土調整層的摻灰量為8%至10%。較佳地,所述路基處理結構還包括至少一滲水槽。較佳地,所述滲水槽兼做管線槽。較佳地,地下水位位于所述石灰土調整層。較佳地,設計標高與所述地下水位的高差小于1. 1米。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施工環境的路基處理結構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土基的至少一側,開挖兼做管線槽的滲水槽;步驟二,在所述土基之上, 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步驟三,在所述山皮土承托層上設置石灰土調整層;步驟四,在所述石灰土調整層上設置路面結構層。進一步地,步驟四之后,排干所述滲水槽,并在所述滲水槽中鋪設管線。進一步地,步驟二還包括利用所述滲水槽將地下水位降至所述山皮土承托層之下。進一步地,所述石灰土調整層的摻灰量為8%至10%。進一步地,設計標高與所述地下水位的高差小于1. 1米。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石灰土(也稱石灰改善土)是一種常用的路基填料,在以往的道路工程中被廣泛的使用。但是,現有技術對石灰土的含灰量只是在實驗室模擬計算的基礎上加以寬泛的限制,尚不能做到針對不同的土質、不同的含水量等施工條件確定具體的石灰摻入量。本發明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提高了石灰土的摻灰量,增強了石灰土調整層的強度,省卻了碎石隔水層,降低了道路的設計標高,從而在保證路基的強度及穩定性的前提下,減少了工程的土方量,降低了工程投資。適當提高的石灰土的摻灰量,還有利于路面的整體強度,同時又提高了路基在地下水位凍融循環條件下的穩定性,提高了路面的整體穩定性,因此本發明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同時滿足了低設計標高、高地下水位條件下具有良好的整體穩定性。本發明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施工工藝,開設了兼做管線槽的滲水槽,在施工過程中,借助滲水槽有效地降低了紅線范圍內的地下水位標高,為路基填筑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環境。其后,再將該滲水槽用作管線槽,結合了后續的各種管道施工,進一步節約了工程的施工工作量,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投資。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圖1是現有的路基處理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路基處理結構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在現有施工工藝條件下本發明的路基處理結構的施工示意圖。圖4是在本發明的施工工藝下本發明的路基處理結構的施工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一具體實施例,設置在土基之上, 自下而上依次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1、石灰土調整層3以及路面結構層 4。其中,石灰土調整層3的摻灰量為8%至10%。本實施例中,路基處理結構的設計標高A為3米(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施工環境的實際情況,設計標高A可以調整,可能為2. 6米、2. 8米、3. 0米、3. 2米、3. 4米等等各種可能),地下水位B位于石灰土調整層3。參見圖4所示,該路基處理結構在具體實施中,還包括位于土基5兩側的滲水槽 51。在后續施工中,滲水槽51還兼做管線槽,其中可設置管線6。本發明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針對特殊的土質、含水量等施工條件,將石灰土的摻灰量提高并確定為8%至10%,增強了石灰土調整層的強度,省卻了現有技術中的碎石隔水層,降低了道路的設計標高,從而在保證路基的強度及穩定性的前提下,減少了工程的土方量,降低了工程投資。適當提高的石灰土的摻灰量,還有利于路面的整體強度,同時又提高了路基在地下水位凍融循環條件下的穩定性,提高了路面的整體穩定性。如圖3所示,采用現有的施工工藝,在本發明的路基處理結構的施工作業時,地下水位B位于石灰土調整層3中,因而造成石灰土調整層3在地下水環境中施工作業,施工環境不佳,施工后石灰土調整層3的強度不夠,結構穩定性不佳。如圖4所示,采用本發明的路基處理結構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土基5的至少一側(本實施例為在其兩側),分別開挖兼做管線槽的滲水槽51。步驟二,在土基5之上,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1。利用滲水槽51 將地下水位降至山皮土承托層1之下(本實施例中,地下水位B實際可降至土基5之中)。步驟三,在山皮土承托層1上設置石灰土調整層3。石灰土調整層3的摻灰量為 8%至10%。此時,由于地下水位B降至土基5中,石灰土調整層3是在干燥的施工環境中施工的,其結構強度好,結構穩定性好。步驟四,在石灰土調整層3上設置路面結構層4。之后,排干滲水槽51,并在滲水槽51中鋪設管線6。其后,即使地下水位B再回升至石灰土調整層3,石灰土調整層3的結構強度也可以得到基本的保證,滿足工藝要求。本發明采用上述施工工藝,在保證路基的強度及穩定性的前提下,可將路基處理結構的設計標高A大幅度降低,減少了工程的土方量,降低了工程投資。由于采用了本發明的路基結構,可以將設計標高與地下水位的高差控制在小于 1. 1米的范圍內,同時滿足了低設計標高、高地下水位的施工環境要求,并在此施工環境下, 獲得了具有良好的整體穩定性的路基結構。本發明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施工工藝,開設了兼做管線槽的滲水槽,在施工過程中,借助滲水槽有效地降低了紅線范圍內的地下水位標高,為路基填筑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環境。其后,再將該滲水槽用作管線槽,結合了后續的各種管道施工,進一步節約了工程的施工工作量,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投資。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設置在土基之上,自下而上依次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石灰土調整層以及路面結構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土調整層的摻灰量為8%至1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處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處理結構還包括至少一滲水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處理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槽兼做管線槽。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路基處理結構,其特征在于地下水位位于所述石灰土調整層。
5.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路基處理結構,其特征在于設計標高與地下水位的高差小于1.1米。
6.一種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的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土基的至少一側,開挖兼做管線槽的滲水槽; 步驟二,在所述土基之上,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 步驟三,在所述山皮土承托層上設置石灰土調整層; 步驟四,在所述石灰土調整層上設置路面結構層。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工藝,其中,步驟四之后,排干所述滲水槽,并在所述滲水槽中鋪設管線。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工藝,其中,步驟二還包括利用所述滲水槽將地下水位降至所述山皮土承托層之下。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工藝,其中,所述石灰土調整層的摻灰量為8%至10%。
10.如權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施工工藝,其中,設計標高與所述地下水位的高差小于1. 1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軟土地區的路基處理結構,設置在土基之上,自下而上依次設置60厘米至80厘米的山皮土承托層、石灰土調整層以及路面結構層;所述石灰土調整層的摻灰量為8%至10%。所述路基處理結構還包括至少一滲水槽,所述滲水槽兼做管線槽。本發明還公開了該路基處理結構的施工工藝。本發明由于提高了石灰土的摻灰量,增強了石灰土調整層的強度,省卻了碎石隔水層,降低了道路的設計標高,從而在保證路基的強度及穩定性的前提下,減少了工程的土方量,降低了工程投資。適當提高的石灰土的摻灰量,還有利于路面的整體強度,同時又提高了路基在地下水位凍融循環條件下的穩定性,提高了路面的整體穩定性。
文檔編號E01C3/06GK102493305SQ20111038659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9日
發明者丁良躍, 王亮, 馬春亭 申請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