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修復方法,包括步驟S1,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整,形成若干級帶有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的階梯形堆場;S2,在各級梯級坡面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S3,在充填式生態毯上設置種子層。該生態修復方法在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復時,首先整修堆場,避免了在生態修復施工過程中有浮石滑落,對人員或機器造成損傷,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然后鋪設充填式生態毯,最后再鋪設種子層,充填式生態毯能將上層植被與堆場隔離,避免堆場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影響,起到快速恢復植被的效果,種子層的設置,能夠在堆場的表面形成植被,有效的避免了降水淋溶和堆場廢棄物的自然風化,降低了環境危害。
【專利說明】
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我國金屬礦貧礦多、富礦少,多金屬礦多、單一礦種少,金屬品位極低、礦物采剝比大,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有色金屬硫化物礦山每采山I噸礦石平均約產生1.25噸廢石,近幾年有色金屬礦山大約需要排放廢石1.3?1.4億噸/a;每選I噸礦石平均約產出0.92噸尾砂,尾礦每年將增加約1.1億噸,尾礦綜合利用率不足10%。金屬礦山積存的尾砂、廢石己數十億噸,占用了大量的農田土地。
[0003]金屬廢棄物堆場表層多為碎石、渣土,結構松散,穩定性差,難以蓄存土壤和水分,植物無法生長,生態環境難以自然恢復。此外,我國受風化和降雨淋溶,廢棄物堆場中的毒害物質極易隨降水進入河流和地下水,造成大范圍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通過植被恢復能有效防止降水淋溶和固廢的自然風化,因此,如何快速恢復植被,已成為科學破解金屬廢棄物堆場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發明內容】
[0004](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的問題。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包括步驟SI,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整,形成若干級帶有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的階梯形堆場;S2,在各級梯級坡面和削坡平臺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S3,在充填式生態毯上設置種子層。
[0008]其中,所述步驟SI還包括步驟S11,對堆場進行穩定化處理,包括清除坡面的浮石,填補坡面凹陷,并對堆場坡面進行削坡減載形成所述階梯形堆場,所述梯形坡面的長度為15?20m,所述削坡平臺的寬度為I?3m,使梯級坡面的坡度不大于自然安息角;S12,在完成穩定化處理的梯級坡面上修建截水溝,避免匯水對坡面造成侵蝕。
[0009]其中,所述步驟S2中的充填式生態毯包括多個并排設置的充填袋,所述充填袋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且所述充填袋的一端敞口,一端封閉,相鄰的兩個所述充填袋的袋體縫合連接;在鋪設所述充填式生態毯時,使所述充填袋的敞口的一端朝上設置。
[0010]其中,所述步驟S2中的充填式生態毯還包括與所述充填袋連接的安全繩,所述安全繩用于固定所述充填式生態毯。
[0011]其中,所述步驟S2還包括步驟S21,在各級梯級坡面上鋪設土工格柵,并采用錨桿固定;S22,在所述土工格柵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并將所述充填式生態毯固定;S23,向所述充填式生態毯的各個充填袋內填充充填料,并將充填袋的敞口縫合。
[0012]其中,所述步驟S23中充填料包括發酵污泥、輕質基質、土壤和保水劑,所述發酵污泥、所述輕質基質及所述土壤按體積份數進行混合,所述充填料中的發酵污泥的體積份數用A表示,所述充填料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份數用B表示,所述充填料中的土壤的體積份數用C表示,且A = 35% ,20% <B<40%,25% <C<45%,所述保水劑的添加量為300?500g。
[0013]其中,所述步驟S3中的種子層包括輕質基質、土壤、粘合劑和植物種子,所述種子層中的輕質基質與所述土壤按體積份數進行混合,所述種子層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份數用D表示,所述種子層中的土壤的體積份數用E表示,且30% <D<50%,50% <E<70%,所述粘合劑的含量為10?15g/m2,所述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0?25g/m2。
[0014]其中,所述種子層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分數D= 50%,所述種子層中的土壤的體積分數E = 50 %,所述植物種子包括木本植物種子和草本植物種子,所述草本植物的含量為2
?3g/m2。
[0015]其中,所述輕質基質包括農作物秸桿粉碎物、農作物果殼和木材加工廢棄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6]其中,還包括步驟S4,在種子層上鋪設保護層。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0019](I)本發明提供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包括SI,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整修,形成若干級帶有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的階梯形堆場;S2,在各級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S3,在充填式生態毯上設置種子層。該生態修復方法在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復時,首先整修堆場,避免了在生態修復施工過程中有浮石滑落,對人員或機器造成損傷,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然后鋪設充填式生態毯,最后再鋪設種子層,充填式生態毯能將上層植被與堆場隔離,避免堆場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影響,起到快速恢復植被的效果,種子層的設置,能夠在堆場的表面形成植被,有效的避免了降水淋溶和堆場廢棄物的自然風化,降低了環境危害。
[0020](2)充填式生態毯內的充填料采用發酵污泥、輕質基質、土壤和保水劑的混合物,原料的來源較廣,利用率較低,其中發酵污泥和輕質基質一般被當做是廢棄物,單獨堆存或焚燒處理對周圍環境具有一定的污染,本發明實現了固體廢料的資源化利用,使其變廢為寶,降低了植被恢復的工程成本。
[0021](3)充填袋的材料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具有較高的耐沖擊性,機械性質強韌,抗多種有機溶劑和酸堿腐蝕,適用于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使用,有效的隔離了種子層和金屬礦上廢棄物堆場,起到了快速回復植被的效果。
[00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構成的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以及有這些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所帶來的優點之外,本發明的其他技術特征及這些技術特征帶來的優點,將結合附圖作出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的流程圖;
[0024]圖2是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構建的生態修復系統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充填式生態毯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中:1:堆場;2:土工格柵;3:錨桿;4:充填式生態毯;5:錨桿;6:種子層;7:保護層;8:充填袋;9:主安全繩;10:副安全繩;11:充填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28]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29]此外,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多根”、“多組”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若干個”、“若干根”、“若干組”的含義是一個或一個以上。
[0030]實施例一
[0031]在本實施例中,堆場I的坡長為55米,未分級,坡度均在45°以上,且堆場I的邊坡的松散程度較高,沒有土層,嚴重制約了植物的正常生長。
[0032]如圖1和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該修復方法在實施時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0033]步驟SI,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I進行修整,形成若干級帶有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的階梯形堆場;具體的,步驟SI還包括步驟SI I,對堆場I進行穩定化處理,包括清除堆場I的坡面的浮石,填補堆場I的坡面凹陷,并對堆場I的坡面進行削坡減載形成階梯堆場,梯形坡面的長度優選為15?20m削坡平臺的寬度優選為I?3m,使梯級坡面的坡度不大于自然安息角;在本實施例中,將堆場I的坡體修成四級邊坡,其中第二、三、四級的邊坡的長度均為15米。步驟S12,在完成穩定化處理的梯級坡面上修建截水溝,截水溝修建在坡面的外緣,避免匯水對坡面造成侵蝕。
[0034]步驟S2,在各級梯級坡面和削坡平臺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4,并向充填式生態毯4內填充充填料11;充填式生態毯4包括多個并排設置的充填袋8,充填袋8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且充填袋8的一端敞口,一端封閉,相鄰的兩個充填袋8的袋體縫合連接;在鋪設充填式生態毯4時,使充填袋8的敞口的一端朝上設置;充填式生態毯4還包括與充填袋連接的安全繩,安全繩用于固定充填式生態毯,安全繩包括主安全繩9和副安全繩10,主安全繩9和副安全繩10均為高強玻纖繩,主安全繩9設于充填式生態毯的上端,副安全繩1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副安全繩10分別設于充填式生態毯4兩端的兩個充填袋8的袋體上,主安全繩9和副安全繩10用于將充填式生態毯4固定鋪設于坡面上。具體地,使用時在待修復的坡面上設置錨桿,將主安全繩9和副安全繩10分別綁在錨桿5和錨桿3上,進而將充填式生態毯4固定鋪設于坡面上。
[0035]步驟S3,在充填式生態毯4上設置種子層6。采用干噴機將種子層6噴灑在充填式生態毯4上,種子層6的噴灑厚度優選為3?4m。種子層包括輕質基質、土壤、粘合劑和植物種子,種子層6中的輕質基質與土壤按體積份數進行混合,種子層6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份數用D表示,種子層6中的土壤的體積份數用E表示,且30% 50%,50%《ES 70%,粘結劑和植物種子以帶噴播的單位面積計算,粘合劑的含量一般為10?15g/m2,植物種子的含量一般為20?25g/m2,植物種子包括木本植物種子和草本植物種子,草本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百喜草、高羊茅、狗牙根、狼尾草、紫花苜蓿、金雞菊、波斯菊等,草本植物種子的含量控制到為2?3g/m2,木本植物主要為喬木和灌木,本實施例的喬木包括但不限于鹽膚木、銀合歡、刺槐等,灌木包括但不限于馬棘、荊條、胡枝子、紫穗槐等。在本實施例中,D取50%,E取50%,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0g/m2,草本植物的種子含量為3g/m2,粘合劑的含量為10g/m2,本實施例中的粘合劑是一種由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聚合而成的一種水溶性有機類土壤調理劑,屬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長鏈聚合物,型號為法國愛森的A30。它具有較強的沉降和絮凝土壤粒子的特性,可促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同時具有減少因地表徑流造成的土壤流失、提高土壤滲透力、保土保肥等作用。其他具有上述功能的粘合劑也可以采用。
[0036]進一步地,步驟S2在實施時還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37]步驟S21,在各級梯級坡面上鋪設土工格柵2,土工格柵2鋪設于坡面與充填式生態毯4之間,使土工格柵2覆蓋整個坡面,并通過錨桿3將土工格柵固定在坡面上,保證邊坡的穩定性,本實施例的土工格柵2優選為SS20型雙向土工格柵,其由不可降解塑料材料制成,如聚丙烯類纖維、聚酰胺或錦綸等;土工格柵2的網孔尺寸優選為4cm X 4cm。土工格柵2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和抗拉強度,在工程技術中起到加筋作用。
[0038]步驟S22,在土工格柵2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4,并采用錨桿將充填式生態毯固定。
[0039]步驟S23,向充填式生態毯4的各個充填袋8內填充充填料11,并將充填袋8的敞口縫合。具體地,向充填式生態毯4內填充充填料11,充填料11采用干噴機噴射到充填式生態毯4的各個充填袋8中,完成充填后,采用手提式電動縫包機將對充填袋8的敞口進行封口處理,避免充填料11流出。充填料11包括發酵污泥、輕質基質、土壤和保水劑,將發酵污、輕型基質、土壤和保水劑進行均勻混合制備充填料,充填料11中的發酵污泥、輕質基質及土壤按體積份數進行混合,充填料11中的發酵污泥的體積份數用A表示,充填料11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份數用B表示,充填料11中的土壤的體積份數用C表示,且4 = 35%,20%<8<40%,25% <C<45%,保水劑的添加量為300?500g;在本實施例中,A取35% 3取40%,C取25%,保水劑的添加量為300g。發酵污泥是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采用高溫好氧堆肥的方法,經過好氧微生物的發酵分解并轉化為穩定性較高的類腐殖質。外觀呈褐色,疏松、分散、細顆粒狀,含水率< 30.0%,泥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相關規定和控制標準。本實施例中采用污泥作為充填料11促進了污泥的資源化開發利用,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輕型基質為農作物秸桿粉碎物,農作物果殼和木材加工的廢棄物中的一種或兩種,農作物的果殼為花生殼和稻谷等,木材加工的廢棄物為鋸木肩或刨花等。輕型基質中含大量的碳、氮、磷、鉀、鈣、鎂、硫和硅等多種營養元素,同時富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蛋白質等有機物質,是一種可以資源化利用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另外,輕型基質中的有機物質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的保蓄性和緩沖性,同時有機物質的使用還可以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生態化發展。保水劑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具有超強吸水保水和釋放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稱SAP,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酸鹽和聚丙烯酰胺共聚體,型號為法國愛森MP3500KM,它具有電離性基團羧基結構的高吸水性有機分子,對水有強烈的締合作用;同時可使土壤形成團粒多孔結構、松軟透氣,既保證植物需求,又可增加粘土的通透性和沙土的持水力。他具有上述功能的保水劑也可以采用。
[0040]進一步地,步驟S23和步驟S3中的輕質基質包括農作物秸桿粉碎物、農作物果殼和木材加工廢棄物中的一種或多種。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3中輕型基質選用農作物秸桿粉碎物,步驟S3中的輕質基質選用農作物秸桿粉碎物和木材加工廢棄物的混合物。步驟S23和步驟S3中的土壤均為壤土,壤土的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壤土的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種植土壤。另外在本發明中壤土也可以采用其他質地的土壤來替換。
[0041]其中,還包括步驟S4,在種子層6上鋪設保護層7,并采用錨桿3固定。保護層7用于為種子層6中的植物種子發芽提供必要條件。保護層7可以是可降解的塑料薄膜或是采用農作物秸桿經簡單加工制成的草簾,在本實施例中,保護層7選用由水稻為原材料經過簡易草簾機編制而成的草簾,厚度優選為0.5?1.5cm,在本實施例中草簾的厚度選擇0.5cm,在鋪設保護層7時要保證保護層7全面覆蓋在種子層6的外表面,起到保水、保墑、防止降雨沖刷等作用,為種子的萌芽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其他具有上述功能的覆蓋材料也可以采用,效果以本實施例采用的為優。
[0042]實施例二
[0043]本發明的實施例二中的堆場I的坡長為36m,分為兩級邊坡,坡度均在55°以上,且堆場I的邊坡硬化程度高,呈堿性,沒有土層,不利于制備的恢復工程。在對本實施例的堆場I進行修復時,施工步驟與實施例相似,其相同之處不再贅述,區別之處在于:步驟S23中,充填料11中發酵污泥的體積分數A為35 %,輕質基質的體積分數B20 %,壤土的體積分數C為45%,保水劑的添加量為500g;在步驟S3中,種子層6的噴灑厚度為4cm,種子層6中輕質基質的體積分數D為40 %,壤土的體積分數E為60 %,粘合劑的含量為12g/m2,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5g/m2,草本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g/m2。另外本實施例的S4中選用的保護層7均為由水稻為原材料經過簡易草簾機編制而成的草簾,草簾的厚度為1.5cm。
[0044]實施例三
[0045]本發明實施例三中的堆場I的坡長為80m,未分級,坡度均在55°以上,且堆場I的邊坡的松散程度較高,沒有土層,嚴重制約了植物的正常生長。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邊坡生態修復方法與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中的邊坡生態修復方法相似,其相同部分不再贅述,其不同之處在于:在步驟SI中將堆場I修整正為四級階梯形坡面,每級坡面的坡長為20m;步驟S23中的充填料11在制備時發酵污泥的體積份數A為35%,輕型基質的體積分數B為30%,壤土的體積分數C為35 %,保水劑的添加量為400g;步驟S3中,種子層6的噴射厚度為4cm,種子層6的輕型基質和壤土的體積分數各為50%,粘合劑的含量為12g/m2,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5g/m2,其中草本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g/m2。另外本實施例的S4中選用的保護層7均為由水稻為原材料經過簡易草簾機編制而成的草簾,草簾的厚度為lcm。
[0046]采用上述三個實施例的方法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復,經過6個月后,植被覆蓋率可達到90 %左右。草本植物生長旺盛,木本植物分布均勻,苗木木質化程度較高,確保能夠安全越冬。實施I年后,草本植物逐漸衰弱,木本植物生長旺盛,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坡面形成牢固的根系結構,有效的控制了揚塵和水土流失。實施2年后,堆場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灌木生長高度達到1.5m左右,植被整體生長狀況良好,各類灌木分布均勻,坡面呈現出以木本植物為主的喬灌草立體防護結構,與周邊自然植被相互融合,且能自我繁衍生長。
[0047]上述三個實施例提供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0048](I)該生態修復方法在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復時,首先整修堆場,避免了在生態修復施工過程中有浮石滑落,對人員或機器造成損傷,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然后鋪設充填式生態毯,最后再鋪設種子層,充填式生態毯能將上層植被與堆場隔離,避免堆場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影響,起到快速恢復植被的效果,種子層的設置,能夠在堆場的表面形成植被,有效的避免了降水淋溶和堆場廢棄物的自然風化,降低了環境危害。
[0049](2)充填式生態毯內的充填料采用發酵污泥、輕質基質、土壤和保水劑的混合物,原料的來源較廣,利用率較低,其中發酵污泥和輕質基質一般被當做是廢棄物,單獨堆存或焚燒處理對周圍環境具有一定的污染,本發明實現了固體廢料的資源化利用,使其變廢為寶,降低了植被恢復的工程成本。
[0050](3)充填袋的材料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具有較高的耐沖擊性,機械性質強韌,抗多種有機溶劑和酸堿腐蝕,適用于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使用,有效的隔離了種子層和金屬礦上廢棄物堆場,起到了快速回復植被的效果。
[0051]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不僅能夠快速回復植被,同時充填料將消耗大量的污泥,促進了污泥的資源化開發利用,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且本方法的施工工藝簡單,易于實施,效率較傳統方法提高了 2?3倍,綜合治理費用降低20%,適用于大面積廢棄地生態修復推廣應用,尤其有助于生態脆弱區生態系統的穩定。
[0052]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I,對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進行修整,形成若干級帶有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的階梯形堆場; S2,在各級梯形坡面和削坡平臺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并向所述充填式生態毯內填充充填料; S3,在充填式生態毯上設置種子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I還包括步驟 Sll,對堆場進行穩定化處理,包括清除坡面的浮石,填補坡面凹陷,并對堆場坡面進行削坡減載形成所述階梯形堆場,所述梯形坡面的長度為15?20m,所述削坡平臺的寬度為I?3m,使梯級坡面的坡度不大于自然安息角; S12,在完成穩定化處理的梯級坡面上修建截水溝,避免匯水對坡面造成侵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的充填式生態毯包括多個并排設置的充填袋,所述充填袋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且所述充填袋的一端敞口,一端封閉,相鄰的兩個所述充填袋的袋體縫合連接;在鋪設所述充填式生態毯時,使所述充填袋的敞口的一端朝上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的充填式生態毯還包括與所述充填袋連接的安全繩,所述安全繩用于固定所述充填式生態越O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還包括步驟 S21,在各級梯級坡面上鋪設土工格柵,并采用錨桿固定; S22,在所述土工格柵上鋪設充填式生態毯,并將所述充填式生態毯固定; S23,向所述充填式生態毯的各個充填袋內填充充填料,并將充填袋的敞口縫合。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3中充填料包括發酵污泥、輕質基質、土壤和保水劑,所述發酵污泥、所述輕質基質及所述土壤按體積份數進行混合,所述充填料中的發酵污泥的體積份數用A表示,所述充填料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份數用B表示,所述充填料中的土壤的體積份數用C表示,且A = 35%,20%<B<40%,25% <C<45%,所述保水劑的添加量為300?500g。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的種子層包括輕質基質、土壤、粘合劑和植物種子,所述種子層中的輕質基質與所述土壤按體積份數進行混合,所述種子層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份數用D表示,所述種子層中的土壤的體積份數用E表示,且30% < D < 50%,50% < E < 70%,所述粘合劑的含量為10?15g/m2,所述植物種子的含量為20?25g/m2。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子層中的輕質基質的體積分數D = 50%,所述種子層中的土壤的體積分數E = 50%,所述植物種子包括木本植物種子和草本植物種子,所述草本植物的含量為2?3g/m2。9.根據權利要求6或7任一項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輕質基質包括農作物秸桿粉碎物、農作物果殼和木材加工廢棄物中的一種或多種。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礦山廢棄物堆場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S4,在種子層上鋪設保護層。
【文檔編號】E02D17/20GK105839649SQ20161028696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日
【發明人】王瓊
【申請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