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
【背景技術】
[0002]相關技術中,井點降水法是一種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由于井點降水法適用于地下水位較高或者降水量較多、挖基較深、坑壁不穩定的施工環境中,目前廣泛用于土方工程中。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四周鉆孔造降水管井并埋設井點管,降水施工工作量大,且降水完成過后井點管棄置不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解決降水施工工作量大,基坑降水完成后井點管棄置不用,造成資源浪費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所述預制降水管粧為中空的圓筒狀,包括管壁和錐形粧尖,所述管壁的上部間隔排列有多個透水孔。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內部設有中空圓筒狀的過濾筒,且所述過濾筒的上端開口,下端封閉,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外的地下水通過透水孔進入預制降水管粧內,經過過濾筒的過濾后進入所述過濾筒內,而地下水中的泥沙攔截于所述管壁的內表面與過濾筒之間。
[0005]作為優選,所述透水孔的橫截面為喇叭狀,,且橫截面的直徑沿管壁的外表面至內表面方向逐漸減少。
[0006]作為優選,所述透水孔的外徑為20mm,內徑為8mm。
[0007]作為優選,所述透水孔排列于自所述預制降水管粧的上表面向下40cm?60cm的區域內。
[0008]作為優選,所述透水孔采用預制模具成孔。
[0009]作為優選,所述錐形粧尖的內表面設有固定件,所述過濾筒通過連接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內。
[0010]作為優選,所述過濾筒的下端為尺寸與所述錐形粧尖相匹配的錐狀,所述過濾筒的下端埋設于所述錐形粧尖內,從而將過濾筒固定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內。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工程粧基礎的預制降水管粧直接插入基坑內,形成管井的同時安裝井管,省卻在基坑內鉆孔再進行井管安裝的施工步驟,縮短了管井施工工期。施工管井的泥漿是施工垃圾的一部分,使用屬于工程管粧的預制降水管粧直接插入基坑中進行降水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漿的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實現文明施工、綠色施工。另外,施工完畢后,對預制降水管粧進行清孔、注漿,部分水泥砂漿通過透水孔向外滲透并與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外土體固結,將預制降水管粧變為抗拔粧,為基坑提供足夠的支撐,提高了預制降水管粧的抗浮性能。
【附圖說明】
[0012]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排水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封井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1、預制降水管粧,2、透水孔,3、潛水栗,4、出水管,5、地下水,6、底板石全,
7、壓力注漿管,8、水泥砂漿,11、透水層,12、不透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7]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如圖1所示,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為中空的圓筒狀,包括管壁和錐形粧尖。所述管壁的上部間隔排列有多個透水孔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透水孔2的橫截面為喇叭狀,且橫截面的直徑沿管壁的外表面至內表面方向逐漸減少,所述透水孔2的外徑為20_,內徑為8_,便于地下水5快速地排入預制降水管粧1內。
[0018]—般的土壤層分為透水層11與不透水層12,地下水5主要集中于透水層11中,打入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后,所述透水孔2應該全部位于透水層11中,才能使得透水孔2抽水效率最大化,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基坑內地下水5含量。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透水孔2排列于自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的上表面向下40cm?60cm的區域內。此時,所述透水孔2全部位于透水層11中,且基坑下40cm?60cm深度的地下水對基坑的影響最大,排走該區域的水分可在透水孔2較少的情況下最大化地減少地下水5對基坑的影響,實現效率最大化。
[0019]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內部設有中空圓筒狀的過濾筒,且所述過濾筒的上端開口,下端封閉,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外的地下水5通過透水孔2進入預制降水管粧1內,經過過濾筒的過濾后進入所述過濾筒內,而地下水5中的泥沙攔截于所述管壁的內表面與過濾筒之間。為了防止過濾筒在過濾時上浮,影響過濾效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錐形粧尖的內表面設有固定件,制造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時,所述過濾筒預先通過連接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內。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筒的下端為尺寸與所述錐形粧尖相匹配的錐狀,制造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時,將所述過濾筒的下端埋設于所述錐形粧尖內,從而將過濾筒固定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內。
[0020]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的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21](1)預先制造預制降水管粧1,根據現場施工環境和所需潛水栗3的尺寸確定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的直徑。制造預制降水管粧1前,首先考慮管粧內孔尺寸,確保潛水栗3能夠方便快捷放入并回收。其次,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的透水孔2應開設在透水層11范圍內,透水孔2采用預制模具制成喇叭狀,且橫截面的直徑沿管壁的外表面至內表面方向逐漸減少。所述透水孔2的外徑為20mm,內徑為8mm,透水孔2沿預制降水管粧1 一圈布置4個,所述透水孔2排列于自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的上表面向下40cm?60cm的區域內。
[0022](2)根據地勘報告和基坑支護設計文件,確定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的總數量、布置間距,。
[0023](3)安裝預制降水管粧1,安裝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時盡量遠離結構柱和剪力墻。對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逐根進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為止,避免出現“死井”。
[0024](4)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內放入潛水栗3和出水管4,出水管4連接潛水栗3,將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內的地下水排出基坑外。正常運轉前首先進行測試,確定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是否可正常抽水、排水,有無漏氣、堵塞等現象出現。測試正常后投入正式的抽水工作。
[0025](5)施工完畢后通過在預制降水管粧1的上表面設置的底板砼進行封井,根據底板砼施工進度逐個封閉預制降水管粧1。設置底板砼前,首先停止潛水栗3抽水。由于預制降水管粧1的底部沉積有大量的泥漿,因此停止抽水后快速進行清孔處理,灌注水泥砂漿8,部分水泥砂漿8通過透水孔2向外滲透并與所述預制降水管粧1外土體固結,將預制降水管粧1與土層緊密連接,解決因降水過程造成周邊透水層11松動的問題。
[0026]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為中空的圓筒狀,包括管壁和錐形粧尖,所述管壁的上部間隔排列有多個透水孔;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內部設有中空圓筒狀的過濾筒,且所述過濾筒的上端開口,下端封閉,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外的地下水通過透水孔進入預制降水管粧內,經過過濾筒的過濾后進入所述過濾筒內,而地下水中的泥沙攔截于所述管壁的內表面與過濾筒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的橫截面為喇叭狀,且橫截面的直徑沿管壁的外表面至內表面方向逐漸減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的外徑為20mm,內徑為8mm。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排列于自所述預制降水管粧的上表面向下40cm?60cm的區域內。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采用預制模具成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粧尖的內表面設有固定件,所述過濾筒通過連接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內。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粧,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筒的下端為尺寸與所述錐形粧尖相匹配的錐狀,所述過濾筒的下端埋設于所述錐形粧尖內,從而將過濾筒固定于所述預制降水管粧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基坑內預制降水管樁及其使用方法,所述預制降水管樁為中空的圓筒狀,包括管壁和錐形樁尖,所述管壁的上部間隔排列有多個透水孔。所述預制降水管樁內部設有過濾筒,且所述過濾筒的上端開口,下端封閉。所述預制降水管樁外的地下水通過透水孔進入預制降水管樁內,經過過濾筒的過濾后進入所述過濾筒內,而地下水中的泥沙攔截于所述管壁的內表面與過濾筒之間。本實用新型縮短了管井施工工期,同時將預制降水管樁變為抗拔樁,提高了預制降水管樁的抗浮性能。
【IPC分類】E02D5/30, E02D19/10, E02D5/24, E02D5/48
【公開號】CN205012325
【申請號】CN201520781757
【發明人】王志龍, 李洪, 周俊, 宋孟琳, 施麟
【申請人】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