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土石壩的加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土石壩的除險治理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土石壩的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我國存在的病險水庫總數達3萬多座,其中土石壩結構約占95%,多數修建于20世紀50?70年代。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水庫在修建時沒有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設計審批、施工監督和驗收,在安全方面存在不少問題。而且后期管理不善的問題比較嚴重,很多水庫的滲透現象較為普遍,有些發生集中滲漏,出現管涌,流土等滲流破壞現象,很多壩坡出現垮塌,壩坡失穩的問題。
[0003]現有土石壩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滲透破壞、裂縫、滑坡、地震震害與液化等加固方法,對于壩體滑坡的加固,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主動滑動段減重和滑坡體前緣拋石固腳,加重壓坡的方法,這些土石壩的加固方法存在施工周期長、人力物力消耗多、工程成本高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土石壩的加固結構,以解決傳統土石壩加固所存在的施工周期長、人力物力消耗多、工程成本高等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0006]—種土石壩的加固結構,包括壩體,壩體兩側分別為上游壩坡和下游壩坡,壩體頂端為壩頂,下游壩坡上設有馬道,所述壩頂上開有若干等距間隔且豎直布置的防滲灌漿孔,所述馬道處設有若干豎直布置的抗滑粧,防滲灌漿孔和抗滑粧底端均伸出壩體底端面。
[0007]所述防滲灌漿孔之間的間距為1-1.5m。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土石壩的加固結構,通過在壩軸線設置防滲墻在壩體下游設置抗滑粧,解決了壩體削坡減重,增加壩體體型的施工難度大的問題,不需要尋找新的壩體填筑料,減少棄渣,其具有風險小,簡單易行,方便實用等優點,可在土石壩除險加固領域推廣應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布置圖;
[0011 ] 圖中:1-壩體,2-上游壩坡,3-壩頂,4-馬道,5-下游壩坡,6-防滲灌漿孔,7_抗滑粧。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但所要求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土石壩的加固結構,包括壩體1,壩體1兩側分別為上游壩坡2和下游壩坡5,壩體1頂端為壩頂3,下游壩坡5上設有馬道4,所述壩頂3上開有若干等距間隔且豎直布置的防滲灌漿孔6,所述馬道4處設有若干豎直布置的抗滑粧7,防滲灌漿孔6和抗滑粧7底端均伸出壩體1底端面。
[0014]所述防滲灌漿孔6之間的間距為1-1.5m。通過在壩體1壩軸線設置防滲墻,在壩體1下游設置抗滑粧7,有效實現對壩體1的加固。
[0015]施工步驟為:
[0016]先對壩體1進行勘測,確定抗滑粧7的布置位置以及抗滑粧7的尺寸;利用下游壩坡5上的馬道4作為施工平臺,采用機械豎直向下鉆孔,形成抗滑粧7所用鉆孔;在鉆孔內放置鋼筋,形成鋼筋骨架;向鉆孔內澆筑混凝土 ;在壩頂3沿壩軸線依次間隔鉆出若干防滲灌漿孔6 ;向防滲灌漿孔6內灌入混凝土,灌漿過程為高壓噴射灌漿或劈裂灌漿,灌漿完成后封孔即可。
【主權項】
1.一種土石壩的加固結構,包括壩體(1),壩體⑴兩側分別為上游壩坡⑵和下游壩坡(5),壩體(1)頂端為壩頂(3),下游壩坡(5)上設有馬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壩頂(3)上開有若干等距間隔且豎直布置的防滲灌漿孔出),所述馬道(4)處設有若干豎直布置的抗滑粧(7),防滲灌漿孔(6)和抗滑粧(7)底端均伸出壩體(1)底端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壩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灌漿孔(6)之間的間距為1-1.5m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土石壩的加固結構,包括壩體,壩體兩側分別為上游壩坡和下游壩坡,壩體頂端為壩頂,下游壩坡上設有馬道,所述壩頂上開有若干等距間隔且豎直布置的防滲灌漿孔,所述馬道處設有若干豎直布置的抗滑樁,防滲灌漿孔和抗滑樁底端均伸出壩體底端面。本實用新型具有風險小,簡單易行,方便實用等優點,可在土石壩除險加固領域推廣應用。
【IPC分類】E02B7/06
【公開號】CN205062762
【申請號】CN201520789718
【發明人】嚴成斌, 向賢鏡, 王明, 陳琰, 湯偉雄, 石文杰, 楊曼, 袁強, 陳小東
【申請人】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