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造石地面覆蓋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涉及一種人造石材料的地面覆蓋元件,其具有相應于數塊方形基本元件的聯合體的基本形狀,特別涉及一種角狀的地面覆蓋元件,該地面覆蓋元件包括所有沿其外周的凸部和凹部,當從特定基本元件上側的中心上側看去時,所有的基本元件外周側具有大致相同的關于其中點大致點對稱的的輪廓。
為實現該目的,上述地面覆蓋元件的特征在于,上述輪廓由三個凸部和三個凹部構成。下文將進一步更詳細地闡明該數目將在所述目的意義上導致一種最佳折衷。
上述“人造石材料”在大多數情況下為混凝土。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可能性,可以涉及類似于磚的材料。通常而言,也可以是所有可設想的材料,其在粘結劑(例如也可以是塑料)中具有嵌入其中的添加劑或填充劑,并按時間函數固化,特別是聚合物混凝土。“大致”一詞的使用是經過考慮的,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上述輪廓在嚴格意義上講不等于所有外周基本元件側邊,還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點對稱在嚴格意義上講未實現。人造石材料的地面覆蓋元件在制造時有大的加工誤差,這足以阻礙精確的等同輪廓和精確的點對稱的制造。除此之外,在進行地面覆蓋元件的具體定位時經常在有目的地進行微小的尺寸改變,例如在考慮如外周部分的一個斜角或一個縮進部,以便產生用于鋪設間隙的自由空間時,因此術語“大致”在這方面是有意義的。最后,例如使凸部比凹部略微窄一些(當沿基本元件側邊的延伸方向測量時)也是合理的,這些凸部和凹部是互補嚙合的,以便由此在相鄰鋪設的地面覆蓋元件之間提供鋪設間隙。關于術語“大致”的使用,其在下文的說明部分和申請文件中非常類似的方面都是適用的。
同樣也可以說,換言之,地面覆蓋元件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的輪廓是如此設計的,從而所考慮的特定輪廓在旋轉180°后可以相鄰于一個大致等同的輪廓放置,由此提供相互的相互嚙合。
申請文件以及本專利說明書的說明部分在它們的數個位置都對幾何關系作了闡述,例如“方形基本元件”、“角狀地面覆蓋元件”、“凸部”、“凹部”、“輪廓”、“寬的”、“梯形的”。除非在特定位置強調聲明,所有這些闡述都涉及該地面覆蓋元件在平面圖中的表示,即從上向各地面覆蓋元件的有用側或上側看時,它們好象都平放在一個基部上。根據本發明的地面覆蓋元件優選是一種被提供用于“戶外使用”的地面覆蓋或用于室外鋪設區域的地面覆蓋元件。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地面覆蓋元件的特別優選的領域是交通區域,特別是這樣的戶外區域,例如用于自行車交通的區域、用于行人交通的區域。特別典型的和優選的是廣場、庭院、快車道、小徑、公路、人行道、裝料場、露臺、停車場、加油站、商用交通區域、工業用交通區域、工廠堆料場、集裝箱裝卸站。
優選的是,上述凸部和凹部是梯形的,這可以容易地制造并有利于凸部的抗剪強度。作為一個選擇方案,優選的是,上述凸部和凹部各由一條至少部分圓形的、例如具有從左向右圓形過渡的半圓形的線限定。通常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凸部和凹部的幾何形狀設計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優選的是,中間凸部和中間凹部分別各比其它的凸部和凹部寬得多。在這點上,特別優選的是中間凸部和中間凹部分別各為兩個其它的凸部和凹部的寬度的至少1.5倍,較為優選地是分別各為兩個其它的凸部和凹部的寬度的至1.8倍,最優選地是分別各為兩個其它的凸部和凹部的寬度的至少2.0倍。通過下文進一步地詳細闡述將更加清楚為什么尺寸中的這種差別將在解決上述目的的意義上導致更進一步的改進的折衷。
優選的是,地面覆蓋元件在其外周具有間隔凸部,在考慮權利要求書中所闡述的幾何形狀關系時,這些間隔凸部是不相關的。然而,應該指出的是,也有這樣的設計方案,其中不管上述間隔凸部,保留了權利要求書中所述及的幾何關系。由于這些間隔凸部,得到了可以以特別有利的方式鋪設的地面覆蓋元件,并使鋪設間隙寬度保持相同(當從橫交于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的整體延伸方向測量時)。
根據第二方面,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相應于數塊基本元件的組合的基本形狀的人造石地面覆蓋元件,特別是一種角狀的地面覆蓋元件,該地面覆蓋元件包括所有沿其外周的凸部和凹部,并且包括在外周上的縮進部,這導致在一組相鄰鋪設的地面覆蓋元件中的有效滲水通道開口,其特征在于,凸部和凹部整體各由一個輪廓限定,對于每一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設置有(a)從零點到所有的基本元件側邊,當從特定基本元件上側的中心看去時,一個第一輪廓大致各具有一個第一端相鄰凸部、一個第二端相鄰凸部和一個端距離凸部,該端距離凸部位于該第一端相鄰凸部和第二端相鄰凸部之間;(b)從零點到部分基本元件側邊,當從特定基本元件上側的中心看去時,一個第二輪廓大致各具有一個第一端相鄰凸部和一個第二端相鄰凸部;(c)從零點到部分基本元件側邊,當從特定基本元件上側的中心看去時,一個第三輪廓大致各具有一個端距離凸部和一個端相鄰凸部;(d)其中,最后為了彼此相鄰鋪設一組地面覆蓋元件,-一個第一輪廓,如果有的話,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一輪廓,如果有的話;或者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二輪廓,如果有的話;或者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一個第二輪廓,如果有的話,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二輪廓,如果有的話;或者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
-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
根據本發明的這種類型的地面覆蓋元件,在鋪設狀態中是彼此相鄰的,由此導致在地面覆蓋元件中在地面覆蓋元件外周的相當大的部分上呈現出有效流水通道開口。然而,由于這一點,地面覆蓋元件便大大失去了“上述輪廓關于其中點是大致點對稱的”的特征。
目前在說明部分中所作的所有闡述,當然除了與本發明第二方面相反的闡述之外,同樣都類似地適用于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包括其優選的改進形式。
應該強調的是,術語“第一端相鄰凸部”和“第二端相鄰凸部”不意味著所涉及的凸部直接從各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的端部開始。而可以有一定的距離。此外,還應該強調的是,各凸部的位置離各端部不是很遠,特別是在該端相鄰凸部和相應的端部之間不出現任何附加的凸部。該第一端不必非得是一個特定輪廓的左手端,而是隨意的,即或者是該特定輪廓的左手端,或者是該特定輪廓的右手端。
在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的情況下,上述凸部和凹部優選是梯形的,并且作為一種選擇方案,優選由一條至少部分圓形的線限定。上述所作的其它闡述在此同樣適用。
優選的是,上述縮進部是梯形的,作為一種選擇方案,優選由一條至少部分圓形的線限定。上述所作的闡述與凸部和凹部的形狀相結合同樣適用于縮進部。
權利要求12、13、14說明了第一輪廓、第二輪廓和第三輪廓的更為具體的優選設計方案。下文中說明的實施例將這樣的輪廓更加清楚。
關于第一輪廓和/或第二輪廓和/或第三輪廓而言,每一個輪廓中的縮進部是特定基本元件側邊的寬度的至少33%,較優選地是為該寬度的至少40%,更為優選地是為該寬度的至少50%。在第二輪廓中,比在第一輪廓和第三輪廓中更容易得到縮進部的最大可能寬度。
優選的是,該特定縮進部至少部分比特定基本元件側邊的一個凹部或多個凹部向后縮進得多。各縮進部越寬、縮進部向后縮進得“越深”,滲水通道的橫截面積的總和關于覆蓋尺寸在整體上的百分比就越高。
權利要求17和18定義了地面覆蓋元件外周上的第一輪廓、第二輪廓和第三輪廓的優選組合。在這點上,將通過下文的實施例給出更詳細的信息。
關于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它確實優選第一凸部、第一凹部、第三凸部和第三凹部都具有相同的寬度(當沿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的方向測量時)。然而,也可以只使第一凸部和第三凹部具有相同的寬度,和只使第一凹部和第三凸部具有相同的寬度(然而,其比上述“對”的寬度窄或寬)。
同關于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一樣,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優選可以具有間隔凸部和/或至少一個虛設間隙。
根據第三方面,本發明涉及一組地面覆蓋元件,其包含有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第一地面覆蓋元件)和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地面覆蓋元件(=第二地面覆蓋元件),其中,為了彼此相鄰鋪設第一地面覆蓋元件和第二地面覆蓋元件,第一地面覆蓋元件的基本元件側邊輪廓適用于相鄰于一個相鄰的第二地面覆蓋元件的第一輪廓或第二輪廓或第三輪廓鋪設。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組地面覆蓋元件,其中第一地面覆蓋元件和第二地面覆蓋元件可以以任意共同取向相鄰于彼此鋪設。該特性以特別有利的方式或者在以第一地面覆蓋元件鋪設的覆蓋的第一部分和以第二地面覆蓋元件鋪設的覆蓋的第二部分之間的界線處、或者可以沒有任何問題的在第一地面覆蓋元件和第二地面覆蓋元件之間帶有角交錯的覆蓋中進行承載。
圖2a-d分別以分解圖的形式示出了兩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鄰接部分。
圖3示出了在
圖1的地面覆蓋元件基礎上進行修改后的地面覆蓋元件的第二實施例,其部分區域被切去。
圖4示出了地面覆蓋元件外周的一部分。
圖5示出了地面覆蓋元件外周的一部分。
圖6示出了地面覆蓋元件外周的一部分。
圖7示出了根據一個第三實施例的角狀地面覆蓋元件。
圖8示出了在圖7的地面覆蓋元件基礎上進行修改后的地面覆蓋元件的第四實施例,其部分區域被切去。
圖9示出了根據一個第五實施例的角狀地面覆蓋元件。
圖10示出了在圖7的地面覆蓋元件基礎上進行修改后的地面覆蓋元件的第六實施例。
所有附圖都是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角狀地面覆蓋元件2。在下文中,為簡明起見,將全部用術語“覆蓋元件”來代替“地面覆蓋元件”。示出的所有覆蓋元件優選由混凝土構成。
如果人們首先談及“基本形狀”,那么覆蓋元件2的構形是最容易設想的。在圖1的覆蓋元件2的情況中,該基本形狀由三塊方形基本元件4、6、8的接合而構成。這三塊方形基本元件4、6、8的連接線10以虛線10示出。由此基本元件4具有三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基本元件6具有兩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基本元件8具有三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在基本元件8中,三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以虛線示出。當看到這三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與屬于基本元件8的連接線10的結合時,基本元件的方形便立刻變得明顯起來。
在下文中將更加詳細地說明基本元件8三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 2中的每一個都設置有由凸部16和凹部18構成的輪廓14。各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同時代表一條中和線,凸部16關于該中和線向外凸出,凹部18關于該中和線向內縮進。
首先說明基本元件8在圖1中的上部、完全水平延伸的輪廓14。從基本元件側邊12的左手端出發,輪廓14以一個凸部16a開始,接下來是一個凹部18a,然后是一個凸部16b,接下來是一個凹部18b,再然后是一個凸部16c,接下來是一個凹部18c,一直延伸到基本元件側邊12的右手端。所有凸部16a-c和所有凹部18a-c都具有梯形的形狀,即它們以直的基本元件側邊12上的較寬的基部開始,然后分別向著自由端和向著該基部變細。凸部16和凹部18彼此跟隨,沒有間隔。離基本元件側邊12的端部較近的凸部16a和凸部16c(在下文說明的其它實施例中,將其稱為“端相鄰凸部”)和離基本元件側邊12的端部較近的凹部18a和凹部18c都大致具有相同的共同寬度(在基本元件側邊12上測得=中和線)。離基本元件側邊12的端部較遠的凸部16b以及離基本元件側邊12的端部較遠的凹部18b具有相同的共同寬度,并且每一個都分別是凸部16a和凸部16c中的任一個與凹部18a和凹部18c的任一個的寬度的大約兩倍。術語“大致”和“大約”的使用是有目的的,因為(出于下文將進一步詳細闡明的原因)所述尺寸關系并不被認為是精確的。例如凸部16a確實比凸部16c略寬一些。另一方面,凹部18c確實比凹部18a略寬一些,另外,覆蓋元件2的角部在凹部18c的右手端以一個小的斜度傾斜。最后指出,在混凝土產品的情況下,如所示覆蓋元件2,由于制造模具的公差和由于不能提供特別光滑的區域的材料,尺寸標注和尺寸關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被理解為是精確的。由凸部16和凹部18中在寬度上的變型形式帶來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是這樣的事實,即在覆蓋元件2的外周基本元件側邊上、在當數個覆蓋元件2彼此相鄰放置時與一個相鄰的覆蓋元件相鄰接的位置處保留有寬度為3-5mm的布置間隙,然而在連接線10上沒有布置間隙。為了在這方面提供折衷,輪廓14關于凸部16和凹部18寬度的以及關于凸部16和凹部18位置的或多或少數學的初始設計被略微修改。
所說明的輪廓14關于其中點20在大致點對稱的,即當左手輪廓半部在圖1的附圖平面中旋轉180°時,其與右手輪廓半部相同。出于與上述那些內容相似的原因,插入了術語“大致”。
應該強調地是,所說明的輪廓14也可以“反轉”形成,即圍繞位于該附圖平面中的一條中線折疊180°,即左手端和右手端相互交換。輪廓14然后以左手側上的一個第一凹部開始。
凸部16和凹部18的上述寬度是在中和線12上測得的。通常這是根據本發明的覆蓋元件2的最合適的位置。
應該指出的是,凸部16和凹部18的梯形形狀只構成各種各樣的可能的實施例中的一種。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選擇例如一種矩形的形狀(然而其是難于生產的)或一種凸出得更多或凹入得更多的形狀、例如一種扁三角形的形狀。當從特定基本元件的中心22看去時,輪廓14在三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的每一個上都是相同的,即首先當說明的上輪廓14圍繞中心22順時針旋轉90°時,它便大致與圖1中整體延其垂直方向延伸的右手輪廓14合并,當上輪廓14圍繞中心22順時針旋轉180°時,它便大致與圖1中特定基本元件8的整體延其水平方向延伸的下輪廓1 4合并。關于術語“大致”的使用,請參見上文所做的陳述。由于上述的每一個輪廓14關于中點20的點對稱,下輪廓14大致是上輪廓14的平行移位。
上文所做的關于輪廓14的所有陳述同樣適用于基本元件4和6,當然基本元件6只具有兩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由此只具有兩個可以說是關于彼此垂直延伸的輪廓14。
所述輪廓14的幾何形狀允許相鄰的覆蓋元件與圖1中所示的覆蓋元件2相鄰放置,或者是按相同的方向,或者是按旋轉90°的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或者是按旋轉180°的方向。相鄰覆蓋元件2的輪廓14總是以互補的方式裝配在一起(在其之間有一定的“空氣”);在平鋪狀態中除了通過所示覆蓋元件2的角狀構形得到的相鄰覆蓋元件的共同錨接之外,還有相鄰覆蓋元件的共同嚙合或錨接。
應該指出的是,建議根據本發明的覆蓋元件2具有一種相應于數塊方形基本元件的聯合體的基本形狀,但是可以選擇基本元件的數目和接合的取向。例如,可以以一個直的序列接合例如三個基本元件4、6、8(也可以是兩個基本元件、或者是四個基本元件),或者通過在基本元件8的右手側增加另一個基本元件而設置成一個L形的覆蓋元件2,或者通過在中間的基本元件6的上側增加另一個基本元件而設置成一個T形的覆蓋元件2。或者通過在中間的基本元件6的上側增加另一個基本元件和通過在中間的基本元件6的左手側增加另一個基本元件而設置成一個十字形的覆蓋元件2。
應該重點強調的是,作為一個可選擇的方案,本發明也可以提供一種地面覆蓋元件,其基本形狀只由一個方形的基本元件構成,但是它同時具有本專利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強有力的特征和任意其它的優選特征。
通過圖2a-d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三個凸部”和“三個凹部”的數目提供特別好的結果的原因。部分附圖a-d分別簡要示出了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的輪廓14。在圖2a中,該基本元件側邊被分成八個凸部16和八個凹部18。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寬度。在部分附圖2b中,該基本元件側邊被分成三個凸部16和三個凹部18。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寬度。在部分附圖2c中,該基本元件側邊被分成兩個凸部16和兩個凹部18。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寬度。沒有示出只具有一個凸部和一個凹部的可選擇方案,因為它導致兩個覆蓋元件之間的不完全的相互嚙合。
兩個相鄰覆蓋元件2a和b2的基本元件側邊12的每一個彼此都不平行延伸(出于良好鋪設的需要),但是關于彼此按一個角度24延伸,角度24在所有部分附圖2a-d中都是相同的。
如果兩個相鄰覆蓋元件2a和b2彼此以一個上述在角度24意義上的錯位并排布置,這可能由于不準確地鋪設工作或者單個覆蓋元件2在鋪設好的狀態中由于交通負荷產生移動而產生,圖2a仍保留了一個殘留的相互嚙合,即在一個覆蓋元件2a的基本元件側邊12的右手端處的最后一個凸部16與另一個覆蓋元件2b的基本元件側邊12的相應端處的一個凹部18的相互嚙合。在圖2b的覆蓋元件2a和2b的情況中,覆蓋元件2a的最右面的凸部16c的左手梯形側和覆蓋元件2b的最右面的凹部18c的左手梯形側向左移動了一定的距離,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只在該凸部16c和該凹部18c之間留有一個殘留的相互嚙合(雖然是以較小的正向嚙合深度)。在根據圖2c的覆蓋元件2a和2b的情況中,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留有殘留的相互嚙合。將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在基本元件側邊的一個給定長度上的凸部和凹部的數目越多,在相鄰覆蓋元件之間的角錯位的情況中的殘留相互嚙合效果就越好。
另一方面是在正確鋪設狀態中兩個相鄰鋪設的覆蓋元件2a和2b之間的相互嚙合強度或承載能力,即,使共同平行的基本元件側邊12彼此具有如此小的間隔,從而相應于通常的鋪設間隙。在這方面,抗剪強度,即覆蓋元件2a和2b具有沿平行于基本元件側邊12的方向按相反方向施加在其上的力,隨著在基本元件側邊12的給定長度上的凸部16和凹部18的數目的增加而降低。一方面,由單個凸部16加起來的整個受剪面積總和隨著凸部的增加的數目而變得更小(因為傾斜的梯形側之間的鋪設間隙部段不分配在該整個受剪面積上,而且因為在該整個受剪面積中導致損耗,即對于較多數目的凸部而言,受剪的橫截面積不位于凸部的根部,而是在凸部與之相比傾斜的部分中)。另一方面,用較多數目的凸部可有這樣的效果,即到目前為止不是所有數目的凸部都提供抵抗剪力的支撐效果,而根據實踐只少于其一半的凸部提供該效果。因此從抗剪強度方面講,對于基本元件側邊的給定長度而言應使上述凸部和凹部的數目盡可能地少。
考慮到這些方面,因此發明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三個凸部和三具凹部代表在有角錯位情況中殘留相互嚙合效果和高抗剪強度之間的最佳折衷。
參見圖2d和權利要求4,當離基本元件側邊的各自端部較近的凸部16a和凹部18a對和凸部16c和凹部18c對的寬度比布置在它們之間的凸部16b和凹部18b對的寬度小時,還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折衷。
根據圖3的覆蓋元件2的實施例與根據圖1的實施例區別在于,虛設間隙26在那些圖1中所示為連接線10的位置延伸。虛設間隙是從上側向下延伸到覆蓋元件2中且僅達到例如5mm的特定深度的間隙。虛設間隙26為提供了一種視覺分區,將覆蓋元件2分成三個部分覆蓋元件,它們除輪廓14之外相應于上述三個基本元件4、6、8。當橫交于它們的延伸方向測量時,虛設間隙26具有大致相應于凸部16的高度的寬度,另外,當從凹部18的底部測量時,其具有大致相應于上述鋪設間隙的寬度(后者是橫交于輪廓14的整體延伸方向測量的)。不僅是根據圖3的實施例,而且所有實施例都可以是,凸部16的上側關于覆蓋元件2的其余上側略低一些,例如4-8mm。其結果是,兩個相鄰輪廓14之間的相互嚙合在鋪設覆蓋數個覆蓋元件2時從視覺上是不明顯的。可以說,虛設間隙26代表由兩個相鄰輪廓14和它們之間的鋪設間隙形成的凹槽的視覺連續。
另外,圖3示出了設置在覆蓋元件2的外周上分布的間隔凸部28的可能性。在所示實施例中,間隔凸部28每一個都具有半圓形的橫截面,并且當從各基本元件上側的中心22看去時,每一個都被設置在相應輪廓14的最左面的凸部16上。在圖3中,以比它們的實際大小放大的形式示出了間隔凸部28的大小,以便使這些間隔凸部清楚可見。這些間隔凸部28便于覆蓋元件2的鋪設,因為下一個待鋪設的相鄰覆蓋元件2可以被簡單地放置,即在已鋪設的覆蓋元件2的間隔凸部28和該待鋪設的新的覆蓋元件2的間隔凸部28之間有物理接觸。通過該方式,產生了均勻寬度的鋪設間隙。應該強調的是,上述間隔凸部可以選擇成其它的橫截面幾何形狀,并設置在其它的位置,而不是圖3中所示的那些位置。優選地是,上述間隔凸部只從覆蓋元件上側下面的一定距離處開始,并從那里延伸到覆蓋元件2的最底側。間隔凸部28與混凝土覆蓋元件2的剩余部整體形成。
圖3最后示出了各用一個圓形線(整體圓形的或是部分圓形部分直的)限定凸部16和凹部18的可能性。
另外應該強調的是,特征“虛設間隙26”和“間隔凸部28”不必一定要結合實現,而是可以使覆蓋元件2具有至少一個虛設間隙26和/或具有間隔凸部28。可以只設置一個虛設間隙26或兩個以上的虛設間隙26,例如借助于兩個虛設間隙26從視覺上將基本元件6和8的接合分成三個部分。另外,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非線性地虛設間隙,例如按輪廓14的路徑延伸。
圖4-6示出了關于圖1的輪廓14修改后的輪廓14a、14b、14c。在這里同樣是在每一個附圖中示出了中和線12。從各左手端到各右手端的距離相應于圖1中基本元件側邊中的情況。
圖4中所示的輪廓是在本文中稱為“第一輪廓14a”類型的輪廓。與圖1的輪廓14相比(例如是圖1中右上角的“水平”輪廓14),第二凸部16b變窄到這樣的程度,從而其寬度(沿中和線12的方向測得的)相應于第三凸部16c的寬度。在由此形成的第二凸部16b和第三凸部16c之間形成了一個縮進部30。縮進部30比凹部18a的底部和凹部18c的底部向覆蓋元件2的內部縮進得更多。縮進部30整體呈梯形形狀。在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介紹部分中,第一凸部16a被標注為“第一端相鄰凸部”(因為它位于輪廓的第一端附近),第二凸部16b被標注為“端距離凸部”(因為與其它凸部相比,它布置在與輪廓的各端距離較遠的位置處),第三凸部16c被標注為“第二端相鄰凸部”(因為它位于輪廓的另一端附近)。
圖5中所示的輪廓是在本文中稱為“第二輪廓14b”類型的輪廓。與圖1的輪廓14相比(例如是圖1中右上角的“水平”輪廓14),該第二凸部被完全略去,從而上述凸部中只留下了第一端相鄰凸部16a和第二端相鄰凸部16c。在這些凸部16a和16c之間形成了一個縮進部30(其由此代替了第一凹部18a、第二凸部16b和第二凹部18b),如圖4的情況,其比凹部18c的底部向覆蓋元件2的內部縮進得更多。
圖6中所示的輪廓是在本文中稱為“第三輪廓14c”類型的輪廓。與圖1的輪廓14相比(例如是圖1中右上角的“水平”輪廓14),第一凸部16a被完全略去,并由第一凹部18a的相應拓寬所取代。圖1的第二凸部16b變窄到與圖4中的輪廓14a的情況相同的程度。圖5中的縮進部30也相應于圖4中的縮進部30。在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介紹部分中,第二凸部16b被標注為“端距離凸部”(因為根據僅簡要說明的原始來源,它相應于圖4中的端距離凸部16b,盡管在它和輪廓14c的左手端之間沒有其它的凸部)。應該強調的是,輪廓14a、14b、14c作為可選擇的方案也可如此設計,即它們圍繞它們位于附圖平面中的中軸線折疊180°,從而它們各自可以左手端的凹部18c開始。
在圖4的第一輪廓14a中,凸部16a、16b、16c全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當沿中和線12的方向測量時);凹部18a和18c也具有大致相同的共同寬度和與上述凸部大致相同的寬度(當沿中和線12的方向測量時)。上文中結合圖1說明時已指出了關于使用術語“大致”的原因。特別是,從圖4中可以看出,第一端相鄰凸部16a實際上比凸部16b和16c略微寬一些。應該強調指出的是,端距離凸部16b可以比圖示情況向右再寬一些,而不會干涉與將在下文進一步詳細討論的相鄰覆蓋元件2的相互嚙合。
關于圖5的第二輪廓14b,兩個凸部16a和16c以及凹部18c全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
在圖6的第三輪廓14c中,凸部16b和16c以及凹部18c全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凹部18a大致是圖1情況的兩倍那樣寬。同樣,在此端距離凸部16b確實可向右再寬一些,而不會干涉相互嚙合。
通過比較圖4、5、6,直接闡明了第一輪廓14a(當然在其旋轉180°)可以有選擇地相鄰于一個附加的第一輪廓14a、或一個第二輪廓14b或一個第三輪廓14c鋪設。同樣,第二輪廓14b也有選擇地相鄰于一個第一輪廓14a、或一個第二輪廓14b或一個第三輪廓14c鋪設。第三輪廓14c也適用有選擇地相鄰于一個第一輪廓14a、或一個第二輪廓14b或一個第三輪廓14c鋪設。同樣,這也可從輪廓14a、14b、14c的原始來源清楚得知,因為與圖1的輪廓14相比,凸部已被完全地或部分地去除,然而除了縮進部30之外沒有進行任何本質的改變。另外可以看出的是,關于縮進部30(目前它們并未被嚙入其中的相鄰覆蓋元件2的凸部16減小成小的部分),在數個相鄰鋪設的覆蓋元件2的覆蓋中留有細長開口。這些開口代表有效流水通道開口,通過這些開口滲透的水可以流出進入覆蓋之下的基礎中,從而不需要將水排到排水管道系統中。除了縮進部30的寬度之外,盡管該寬度不能太自由地選擇,縮進部30關于中和線12的深度也決定流水通道開口在整體覆蓋中的百分比。由圖1的輪廓14到圖4-6的輪廓的改變所說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鋪設狀態下在覆蓋中形成流水通道開口的覆蓋元件2。
如果一個第二輪廓14b鋪設成與一個第二輪廓14b相互嚙合,那么所建立的相互嚙合便只沿兩個可能的方向中的一個方向提供正面鎖定。如果一個第三輪廓14c鋪設成與一個第三輪廓14c相互嚙合,那么這也同樣適用。然而,如果一個第一輪廓14a鋪設成與一個第一輪廓14a相互嚙合,那么可在兩個可能的方向中提供正面鎖定(因為凸部16c嚙合在兩側由凸部框住的凹部18a中)。這也同樣適用于一個第一輪廓14a與一個第二輪廓14b之間的相互嚙合以及一個第一輪廓14a與一個第三輪廓14c之間的相互嚙合。同樣,對于一個第二輪廓14b與一個第三輪廓14c之間的相互嚙合而言,在兩個可能的方向中、即在圖4、5、6中向左和向右提供了正面鎖定。其結果是,在每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的相互嚙合方面,那些在它們的所有外周上只具有第二輪廓14b的覆蓋元件2和那些在它們的所有外周上只具有第三輪廓14c的覆蓋元件2不是特別有利的。然而,該方面不是特別重要的,特別是對于如圖1所示的有角覆蓋元件2而言,因為覆蓋元件2的整體構形已導致覆蓋元件2在覆蓋中的有效共同錨接。
不僅對于鋪設狀態,而且對于將所制造的覆蓋元件一起保持在加工機器的平板上的情況,即在使用夾具進行機械鋪設時,由于覆蓋元件構形而產生的良好相互嚙合和/或良好錨接都是有利的。
上文中已經指出的是,基本上可以用覆蓋元件2提供具有有效流水通道開口的覆蓋,這些覆蓋元件在其外周上或者只具有第一輪廓14a、或者只具有第二輪廓14b(然而,較好地是具有至少一個例外)、或者只具有第三輪廓14c(然而,較好地是具有至少一個例外)、或者具有輪廓14a、14b、14c的任意組合。
圖7示出了流水通道開口覆蓋元件2的一個實施例,其不具有第一輪廓14a,而是具有五個第二輪廓14b和五個第三輪廓14c。關于這樣的第二輪廓14b和這樣的第三輪廓14c位置的內容,強調應參見圖7。
圖8簡要示出了(即沒有輪廓的清楚表示)一種變型方案,其中設置了四個第二輪廓14b和四個第三輪廓14c,另外,這些輪廓沿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以不同的方式分布。關于其在外周基本元件側邊12上的分布,強調應參見圖8。
圖9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具有兩個第一輪廓14a、五個第二輪廓14b和一個第三輪廓14c。關于具有單個輪廓的單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的內容,強調應參見圖9。可以如此構想從圖7的實施例到圖9的實施例的過渡,從而兩個第三輪廓14c由兩個第一輪廓14a替代。
類似于圖3,圖10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可以看出附加特征“虛設間隙26”、“間隔凸部28”和“圓形凸部16”或“圓形凹部18”或“圓形縮進部30”。同樣,上文關于圖3所作的詳細闡述,也特別適用于關于提供數種這些特征的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人造石地面覆蓋元件,具有對應于數塊基本元件的聯合體的基本形狀,特別是一種角狀的地面覆蓋元件,該地面覆蓋元件包括所有沿其外周的凸部和凹部,當從特定基本元件各上側的中心看去時,所有的基本元件外周側邊的輪廓都是大致相同的,并且關于其中心是大致點對稱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廓由三個凸部和三個凹部構成。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凹部是梯形的。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凹部各由一條至少部分圓形的線限定。
4.按上述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中間凸部和中間凹部分別各為其它的凸部和凹部的寬度的至少1.5倍,優選地是分別各為其它的凸部和凹部的寬度的至少1.8倍,最優選地是分別各為其它的凸部和凹部的寬度的至少2.0倍。
5.按上述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在其外周具有間隔凸部,在考慮權利要求1-4中所闡述的幾何形狀關系時,這些間隔凸部是不相關的。
6.按上述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在其上側具有至少一個虛設間隙,粗略地說,該間隙優選按兩個相鄰基本元件的接合的連接線延伸。
7.一種人造石地面覆蓋元件,具有對應于數塊基本元件的聯合體的基本形狀,特別是一種角狀的地面覆蓋元件,該地面覆蓋元件包括所有沿其外周的凸部和凹部,并且包括在外周上的縮進部,這導致在一組相鄰鋪設的地面覆蓋元件中的有效滲水通道開口,其特征在于,凸部和凹部整體各由一個輪廓限定,對于每一個外周基本元件側邊設置有(a)從零點到所有的基本元件外周側,當從特定基本元件的上側的中心看去時,一個第一輪廓大致各具有一個第一端相鄰凸部、一個第二端相鄰凸部和一個端距離凸部,該端距離凸部位于該第一端相鄰凸部和第二端相鄰凸部之間;(b)從零點到部分基本元件外周側,當從特定基本元件的上側的中心看去時,一個第二輪廓大致各具有一個第一端相鄰凸部和一個第二端相鄰凸部;(c)從零點到部分基本元件外周側,當從特定基本元件的上側的中心看去時,一個第三輪廓大致各具有一個端距離凸部和一個端相鄰凸部;(d)其中,為了彼此相鄰鋪設一組地面覆蓋元件,-一個第一輪廓,如果有的話,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一輪廓,如果有的話;或者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二輪廓,如果有的話;或者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一個第二輪廓,如果有的話,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二輪廓,如果有的話;或者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可以適用于一個相鄰地面覆蓋元件的一個第三輪廓,如果有的話。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凹部是梯形的。
9.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凹部各由一條至少部分圓形的線限定。
10.按權利要求7-9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縮進部是梯形的。
11.按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縮進部各由一條至少部分圓形的線限定。
12.按權利要求7-11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關于第一輪廓而言,-第一端相鄰凸部大致從基本元件側邊的第一端開始,-第二端相鄰凸部在其自身旁邊具有一個向上延伸到基本元件側邊的第二端的凹部,-一個附加的凹部設置在端距離凸部和端相鄰凸部中的一個之間,-一個縮進部設置在端距離凸部和另一個端相鄰凸部之間,-所述兩個端相鄰凸部和所述兩個凹部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
13.按權利要求7-12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關于第二輪廓而言,-第一端相鄰凸部大致從基本元件側邊的第一端開始,-第二端相鄰凸部在其自身旁邊具有一個向上延伸到基本元件側邊的第二端的凹部,-一個縮進部設置在這些凸部之間,-所述兩個凸部和所述兩個凹部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
14.按權利要求7-13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關于第三輪廓而言,-端距離凸部在其自身旁邊具有一個向上延伸到基本元件側邊的距離其較近一端的凹部,-端相鄰凸部在其自身旁邊具有一個向上延伸到基本元件側邊的另一端的附加的凹部,-一個縮進部設置在端距離凸部和端相鄰凸部之間,-所述端相鄰凸部和所述凹部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寬度,所述附加的凹部具有大致是該寬度兩倍的寬度。
15.按權利要求7-14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輪廓和/或第二輪廓和/或第三輪廓中的每一個輪廓中的縮進部是特定基本元件側邊的寬度的至少33%,優選為至少40%,最優選地是至少50%。
16.按權利要求7-15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特定縮進部至少部分比特定基本元件側邊的一個凹部或多個凹部向后縮進得多。
17.按權利要求7-16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它是三塊基本元件中的一個角狀地面覆蓋元件;設置有兩個或三個第一輪廓;設置有五個第二輪廓;設置有零個或一個第三輪廓。
18.按權利要求7-17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它是三塊基本元件中的一個角狀地面覆蓋元件;設置有零個第一輪廓;設置有三個或四個第三輪廓。
19.按權利要求7-18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在其外周具有間隔凸部,在考慮權利要求7-18中所闡述的幾何關系時,這些間隔凸部是不相關的。
20.按權利要求7-19中任一項所述的地面覆蓋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在其上側具有至少一個虛設間隙,粗略地說,該間隙優選沿著兩個相鄰基本元件的接合的連接線延伸。
21.一組地面覆蓋元件,其包含有按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第一地面覆蓋元件和按權利要求7-20中任一項所述的第二地面覆蓋元件,其中,為了彼此相鄰鋪設第一地面覆蓋元件和第二地面覆蓋元件,第一地面覆蓋元件的基本元件側邊輪廓適用于相鄰于一個相鄰的第二地面覆蓋元件的第一輪廓或第二輪廓或第三輪廓鋪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相應于數塊基本元件的組合的基本形狀的人造石地板元件,特別涉及一種角狀的地板元件。所述地板元件包括所有沿其外周的凸部和凹部,當從特定基本元件上側的中心看去時,所有的基本元件外周側的輪廓都是大致相同的,并且關于其中心是大致點對稱的。本發明的地板元件的特征還在于,上述輪廓由三個凸部和三個凹部構成。
文檔編號E01C11/22GK1471601SQ01817787
公開日2004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5日
發明者安德烈亞斯·德羅斯特, 安德烈亞斯 德羅斯特, 爾 施米茨, 米夏埃爾·施米茨 申請人:尤尼-國際建筑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