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施工用的掛籃,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寬主梁、長節段、大噸 位、單索面斜拉橋等復雜要求的橋梁工程施工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斜拉橋主梁施工掛籃按其承力結構的受力形式主要分為前支點與后 支點兩種。后支點掛籃的特點是不利用前端斜拉索,全靠掛籃主體結構的剛度,形成懸臂體 系,懸掛掛籃底平臺,進行混凝土澆筑。后支點掛籃結構簡單,受力明確,行走方便,在連續 剛構橋和斜拉橋上廣泛使用。其主要缺點掛籃自重和待澆混凝土荷載對前一節段已澆筑 的梁將產生較大的施工應力;對于懸臂較大、重量較重的節段,后支點掛籃設計也不經濟。前支點掛籃的特點是利用待澆節段的斜拉索作為掛籃的前支點,與已澆筑節段上 的錨固點一起形成簡支體系,掛籃掛籃平臺以及主要承重結構在橋梁下面。由于前端有斜 拉索作用,新澆筑混凝土荷載由前端斜拉索和已澆筑節段共同承受,有利于減少已澆筑節 段的施工應力。同時,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初凝前,通過調整前端斜拉索索力,可以調整混 凝土節段無應力標高,有利于施工控制。前支點掛籃的主要缺點掛籃主桁的布置受斜拉索 位置的限制較大,特別是針對單索面寬主梁斜拉橋,前支點的斜拉索位于寬主梁的中間,結 構空間傳力系統復雜,橫向穩定性設計難度大,主梁橫向的高差調整難度大。另外掛籃的行 走系統也比較復雜。目前,隨著施工技術的發展,斜拉橋斜拉索設計多種多樣,單索面斜拉索逐漸增 多,主梁向大斷面寬箱結構發展,施工的節段長、重量重。比如某大橋,橋型為高低塔單索面 混凝土斜拉橋,主橋全長644. 43m,跨度布置75+145+330+95,主跨跨徑330m。主橋箱梁為斜 腹板形式,流線型外觀,橋寬32. 5m,箱底寬9m,梁高3. 6m,標準節段長7m,最大重量568t,這 種橋對掛籃的設計及施工有極高要求,若單純采取傳統的前支點或后支點掛籃施工都存在 較大的施工風險。傳統的前支點掛籃或后支點掛籃均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受力結構合理、穩定性好,便于調節底模板 標高的適合于寬主梁、長節段、大噸位、單索面斜拉橋等復雜要求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包括行走機構、承 力結構、錨固裝置、模板和籃底平臺,承力結構通過錨固裝置固定在橋面上并向待施工橋面 方向挑出,其懸空部分下方吊拉連接籃底平臺,籃底平臺上連接模板,承力結構還與行走機 構連接,行走機構包括動力設備、錨固在已澆筑橋上的導軌和行走裝置,所述承力結構包括 前支點承力結構和后支點承力結構,前支點承力結構對應于單索面橋面的斜拉索位置,后 支點承力結構為兩套,分布于前支點承力結構的兩側,對應橋梁橫截面的翼板位置;前支點 承力結構包括前端弧形梁拉索錨固系統,主梁、次梁、橫梁、止推塊和后吊點;后支點承力結構包括上主梁和下主梁,上、下主梁之間采用吊拉連接,內側靠近前支點承力結構的下主梁 與前支點承力結構的次梁融為一體;對應后支點承力結構和前支點承力結構的籃底平臺鉸 接連接;所述行走機構設在前支點承力結構的次梁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具有如下優點(1)增加的后支點掛籃增強了整個掛籃結構的橫向穩定性;(2)對應后支點承力結構和前支點承力結構的藍底平臺采用鉸接連接,確保中間 前支點掛籃拉索力不傳到后支點掛籃的外側兩片主梁,同時方便后支點掛籃外側主梁調整 橫向標高。(3)使掛籃的結構設計得到大大的優化,在長節段、大噸位、寬主梁、單索面等方面 的適應性得到更進一步的拓展,承載能力可以達到600t以上級別。(4)后支點掛籃底平臺與前支點掛籃底平臺之間鉸接,使掛籃安拆方便。進一步,對籃底平臺的結構和模板進行限制,其特征在于對應前支點承力結構的 籃底平臺部分包括主梁、次梁、橫梁,采用大塊鋼模板,密貼于待澆主梁底部;對應后支點承 力結構的藍底平臺部分包括密布于兩片下主梁之間的型鋼橫梁,采用大塊鋼模板,密貼橋 梁待澆節段主梁的翼板底部。這種結構整體剛度好,密閉性能好,不漏漿,模板多次使用不 變形。進一步,對行走機構的動力設備進行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統的動力設備 包括4臺采用同步控制的集群數控液壓千斤頂。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的立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包括行走機構1、承力結 構2、錨固裝置3、模板4和籃底平臺5,承力結構2通過錨固裝置3固定在橋面上并向待施 工橋面方向挑出,其懸空部分下方吊拉連接籃底平臺5,籃底平臺5上連接模板4,承力結構 2還與行走機構1連接,行走機構1包括四臺采用同步控制的集群數控液壓千斤頂11、以及 錨固在已澆筑橋上的導軌12和行走裝置13,承力結構2包括前支點承力結構21和后支點 承力結構22,前支點承力結構21對應于單索面橋面的斜拉索6位置,后支點承力結構22為 兩套,分布于前支點承力結構21的兩側,對應橋梁橫截面的翼板位置;前支點承力結構21 包括前端弧形梁拉索錨固系統211,主梁212、次梁213、橫梁214、止推塊215和后吊點216 ; 后支點承力結構22包括上主梁221和下主梁222,上主梁221和下主梁222之間采用吊拉 連接,內側靠近前支點承力結構21的下主梁222與前支點承力結構21的次梁213融為一 體;對應后支點承力結構22和前支點承力結構21的籃底平臺5鉸接連接;行走機構1設在 前支點承力結構21的次梁213上;對應于前支點承力結構21的籃底平臺5包括主梁212、 次梁213、橫梁214,對應的模板是主梁鋼模板54,主梁鋼模板54密貼與待澆主梁底部;對 應于后支點承力結構22的籃底平臺5包括密布于兩片下主梁222之間的型鋼橫梁223,對應的模板是大主梁翼板鋼模55,其密貼橋梁待澆節段主梁的翼板底部。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 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 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一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包括行走機構、承力結構、錨固裝置、模板和籃底平臺,承力結構通過錨固裝置固定在橋面上并向待施工橋面方向伸出,承力結構連接籃底平臺,籃底平臺上連接模板,承力結構還與行走機構連接,行走機構包括動力設備、錨固在已澆筑橋上的導軌和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結構包括前支點承力結構和后支點承力結構,前支點承力結構對應于單索面橋面的斜拉索位置,后支點承力結構為兩套,分布于前支點承力結構的兩側,對應橋梁橫截面的翼板位置;前支點承力結構包括前端弧形梁拉索錨固系統,主梁、次梁、橫梁、止推塊和后吊點;后支點承力結構包括上主梁和下主梁,上、下主梁之間采用吊拉連接,內側靠近前支點承力結構的下主梁與前支點承力結構的次梁融為一體;對應后支點承力結構和前支點承力結構的籃底平臺鉸接連接;所述行走機構設在后支點承力結構的主縱梁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其特征在于對應前支點承力結構的籃 底平臺部分包括主梁、次梁、橫梁,對應的模板是大塊鋼模板,模板密貼與待澆主梁底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其特征在于對應后支點承力結構 的籃底平臺部分包括密布于兩片下主梁之間的型鋼橫梁,對應的模板是大塊鋼模板,密貼 橋梁待澆節段主梁的翼板底部。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統的動力 設備包括4臺采用同步控制的集群數控液壓千斤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施工用的掛籃,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寬主梁、長節段、大噸位、單索面斜拉橋等復雜要求的橋梁工程施工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包括行走機構、承力結構、錨固裝置、模板和籃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結構包括前支點承力結構和后支點承力結構,前支點承力結構對應于單索面橋面的斜拉索位置,后支點承力結構為兩套,分布于前支點承力結構的兩側,后支點承力結構和前支點承力結構的籃底平臺鉸接連接,并在其上搭設模板;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受力結構合理、穩定性好,便于調節底模板標高,滿足寬主梁、長節段、大噸位、單索面斜拉橋等復雜要求。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1831872SQ201010169818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2日
發明者朱光華, 李正, 李洪濤, 楊壽忠, 王俊如 申請人:重慶城建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