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下道路路面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下道路的復合路面 結構。
背景技術:
城市地下空間建設開發是解決我國城市發展與可為城市發展提供的用地之間突 出矛盾的有效途徑。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符合建設新型和諧社會,以及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實 際需要。地下空間建設能夠提升城市功能和節約空間利用,提高城市的空間容量和運行效 率,引導我國走土地資源集約使用的城市化發展模式。路面材料的選擇是道路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地下道路路面鋪裝材 料主要局限于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在地下道路內潮濕的使用條件下不易發生結構性破 壞,施工簡單,路面的耐久性相對較好,這是人們選擇水泥混凝土作為地下道路路面的主要 原因。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地下道路的等級也在不斷地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 缺陷逐漸顯現出來(1)路面平整度差、行車舒適性不好。水泥混凝土的模量大,收縮性強, 平整度差,汽車在其上行駛時,振動較大,影響行車舒適;(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 衰減較快,行車安全性較差。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剛通車時,采取拉槽刻痕等技術措施來改善 其表面的抗滑能力,隨著時間的摧移,磨耗增大,且抗滑能力很快降低,這給道路的高速行 駛帶來了安全隱患;(3)灰塵大、行車噪聲大,環境質量差。汽車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行駛 時,會產生較大的摩擦聲和發動機振動的聲音,加之汽車行駛時輪胎摩擦路面產生大量灰 塵,汽車尾氣排放使隧道內的C02和S02濃度增大,使得隧道內的環境質量較差;(4)水泥混 凝土路面由于顏色淺,路面標線與路面的對比度低,路面標線的效果受到影響;(5)水泥混 凝土路面一旦損壞,養護維修困難,由于空間狹小、亮度低,不利于作業和交通組織。顯然,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已難以滿足地下道路路面鋪裝的特殊要求。與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浙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平整性、吸音性等比較優良, 且養護容易,在道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地下道路相對特殊的使用環境制約了其在 地下道路路面中的應用,地下道路所處環境溫差小、濕度較大容易導致浙青路面施工困難, 還會直接影響浙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與耐久性,而且浙青路面抗水損害能力差、亮度低,尤其 是在油浸蝕時發生火災后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危害嚴重,地下道路施工或發生火災時, 極易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因此,為了使浙青路面在地下道路鋪裝中有更加廣泛的 使用空間,對地下道路阻燃浙青材料及阻燃浙青路面結構進行優化,使浙青混合料能夠滿 足地下道路工程應用的條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以此為城市 地下道路阻燃浙青路面的合理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工程應用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予以實現的技術方案是該路面結構包括箱型,所述箱型為箱型鋼筋砼框架,所述箱型底面自下而上的設置有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層、應力吸收層、粗粒式浙青混凝土和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所述粗粒 式浙青混凝土和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之間設置有粘層油。本實用新型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其中,所述應力吸收層的厚度為2至 2. 5cm ;所述粗粒式浙青混凝土的厚度為8至12cm ;所述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的厚度為4至 6cm ;所述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層的配筋率為0. 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地下道路復合式路面結構中采用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作為表面層后可以使得浙 青路面本身不燃燒或者延遲燃燒,這樣就會大大減少火災帶來的傷害,同時可以消除安全 隱患,其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綜合效益顯著。采用20至30cm厚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作為基 層,不僅起到了承重作用,還可以緩沖路面作用力,總的來說阻燃浙青復合式路面結構整體 強度高、使用壽命長、維修費用小。
圖1是本實用新型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路面局部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是依托重點工程天津站交通樞紐改造工程 海河東路隧道及主廣場地下工程來研究。海河東路隧道為城市主干道,其地下隧道為雙向 六車道標準,與地下公交停靠島、地下交通集散廣場和地下機動車停車場連為一個整體,同 時具有過境、城市交通和人流轉換的等多重功能,是國內最大的綜合交通集散樞紐。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的設計,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城市隧道的設計 要求道路路面具有安全、高效、快速、美觀、舒適的使用功能。根據海河東路隧道和地下主廣 場的交通功能,提高浙青的阻燃性,減少隧道和地下廣場火災事故發生的頻率和可能性,保 證生命的安全,大大減少交通事故帶來的損失,并盡量減少行車噪音對交通集散廣場行人 的影響。為集散的行人、停車場和行駛的車輛構建一個安全和舒適的通行環境,已經越來越 重要。因此結合地下道路環境特點,對地下道路材料及結構進行專門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包括箱型2,所述箱型2為箱型 鋼筋砼框架,所述箱型2的底面自下而上的設置有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層(54、55)、應力吸 收層53、粗粒式浙青混凝土 52和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 51 ;所述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 51和 所述粗粒式浙青混凝土 52之間設置有粘層油;為了快速排水,所述路面的表面設置有
的斜度,向集水溝6的方向傾斜。本實用新型路面結構中,所述應力吸收層53的厚度為2至2. 5cm ;所述粗粒式浙 青混凝土 52的厚度為8至12cm ;所述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 51的厚度為4至6cm ;所述連續 配筋水泥混凝土層54的配筋率為0. 6%。箱型2的車輛通行限界大于等于4. 5米,即路面上表面(即所述阻燃改性浙青混 凝土 51的上表面)到箱型頂面3之間的距離至少為4. 5米。圖1中附圖標記1所示位置 為原地面,附圖標記4所示為上覆土。綜上,本實用新型路面結構以長壽命路面為設計指標,提出了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 +浙青混凝土(粗粒式)+應力吸收層+連續配筋混凝土 +箱型鋼筋砼框架+ 土基的復 合式長壽命路面結構類型,并在實際工程中成功予以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變形,這 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包括箱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為箱型鋼筋砼框架,所述箱型底面自下而上的設置有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層、應力吸收層、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和阻燃改性瀝青混凝土;所述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和阻燃改性瀝青混凝土之間設置有粘層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吸收層的厚 度為2cm至2. 5cm ;所述粗粒式浙青混凝土的厚度為8至12cm ;所述阻燃改性浙青混凝土的 厚度為4至6cm ;所述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層的配筋率為0. 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下道路用復合路面結構,該路面結構包括箱型,所述箱型為箱型鋼筋砼框架,所述箱型底面自下而上的設置有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層、應力吸收層、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和阻燃改性瀝青混凝土;所述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和阻燃改性瀝青混凝土之間設置有粘層油。本實用新型路面結構以長壽命路面為設計指標,提出了阻燃改性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應力吸收層+連續配筋混凝土+箱型鋼筋砼框架+土基組成的復合式長壽命路面結構類型,并在實際工程中成功予以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文檔編號E01C7/32GK201686909SQ20102013437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8日
發明者于立軍, 婁中波, 康娟萍, 張彩利, 朱彬, 李傳憲, 李海舢, 王曉華, 王海燕, 甄曦, 邢錦 申請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