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包括塑料圓板、鋼筋、濾網和PVC管,塑料圓板設置兩塊,在塑料圓板上均勻開設直徑為3mm的小孔,且小孔之間的間距為10mm,將濾網卷成濾網筒,并通過用鋼筋制成的鋼筋環固定住,在濾網筒的一端口封裝有第一濾帽,在濾網筒的另一端口封裝第二濾帽,且第一濾帽上開有第一開孔,第二濾帽上開有第二開孔,第一開孔的孔徑大于第二開孔的孔徑,濾網筒的兩端分別通過塑料圓板封堵固定,濾網筒整體通過綁扎帶固定在PVC管上,再將PVC管通過固定釘固定在基坑邊坡上,本實用新型制作工藝簡單、制作成本低、泄水安全且效果好,便于維修,另外還能夠拆卸重復利用,無環境污染。
【專利說明】
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泄水孔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背景技術】
[0002]在土釘墻、粧錨等臨時性基坑支護結構或擋土墻等永久性支護結構中,由于地下水的影響,要設置泄水孔。泄水孔材料一般為PVC管,預埋在底板中,做成向外傾斜3?5%, 以利于排水,采用梅花形布置,底板下部需要設置反濾層,以利于地下水匯集至泄水孔里, 同時不會堵塞泄水孔。但在施工過程中,底板下部反濾層底層的土工布遇到堅硬物質容易被刺破,并且時間長久之后土工布容易老化,在巨大的揚壓力作用下,泄水孔就成為下部土體流失的通道,土體流失到一定程度就會危及到構筑物的運行安全。
[0003]現有的泄水孔方案中,只是PVC管排水效果不是很好,對工程造成潛在的威脅,又由于使用的PVC管直徑較小,工程完成后都留于支護結構中,有一定的環境影響。【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 包括塑料圓板、鋼筋、濾網和PVC管,所述塑料圓板設置兩塊,在所述塑料圓板上均勻開設直徑為3mm的小孔,且所述小孔之間的間距為10mm,將所述濾網卷成濾網筒,并通過用鋼筋制成的鋼筋環固定住,在所述濾網筒的一端口封裝有第一濾帽,在所述濾網筒的另一端口封裝第二濾帽,且所述第一濾帽上開有第一開孔,所述第二濾帽上開有第二開孔,所述第一開孔的孔徑大于第二開孔的孔徑,所述第一濾帽中部凹陷且凹陷的最低點處位于濾網筒的軸線上,所述第二濾帽的中部凹陷呈弧形結構,所述濾網筒的兩端分別通過塑料圓板封堵固定,所述濾網筒整體通過綁扎帶固定在PVC管上。
[0006]優選的,所述綁扎帶包括綁扎絲、綁扎龍頭,所述綁扎龍頭一端設有絲孔,所述綁扎絲從絲孔穿過,另一端設有彎勾,在靠近彎勾的部位設有綁扎部。
[0007]優選的,所述PVC管為弧形結構,所述PVC管的直徑為100mm,長度為500mm。
[0008]優選的,所述鋼筋的直徑為6mm,所述鋼筋制成的鋼筋環的直徑為100mm,所述鋼筋環設置3個。
[0009]優選的,所述濾網的濾孔孔徑為3mm,所述濾網制成的濾網筒的直徑為88mm,長度為400mm。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實用新型制作工藝簡單、制作成本低、泄水安全且效果好,便于維修,另外還能夠拆卸重復利用,無環境污染。
[0012](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綁扎帶能夠在不需要工具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綁扎,且強度尚,提尚了綁扎質量。
[0013](3)本實用新型在濾網筒的上下端分別安裝第一濾帽和第二濾帽,能夠進一步防止濾網筒堵塞。【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塑料圓板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鋼筋環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綁扎帶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塑料圓板;2、鋼筋;3、濾網;4、PVC管;5、小孔;6、濾網筒;7、鋼筋環;8、第一濾帽;9、第二濾帽;10、第一開孔;11、第二開孔;12、綁扎帶;13、綁扎絲;14、綁扎龍頭;15、 絲孔;16、彎勾;17、綁扎部;18、濾孔。【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包括塑料圓板1、鋼筋2、濾網3和PVC管4,塑料圓板1設置兩塊,在塑料圓板1上均勻開設直徑為 3mm的小孔5,且小孔5之間的間距為10mm,將濾網3卷成濾網筒6,濾網3的濾孔18孔徑為3mm, 濾網3制成的濾網筒6的直徑為88mm,長度為400mm,并通過用鋼筋2制成的鋼筋環7固定住, 鋼筋2的直徑為6_,鋼筋2制成的鋼筋環7的直徑為100_,鋼筋環7設置3個,在濾網筒6的一端口封裝有第一濾帽8,在濾網筒6的另一端口封裝第二濾帽9,且第一濾帽8上開有第一開孔10,第二濾帽9上開有第二開孔11,第一開孔10的孔徑大于第二開孔11的孔徑,第一濾帽8 中部凹陷且凹陷的最低點處位于濾網筒6的軸線上,第二濾帽9的中部凹陷呈弧形結構,在濾網筒的上下端分別安裝第一濾帽和第二濾帽,能夠進一步防止濾網筒堵塞,濾網筒6的兩端分別通過塑料圓板1封堵固定,濾網筒整體通過綁扎帶12固定在PVC管4上,PVC管4為弧形結構,PVC管4的直徑為100mm,長度為500mm。[〇〇21] 本實施例中,綁扎帶12包括綁扎絲13、綁扎龍頭14,綁扎龍頭14 一端設有絲孔15, 綁扎絲13從絲孔15穿過,另一端設有彎勾16,在靠近彎勾16的部位設有綁扎部17,使用時, 用綁扎絲13繞過要綁扎的物品后掛在勾上拉緊,再將綁扎絲13纏繞在綁扎部17即可,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綁扎帶能夠在不需要工具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綁扎,且強度高,提高了綁扎質量。
[0022]本實用新型的制作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0〇23] A、在直徑為100mm,厚度為5mm的塑料圓板1上均勾開設多個直徑為3mm、間距為 10mm的小孔5;
[0024] B、將直徑為6_的鋼筋2彎制成3個直徑為100mm的鋼筋環7;[〇〇25] C、將濾網3卷成直徑為88mm、長度為400mm的濾網筒6,兩端和中間的對接部分用鋼筋環7固定,并綁扎在一起;
[0026]D、將直徑為100mm、長度為500mm的PVC管4平分成3片PVC管,每片PVC管的內角為 120° ;
[0027]E、在步驟C制成的濾網筒6的底部封裝第二濾帽9,再用一塊塑料圓板1封堵并綁扎固定;
[0028] F、再在濾網筒6內裝滿直徑為的砂石樂;
[0029]G、在濾網筒6頂端封裝第一濾帽8,再用另一塊塑料圓板1封堵并綁扎固定;
[0030]H、將步驟G得到的濾網筒6與步驟D得到的一片PVC管4通過綁扎帶4綁扎2-3道固定;
[0031]1、在基坑邊坡采用人工或機械鉆孔方式,鉆成仰角15°,直徑為100mm,長度500mm 的放置孔;
[0032]J、將步驟H得到的濾網筒整體放置在步驟I得到的放置孔中,且PVC管在下邊,再用 3-4根長度為10_的固定釘將濾網筒整體固定在基坑邊坡上,完成安裝。
[0033]本實用新型制作工藝簡單、制作成本低、泄水安全且效果好,便于維修,另外還能夠拆卸重復利用,無環境污染。[〇〇34]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包括塑料圓板(1)、鋼筋(2)、濾網(3)和PVC管(4),其 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圓板(1)設置兩塊,在所述塑料圓板(1)上均勻開設直徑為3mm的小孔(5),且所述小孔(5)之間的間距為10mm,將所述濾網(3)卷成濾網筒(6),并通過用鋼筋(2) 制成的鋼筋環(7)固定住,在所述濾網筒(6)的一端口封裝有第一濾帽(8),在所述濾網筒(6)的另一端口封裝第二濾帽(9),且所述第一濾帽(8)上開有第一開孔(10),所述第二濾帽 (9)上開有第二開孔(11),所述第一開孔(10)的孔徑大于第二開孔(11)的孔徑,所述第一濾 帽(8)中部凹陷且凹陷的最低點處位于濾網筒(6)的軸線上,所述第二濾帽(9)的中部凹陷 呈弧形結構,所述濾網筒(6)的兩端分別通過塑料圓板(1)封堵固定,所述濾網筒整體通過 綁扎帶(12)固定在PVC管(4)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綁扎帶(12) 包括綁扎絲(13)、綁扎龍頭(14),所述綁扎龍頭(14) 一端設有絲孔(15),所述綁扎絲(13)從 絲孔(15)穿過,另一端設有彎勾(16),在靠近彎勾(16)的部位設有綁扎部(1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⑷為 弧形結構,所述PVC管(4)的直徑為100_,長度為500_。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2)的 直徑為6mm,所述鋼筋(2)制成的鋼筋環(7)的直徑為100mm,所述鋼筋環(7)設置3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可拆卸式泄水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3)的 濾孔(18)孔徑為3mm,所述濾網(3)制成的濾網筒(6)的直徑為88mm,長度為400mm。
【文檔編號】E02D19/20GK205636767SQ201620329593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發明人】徐平, 孟芳芳
【申請人】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