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泥石流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主要適用于中小型稀性泥石流災害的治理。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山區面積大,泥石流溝和潛在泥石流溝分布廣泛。每年暴雨季節,泥石流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近年來泥石流災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相當嚴重。為了減輕頻繁發生的泥石流災害,人們采取各式各樣的防治措施。從最初的工程類型單一,多以建排導設施、谷坊、實體壩和保坎為主,工程設防標準一般較低,到后來泥石流的研宄和防治水平顯著提高,開始制定系統的泥石流防治規劃和設計,防治手段日益豐富,逐漸形成了諸多具有穩、攔、排、停淤結合的綜合防治模式。
[0003]目前重力式攔擋壩和混凝土格柵壩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常采用的兩種結構形式。重力式攔擋壩是靠自身的重量來正面抵擋泥石流的沖擊,所受的沖擊力非常大,故截面尺寸很大,需消耗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保證其正常的攔沙功能;而且透水能力差,后期排水和抗腐蝕問題突出,清淤難度較大。混凝土格柵壩是攔、排兼備,變過去實體重力壩的全部攔擋為部分攔擋,泥石流中的大部分較大固體物質堆積在庫內,而使大部分水流溢出,可以減小下泄泥石流的密度、流量和規模,降低下游遭受泥石流危害的程度。為了抵抗泥石流流體和大石塊的沖擊,設計時往往以大截面結構構件為代價增強格柵壩的側向剛度,以深埋(約粧身長的一半)和空間結構布置形式為代價保證格柵壩的穩定性。因此,在考慮經濟性的前提下,穩定性成為混凝土格柵壩利用的致命弱點。
[0004]流域中泥石流災害規模和性質等不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修建的防護工程各有區別,為了能夠達到最大限度的減輕泥石流災害的目的,不同類型防護工程需要各種類型的防治結構聯合使用。因此,泥石流防治結構應朝著輕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目前防治結構笨重,透水性弱,穩定性差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由格柵、扶壁1、底板2和拉索3構成;格柵由格柵梁4、格柵柱5和基礎粧6連接構成;格柵梁4和格柵柱5垂直交叉連接,格柵柱5嵌固于基礎粧6內,基礎粧6埋置于穩定堅硬地層10 ;格柵柱5與扶壁I相連,扶壁I下邊與底板2澆筑于一體,底板2緊貼溝床11 ;拉索3穿過扶壁I內開設的預留孔7,拉索3前段用錨具9錨固在格柵上,在拉索3的后段澆筑形成擴大體8并錨固在穩定堅硬的地層10。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新型結構輕盈,攔排能力好且穩定性強。格柵與扶壁、底板,拉索相結合極大提高了結構的穩定性;格柵間距可調,實現了泥石流攔排結合的目標;若格柵采用型鋼,結構組裝拆卸能力強;拉索連接的擴大體既能保證泥石流格柵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又可避免使用大截面、深埋結構帶來的浪費;扶壁使格柵結構的受力均勻,并有保護拉索沖壞和分流的作用。隨著該結構攔截的泥石流堆積物的增多,底板壓重增多,擴大體埋深越深,拉索所能提供的錨固力增大,結構不會因堆積物的增多而使穩定性急劇下降。該結構能夠達到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施工方便、造價低廉的總體效果。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擴大體為錨墩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面圖,圖3是圖1中A— A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擴大體為地梁的示意圖;附圖標記及名稱為:扶壁1、底板2、拉索3、格柵梁4、格柵柱5、基礎粧6、預留孔7、擴大體8、錨具9、堅硬地層10、溝床11和螺栓12。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作詳細的描述。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作詳細的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本實用新型后,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0010]如圖1、2、3、4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由格柵、扶壁1、底板2和拉索3構成;格柵由格柵梁4、格柵柱5和基礎粧6連接構成;格柵梁4和格柵柱5垂直交叉連接,格柵柱5嵌固于基礎粧6內,基礎粧6埋置于穩定堅硬地層10 ;格柵柱5與扶壁I相連,扶壁I下邊與底板2澆筑于一體,底板2緊貼溝床11 ;拉索3穿過扶壁I內開設的預留孔7,拉索3前段用錨具9錨固在格柵上,在拉索3的后段澆筑形成擴大體8并錨固在穩定堅硬的地層10。
[0011]所示的拉錨式泥石流攔擋結構可根據泥石流溝道規模設置一級或多級防護。在最后一級拉錨式泥石流攔擋結構實施時,可在格柵的內部鋪設鋼絲網。
[0012]如圖1、3所示,扶壁I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在扶壁I內由PVC管或鋼管形成預留孔7,預留孔7的軸心線00’與溝床平面P的夾角α為30° ~60° ;扶壁I為三角形或梯形,厚度為200~400_。
[0013]如圖1所示,底板2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厚度為150~300mm。
[0014]如圖3所示,所述的拉索3至少設置一道。
[0015]如圖1所示,格柵梁4和格柵柱5可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可為廢舊型鋼。若為型鋼時,通過螺栓12將型鋼連接。格柵梁4間距可根據所要攔截顆粒的直徑確定。
[0016]如圖1、3、4所示,擴大體8可為錨墩或地梁,由混凝土澆筑而成。
[0017]本實用新型在實施時按如下步驟進行:
[0018](I)根據工程設計相應的施設位置,平整場地;
[0019](2)在穩定堅硬地層10上挖基礎粧6埋設孔,綁扎基礎粧5的鋼筋籠,將鋼筋籠放到孔中,澆筑混凝土;
[0020](3)在穩定堅硬地層10上挖擴大體8埋設孔,綁扎擴大體8的鋼筋籠,并將拉索3與鋼筋籠連接一同放于埋設孔中,澆筑混凝土 ;
[0021](4)綁扎格柵梁4和格柵柱5鋼筋,并支模板;
[0022](5)綁扎底板2和扶壁I的鋼筋網片,并支模相應的板;在扶壁I內嵌入PVC管或鋼管來預留孔7;
[0023](6)在第(4)和第(5)步驟的模板內澆筑混凝土 ;
[0024](7)待混凝土強度達到85%以上時,將與擴大體8連接的拉索3傳過扶壁I內的預留孔7和格柵梁4和格柵柱5的交叉位置,張拉拉索3使其達到設計張拉值,用錨具9錨固在格柵上。
【主權項】
1.一種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特征在于:結構由格柵、扶壁(I)、底板(2)和拉索(3)構成;格柵由格柵梁(4)、格柵柱(5)和基礎粧(6)連接構成;格柵梁(4)和格柵柱(5)垂直交叉連接,格柵柱(5)嵌固于基礎粧(6)內,基礎粧(6)埋置于穩定堅硬地層(10);格柵柱(5 )與扶壁(I)相連,扶壁(I)下邊與底板(2 )澆筑于一體,底板(2 )緊貼溝床(11);拉索(3)穿過扶壁(I)內開設的預留孔(7),拉索(3)前段用錨具(9)錨固在格柵上,在拉索(3)的后段澆筑形成擴大體(8)并錨固在穩定堅硬的地層(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拉錨式泥石流攔擋結構可根據泥石流溝道規模設置至少一級防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扶壁(I)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在扶壁(I)內由PVC管或鋼管形成預留孔(7),預留孔(7)的軸心線(00’)與溝床平面(P)的夾角(α )為30° ~60° ;扶壁(I)為三角形或梯形,厚度為200~4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特征在于:底板(2)由鋼筋混凝土饒筑而成,厚度為150~300mmo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3)設置至少一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格柵梁(4)和格柵柱(5)可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可為廢舊型鋼;若為型鋼,通過螺栓(12)將型鋼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拉錨式泥石流攔排結構,其目的是解決目前防治結構笨重,透水性弱,穩定性差的問題;該結構由格柵、扶壁(1)、底板(2)和拉索(3)構成;格柵由格柵梁(4)、格柵柱(5)和基礎樁(6)連接構成;格柵梁(4)和格柵柱(5)垂直交叉連接,格柵柱(5)嵌固于基礎樁(6)內,基礎樁(6)埋置于穩定堅硬地層(10);格柵柱(5)與扶壁(1)相連,扶壁(1)下邊與底板(2)澆筑于一體,底板(2)緊貼溝床(11);拉索(3)穿過扶壁(1)內開設的預留孔(7),拉索(3)前段用錨具(9)錨固在格柵上,在拉索(3)的后段澆筑形成擴大體(8)并錨固在穩定堅硬的地層(10)。
【IPC分類】E02B7-02
【公開號】CN204370376
【申請號】CN201420839593
【發明人】王永勝, 朱彥鵬, 董旭光, 王秀麗, 吳意謙, 馬天忠, 來春景, 李元勛, 柳珂, 代濤, 袁方龍
【申請人】蘭州理工大學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