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包括有注漿管、錨索、錨索導向鋼管、導向帽和主鋼管,主鋼管上端套接有筒型活塞,筒型活塞外套接有活塞外鋼管,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均與筒型活塞上端貼合,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之間設有活塞通道,活塞通道下端與主鋼管連通,注漿管位于上承載體上面并與活塞通道連通;筒型活塞下端設有臺階,主鋼管中部設有限位環;筒型活塞下端均布有多個凸臺,上凸臺鉸接有上筋桿;主鋼管下端設有固定件,固定件上端均布有多個下凸臺,下凸臺鉸接有下筋桿,下筋桿與上筋桿鉸接。在注漿過程中上筋桿和下筋桿被撐開定型后無法向起始狀態恢復,上筋桿和下筋桿構成的擴大頭外形可控,定型后的錨固擴大體抗拉拔效果好。
【專利說明】
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外擴大頭錨索結構有多種,其基本結構原理為機械或旋噴成孔后,把帶有承載板(或彈簧合頁)、灌漿管、錨索的固定錨固體放入擴大段。自由段為無粘結錨索,該結構相對早期純粹拉力型錨索有很大進步,被廣泛應用。但是由于擴大頭外形不可控導致受壓端面非垂直平面,抗拉拔效果不好。針對于粘土層、淤泥層、砂土層等,沒有采用囊袋導致水泥強度不夠,容易出現擴大頭失效。而且此類擴大頭錨索抗拉拔力只有200?500KN,不能滿足節能環保、經濟可靠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以解決現有錨索由于擴大頭外形不可控導致受壓端面非垂直平面,抗拉拔效果不好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包括有注漿管、錨索、錨索導向鋼管、導向帽和主鋼管,錨索導向鋼管位于主鋼管內部,錨索位于錨索導向鋼管內部,導向帽位于主鋼管下端;
[0005]主鋼管上端套接有筒型活塞,筒型活塞外套接有活塞外鋼管,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均與筒型活塞上端貼合,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上端通過上承載體連接,導向帽和主鋼管下端通過下承載體連接,導向帽內設有與錨索下端連接的擠壓錨;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之間設有活塞通道,活塞通道下端與主鋼管連通,注漿管位于上承載體上面并與活塞通道連通;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設有外徑大于活塞外鋼管內徑的臺階,主鋼管中部外圓柱面上設有外徑大于筒型活塞內徑的限位環;
[0006]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多個位于臺階下方的上凸臺,上凸臺通過銷軸鉸接有上筋桿;所述主鋼管下端設有位于導向帽上方的固定件,固定件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多個下凸臺,下凸臺通過銷軸鉸接有下筋桿,下筋桿通過銷軸與上筋桿鉸接。
[0007]作為優選,主鋼管上設有囊袋,囊袋上端與筒型活塞下端連接,囊袋下端與固定件連接,囊袋與筒型活塞的連接處位于臺階和上凸臺之間,囊袋與固定件的連接處位于下凸臺下方,上筋桿和下筋桿位于囊袋內部。
[0008]作為優選,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6?10個凸臺,固定件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6?10個下凸臺。
[0009]作為優選,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8個凸臺,固定件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8個下凸臺。
[0010]作為優選,上筋桿的長度小于下筋桿。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2]1、本實用新型漿液在高壓下通過注漿管推進活塞通道內,迫使筒型活塞向下運動把上筋桿和下筋桿撐開,直到上筋桿與主鋼管接近垂直時筒型活塞停止運動,這時上筋桿和下筋桿被撐開定型為擴大頭。活塞通道的下部孔露出連通主鋼管,漿液開始依次通過活塞通道和主鋼管進入擴體空腔內直至注滿為止,漿液凝固后即可成為一種標準化的錨固擴大體。在注漿過程中上筋桿和下筋桿被撐開定型后無法向起始狀態恢復,上筋桿和下筋桿構成的擴大頭外形可控,定型后的錨固擴大體抗拉拔效果好。
[0013]2、本實用新型的主鋼管上設有囊袋,上筋桿和下筋桿位于囊袋內部,適用于粘土地層。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傘型骨架擴體錨索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5]圖2為傘型骨架擴體錨索的結構示意圖二;
[0016]圖3為傘型骨架擴體錨索的結構示意圖三;
[0017]圖4為傘型骨架擴體錨索的A-A剖視圖;
[0018]圖5為傘型骨架擴體錨索的B-B剖視圖。
[0019]其中:1、錨索;2、注漿管;3、上承載體;4、活塞外鋼管;5、主鋼管;6、錨索導向鋼管;
7、筒型活塞;8、銷軸;9、上筋桿;10、限位環;11、下筋桿;12、固定件;13、下承載體;14、擠壓錨;15、導向帽;16、囊袋;17、上凸臺;18、下凸臺;19、臺階。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 ]參考圖1、2、3、4、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包括有注漿管2、錨索1、錨索導向鋼管6、導向帽15和主鋼管5,錨索導向鋼管6位于主鋼管5內部,錨索I位于錨索導向鋼管6內部,導向帽15位于主鋼管5下端。
[0022]主鋼管5上端套接有筒型活塞7,筒型活塞7外套接有活塞外鋼管4,活塞外鋼管4和主鋼管5均與筒型活塞7上端貼合,活塞外鋼管4和主鋼管5上端通過上承載體3連接,導向帽15和主鋼管5下端通過下承載體13連接,導向帽15內設有與錨索I下端連接的擠壓錨14。活塞外鋼管4和主鋼管5之間設有活塞通道20,活塞通道20下端與主鋼管5連通,注漿管2位于上承載體3上面并與活塞通道20連通。筒型活塞7下端外圓柱面上設有外徑大于活塞外鋼管4內徑的臺階19,主鋼管5中部外圓柱面上設有外徑大于筒型活塞7內徑的限位環10。
[0023]筒型活塞7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多個位于臺階19下方的上凸臺17,上凸臺17通過銷軸8鉸接有上筋桿9。主鋼管5下端設有位于導向帽15上方的固定件12,固定件12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多個下凸臺18,下凸臺18通過銷軸8鉸接有下筋桿11,下筋桿11通過銷軸8與上筋桿9鉸接。
[0024]主鋼管5上設有囊袋16,囊袋16上端與筒型活塞7下端連接,囊袋16下端與固定件12連接,囊袋16與筒型活塞7的連接處位于臺階19和上凸臺17之間,囊袋16與固定件12的連接處位于下凸臺18下方,上筋桿9和下筋桿11位于囊袋16內部。
[0025]筒型活塞7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6?10個凸臺,固定件12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6?10個下凸臺18。筒型活塞7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8個凸臺,固定件12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8個下凸臺18。上筋桿9的長度小于下筋桿11。
[0026]在實施過程中,將該擴體錨索由鉆孔送入地層中,將注漿管2與輸漿管道連接好,漿液在高壓下通過注漿管2推進活塞通道20內,迫使筒型活塞7向下運動把上筋桿9和下筋桿11撐開,直到上筋桿9與主鋼管5接近垂直時筒型活塞7停止運動,這時上筋桿9和下筋桿11被撐開定型為擴大頭。注漿達到一定位置后,活塞通道20的下部孔露出連通主鋼管5,從而開始向擴體空腔或囊袋16內注漿直至注滿為止,漿液凝固后即可成為一種標準化的錨固擴大體。
[0027]采用由筒型活塞7推動上筋桿9和下筋桿11擴展開,保證了錨固擴大體形狀的標準化,由此形成的錨固擴大體抗拔力也隨之得到極大提高。不加囊袋16時適用于沙卵地層,加有囊袋16時適用于粘土地層,抗拔力在500?1200KN之間。
[0028]上述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包括有注漿管、錨索、錨索導向鋼管、導向帽和主鋼管,錨索導向鋼管位于主鋼管內部,錨索位于錨索導向鋼管內部,導向帽位于主鋼管下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鋼管上端套接有筒型活塞,筒型活塞外套接有活塞外鋼管,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均與筒型活塞上端貼合,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上端通過上承載體連接,導向帽和主鋼管下端通過下承載體連接,導向帽內設有與錨索下端連接的擠壓錨;所述活塞外鋼管和主鋼管之間設有活塞通道,活塞通道下端與主鋼管連通,注漿管位于上承載體上面并與活塞通道連通;所述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設有外徑大于活塞外鋼管內徑的臺階,主鋼管中部外圓柱面上設有外徑大于筒型活塞內徑的限位環; 所述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多個位于臺階下方的上凸臺,上凸臺通過銷軸鉸接有上筋桿;所述主鋼管下端設有位于導向帽上方的固定件,固定件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多個下凸臺,下凸臺通過銷軸鉸接有下筋桿,下筋桿通過銷軸與上筋桿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鋼管上設有囊袋,囊袋上端與筒型活塞下端連接,囊袋下端與固定件連接,囊袋與筒型活塞的連接處位于臺階和上凸臺之間,囊袋與固定件的連接處位于下凸臺下方,上筋桿和下筋桿位于囊袋內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6?10個凸臺,固定件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6?10個下凸臺。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活塞下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8個凸臺,固定件上端外圓柱面上均布有8個下凸臺。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型骨架擴體錨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桿的長度小于下筋桿。
【文檔編號】E02D5/74GK205653785SQ201620471941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公開號201620471941.8, CN 201620471941, CN 205653785 U, CN 205653785U, CN-U-205653785, CN201620471941, CN201620471941.8, CN205653785 U, CN205653785U
【發明人】朱鵬程, 范力銘
【申請人】朱鵬程, 范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