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屬瀝青加工設備的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以其行車平穩、不反光、噪聲低、粉塵小、維修養護方便、對交通影響少等優異性能,已在城鄉道路尤其是高等級公路上得到廣泛應用。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瀝青路面在各種載荷作用下會發生多種病變,使瀝青路面慢慢轉脆、失去彈性、逐漸硬化,出現裂縫、坑槽,直至老化、產生龜裂。
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因其既能對瀝青混凝土廢舊料進行再生利用,解決瀝青混凝土廢舊料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又能節約新的瀝青混合料的資源,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現有的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分為冷再生技術和熱再生技術,在熱再生技術中又分為就地熱再生和廠拌熱再生技術;在廠拌熱再生技術中還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式熱再生技術。冷再生技術因其產品質量較差,不能用于高等級公路路面;就地熱再生其設備和技術目前尚屬引進,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適用范圍較窄,路面質量也不很理想;廠拌間歇式熱再生則容易產生二次污染,且舊瀝青由于接觸明火而易燒焦而過度老化,舊料利用率低。上述再生利用技術均難以滿足高等級路面使用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可連續完成新骨料加熱、烘干并與舊瀝青混合料、新瀝青、廢瀝青再生劑、粉料的混合及攪拌工序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
本發明為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包括由機架,置于機架上的可移動燃燒器,外筒,帶驅動傳動系統的內滾筒構成的連續式雙滾筒再生瀝青拌和機,其特征在于內滾筒的上部設有帶新骨料料倉的新骨料運輸裝置;外筒的上部設有帶瀝青泵和廢瀝青再生劑泵的輸送管,帶舊瀝青混合料料倉的舊瀝青混合運輸裝置,帶粉料料倉的粉料輸送裝置;外筒的底部設有帶成品料倉的成品輸送裝置。使用時,先將新骨料輸入連續式雙滾筒再生瀝青拌和機的內滾筒內烘干、升溫,然后進入內滾筒與外筒之間的夾層,再將舊瀝青混合料、新瀝青、廢瀝青再生劑、粉料按序加入內滾筒與外筒之間的夾層,與熱骨料進行攪拌,使各組分均勻拌和,形成性能優良的再生瀝青混凝土。
所述的新骨料料倉內還可設有新骨料運輸機和新骨料連續計量斗。
所述的舊瀝青混合料料倉內還可設有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振動篩,舊瀝青混合料料倉外設有帶舊瀝青混合料破碎機的舊瀝青混合料初級上料運輸機。
所述的粉料料倉內還可設有粉料連續計量裝置。
所述的瀝青泵和廢瀝青再生劑泵上還可分別設有瀝青流量計和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
所述的新骨料連續計量斗,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粉料連續計量裝置,瀝青流量計,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可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接。
所述的外筒和內滾筒上還可設有帶除塵裝置的回收粉塵輸送裝置。所述的除塵裝置可由二級布袋除塵器和一級旋風除塵器等構成。
本發明設計合理,整體結構緊湊,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和積極效果1、采用連續式筒外筒夾層拌和,舊料摻配比例高,攪拌均勻,自動化控制,熱效率和生產效率高,節省能源;2、采用差分計量,精確度高,且具有完善的除塵設施;3、根據所用廢舊瀝青混合料的比例不同,可節約大量的瀝青材料,顯著緩解瀝青的供求矛盾,節省石油資源,并大幅度降低瀝青路面成本;4、砂石料在某些地區是相對緊缺的物資,廢舊瀝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可節約大量的礦料,減少路用礦料的開采和運輸,同時具有保護環境的雙重意義;5、可大大減少廢舊瀝青混合料廢棄所占用的土地及其對環境的污染,既保護寶貴的土地資源,又有利于環保。
附圖給出了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廢瀝青再生劑泵,2為瀝青泵,3為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4為瀝青流量計,5為控制系統,6為二級布袋除塵器,7為一級旋風除塵器,8為回收粉塵輸送裝置,9為粉料連續計量裝置,10為粉料料倉,11為粉料輸送裝置,12為振動篩,13為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4為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15為舊瀝青混合料初級上料運輸機,16為舊瀝青混合料破碎機,17為舊瀝青混合料上料運輸機,18為帶軸流風機的燃燒器,19為機架,20為外筒,21為內滾筒,22為驅動傳動系統,23為成品運輸裝置,24為成品料倉,25為新骨料運輸裝置,26為新骨料運輸機,27為新骨料連續計量斗,28為新骨料料倉,29為新瀝青、廢瀝青再生劑輸送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主要由連續式雙滾筒再生瀝青拌和機、新骨料供給系統、舊瀝青混合料供給系統、新瀝青和廢瀝青再生劑供給系統、粉料供給系統、成品料提升及貯存系統、除塵系統和控制系統5等組成。
連續式雙滾筒再生瀝青拌和機由機架19,置于機架19上的可移動燃燒器18,外筒20,帶驅動傳動系統22的內滾筒21等構成。新骨料供給系統由置于內滾筒21上部帶新骨料料倉28的新骨料運輸裝置25,置于新骨料料倉28內的新骨料運輸機26和新骨料連續計量斗27等構成。舊瀝青混合料供給系統由置于外筒20的上部帶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的舊瀝青混合運輸裝置17,置于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內的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14,振動篩12,置于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外帶舊瀝青混合料破碎機16的舊瀝青混合料初級上料運輸機15等構成。新瀝青和廢瀝青再生劑供給系統由置于外筒20的上部帶瀝青泵2和廢瀝青再生劑泵1的輸送管29,分別置于瀝青泵2和廢瀝青再生劑泵1上的瀝青流量計4和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3等構成。粉料供給系統由置于外筒20的上部帶粉料料倉10的粉料輸送裝置11,置于粉料料倉10內的粉料連續計量裝置9等構成。成品料提升及貯存系統由置于外筒20的底部帶成品料倉24的成品輸送裝置23等構成。除塵系統由置于外筒20和內滾筒21上帶二級布袋除塵器6和一級旋風除塵器7的回收粉塵輸送裝置8等構成。
新骨料連續計量斗27、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14、粉料連續計量裝置9、瀝青流量計4、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3分別與控制系統5相連接。
工作時,先將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粉料料倉10、新骨料料倉28上滿料,啟動布袋除塵器6的引風機,點燃燃燒器18,待出風口溫度達到110-120℃時,新骨料料倉28之新骨料經新骨料連續計量斗27按級配要求計量,由新骨料運輸機26、新骨料運輸裝置25經新骨料輸入口送入內滾筒21內進行烘干。新骨料經干燥和升溫后進入內滾筒21與外筒20之間的夾層進行攪拌,舊瀝青混合料按級配要求經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14稱重后由舊瀝青混合料運輸裝置17經舊瀝青混合料輸入口加入外筒20與內滾筒21之間的夾層內。未加溫的舊瀝青混合料與高溫骨料匯合,吸收熱量(即熱骨料的熱量和內滾筒外壁的熱幅射),蒸發水分,舊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熔化并在骨料上形成薄薄的涂層,待混合料達到合適的溫度時,開啟瀝青泵2、廢瀝青再生劑泵1按級配要求經瀝青流量計4、再生劑流量計3通過輸送管29從瀝青輸入口加入外筒20與內滾筒21之間的夾層內,與此同時將粉料經粉料連續計量裝置9按級配要求計量后,經粉料輸送裝置11由粉料輸入口加入外筒20與內滾筒21之間的夾層內,在攪拌葉槳組的任用下經長時間的強制攪拌形成成品料,成品料由成品輸送裝置23,提升到成品料倉24貯存,從而實現完全的順序加料、順序拌和的工藝過程。
全部生產過程由控制系統集中進行程序控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包括由機架(19),置于機架(19)上的可移動燃燒器(18),外筒(20),帶驅動傳動系統(22)的內滾筒(21)構成的連續式雙滾筒再生瀝青拌和機,其特征在于內滾筒(21)的上部設有帶新骨料料倉(28)的新骨料運輸裝置(25);外筒(20)的上部設有帶瀝青泵(2)和廢瀝青再生劑泵(1)的輸送管(29),帶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的舊瀝青混合運輸裝置(17),帶粉料料倉(10)的粉料輸送裝置(11);外筒(20)的底部設有帶成品料倉(24)的成品輸送裝置(23)。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骨料料倉(28)內還設有新骨料運輸機(26)和新骨料連續計量斗(27)。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內還設有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14),振動篩(12),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外設有帶舊瀝青混合料破碎機(16)的舊瀝青混合料初級上料運輸機(15)。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料料倉(10)內還設有粉料連續計量裝置(9)。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瀝青泵(2)和廢瀝青再生劑泵(1)上還分別設有瀝青流量計(4)和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3)。
6.按權利要求2或3,4,5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骨料連續計量斗(27),舊瀝青混合料連續計量斗(14),粉料連續計量裝置(9),瀝青流量計(4),廢瀝青再生劑流量計(3)分別與控制系統(5)相連接。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20)和內滾筒(21)上還設有帶除塵裝置的回收粉塵輸送裝置(8)。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塵裝置由二級布袋除塵器(6)和一級旋風除塵器(7)等構成。
全文摘要
一種再生瀝青混凝土加工成套設備,屬瀝青加工設備的制造技術領域,主要由機架(19)、可移動燃燒器(18)、外筒(20)、帶驅動傳動系統(22)的內滾筒(21),帶新骨料料倉(28)的新骨料運輸裝置(25),帶瀝青泵(2)和廢瀝青再生劑泵(1)的輸送管(29),帶舊瀝青混合料料倉(13)的舊瀝青混合運輸裝置(17),帶粉料料倉(10)的粉料輸送裝置(11),帶成品料倉(24)的成品輸送裝置(23),帶二級布袋除塵器(6)和一級旋風除塵器(7)的回收粉塵輸送裝置(8)等構成。本發明設計合理,整體結構緊湊,可連續完成新骨料加熱、烘干并與舊瀝青混合料、新瀝青、廢瀝青再生劑、粉料的混合及攪拌工序,形成級配良好的再生瀝青混凝土。
文檔編號E01C19/10GK1635222SQ200410082370
公開日2005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31日
發明者楊林江 申請人:楊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