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及機械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及機械裝置。回轉架組件包括布置用于選擇性旋轉的基座組件。回轉架組件進一步包括附接到基座組件的旋轉馬達。旋轉馬達具有在朝吊臂組件的方向上從基座組件向外突出的殼體部分。回轉架組件進一步包括具有向前附接部分、向后附接部分和界定于其間的鉸鏈部分的安裝組件。安裝組件的鉸鏈部分被配置為支撐聯接到其上的可移動吊臂組件。向前附接部分和鉸鏈部分布置為界定凹口。旋轉馬達至少部分設置在凹口內。本實用新型可將旋轉馬達的向外突出殼體部分容納在安裝組件內而不干擾可移動吊臂組件的操作。
【專利說明】
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及機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支撐機械的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turret)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機械(如液壓挖掘機)包括用于使用執行機構(如鏟斗)執行各種操作(如運土操作)的吊臂。吊臂具有樞轉地聯接到設置在機械的基座組件上的安裝支架的足構件。吊臂由液壓致動以相對于基座組件上下移動。該機械還包括設置在底盤系統上的擺動齒輪,所述底盤系統由旋轉馬達接合以使基座組件相對于底盤系統旋轉。基于機械的應用和規范,可將旋轉馬達設置在基座組件上接近安裝支架的不同位置處。旋轉馬達具有可以突出到基座組件的表面之上的上部分。為了防止吊臂的足部與旋轉馬達之間的干擾,旋轉馬達僅僅能被設置在基座組件上的選定位置。這可造成旋轉馬達的位置受限,從而使其他組件的安裝和設計變得復雜。
[0003]日本專利JP2006/316536公開了一種一端與作業機械的主體樞轉地聯接的作業機械的吊臂足構件。吊臂的足構件形成有叉形結構,其與吊臂的主體一體制成。吊臂足構件經由獨立的銷構件通過設置在主體上的一對安裝支架聯接到所述主體上。該專利沒有說明旋轉馬達相對于支架或吊臂的可能位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涉及對吊臂安裝布置裝置的改進,以便更好地將旋轉馬達的殼體容納成緊密接近所述安裝布置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回轉架組件包括被布置用于選擇性旋轉的基座組件。回轉架組件進一步包括附接到基座組件的旋轉馬達。旋轉馬達具有在朝吊臂組件的方向上從基座組件向外突出的殼體部分。回轉架組件進一步包括具有向前附接部分、向后附接部分以及限定在其間的鉸鏈部分的安裝組件。安裝組件的鉸鏈部分被配置成支撐聯接到其上的可移動吊臂組件。向前附接部分和鉸鏈部分被布置成界定凹口。旋轉馬達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凹口內。
[0006]進一步包括聯接到所述吊臂組件的足構件,其中所述足構件界定凹部使得所述吊臂組件提供相對于所述旋轉馬達的所述殼體部分的空隙。
[0007]所述旋轉馬達的所述殼體部分完全容納在由所述足構件以及所述安裝組件的所述向前附接部分和鉸鏈部分界定的所述凹口內。
[0008]所述足構件包括被配置為樞轉地聯接到所述安裝組件的第一支腿構件和第二支腿構件。
[0009]所述安裝組件包括:
[0010]第一安裝構件,其被配置為可拆卸地聯接到所述足構件的所述第一支腿構件;和
[0011]第二安裝構件,其被配置為可拆卸地聯接到所述足構件的所述第二支腿構件。
[0012]所述足構件包括具有上基座部分和與所述上基座部分分隔開的下基座部分的基座部分,且其中所述上和下基座部分被配置為界定其間的第二空間。
[0013]所述足構件進一步包括:
[0014]第一上橫梁,其在所述上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一支腿構件之間延伸;和
[0015]第二上橫梁,其與所述第一上橫梁分隔開并且在所述上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之間延伸;
[0016]其中所述上基座部分、所述第一上橫梁、所述第二上橫梁、所述第一支腿構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一起界定第一內輪廓。
[0017]所述足構件進一步包括:
[0018]第一下橫梁,其在所述下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一支腿構件之間延伸;和
[0019]第二下橫梁,其與所述第一下橫梁分隔開并且在所述下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之間延伸;
[0020]其中所述下基座部分、所述第一下橫梁、所述第二下橫梁、所述第一支腿構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一起界定第二內輪廓。
[0021]所述第一內輪廓和所述第二內輪廓大于由所述旋轉馬達的所述殼體部分界定的外輪廓。
[0022]本實用新型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的機械裝置。該機械裝置進一步包括被焊接到吊臂組件且樞轉地聯接到安裝組件的鉸鏈部分以在相對于基座組件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鑄造足構件。足構件被配置成限定凹部,從而使得吊臂組件提供相對于旋轉馬達的殼體部分的間隙。在第一位置中,足構件遠離所述旋轉馬達,且在第二位置中,足構件緊鄰所述旋轉馬達。
[0023]足構件包括基座部分和從該基座部分延伸的第一支腿構件。第一支腿構件樞轉地聯接到安裝組件的第一安裝構件。足構件進一步包括與第一支腿構件間隔開的第二支腿構件。第二支腿構件從基座部分延伸并且樞轉地聯接到安裝組件的第二安裝構件。第一支腿構件和第二支腿構件被配置成限定凹部,其中旋轉馬達至少部分地設置在第一安裝構件和第二安裝構件中的每一個的鉸鏈部分與向前附接部分之間。
[0024]以上提到的技術方案將旋轉馬達的向外突出的殼體部分容納在安裝組件內,而不妨礙可移動吊臂組件的操作。該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將從以下說明和附圖中清晰可見。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具有吊臂組件的示例性機械裝置的側視圖;
[0026]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聯接到機械裝置回轉架組件的吊臂組件的透視圖;
[0027]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圖2的吊臂組件的足構件的透視圖;
[0028]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設置在附接到回轉架組件的基座組件的旋轉馬達附近的吊臂組件的透視圖;
[0029]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示出了旋轉馬達相對于附接到基座組件的安裝組件的位置的基座組件的側視圖;以及
[0030]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示出了旋轉馬達相對于安裝組件的另一個位置的基座組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現在將詳細參考附圖中所示的具體實施例或特征、實例。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在所有的附圖中,相應的或相似的參考標號將用于表示相同或相應的部件。
[0032]圖1示出示例性機械裝置100的側視圖。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機械裝置100是具有吊臂組件102的挖掘機。吊臂組件102用于進行多種操作,例如運土操作。并且,吊臂組件102相對于機械裝置100的底盤系統104是可移動的。機械裝置100可以是用于建筑、采礦、采石等的具有吊臂組件的任意機械裝置。
[0033]機械裝置100還包括通過回轉架組件110可旋轉地支撐在底盤系統104上的上部結構106和操作員駕駛室108。并且,吊臂組件102可移動地支撐在回轉架組件110上。操作員駕駛室108包括用于控制吊臂組件102和/或機械裝置100的操作的一個或多個操作員界面裝置。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底盤系統104包括一對軌道。在多個實施例中,上部結構106和操作員駕駛室108可旋轉地支撐在具有多個輪子的基座結構上。
[0034]如圖1所示,吊臂組件102可移動地聯接到回轉架組件110的基座組件114(圖2所示)。基座組件114布置用于選擇性旋轉。基座組件114被配置成支撐上部結構106和操作員駕駛室108。吊臂組件102包括聯接到基座組件114的吊臂構件112。利用第一液壓致動器116,使吊臂構件112相對于基座組件114移動。使第一液壓致動器116聯接在基座組件114與吊臂構件112之間。吊臂構件112還通過銷構件120可樞轉地聯接到桿構件118。使第二液壓致動器122聯接在吊臂構件112與桿構件118之間以相對于吊臂構件112移動桿構件118。諸如鏟斗的作業工具124可樞轉地聯接到桿構件118。使第三液壓致動器126聯接在桿構件118與作業工具124之間以相對于桿構件118移動作業工具124。機械裝置100還包括與第一、第二和第三液壓致動器116、122、126連通的液壓系統(未示出)以相對于上部結構106移動吊臂組件102。
[0035]圖2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聯接到機械裝置100的基座組件114的吊臂組件102的透視圖。底盤系統104包括用于旋轉地支撐基座組件114的基座128。回轉架組件110包括附接到基座組件114的旋轉馬達130。旋轉馬達130可操作地與基座組件114接合以沿著旋轉馬達130限定的軸線A相對于底盤系統104移動基座組件114。
[0036]旋轉馬達130包括設置在基座組件114的基板134上的殼體部分132。殼體部分132沿著軸線A在向上的方向上從基座組件114朝吊臂組件102向外突出。基板134被聯接到基座組件114。旋轉馬達130還包括底部(未示出),該底部設置在回轉架組件110內,并具有用于接合附接到基座128的較大齒輪以相對于基座128移動基座組件114的小齒輪。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限定外輪廓136。在一個實施例中,殼體部分132的外輪廓136為圓形。但是,在多個實施例中,殼體部分132的外輪廓136可為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或該領域已知的任何其他形狀。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進一步在基座組件114的上表面138上方延伸。基座組件114的上表面138還包括多個加強構件以向基座組件114提供結構剛度。基座組件114也包括多個支撐構件139以安裝機械裝置100的多個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發動機和燃料箱。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基于發動機和燃料箱的位置,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被設置在靠近基座組件114的前端137的基板134上。在其他實施例中,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可設置在靠近基座組件114的后端或側面。
[0037]回轉架組件110還包括聯接到基座組件114的安裝組件140。安裝組件140包括從基座組件114的上表面138延伸的第一安裝構件142。安裝組件140還包括從基座組件114的上表面138延伸的第二安裝構件144。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142、144在橫向上彼此相互隔開。第一安裝構件142包括向前附接部分142A、向后附接部分142B和界定在其間的鉸鏈部分142C。同樣地,第二安裝構件144包括向前附接部分144A、向后附接部分(未示出)和界定在其間的鉸鏈部分(未示出)。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142、144的鉸鏈部分被配置成可樞轉地聯接到吊臂組件102。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142、144的向前附接部分142A、144A和鉸鏈部分布置成界定凹口 143。旋轉馬達130被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凹口 143中。
[0038]吊臂構件112包括具有第一端148和第二端149的細長構件146。細長構件146的第一端148適于通過桿構件118聯接到作業工具124。在一個實施例中,細長構件146由多個金屬板制造。但是,在多個實施例中,細長構件146可通過該領域已知的任何已知制造方法制造。
[0039]吊臂構件112進一步包括聯接到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的足構件150。足構件150樞轉地聯接到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以允許吊臂組件102以在相對于基座組件114的第一位置Pl與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Pl中,足構件150遠離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在第二位置P2中,足構件150緊鄰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另外,吊臂構件112的第一位置Pl可以對應于第一液壓致動器116的延長位置,且第二位置P2可以對應于第一液壓致動器116的收回位置。參考圖2,示出了吊臂構件112相對于基座組件114的第一位置Pl。
[0040]在一個實施例中,足構件150經由第一銷構件152和第二銷構件154分別樞轉地聯接到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足構件150可以經由單個銷構件樞轉地聯接到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
[0041]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足構件150的透視圖。足構件150包括聯接到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的基座部分156。基座部分156可以界定基本上類似于界定在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處的外輪廓(未示出)的外輪廓158。基座部分156包括被配置成被接納穿過界定在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處的中空空間(未示出)的突部160。突部160可以從基座部分156延伸到其外輪廓158附近。一旦突部160被接納穿過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基座部分156的外輪廓158可以與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的外輪廓對準。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基座部分156被焊接到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在各個實施例中,基座部分156可以經由諸如螺栓和螺母的緊固構件聯接到細長構件146。還可以想到,基座部分156可以與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 一體式形成。
[0042]基座部分156進一步包括上基座部分162和遠離上基座部分162的下基座部分164。上基座部分162從基座部分156的外輪廓158附近的頂側166延伸。類似地,下基座部分164從基座部分156的外輪廓158附近的底側168延伸。上基座部分162和下基座部分164被配置來界定其間的第二空間170。在一個實例中,用于吊臂組件102的致動的一個或多個液壓閥可以設置在第二空間170內。
[0043]足構件150進一步包括被配置成樞轉地聯接到基座組件114的第一安裝構件142的第一支腿構件172。第一支腿構件172從基座部分156延伸并且被配置成經由第一銷構件152可拆卸地聯接到第一安裝構件142。足構件150進一步包括與第一支腿構件172分隔開的第二支腿構件174。第二支腿構件174被配置成樞轉地聯接到基座組件114的第二安裝構件144。第二支腿構件174從基座部分156延伸并且被配置成經由第二銷構件154可拆卸地聯接到第二安裝構件144。第一支腿構件172和第二支腿構件174被配置成界定其間的凹部176。吊臂組件102的凹部176被配置成界定相對于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的空隙C(圖6中所示)。凹部176適用于在吊臂構件112處于第二位置P2時至少部分將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容納其中。
[0044]第一支腿構件172和第二支腿構件174中的每一個包括被配置成分別可拆卸地與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聯接的一對臂178。將對第一支腿構件172的該對臂178進行詳細地描述。該對臂178中的每一個包括孔180。孔180適用于接納穿過其中的第一銷構件152。另外,該對臂178中的每一個彼此側向地分隔開,以界定大于第一安裝構件142的厚度的寬度,使得第一安裝構件142可以設置在該對臂178之間以將第一安裝構件142的孔(未示出)與該對臂178的孔180對準。類似地,第二支腿構件174的該對臂178包括接納穿過其中的第二銷構件154的孔180。
[0045]吊臂構件112進一步包括在上基座部分162與第一支腿構件172之間延伸的第一上橫梁182和遠離第一上橫梁182的第二上橫梁184。第二上橫梁184在上基座部分162與第二支腿構件174之間延伸。上基座部分162、第一上橫梁182、第二上橫梁184、第一支腿構件172和第二支腿構件174—起界定第一內輪廓186。
[0046]吊臂構件進一步包括在下基座部分164與第一支腿構件172之間延伸的第一下橫梁188和遠離第一下橫梁188的第二下橫梁190。第二下橫梁190在下基座部分164與第二支腿構件174之間延伸。下基座部分164、第一下橫梁188、第二下橫梁190、第一支腿構件172和第二支腿構件174—起界定第二內輪廓192。第一內輪廓186和第二內輪廓192大于由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界定的外輪廓136以接納其旋轉馬達132的殼體部分132。
[0047]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設置在旋轉馬達130附近的吊臂組件102的一部分的透視圖。當操作者將第一液壓致動器116致動到其收回位置時,吊臂組件102移動到第二位置P2。當吊臂組件102移動到第二位置P2,由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界定的外輪廓136容納在由足構件150界定的凹部176內。另外,足構件150的第一內輪廓186和第二內輪廓192可以連同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的外輪廓136界定空隙C。空隙C以此方式設計使得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可以自由地設置在凹部176內而不干擾旋轉馬達130的周圍表面。
[0048]圖5和6示出了旋轉馬達130相對于安裝組件140的各個位置。參考圖5,旋轉馬達130完全被接納在由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分別對應的向前附接部分142A、144A和鉸鏈部分界定的凹口 143內。在這種情況中,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可以部分被接納在由吊臂組件102的第二位置P2處的足構件150界定的凹部176內。參考圖6,旋轉馬達130部分被接納在凹口 143內。在這種情況中,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可以完全容納在吊臂組件102的第二位置P2處的凹部176內。
[0049]工業實用性
[0050]本實用新型涉及回轉架組件110和聯接到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的足構件150。足構件150可移動地聯接到安裝組件140的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以將吊臂組件102在第一位置Pl與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界定在足構件150的第一內輪廓186與第二內輪廓192之間的凹部176可以在吊臂構件112處于第二位置P2時容納旋轉馬達130的殼體部分132。
[0051]在所說明的實施例中,足構件150是鑄造構件。第一支腿構件172和第二支腿構件174中的每一個的該對臂178可以進一步被加工成界定孔180和寬度,以分別與安裝組件140的第一安裝構件142和第二安裝構件144可拆卸地聯接。另外,基座部分156還可以被加工成與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聯接。上基座部分162、下基座部分164、第一上橫梁182、第二上橫梁184、第一下橫梁188、第二下橫梁190、第一支腿構件172和第二支腿構件174優選地是通過單件鑄造構件形成以減小足構件150的重量。因此,可以降低足構件150的研發成本。
[0052]由于足構件150被單獨地鑄造并且聯接到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在機械裝置100的長時間操作之后在第一支腿構件172或第二支腿構件174中將形成磨損或裂紋,因此類損壞而引起的細長構件146的報廢可以通過用細長構件146的第二端149處的新足構件150替換來得以最小化,而不必或很少對細長構件146進行更換。
[0053]在各個實例中,旋轉馬達130可設置在基座組件114的前端137、后端或側面處。因此,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足構件150,基座組件114可以通用于具有相同規格或不同規格的機械裝置。因此,可以降低或消除基座組件114的研發成本和庫存成本。
[0054]雖然上文已特別地示出并且參考上述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方面,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可以通過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修改所公開系統和方法來預期各種另外的實施例。這樣的實施例應被理解為落在如基于權利要求書和其任何等同特征確定的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組件,其布置用于選擇性旋轉; 旋轉馬達,其附接到所述基座組件并且具有在朝所述吊臂組件的方向上從所述基座組件向外突出的殼體部分;和 安裝組件,其具有向前附接部分、向后附接部分和界定在其間的鉸鏈部分,所述安裝組件的所述鉸鏈部分被配置為支撐聯接到其上的所述可移動吊臂組件; 其中,所述向前附接部分和所述鉸鏈部分布置為界定凹口,所述旋轉馬達至少部分設置在所述凹口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聯接到所述吊臂組件的足構件,其中所述足構件界定凹部使得所述吊臂組件提供相對于所述旋轉馬達的所述殼體部分的空隙。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馬達的所述殼體部分完全容納在由所述足構件以及所述安裝組件的所述向前附接部分和鉸鏈部分界定的所述凹口內。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構件包括被配置為樞轉地聯接到所述安裝組件的第一支腿構件和第二支腿構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組件包括: 第一安裝構件,其被配置為可拆卸地聯接到所述足構件的所述第一支腿構件;和 第二安裝構件,其被配置為可拆卸地聯接到所述足構件的所述第二支腿構件。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構件包括具有上基座部分和與所述上基座部分分隔開的下基座部分的基座部分,且其中所述上和下基座部分被配置為界定其間的第二空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構件進一步包括: 第一上橫梁,其在所述上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一支腿構件之間延伸;和 第二上橫梁,其與所述第一上橫梁分隔開并且在所述上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之間延伸; 其中所述上基座部分、所述第一上橫梁、所述第二上橫梁、所述第一支腿構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一起界定第一內輪廓。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構件進一步包括: 第一下橫梁,其在所述下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一支腿構件之間延伸;和 第二下橫梁,其與所述第一下橫梁分隔開并且在所述下基座部分與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之間延伸; 其中所述下基座部分、所述第一下橫梁、所述第二下橫梁、所述第一支腿構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構件一起界定第二內輪廓。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輪廓和所述第二內輪廓大于由所述旋轉馬達的所述殼體部分界定的外輪廓。10.—種機械裝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2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支撐可移動吊臂組件的回轉架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足構件為鑄件,所述鑄件焊接到所述吊臂組件并且樞轉地聯接到所述安裝組件,以使所述吊臂組件在相對于所述基座組件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足構件遠離所述旋轉馬達,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足構件緊鄰所述旋轉馬達。
【文檔編號】E02F3/38GK205617456SQ201620403046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5月6日
【發明人】R·K·帕拉尼薩曼, S·H·桑多拉, V·穆特薩曼
【申請人】卡特彼勒Sa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