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潮井清淤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驗潮井清淤裝置。專門用于驗潮井清淤工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載人機構、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支架頂部,并連接載人機構。其優點在于將支架搭設在驗潮井外,清淤人員通過載人機構以及升降機構能夠方便進入驗潮井內實行清淤工作,工作過程中,可方便攜帶照明燈,既可保障上下井過程中作業人員的安全,又可提高驗潮井清淤效率,減少潮汐自動化觀測中斷的時間。
【專利說明】
驗潮井清淤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淤輔助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驗潮井清淤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驗潮井是為觀測潮汐而專門設置的建筑物,可分為島式、岸基和平臺三種類型。東海區所轄海洋站的驗潮井大多數分布于淤泥質海岸,海水渾濁,一般在運行一段時間后需要對驗潮井進行清淤維護。通常驗潮井清淤時,作業人員需借助繩梯沿著井壁上下井。這種基于人力的清淤方式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安全隱患,由于驗潮井井壁較為濕滑,局部可能還有附著物,表面鋒利,對上下井人員可能會帶來傷害;其次,作業人員上下井時基本在黑暗中進行,上下井過程體力消耗較大,人身安全難以保障。二是清淤耗時較長,一般需要四、五個小時,致使潮汐自動化觀測中斷的時間較長,影響了自動化觀測數據的獲取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驗潮井清淤裝置,專門用于驗潮井清淤工作,解決現有驗潮井清淤耗時耗力,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驗潮井清淤裝置,包括支架、載人機構、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支架頂部,并連接載人機構。
[0005]所述支架包括四根豎桿,四根橫桿,四根所述橫桿組成矩形框架,且四端分別連接四根豎桿的一端;其中二根平行布置的橫桿中間段連接固定桿,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在固定桿的中間段。
[0006]其中三根橫桿與其相鄰近的豎桿之間均連接有傾斜的加強支撐桿。
[0007]還設有四根連接桿,并將相鄰的豎桿連接起來,其中與設置加強支撐桿同一面的三根連接桿處于同一高度,并高于最后一根連接桿。
[0008]各根所述橫桿之間、以及固定桿與橫桿之間均通過墊片、螺栓螺母緊固連接;所述豎桿包括多根直桿,其端部設置適配的內螺紋或外螺紋,所述豎桿由多根直桿通過螺紋配合拼接而成。
[0009]所述載人機構包括工作平臺、U型拉桿,所述工作平臺包括底板以及均勻圍繞于底板外圈的防護桿;所述底板一半用于載人,另一半透空設置,用于清淤。
[0010]所述工作平臺由兩個呈U型結構的部分通過螺栓拼接組成,所述工作平臺整體呈桶狀結構。
[0011 ]所述防護桿包括二根對稱布置的粗桿以及八根均勻布置的細桿。
[0012]所述U型拉桿包括一根U型桿及若干直桿,并通過螺紋配合拼接而成。
[0013]所述升降機構包括驅動馬達、拉鉤以及連接驅動馬達與拉鉤的拉繩;所述U型拉桿頂部設有與拉鉤配合的拉環。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將支架搭設在驗潮井外,清淤人員通過載人機構以及升降機構能夠方便進入驗潮井內實行清淤工作,工作過程中,可方便攜帶照明燈,既可保障上下井過程中作業人員的安全,又可提高驗潮井清淤效率,減少潮汐自動化觀測中斷的時間。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驗潮井清淤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驗潮井清淤裝置的正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驗潮井清淤裝置的俯視圖。
[0018]圖中1-支架,11-豎桿,12-橫桿,13-固定桿,14-加強支撐桿,15-連接桿,2-載人機構,21 -載人平臺,211-底板,212-防護桿,22-U型拉桿,23-拉環,3-升降機構,31-驅動馬達,32-拉鉤,33-拉繩。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20]一種驗潮井清淤裝置,包括支架1、載人機構2、升降機構3,所述升降機構3設置在支架I頂部,并連接載人機構2。
[0021]其中,所述支架I包括四根豎桿11,四根橫桿12,四根所述橫桿12組成矩形框架,且四端分別連接四根豎桿11的一端;其中二根平行布置的橫桿12中間段連接固定桿13,所述升降機構3固定在固定桿13的中間段。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搭設方便。
[0022]如圖所示,其中三根橫桿12與其相鄰近的豎桿11之間均連接有傾斜的加強支撐桿14,能夠進一步穩固支架I整體的穩固性,更加牢固,提高安全性。而其中一面不設置加強支撐桿14,我們可以將其設置為正面,作為一個方向定位,同時能夠方便工作人員的進出操作以及方便升降機構和載人機構的安裝更換。
[0023]如圖所示,還設有四根連接桿15,并將相鄰的豎桿11連接起來,由于豎桿11較長,高度較高,通過連接桿15進一步提高支架I整體的穩固性,更加牢固,提高安全性。
[0024]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桿15高度為可調節設置,連接桿15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高度調節,避免與驗潮井出現干涉。
[0025]如圖所示,其中正面的一根連接桿15低于其他三根連接桿15,避免與驗潮井出現干涉的同時,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入。
[0026]如圖所示,所述載人機構2包括工作平臺21、U型拉桿22,所述工作平臺21包括底板211以及均勻圍繞于底板211外圈的防護桿212 ;防護桿212起到一個防護的作用,避免在載人機構升降時與井壁磕碰,避免出現危險,進一步提高安全。其中,所述防護桿212包括二根對稱布置的粗桿以及八根均勻布置的細桿。其中粗桿能夠更好的支撐載人機構,而細桿起到一個防護作用的同時,省材料,節約成本,效果更好。
[0027]所述底板211—半用于載人,另一半透空設置,用于清淤,進行清淤工作時,清淤更加方便。
[0028]如圖所示,所述工作平臺21由兩個呈U型結構的部分通過螺栓拼接組成,所述工作平臺21整體呈桶狀結構。不僅方便拆裝,而且呈桶狀與驗潮井適配,因此使用桶狀的載人機構2更加合理。
[0029]如圖所示,所述升降機構3包括驅動馬達31、拉鉤32以及連接驅動馬達31與拉鉤32的拉繩33;所述U型拉桿22頂部設有與拉鉤32配合的拉環23。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安裝方便,載人機構2還能夠根據驗潮井大小使用不同大小規格的載人機構2。
[0030]另外,各根所述橫桿12之間、以及固定桿13與橫桿12之間均通過墊片、螺栓螺母緊固連接;所述豎桿11包括多根直桿,其端部設置適配的內螺紋或外螺紋,所述豎桿11由多根直桿通過螺紋配合拼接而成;所述工作平臺21由兩個呈U型結構的部分通過螺栓拼接組成;所述U型拉桿22包括一根U型桿及若干直桿,并通過螺紋配合拼接而成。各部分都通過單個較小的零件拼接組裝而成,不僅拆裝方便,而且拆卸后更方便運輸,效果更好。
[0031]采用以上驗潮井清淤裝置與現有的清淤方式相比,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32]從清淤效率看,清淤從開始到驗潮儀恢復正常運行,耗時約1.5小時,比以往傳統清淤方式要節省2?3小時,清淤效率較高,明顯縮短了潮汐自動化觀測的中斷時間,有效降低了因清淤導致的潮位自動化觀測數據的缺測率;
[0033]從安全角度分析,采用機械化操作,作業人員搭乘載人機構下井,避免了與井壁直接接觸,下井人員可以通過井燈觀察井內情況,有利于規避上下井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與傳統方式相比較,利用該裝置下井過程更加安全、舒適,可以較好地保障作業人員上下井過程的人身安全;
[0034]從實踐結果看,清淤時,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清淤效率高,比起傳統清淤方式更節省時間,從而縮短潮汐自動化觀測的中斷時間。
[0035]實施例不應視為對實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進,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載人機構(2)、升降機構(3),所述升降機構(3)設置在支架(I)頂部,并連接載人機構(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包括四根豎桿(11),四根橫桿(12),四根所述橫桿(12)組成矩形框架,且四端分別連接四根豎桿(11)的一端;其中二根平行布置的橫桿(12)中間段連接固定桿(13),所述升降機構(3)固定在固定桿(13)的中間段。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三根橫桿(12)與其相鄰近的豎桿(11)之間均連接有傾斜的加強支撐桿(1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四根連接桿(15),并將相鄰的豎桿(11)連接起來,其中與設置加強支撐桿(14)同一面的三根連接桿處于同一高度,并高于最后一根連接桿。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橫桿(12)之間、以及固定桿(13)與橫桿(12)之間均通過墊片、螺栓螺母緊固連接;所述豎桿(11)包括多根直桿,其端部設置適配的內螺紋或外螺紋,所述豎桿(11)由多根直桿通過螺紋配合拼接ntjD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載人機構(2)包括工作平臺(21)、U型拉桿(22),所述工作平臺(21)包括底板(211)以及均勻圍繞于底板(211)外圈的防護桿(212);所述底板(211)—半用于載人,另一半透空設置,用于清淤。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臺(21)由兩個呈U型結構的部分通過螺栓拼接組成,所述工作平臺(21)整體呈桶狀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桿(212)包括二根對稱布置的粗桿以及八根均勻布置的細桿。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拉桿(22)包括一根U型桿及若干直桿,并通過螺紋配合拼接而成。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驗潮井清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3)包括驅動馬達(31)、拉鉤(32)以及連接驅動馬達(31)與拉鉤(32)的拉繩(33);所述U型拉桿(22)頂部設有與拉鉤(32)配合的拉環(23)。
【文檔編號】E02F5/28GK205669253SQ201620550490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8日
【發明人】盧成華, 任鋼, 李祖傳, 李晨意
【申請人】國家海洋局溫州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