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預應力吊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預應力吊橋,屬于大跨度人行吊橋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由于三板溪水庫建成,清水江劍河縣段水位上升50米,貴州劍河等數縣許多 鄉鎮原道路被淹沒。群眾來往及學生上學被水阻斷,必須修建橋梁。由于工程造價的限制, 只能修建人行橋,跨度從100米到320米不等,橋面寬僅2米,寬跨比1/50 1/160,縱梁只是 鋼軌。考慮到牲畜也要過橋,因此對橋的穩定性要求較高。現有技術中的人行吊橋其結構通 常為在河岸兩端修建塔柱,塔柱上連接主纜索,主纜索通過吊桿連接吊橋的橋面,吊橋的寬 跨比通常在l/30以內,當吊橋的跨度超過150米時,這種橋一般的抗風索已不能滿足豎向和 橫向穩定要求,會被風吹得晃動,甚至將吊橋吹翻。為了提高吊橋的穩定性,如果吊橋采用 橫向抗風索需要在橋的兩側展開,從平面看,由于橋址一般在河道狹窄,兩岸凸出位置,有 時抗風索無法架設。如果吊橋采用倒張拱(即從橋下反拉一道索),增加豎向剛度,在干河 溝處可采用,水庫則不行。因為橋面距水面很近(如抬高橋面,跨度增加許多),沒有倒張 拱的位置,不然倒張索就在水下,從通航和防腐要求都不允許。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較低、適合于大跨度人行吊橋建設的組合預應力吊橋。
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預應力吊橋為,它包括吊橋,吊橋的兩端設有塔柱(1),在塔柱(1
)之間設有預應力索(5),吊橋的橋面(4)與預應力索(5)連接在一起。
上述的組合預應力吊橋,塔柱(1)上連接主纜索(2),主纜索(2)通過吊桿(3)連
接吊橋的橋面(4),在吊桿(3)與橋面(4)的每個連接處,橋面(4)通過夾件(6)與
預應力索(5)固定在一起。
上述的組合預應力吊橋,在吊橋兩端設有預應力索錨(7),預應力索錨(7)之間連接
預應力索(5)。
上述的組合預應力吊橋,在吊橋兩端的塔柱(1)上設有預應力索錨(7),預應力索錨 (7)之間連接預應力索(5)。
本實用新型采用預應力索來提高吊橋的穩定性,利用吊橋兩岸的塔柱基礎作為預應力索 錨的固定基礎,不用另外建造固定基礎,即可施加預應力。與現有吊橋相比,工程造價增加 小,穩定性高,預應力部件的位置在橋臺處,不受地形及水位的影響,施工較為方便。適用
子大跨度的人衧吊橋,針對水庫區淹沒還橋,有較大的市場。
附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現有的吊橋設計,在建造吊橋的河岸兩端制作出塔柱(1) ,塔柱(1)上連接主纜索(2),主纜索(2)的一端連接錨錠(11),埋入山體(10)內 ,主纜索(2)通過吊桿(3)連接吊橋的橋面(4),承受橋面(4)的重力,在吊橋兩端的 塔柱(1)之間連接預應力索(5),橋面(4)與預應力索(5)連接在一起。通過預應力索 (5)提高吊橋橫向和豎向的穩定性,而且制作預應力索(5)的成本低,適用于大跨度的人 行吊橋。
吊橋的預應力索(5)設計在橋面(4)的上方、下方均可,在吊橋兩端制作出基礎,來 固定預應力索錨(7),預應力索錨(7)之間連接預應力索(5),也可以將預應力索錨(7 )打入山體(10)內。為了節約成本,可以直接采用塔柱(1)的基礎作為預應力索錨(7) 的基礎,在吊橋兩端的塔柱(1)的基礎上制作出預應力索錨(7),預應力索錨(7)之間 連接預應力索(5)。修建時,可將預應力索(5)安裝在橋面(4)的縱梁(8)下方,縱梁 (8)上方安裝供行走用的橫梁(9),吊桿(3)固定在縱梁(8)上,在吊桿(3)與橋面 (4)的每個連接處,將橋面(4)通過夾件(6)與預應力索(5)固定在一起,當橋面左右 、上下晃動時,由于預應力索(5)的存在,會降低吊橋晃動的幅度,提高穩定性,提高值 與預應力索(5)的張力有關,可由設計要求計算確定。
大型公路吊橋公路橋橋面較寬, 一般9 28米,縱梁剛度很大,通常是鋼箱梁、鋼桁架 梁及預應力混凝土梁,自重大,寬跨比一般在1/25 1/35,不超過1/40。這些橋通過縱梁自 身的剛度,可解決穩定問題。必要時可采用吊拉組合式形式,如貴州烏江大橋。故本實用新 型的技術不適用于公路吊橋,適合于跨度大,而造價成本較低的人行吊橋。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預應力吊橋,它包括吊橋,吊橋的兩端設有塔柱(1),其特征在于在塔柱(1)之間設有預應力索(5),吊橋的橋面(4)與預應力索(5)連接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預應力吊橋,它包括吊橋,吊橋的兩端設有塔柱(1),在塔柱(1)之間設有預應力索(5),吊橋的橋面(4)與預應力索(5)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采用預應力索來提高吊橋的穩定性,利用吊橋兩岸的塔柱基礎作為預應力索錨的固定基礎,不用另外建造固定基礎,即可施加預應力。與現有吊橋相比,工程造價增加小,穩定性高,預應力部件的位置在橋臺處,不受地形及水位的影響,施工較為方便。適用于大跨度的人行吊橋,針對水庫區淹沒還橋,有較大的市場。
文檔編號E01D11/02GK201010854SQ20072020006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2日
發明者吳建軍, 安竹石, 鄭新貴 申請人: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