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它包括復合地基及隔水積水系統;其中所述復合地基從上至下依次為換填土層、隔水層和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所述隔水積水系統包括置于所述換填土層下且環繞在地基處理區域周圍的地表積水溝、積水排水溝及與所述積水排水溝相通的水窖;所述地基處理區域及其周圍一側所述積水排水溝周壁上滿鋪隔水材料;自所述積水排水溝至所述地基處理區域的高度填筑砂粒透水料。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節省材料,質量可靠,經濟效益好。
【專利說明】
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隔水防水及積水領域,尤其涉及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地域遼闊,濕陷性黃土廣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地區。濕陷性黃土在一定壓力下受浸水而發生下沉變形的這一特性謂之濕陷性,其對基礎設施和各類工程的安全穩定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對于大厚度濕陷性黃土地基,目前的處理技術和設備難以勝任,且成本高昂。因此,如何消除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或有效阻隔水從而避免濕陷性的發生是實現地基和基礎安全穩定以確保工程安全的兩個基本途徑。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質量可靠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復合地基及隔水積水系統;其中
[0005]所述復合地基從上至下依次為換填土層、隔水層和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
[0006]所述隔水積水系統包括置于所述換填土層下且環繞在地基處理區域周圍的地表積水溝、積水排水溝及與所述積水排水溝相通的水窖;所述地基處理區域及其周圍一側所述積水排水溝周壁上滿鋪隔水材料;自所述積水排水溝至所述地基處理區域的高度填筑砂粒透水料。
[0007]所述換填土層是指厚度為0.5m~3m的經壓實處理后黃土層或灰土層。
[0008]所述隔水層由隔水材料鋪攤而成。
[0009]所述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是指未挖除的原地基的濕陷性黃土層。
[0010]所述水窖所處位置高程比所述積水排水溝所處位置高程低。
[0011 ]所述水窖包括本體及置于所述本體頂部的水窖蓋;所述本體一側設有進水口,該進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本體內水面的高度。
[00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3]1、本實用新型在對濕陷性黃土地基進行處理的同時,構建起隔水積水系統,解決了目前技術和設備難以勝任的問題,不但結構簡單,便于施工,而且大大減小了工程量,加快了工程進度,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改善了工程質量,使得處理后的地基穩定性好,可靠度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濕陷性黃土地區嚴重缺水的問題。
[0014]2、本實用新型材料來源廣,且節省材料。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水窖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一地基處理區域2—積水排水溝3—水害4一換填土層5—隔水材料6—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7—隔水層8—積水排水溝底部砌筑9一砂粒透水料10—地表積水溝11 一水害蓋12—進水口 13—水面14 一底部隔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3所示,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它包括復合地基及隔水積水系統。其中
[0021]復合地基從上至下依次為換填土層4、隔水層7和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6。換填土層4是指厚度為0.5m~3m的經壓實處理后黃土層或灰土層。隔水層7由隔水材料5鋪攤而成。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6是指未挖除的原地基的濕陷性黃土層。
[0022]隔水積水系統包括置于換填土層4下且環繞在地基處理區域I周圍的地表積水溝
10、積水排水溝2及與積水排水溝2相通的水窖3;地基處理區域I及其周圍一側積水排水溝2周壁上滿鋪隔水材料5;自積水排水溝2至地基處理區域I的高度填筑砂粒透水料9。水窖3所處位置高程比積水排水溝2所處位置高程低。
[0023]水窖3包括本體及置于本體頂部的水窖蓋11;本體一側設有進水口 12,該進水口 12的高度大于本體內水面13的高度。
[0024]該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5]⑴依據承載力要求所確定的開挖深度挖出地基處理區域I和其周圍積水排水溝2寬度范圍內的土體。
[0026]⑵向下開挖積水排水溝2至超過底部隔水層14的深度0.5?1.2m;或至歷史最大滲水深度并加深至該深度之下0.5-0.Sm。
[0027]其中:底部隔水層14是指濕陷性黃土與其下巖層的交界面,或與其下粘性土層的交界面。
[0028]⑶砌筑已開挖的積水排水溝2底部,形成積水排水溝底部砌筑8。
[0029]⑷按設計開挖并砌筑自積水排水溝2起至水窖3的排水溝以及水窖3。
[0030](5)整平鋪實已開挖出的地基處理區域I。
[0031](6)在地基處理區域I及其周圍一側積水排水溝2周壁上滿鋪隔水材料5,并確保接縫緊密粘結不滲漏。
[0032](7)用砂粒透水料9填筑積水排水溝2至已開挖的地基處理區域I高度。
[0033](8)根據設計進行換填土層4施工,即進行黃土壓實處理或鋪填灰土墊層,并在積水排水溝2對應位置同步填筑砂粒透水料9。
[0034](9)構建地表積水溝10。
【主權項】
1.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復合地基及隔水積水系統;其中所述復合地基從上至下依次為換填土層(4)、隔水層(7)和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6);所述隔水積水系統包括置于所述換填土層(4)下且環繞在地基處理區域(I)周圍的地表積水溝(10)、積水排水溝(2)及與所述積水排水溝(2)相通的水窖(3);所述地基處理區域(I)及其周圍一側所述積水排水溝(2)周壁上滿鋪隔水材料(5);自所述積水排水溝(2)至所述地基處理區域(I)的高度填筑砂粒透水料(9)。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填土層(4)是指厚度為0.5m~3m的經壓實處理后黃土層或灰土層。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層(7 )由隔水材料(5 )鋪攤而成。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原狀濕陷性黃土層(6)是指未挖除的原地基的濕陷性黃土層。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窖(3)所處位置高程比所述積水排水溝(2)所處位置高程低。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復合地基隔水積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窖(3)包括本體及置于所述本體頂部的水窖蓋(11);所述本體一側設有進水口(12),該進水口(12 )的高度大于所述本體內水面(13 )的高度。
【文檔編號】E02D3/10GK205501984SQ201620288892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9日
【發明人】言志信
【申請人】河南城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