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包括抗沖刷主體及在抗沖刷主體上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各可移動式生態體的一側或兩側上均設有溝渠盆耳,抗沖刷主體的頂部兩側設有鉤掛件和/或者抗沖刷主體內側的兩壁上設有若干主體盆掛。此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在抗沖刷主體上和/或者內側的兩壁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使得在枯水期,不僅發揮溝渠的生態景觀功能,而且能實現對水體污染物的阻擋、降解、吸收、利用,減少排出水體中污染物質,具有較好的生態功能。在豐水期,還可以將可移動式生態體拆除,充分發揮溝渠的排水泄洪功能。本發明適用于溝渠水土保持領域。
【專利說明】
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溝渠水土保持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
【背景技術】
[0002]為改善城市公園水土保持,保障公園灌溉與排水特別是排水,三面光溝渠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園建設中,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增強,逐步認識到構建并保持良好的溝渠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0003]目前,對生態溝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凈化機理、種植植物的凈化效果等方面,而在溝渠的設計及施工方面研究相對較少。現有的生態溝渠由于污染和人地矛盾的區域差異,存在占地面積大,缺乏普遍利用性和持續利用性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溝渠上設置若干可移動式生態體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包括抗沖刷主體及在抗沖刷主體上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各可移動式生態體的一側或兩側上均設有溝渠盆耳,抗沖刷主體的頂部兩側設有鉤掛件和/或者抗沖刷主體內側的兩壁上設有若干主體盆掛。
[0006]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抗沖刷主體為小型溝渠時,可移動式生態體兩側的溝渠盆耳鉤掛在抗沖刷主體頂部兩側設有的鉤掛件上。
[0007]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抗沖刷主體為大型溝渠時,可移動式生態體一側的溝渠盆耳鉤掛在抗沖刷主體頂部兩側設有的鉤掛件上和抗沖刷主體內壁上設有的若干主體盆掛上。
[0008]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鉤掛點為凹槽或凸起,各鉤掛點直接設置在抗沖刷主體上或者設置在若干框架結構上,各框架結構均設置在抗沖刷主體上。
[0009]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各框架結構為立方體框架或者人字形的三角結構或者U形框架,各框架結構由若干框架單元組成,框架單元為菱形和/或者矩形和/或者三角形和/或者六邊形的多邊形結構,各框架結構之間通過凹凸結構相互匹配銜接。
[0010]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各框架結構通過錨釘固定框架結構在抗沖刷主體上,錨釘為鋼筋混凝土錐,錨釘嵌入抗沖刷主體的深度為0.2?0.5米。
[0011]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可移動式生態體內設有保水性土壤,保水性土壤上種植有挺水性植物。
[0012]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可移動式生態體的主體為一容器,溝渠盆耳設置在容器的一側或者兩側。
[0013]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可移動式生態體為陶瓷結構或者鋼絲網結構或者鋼筋焊接結構。
[0014]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抗沖刷主體包括若干依次鋪設的溝渠單元段,溝渠單元段為預制或現澆的混凝土結構件,溝渠單元段的截面為梯形或U型。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此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在抗沖刷主體上和/或者內側的兩壁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使得在枯水期,在抗沖刷主體上安裝可移動式生態體,不僅發揮溝渠的生態景觀功能,而且能實現對水體污染物的阻擋、降解、吸收、利用,減少排出水體中污染物質,具有較好的生態功能。在豐水期,還可以將可移動式生態體拆除,充分發揮溝渠的排水泄洪功能。不僅整個結構施工便利、結構穩定,而且還能節約集約用地,增大了城市綠化面積。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設置在小型溝渠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設置在大型溝渠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抗沖刷主體為小型溝渠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抗沖刷主體為大型溝渠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8]參照圖1至圖5,本發明為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包括抗沖刷主體I及在抗沖刷主體I上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3,各可移動式生態體3的一側或兩側上均設有溝渠盆耳6,抗沖刷主體I的頂部兩側設有鉤掛件2和/或者抗沖刷主體I內側的兩壁上設有若干主體盆掛7。
[0019]此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在抗沖刷主體I上和/或者內側的兩壁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3,使得在枯水期,在抗沖刷主體I上安裝可移動式生態體,不僅發揮溝渠的生態景觀功能,而且能實現對水體污染物的阻擋、降解、吸收、利用,減少排出水體中污染物質,具有較好的生態功能。在豐水期,還可以將可移動式生態體3拆除,充分發揮溝渠的排水泄洪功能。不僅整個結構施工便利、結構穩定,而且還能節約集約用地,增大了城市綠化面積。
[0020]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抗沖刷主體I為小型溝渠時,可移動式生態體3兩側的溝渠盆耳6鉤掛在抗沖刷主體I頂部兩側設有的鉤掛件2上。
[0021]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抗沖刷主體I為大型溝渠時,可移動式生態體3—側的溝渠盆耳6鉤掛在抗沖刷主體I頂部兩側設有的鉤掛件2上和抗沖刷主體I內壁上設有的若干主體盆掛7上。
[0022]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鉤掛點2為凹槽或凸起,各鉤掛點2直接設置在抗沖刷主體I上或者設置在若干框架結構上,各框架結構均設置在抗沖刷主體I上。
[0023]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各框架結構為立方體框架或者人字形的三角結構或者U形框架,各框架結構由若干框架單元組成,框架單元為菱形和/或者矩形和/或者三角形和/或者六邊形的多邊形結構,各框架結構之間通過凹凸結構相互匹配銜接。
[0024]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各框架結構通過錨釘固定框架結構在抗沖刷主體I上,錨釘為鋼筋混凝土錐,錨釘嵌入抗沖刷主體I的深度為0.2?0.5米。
[0025]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可移動式生態體3內設有保水性土壤4,保水性土壤4上種植有挺水性植物。
[0026]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可移動式生態體3的主體為一容器,溝渠盆耳6設置在容器的一側或者兩側。
[0027]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可移動式生態體3為陶瓷結構或者鋼絲網結構或者鋼筋焊接結構。
[0028]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抗沖刷主體I包括若干依次鋪設的溝渠單元段,溝渠單元段為預制或現澆的混凝土結構件,溝渠單元段的截面為梯形或U型。
[0029]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占地面積大,缺乏普遍利用性和持續利用性等問題,根據施工經驗和生態學原理,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占地面積小,可持續利用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既改進溝渠施工工藝,又鞏固溝渠結構,優化城市溝渠生態環境,解決溝渠抗沖刷能力和溝渠生態系統的矛盾。
[0030]本發明包括抗沖刷主體和可移動式生態體;抗沖刷主體包括渠壁和渠底;渠壁的頂部設置有多個凹槽或凸起,渠壁上設置有多個凸起;凹槽和凸起均用于固定可移動式生態體。可移動式生態體包括容器、土壤和植物,還包括養料;容器上設置有用于固定的掛鉤或者凸起或者凹部。
[0031]框架結構由框架單元構成,框架為凹形的長方體結構或人字形的三角形結構;框架結構與溝渠渠壁銜接匹配,各框架結構間利用突起和凹槽相銜接。框架結構可以為U形框架,U形框架的長度為50-200cm,多個U形框架拼接構成溝渠的壁部,框架結構由框架單元構成,框架單元的形狀為菱形、矩形、三角形或六邊形的多邊形結構;構成框架單元的多邊形結構的邊長相等,框架單元的邊長為2_30cm,框架單元寬度為5-10cm,厚度為2-8cm。!]形框架的一端具有突起,另一端具有與突起配合的凹槽。框架結構還包括用于固定框架的錨釘,錨釘為鋼筋混凝土錐,深0.2?0.5米。
[0032]抗沖刷主體包括若干橫截面呈梯形或U型的溝渠單元段,溝渠單元段依次對接鋪設形成溝渠,溝渠單元段為密布有若干填充孔,各填充孔中均填充有填充物。溝渠單元段為預制或現澆的混凝土結構件,混凝土結構件的厚度為2?8cm,溝渠單元段每兩填充孔間框架的寬度為5?1cm0
[0033]可移動式生態體具體可以為溝渠盆景,由多個獨立的小溝渠盆和盆景植物構成,溝渠盆的形狀為帶耳盆狀的多邊形結構,可以是陶瓷結構、鋼絲網結構、鋼筋焊接等結構,其耳與溝渠頂部的凹槽或凸起相匹配,盆內填充含鋸木灰等的保水性土壤。
[0034]盆景植物為挺水性植物,如綠蘿、鴨舌草等既能有效凈化排水水質又能增加公園綠化面積和濕地面積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應。
[0035]抗沖刷主體可以在原有溝渠上進行改造獲得,改造步驟如下:
a、在渠壁的頂部進行平整;
b、在平整后的渠壁頂部設置框架結構,框架為一體成型結構,多個框架拼接構成溝渠的頂部;
C、在渠壁上鉆孔以設置凸起,凸起為掛鉤;或對渠頂進行改造形成凹槽,以便固定可移動式生態體。
[0036]d、將可移動式生態體固定于渠壁頂部的框架內,或者將可移動式生態體固定于掛鉤上;即完成對原有溝渠的改造。
[0037]在豐水期,將可移動式生態體拆除,以充分發揮溝渠的排水泄洪功能;在枯水期,在溝渠上安裝可移動式生態體,以發揮溝渠的生態景觀功能。此生態溝渠能提高溝渠濕地生態系統生物量,實現對水體污染物的阻擋、降解、吸收、利用,減少排出水體中污染物質,具有較好的生態功能。
[0038]本發明優選實施例1:
本發明根據區域溝渠情況,設計一條城市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A,該生態溝渠包括抗沖刷主體和可移動式生態體,抗沖刷主體為混凝土現澆結構,是公園原有溝渠,為減少施工擾亂面積,降低公園局部水土流失發生的可能,在原有溝渠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將可移動式生態體安置于原有抗沖刷主體上,溝渠盆中土壤添加保水性較好的鋸木肩,溝渠盆中種植綠蘿。
[0039]以下對本實施例的生態溝渠的各結構單元進行詳細描述。
[0040]公園原有溝渠具有較好的抗沖刷能力,但原有溝渠蓋板裸露。針對該區域降水、地形、土質等特點,設計生態溝渠,用鋼筋焊接制成溝渠盆,其結構如附圖所示,形狀為矩形,溝渠盆的寬度為30cm,長度為30cm,深度為15cm,盆耳長度為15cm;在溝渠盆中填充保水較好的土壤,其中鋸木肩和一般土壤按1:4的比例混合;在溝渠盆中種植綠蘿。
[0041]本實施例的生態溝渠A由原有三面光溝渠改造形成,總長度為400米,用上述設計、程序和方法施工。較一般現澆混凝土溝渠施工,本溝渠施工中開挖面小,擾動面積小,減少水土流失可能;受天氣影響小;混凝土使用量少,增大了公園綠地面積,有利于降低溝渠排水中P、N等污染物的濃度。
[0042]本發明優選實施例2:
本發明根據區域溝渠情況,設計一條城市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B,該生態溝渠包括抗沖刷主體和可移動式生態體,抗沖刷主體為混凝土預制結構,是在山地公園原有土溝的基礎上施工的,為減少施工擾亂面積,降低山地公園局部水土流失發生的可能,抗沖刷主體采用單位長度為0.60m,厚度為0.40m,過水斷面寬度為0.40m,過水深度為0.40m的U型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將可移動式生態體安置于抗沖刷主體上,溝渠盆中土壤添加保水性較好的鋸木肩,溝渠盆中種植綠蘿。
[0043]以下對本實施例的生態溝渠的各結構單元進行詳細描述。
[0044]山地公園原有溝渠具有一定的抗沖刷能力,但因所在地雨水集中,多處水土流失嚴重。針對該區域降水、地形、土質等特點,設計生態溝渠,用鋼筋焊接制成溝渠盆,其結構如附圖所示,形狀為U形,溝渠盆的寬度為30cm,長度為30cm,深度為15cm,盆耳長度為15cm;在溝渠盆中填充保水較好的土壤,其中鋸木肩和一般土壤按1:4的比例混合;在溝渠盆中種植綠蘿。
[0045]本實施例的生態溝渠B由原有土溝改造形成,總長度為700米,用上述設計、程序和方法施工。較一般現澆混凝土溝渠施工,本溝渠施工中開挖面小,擾動面積小,減少水土流失可能;施工進度快;增大了山地公園綠地面積,有利于降低溝渠排水中P、N等污染物的濃度。
[0046]本發明優選實施例3:
本發明根據區域溝渠情況,設計一條城市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C,該生態溝渠包括抗沖刷主體和可移動式生態體,抗沖刷主體為混凝土現澆結構,是公園原有溝渠,為減少抗沖刷主體的裸露面積,增加城市綠色面積,在原有溝渠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對原有溝渠壁進行改造,增加凸起,將可移動式生態體安置于原有抗沖刷主體渠壁新增的凸起上,溝渠盆中土壤添加保水性較好的鋸木肩,溝渠盆中種植綠蘿。
[0047]以下對本實施例的生態溝渠的各結構單元進行詳細描述。
[0048]城市原有溝渠具有較好的抗沖刷能力,但在枯水期原有溝渠渠壁裸露面積較大。針對該區域降水、地形、土質等特點,設計生態溝渠,用鋼筋焊接制成溝渠盆,其結構如附圖所示,形狀為梯形,溝渠盆的寬度為25cm,長度為60cm,深度為15cm,盆耳長度為15cm;在溝渠盆中填充保水較好的土壤,其中鋸木肩和一般土壤按1:4的比例混合;在溝渠盆中種植綠蘿。
[0049]本實施例的生態溝渠C由原有三面光溝渠改造形成,總長度為1500米,用上述設計、程序和方法施工。較一般現澆混凝土溝渠施工,本溝渠施工工程量小;受天氣影響小;混凝土使用量少,在枯水期,較大的增大了城市綠化面積,有利于降低城市溝渠排水中P、N等污染物的濃度;在豐水期,將可移動式生態體拆除,可以充分發揮原有城市溝渠的排水泄洪功能。
[0050]本發明的多功能生態溝渠,利用建筑學和生態學原理特性,通過使用框架鞏固溝渠結構,使溝渠抗沖刷,使用可移動式生態體有利于保障溝渠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實現溝渠的生態作用。而且施工便利、結構穩定、節約集約用地,適用于城市公園等區域。屬于一種經濟型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
[0051]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沖刷主體(I)及在抗沖刷主體(I)上設置的若干個可移動式生態體(3),各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3)的一側或兩側上均設有溝渠盆耳(6),所述抗沖刷主體(I)的頂部兩側設有鉤掛件(2)和/或者抗沖刷主體(I)內側的兩壁上設有若干主體盆掛(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沖刷主體(I)為小型溝渠時,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3)兩側的溝渠盆耳(6)鉤掛在抗沖刷主體(I)頂部兩側設有的鉤掛件(2)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沖刷主體(I)為大型溝渠時,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3)—側的溝渠盆耳(6)鉤掛在抗沖刷主體(I)頂部兩側設有的鉤掛件(2)上和抗沖刷主體(I)內壁上設有的若干主體盆掛(7)上。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鉤掛點(2)為凹槽或凸起,各鉤掛點(2)直接設置在抗沖刷主體(I)上或者設置在若干框架結構上,各所述框架結構均設置在抗沖刷主體(I)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框架結構為立方體框架或者人字形的三角結構或者U形框架,各所述框架結構由若干框架單元組成,所述框架單元為菱形和/或者矩形和/或者三角形和/或者六邊形的多邊形結構,各所述框架結構之間通過凹凸結構相互匹配銜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框架結構通過錨釘固定框架結構在抗沖刷主體(I)上,所述錨釘為鋼筋混凝土錐,所述錨釘嵌入抗沖刷主體(I)的深度為0.2?0.5米。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3)內設有保水性土壤(4),所述保水性土壤(4)上種植有挺水性植物。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3)的主體為一容器,所述溝渠盆耳(6)設置在容器的一側或者兩側。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式生態體(3)為陶瓷結構或者鋼絲網結構或者鋼筋焊接結構。10.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功能生態景觀溝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沖刷主體(I)包括若干依次鋪設的溝渠單元段,所述溝渠單元段為預制或現澆的混凝土結構件,所述溝渠單元段的截面為梯形或U型。
【文檔編號】A01G9/02GK106049367SQ20161052970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6日
【發明人】趙宇, 程炯, 牛文鵬, 余華杰, 陳志良
【申請人】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