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效降低尾礦庫透水壩壩體浸潤線的壩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尾礦庫透水壩壩體結構,具體為懸掛式止水帷幕與尾礦壩內坡面防滲面層結合降低壩體浸潤線的壩體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尾礦儲量超過100億噸,且每年新增尾礦8?10億噸,礦山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尾礦大多排到尾礦庫中堆存。尾礦庫是重大危險源之一。據對我國具有較大規模的2500多座尾礦庫統計表明,80年代以來,發生泥石流和潰壩200余起,特別是2008年9月山西襄汾“9.8”尾礦庫潰壩事故造成276人遇難,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尾礦庫事故,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0003]目前大部分尾礦壩均為透水壩,地下水浸潤線埋置深度對尾礦壩的安全穩定性影響很大,一般來說,在壩高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浸潤線位置相差I米,壩體安全系數相差
0.03?0.15。若浸潤線下降至距壩面8米以下,壩體抗震性能可得到很大提高,在7級地震發生時基本上不會產生震動液化。
[0004]目前許多尾礦庫存在壩后放礦,壩前蓄水的情況,壩體長期在水中浸泡,嚴重影響到壩體穩定。對于這類尾礦庫,通常的排滲措施如布設排滲管、排滲盲溝等均不可行。針對這種情況,現有解決方法是在內坡面鋪設土工膜進行防滲處理,但該處理方法僅僅對灘面以上壩體產生作用,而對灘面下部壩體浸潤線影響甚微,不能有效的降低壩體浸潤線高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尾礦庫透水壩壩體浸潤線的壩體結構,用以解決壩后放礦,壩前蓄水的尾礦庫壩體浸潤線過高所存在得安全隱患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有效降低尾礦庫透水壩壩體浸潤線的壩體結構,在壩體的內坡面設置懸掛式止水帷幕;所述懸掛式止水帷幕為兩排旋噴粧,與壩體平行方向交錯布設,每個旋噴粧均與水平面垂直。內坡面防滲面層由外到內依次為鋼筋網混凝土護坡、防滲膜一層、GCL鈉基膨潤防水毯一層。
[0008]旋噴粧的粧徑500mm,粧距350m,排距350mm,粧間疊合150mm,形成防滲墻。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懸掛式止水帷幕與內坡面防滲面層結合可以有效降低壩體浸潤線,確保了尾礦庫的安全運行。
【附圖說明】
:
[0010](I)圖1為本實用新型平面示意圖。
[0011]附圖標記為:6_庫內水邊界線;7_尾礦壩內坡坡底;8_懸掛式止水帷幕軸線;9-尾礦壩內坡面;10_尾礦壩外坡面;11_尾礦壩壩頂。
[0012](2)圖2為平面示意圖中“A”大樣圖。
[0013]附圖標記為:12-旋噴粧。
[0014](3)圖3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為:1_鋼筋網混凝土護坡;2_防滲膜;3_GCL鈉基膨潤防水毯;4_壩體;5-懸掛式止水帷幕;13_壩體;14_尾礦庫內。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7](I)結合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將懸掛式止水帷幕5與內坡面防滲面層全士么云口口 ο
[0018](2)在壩體內坡面設置旋噴粧止水帷幕,旋噴粧12采用三重管法,噴射注漿材料主要為水泥,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32.5級,水泥漿水灰比1.0-1.5,注漿壓力20MPa-30MPa。共布設2排,交錯布設,粧長15.0-20.0m,粧徑500mm,粧距350m,排距350mm,粧間疊合150mm,形成防滲墻。
[0019](3)在內坡面由內到外依次鋪設GCL鈉基膨潤防水毯3 —層;防滲膜2 —層,規格為900g/m2 ;鋼筋網混凝土護坡1,10mm厚,C25混凝土,Φ60200Χ200鋼筋網。
[0020](4)實踐應用表明,這種新的懸掛式止水帷幕與內坡面防滲面層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壩體浸潤線,確保了尾礦庫的安全運行。
【主權項】
1.一種有效降低尾礦庫透水壩壩體浸潤線的壩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壩體的內坡面設置懸掛式止水帷幕;所述懸掛式止水帷幕為兩排旋噴粧,與壩體平行方向交錯布設,每個旋噴粧均與水平面垂直;內坡面防滲面層由外到內依次為鋼筋網混凝土護坡、防滲膜一層、GCL鈉基膨潤防水毯一層。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壩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旋噴粧的粧徑500mm,粧距350m,排距350mm,粧間疊合150mm,形成防滲墻。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有效降低尾礦庫透水壩壩體浸潤線的壩體結構,在壩體的內坡面設置懸掛式止水帷幕;所述懸掛式止水帷幕為兩排旋噴樁,與壩體平行方向交錯布設,每個旋噴樁均與水平面垂直。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懸掛式止水帷幕與內坡面防滲面層結合可以有效降低壩體浸潤線,確保了尾礦庫的安全運行。
【IPC分類】E02B3/16
【公開號】CN204780779
【申請號】CN201520443613
【發明人】裴仲文, 尹亮亮, 周志廣
【申請人】遼寧有色基礎工程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