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流型顆粒分離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包括井體,所述井體頂部設有井蓋密封,所述井體內一側中間連接進水管,另一側中間連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方開有棄流口,所述棄流口連接棄流管,所述井體內部下部豎直設置有兩道擋墻,所述擋墻的高度高于棄流口的高度,所述兩道擋墻與井體內壁共同將井體內部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擋墻上方設有濾網框結構,所述棄流口處設有浮筒截流裝置。本實用新型對雨水中的漂浮物和顆粒物進行處理,能分離初下雨時沖刷過空氣、地表后較臟的雨水和雨量增大后變得較為干凈的雨水。
【專利說明】
棄流型顆粒分離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預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棄流型顆粒分離器。
【背景技術】
[0002]雨水降到地面形成徑流,會含有大量的泥沙等顆粒和漂浮物,如果不對雨水中的顆粒物和懸浮物進行攔截處理就直接排到自然水體,會對自然水體造成污染,若全部由污水處理廠處理會給污水處理廠帶來很大負擔,當棄流口流量超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時,會發生洪澇,目前沒有相應設備能解決這個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棄流型顆粒分離器。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井體,所述井體頂部設有井蓋密封,所述井體內一側中間連接進水管,另一側中間連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方開有棄流口,所述棄流口連接棄流管,所述井體內部下部豎直設置有兩道擋墻,所述擋墻的高度高于棄流口的高度,所述兩道擋墻與井體內壁共同將井體內部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擋墻上方設有濾網框結構,所述濾網框結構位于第二腔室上方,所述濾網框結構與進水管之間通過廊道連接,所述廊道位于第一腔室上方,所述出水管出水口位于第三腔室內;所述棄流口處設有浮筒截流裝置。
[0005]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浮筒截流裝置包括浮筒、管蓋、安裝板以及與安裝板鉸接的桿形連接件,所述安裝板上開有與棄流口對應的流孔,所述管蓋直徑小于或等于流孔直徑,所述管蓋和浮筒與桿形連接件端部連接且初態下位于流孔兩側,所述桿形連接件一側設有初態調節裝置,另一側設有關閉限位裝置,當浮筒截流裝置處于關閉限位狀態時流孔與管蓋間存在間隙。
[0006]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初態調節裝置包括周向焊接在安裝板上的螺母及位于螺母內的調節螺栓,初態下管蓋所在一側的桿形連接件與調節螺栓端部接觸限位。
[0007]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關閉限位裝置為限位螺栓,當浮筒所在一側的桿形連接件與限位螺栓接觸限位時,所述管蓋與流孔間不完全關閉。
[0008]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桿形連接件為V形桿,所述管蓋和浮筒分別連接在V形桿兩臂端部,所述V形桿兩臂連接處與安裝板鉸接。
[0009]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出水管內側的井體上設有將出水管出水口覆蓋的吸油框,所述吸油框側圍封閉,底部設有透水網。
[0010]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濾網框結構為封閉的開有若干濾水孔的矩形框架結構。
[0011]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廊道為開有濾水孔的管道。
[0012]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雨水進入城市主干管前的預處理或雨水管道對自然水體排放前的預處理,利用重力沉降通過和濾網框結構、透水網滲透攔截組合的方式對雨水中的漂浮物和顆粒物進行處理,并利用棄流技術分離初下雨時沖刷過空氣、地表后較臟的雨水和雨量增大后變得較為干凈的雨水。
[0013]本實用新型中濾網框結構整體為方形,各個面都可以過水,可有效防止堵塞;在出水管的出水口設置透水網,進一步增加過濾能力,設有吸油框,可去除地表徑流中的油污;棄流口設有浮筒截流裝置,可防止棄流量超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而發生洪澇,能將初下雨時沖刷過空氣、地表后較臟的雨水和雨量增大后變得較為干凈的雨水分離開,污水處理廠只需處理較臟的雨水,大大降低了污水處理廠的壓力。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5]圖2是本圖1中A-A處剖視圖;
[0016]圖3是浮筒截流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井體、2-井蓋、3-進水管、4-出水管、5-棄流管、6-擋墻、7-濾網框結構、8-透水網、9-吸油框、10-浮筒截流裝置(10.1-浮筒、10.2-管蓋、10.3-安裝板、10.4-桿形連接件、10.5-流孔、10.6-螺母、10.7-調節螺栓、10.8-限位螺栓、10.9-鉸軸)、11-棄流口、12_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第三腔室、15-廊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但它們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定。
[0019]如圖1一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井體I,所述井體I頂部設有井蓋2密封,所述井體I內一側中間連接進水管3,另一側中間連接出水管4,所述出水4管下方開有棄流口 11,所述棄流口 11連接棄流管5,所述井體I內部下部豎直設置有兩道擋墻6,所述擋墻6的高度高于棄流口 11的高度,所述兩道擋墻6與井體I內壁共同將井體內部分隔成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和第三腔室14,所述擋墻6上方設有濾網框結構7,所述濾網框結構7為封閉的開有若干濾水孔的矩形框架結構,所述濾網框結構7位于第二腔室13上方,所述濾網框結構7與進水管3之間通過廊道15連接,所述廊道15為開有濾水孔的管道,所述廊道15位于第一腔室12上方,所述出水管4出水口位于第三腔室14內;所述出水管4內側的井體上設有將出水管4出水口覆蓋的吸油框9,所述吸油框9側圍封閉,底部設有透水網8。
[0020]如圖3所示,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棄流口11處設有浮筒截流裝置10,所述浮筒截流裝置1包括浮筒10.1、管蓋10.2、安裝板10.3以及與安裝板10.3通過銷軸10.9鉸接的桿形連接件10.4,所述安裝板10.3上開有與棄流口 11對應的流孔10.5,所述管蓋10.2直徑小于或等于流孔10.5直徑,所述管蓋10.2和浮筒10.1與桿形連接件10.4端部連接且初態下位于流孔10.5兩側,所述桿形連接件10.4—側設有初態調節裝置,另一側設有關閉限位裝置,當浮筒截流裝置處10于關閉限位狀態時流孔10.5與管蓋10.2間存在間隙。所述初態調節裝置包括周向焊接在安裝板10.3上的螺母10.6及位于螺母10.6內的調節螺栓10.7,初態下管蓋10.2所在一側的桿形連接件10.4與調節螺栓10.7端部接觸限位。所述關閉限位裝置為限位螺栓10.8,當浮筒10.1所在一側的桿形連接件10.4與限位螺栓10.8接觸限位時,所述管蓋10.2與流孔10.5間不完全關閉。所述桿形連接件10.4為V形桿,所述管蓋10.2和浮筒10.1分別連接在V形桿兩臂端部,所述V形桿兩臂連接處與安裝板10.3鉸接。
[0021]本實用新型中,當地表徑流進入排水管道后,通過本裝置的進水管3進入裝置內部。地表徑流中的漂浮物被攔截在濾網框結構7內,顆粒物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進入3個腔室,在擋墻6和井體I的攔截下沉積在井底。
[0022]晴天時的旱流污水以及初下雨時沖刷過空氣、地表后較臟的雨水經過濾網框結構7過濾和在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中沉降后進入第三腔室14,由棄流口 11排出。設置在棄流管5的棄流口 11處的浮筒截流裝置10可保證棄流口的流量維持在一定范圍內。
[0023]當雨量增大時,棄流口11來不及排放的雨水留在第三腔室14內,使得第三腔室14內水位線逐漸上漲,當水位超過吸油框9底部時,吸油框9中的吸油介質開始吸附漂浮在水面的油脂,由于吸油框擋9住雨水,雨水只能通過透水網8排出,然后進入出水管4,透水網8可進一步過濾雨水,此時通過出水管4排出的雨水為較干凈的雨水。此裝置需要定期維護,當需要維護時,可以打開井蓋2,就可以對井體底部的積淤進行清理維護,每個腔室上方都設置有一個井蓋。
[0024]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主權項】
1.一種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包括井體,所述井體頂部設有井蓋密封,所述井體內一側中間連接進水管,另一側中間連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方開有棄流口,所述棄流口連接棄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體內部下部豎直設置有兩道擋墻,所述擋墻的高度高于棄流口的高度,所述兩道擋墻與井體內壁共同將井體內部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擋墻上方設有濾網框結構,所述濾網框結構位于第二腔室上方,所述濾網框結構與進水管之間通過廊道連接,所述廊道位于第一腔室上方,所述出水管出水口位于第三腔室內;所述棄流口處設有浮筒截流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截流裝置包括浮筒、管蓋、安裝板以及與安裝板鉸接的桿形連接件,所述安裝板上開有與棄流口對應的流孔,所述管蓋直徑小于或等于流孔直徑,所述管蓋和浮筒與桿形連接件端部連接且初態下位于流孔兩側,所述桿形連接件一側設有初態調節裝置,另一側設有關閉限位裝置,當浮筒截流裝置處于關閉限位狀態時流孔與管蓋間存在間隙。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態調節裝置包括周向焊接在安裝板上的螺母及位于螺母內的調節螺栓,初態下管蓋所在一側的桿形連接件與調節螺栓端部接觸限位。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關閉限位裝置為限位螺栓,當浮筒所在一側的桿形連接件與限位螺栓接觸限位時,所述管蓋與流孔間不完全關閉。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桿形連接件為V形桿,所述管蓋和浮筒分別連接在V形桿兩臂端部,所述V形桿兩臂連接處與安裝板鉸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內側的井體上設有將出水管出水口覆蓋的吸油框,所述吸油框側圍封閉,底部設有透水網。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框結構為封閉的開有若干濾水孔的矩形框架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棄流型顆粒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為開有濾水孔的管道。
【文檔編號】B01D36/04GK205475627SQ201620096565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
【發明人】李習洪, 周超
【申請人】武漢大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