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下水管路領域,具體說是涉及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大多數小區樓層用下水管路為單管,其具有太多不可避免的弊端;由于人們在平時生活當中,較多生活垃圾會沖進下水管路中,經常會使得下水管路堵塞,特別是樓層較高的時候,下水管會很長,且不易檢測擁堵的位置,這時想要疏通下水管比較麻煩,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正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它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主下水管和副下水管,所述主下水管的通徑大于副下水管的通徑,且主下水管和副下水管之間通過多個連通管相互連通在一起;所述連通管從主下水管至副下水管以由高到低的方式傾斜設置;所述副下水管的上端通過閥體與壓力水源相連通;所述主下水管相對于副下水管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與主下水管相連通的輔助管,所述輔助管與連通管同軸對應設置,且輔助管的外端設置有可兼做觀察窗的堵頭。
[0005]本實用新型采取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下水管結構通過在主下水管并排設置副下水管,從而增加了總體下水管的流通面積;而且在主下水管的側壁設置多個與連通管相對應的輔助管,通過輔助管可觀察每段主下水管內的污水流通情況,可以輕松的發現主下水管的擁堵段,這時只需打開離擁堵段較近的輔助管的堵頭,通過疏通工具疏通即可,這樣可使得疏通工具不需要太長,操作起來較為簡單,在疏通主下水管時,也可將擁堵垃圾從連通管導入至副下水管內,通過副下水管上端的壓力水源將導入至副下水管內的垃圾沖走;本實用新型的下水管結構使得主下水管在堵塞時,容易發現堵塞位置,使得疏通較為方便,且主、副下水管并列使用,增大了污水的流通量,使得整體下水管不易堵塞。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中:1、主下水管;2、副下水管;3、連通管;4、輔助管;5、堵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08]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進一步的描述。
[000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它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主下水管I和副下水管2,所述主下水管I的通徑大于副下水管2的通徑,且主下水管I和副下水管2之間通過多個連通管3相互連通在一起;所述連通管3從主下水管至副下水管以由高到低的方式傾斜設置;所述副下水管的上端通過閥體與壓力水源相連通;所述主下水管I相對于副下水管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與主下水管相連通的輔助管4,所述輔助管4與連通管3同軸對應設置,且輔助管的外端設置有可兼做觀察窗的堵頭5。
【主權項】
1.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主下水管(I)和副下水管(2),所述主下水管(I)的通徑大于副下水管(2)的通徑,且主下水管(I)和副下水管(2)之間通過多個連通管(3)相互連通在一起;所述連通管(3)從主下水管至副下水管以由高到低的方式傾斜設置;所述副下水管的上端通過閥體與壓力水源相連通;所述主下水管(I)相對于副下水管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與主下水管相連通的輔助管(4),所述輔助管(4)與連通管(3)同軸對應設置,且輔助管的外端設置有可兼做觀察窗的堵頭(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下水管道結構,它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主下水管和副下水管,所述主下水管的通徑大于副下水管的通徑,且主下水管和副下水管之間通過多個連通管相互連通在一起;所述連通管從主下水管至副下水管以由高到低的方式傾斜設置;所述副下水管的上端通過閥體與壓力水源相連通;所述主下水管相對于副下水管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與主下水管相連通的輔助管,所述輔助管與連通管同軸對應設置,且輔助管的外端設置有可兼做觀察窗的堵頭。
【IPC分類】E03C1/122
【公開號】CN204940441
【申請號】CN201520669970
【發明人】張青闊, 郅新禮, 金鑫
【申請人】張青闊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