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尤指一種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在超深基坑或者超深隧道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在基坑或隧道內部使用大量混凝土。但是受施工場地的限制,通常無法在隧道或基坑內部攪拌混凝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豎向管道向深坑區域輸送混凝土。但是當豎向管道的高度過大時,混凝土在下落的過程中速度過大會對管道造成劇烈的沖擊,沖擊會導致管道的薄弱處發生損壞。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該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可以解決現有的豎向管道向下運輸混凝土存在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種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包括:至少一個輸送管支架;所述輸送管支架包括鋼平臺以及支架減震裝置,所述鋼平臺安裝于豎向結構的側面,所述支架減震裝置安裝于所述鋼平臺,所述混凝土輸送管固定安裝于所述支架減震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支架減震裝置包括第一固定鋼板以及第二固定鋼板,所述第一固定鋼板固定安裝于所述鋼平臺,所述第二固定鋼板安裝于所述第一固定鋼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鋼板和所述第二固定鋼板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所述混凝土輸送管穿設所述第一、第二固定鋼板且連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鋼板。支架減震裝置可以在混凝土輸送管在承受高速混凝土的沖擊時向混凝土輸送管提供柔和的支撐,避免混凝土輸送管和輸送管支架之間的連接結構在混凝土的沖擊下發生損壞。
[0006]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混凝土輸送管通過法蘭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鋼板。
[0007]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平臺包括兩根沿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的末端插入所述豎向結構內部,兩根所述第一工字鋼之間連接有至少一根第二工字鋼;每根所述第一工字鋼的下方設置有一根斜撐梁,所述斜撐梁的第一端連接于支撐梁,所述支撐梁插設于豎向結構的,所述斜撐梁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工字鋼的懸挑端。
[0008]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鋼板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工字鋼。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側視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輸送管支架的側視圖;以及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輸送管支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0013]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14]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
[0015]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的側視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附著于豎向結構40的側面,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該豎向結構40可以是高度超過70m、傾角大于80度的崖壁。本實用新型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至少包括一個輸送管支架30。在本實施例中包括多個輸送管支架30,輸送管支架30沿豎直方向安裝于豎向結構40的側面。混凝土輸送管10沿豎直方向安裝于輸送管支架30。輸送管底端緩沖裝置20安裝于混凝土輸送管10的底端。混凝土輸送管的頂端安裝有料斗41。連接于輸送管底端緩沖裝置20的混凝土栗42將接收自混凝土輸送管10的混凝土栗送到施工現場。
[0016]請參閱圖2以及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輸送管支架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輸送管支架的俯視圖。如圖2和圖3所示,每個輸送管支架30包括鋼平臺31以及支架減震裝置32。支架減震裝置32包括第一固定鋼板33以及第二固定鋼板34。鋼平臺31安裝于豎向結構40的側面,在本實施例中豎向結構40為崖壁。支架減震裝置32的第一固定鋼板33沿水平方向設置,并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鋼平臺31的上表面。支架減震裝置32的第二固定鋼板34安裝于第一固定鋼板33的上方,第一固定鋼板33和第二固定鋼板34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35連接。在第一固定鋼板33以及第二固定鋼板34上開設有安裝孔,混凝土輸送管10穿過第一固定鋼板33以及第二固定鋼板34的所述安裝孔并通過法蘭固定連接于第二固定鋼板34。混凝土輸送管10通過支架減震裝置32安裝于輸送管支架30,支架減震裝置32可以在混凝土輸送管10在承受高速混凝土的沖擊時向混凝土輸送管10提供支撐,避免混凝土輸送管10和輸送管支架30之間的連接結構在混凝土的沖擊下發生損壞。
[0017]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鋼平臺31包括兩根沿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工字鋼36,兩根第一工字鋼36相互平行。第一工字鋼36的末端插入豎向結構40的內部。兩根第一工字鋼36之間連接有至少一根第二工字鋼38。支架減震裝置32的第一固定鋼板3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一個第二工字鋼38。每根第一工字鋼36的下方設置有一根斜撐梁37,斜撐梁37的第二端連接于第一工字鋼36的懸挑端。斜撐梁37的第一端連接于豎向結構40的表面鋼平臺31包括鋼框架36以及斜撐梁37。斜撐梁37的第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梁39,支撐梁39沿水平方向插設于所述豎向結構。斜撐梁37可以為鋼平臺31以及固定于鋼平臺31的混凝土輸送管10提供提供穩定的支撐。
[0018]如圖1所示,混凝土輸送管10沿豎直方向安裝于豎向結構40表面的輸送管支架30。混凝土輸送管10的頂端延伸至豎向結構40的頂部,混凝土輸送管10的頂端設置有料斗41,混凝土通過料斗41倒入混凝土輸送管10內部,隨后混凝土沿著混凝土輸送管10向下運動至混凝土輸送管10底部的混凝土栗42。混凝土栗42將混凝土輸送至豎向結構40底部的施工現場。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輸送管支架;所述輸送管支架包括鋼平臺以及支架減震裝置,所述鋼平臺安裝于豎向結構的側面,所述支架減震裝置安裝于所述鋼平臺,所述混凝土輸送管固定安裝于所述支架減震裝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減震裝置包括第一固定鋼板以及第二固定鋼板,所述第一固定鋼板固定安裝于所述鋼平臺,所述第二固定鋼板安裝于所述第一固定鋼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鋼板和所述第二固定鋼板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所述混凝土輸送管穿設所述第一、第二固定鋼板且連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鋼板。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輸送管通過法蘭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鋼板。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平臺包括兩根沿水平方向設置的第一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的末端插入所述豎向結構內部,兩根所述第一工字鋼之間連接有至少一根第二工字鋼;每根所述第一工字鋼的下方設置有一根斜撐梁,所述斜撐梁的第一端連接于支撐梁,所述支撐梁插設于豎向結構的,所述斜撐梁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工字鋼的懸挑端。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鋼板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二工字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沿豎向結構向下輸送混凝土的混凝土輸送管的支撐結構,其包括:至少一個輸送管支架;所述輸送管支架包括鋼平臺以及支架減震裝置,所述鋼平臺安裝于豎向結構的側面,所述支架減震裝置安裝于所述鋼平臺,所述混凝土輸送管固定安裝于所述支架減震裝置。支架減震裝置可以在混凝土輸送管在承受高速混凝土的沖擊時向混凝土輸送管提供柔和的支撐,避免混凝土輸送管和輸送管支架之間的連接結構在混凝土的沖擊下發生損壞。
【IPC分類】E02D15/02
【公開號】CN204849768
【申請號】CN201520343205
【發明人】謝高華, 李小飛, 李峁清, 楊媛鵬, 王梅, 陳靖, 郭杰鋒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