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底孔挑流鼻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包括位于壩體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處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與洞身連接的平直段以及與平直段圓滑連接且向上翹起的圓弧段,所述圓弧段的兩側分別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內側邊墻和遠離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外側邊墻,所述內側邊墻和外側邊墻之間形成一個弧形狀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本實用新型通過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以避免水流對河道岸坡的沖刷。
【專利說明】
放水底孔挑流鼻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放水底孔挑流鼻坎。
【背景技術】
[0002]水利樞紐工程的放水底孔一般與溢洪道等泄水建筑物一起布置,其作用是在低水位時泄洪、放空水庫、排除庫區淤沙等。
[0003]如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放水底孔布置在溢流壩段左側的非溢流壩段內,其作用主要是在溢流壩溢流堰頂(高程134.Sm)以下水位泄洪放空水庫和排沙,但在特殊運行工況下,放水底孔與溢流壩共同承擔泄洪。
[0004]放水底孔一般為順直的洞身,洞身出口接明渠段后,多采用挑流鼻坎挑流消能。
[0005]由于水利樞紐工程的下游河道一般比較狹窄,放水底孔多靠河道岸坡布置,在各級庫水位泄流運行時,放水底孔挑流鼻坎的挑射水舌易對下游河道岸坡產生較明顯的沖刷和淘刷,會危及工程的安全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放水底孔挑流鼻坎。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包括位于壩體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處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與洞身連接的平直段以及與平直段圓滑連接且向上翹起的圓弧段,所述圓弧段的兩側分別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內側邊墻和遠離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外側邊墻,所述內側邊墻和外側邊墻之間形成一個弧形狀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側邊墻的末端離平直段的直線距離短于外側邊墻末端離平直段的直線距離后,在圓弧段末端的端面形成一個傾斜斷面。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側邊墻的挑角小于外側邊墻的挑角。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側邊墻的挑角取值范圍為15°?20°,所述外側邊墻的挑角取值范圍為25°?30°。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側邊墻的圓弧半徑小于所述外側邊墻的圓弧半徑。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圓弧段為同一直徑圓上的一段圓弧。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以避免水流對河道岸坡的沖刷,通過將圓弧段末端設置為傾斜斷面,增大挑流鼻坎出口斷面寬度,減小挑流鼻坎出口斷面的單寬流量。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挑流鼻坎平面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挑流鼻坎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0018]參照圖1?圖2,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包括位于壩體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處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與洞身連接的平直段I以及與平直段I圓滑連接且向上翹起的圓弧段2,圓弧段2為反弧段,所述圓弧段2的兩側分別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內側邊墻3和遠離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外側邊墻4,所述內側邊墻3和外側邊墻4之間形成一個弧形狀的出水通道,出水通道為所述的挑流鼻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通過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以避免水流對河道岸坡的沖刷。
[0019]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內側邊墻3的末端C離平直段I的直線距離短于外側邊墻4末端B離平直段I的直線距離后,在圓弧段2末端CB的端面形成一個傾斜斷面。通過將圓弧段2末端設置為傾斜斷面,增大挑流鼻坎出口斷面寬度,減小挑流鼻坎出口斷面的單寬流量。
[0020]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內側邊墻3的挑角θ2(圖2中的角度)小于外側邊墻4的挑角Q1(圖2中的角度)。
[0021]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內側邊墻3的挑角θ2取值范圍為15°?20°,所述外側邊墻4的挑角Q1取值范圍為25°?30°,之間的差值ΛΘ在6°?10。之間。調整挑流鼻坎出口斷面的挑射角,盡量使挑坎挑射水舌的下游入水區域拉開分散,以減輕對下游河床的沖刷。
[0022]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內側邊墻3的圓弧半徑小于所述外側邊墻4的圓弧半徑。
[0023]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圓弧段2為同一直徑圓上的一段圓弧,即圓弧段2為等半徑。結合上述的技術特征,挑流鼻坎為等半徑、變挑角、扭向下游河道中心的圓弧曲線邊墻的斜向高、低挑坎。
[0024]以下為某水利樞紐工程放水底孔為例,其洞身出口處的挑流鼻坎上圓弧段2的半徑為25m,外側邊墻4的挑角θ1=25.7°,內側邊墻3的挑角θ2=18°,外側邊墻4的半徑R1=ASm,內側邊墻3的半徑R2=40m。
[0025]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壩體下部的洞身以及位于洞身出口處的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包括與洞身連接的平直段以及與平直段圓滑連接且向上翹起的圓弧段,所述圓弧段的兩側分別布置有靠近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內側邊墻和遠離河道中心的圓弧形狀外側邊墻,所述內側邊墻和外側邊墻之間形成一個弧形狀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指向河道中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邊墻的末端離平直段的直線距離短于外側邊墻末端離平直段的直線距離后,在圓弧段末端的端面形成一個傾斜斷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邊墻的挑角小于外側邊墻的挑角。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邊墻的挑角取值范圍為15°?20°,所述外側邊墻的挑角取值范圍為25°?30°。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邊墻的圓弧半徑小于所述外側邊墻的圓弧半徑。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水底孔挑流鼻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段為同一直徑圓上的一段圓弧。
【文檔編號】E02B8/06GK205636681SQ201620412486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發明人】黃智敏, 鐘勇明, 陳卓英, 付波, 黃健東
【申請人】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