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作業機器的機器室的機罩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了一種機罩裝置,其可以將多個機罩構件可靠地固定到機器室的上側,而無需使用設置在發動機的上側的梁構件。固定到處于關閉狀態的機器室(15)的上側開口邊緣(23)的一個機罩構件(21)設置在機器室(15)的上側開口的一部分處,以便打開和關閉。固定到處于關閉狀態的機器室(15)的上側開口邊緣(23)的另一機罩構件(22)設置在鄰近一個機罩構件(21)的機器室(15)的上側開口的其它部分處,以便打開和關閉。一個機罩構件(21)包括:加固變形部分(49),其沿著設置在鄰近另一機罩構件(22)的部分上方的一個凹口狀邊緣部分(24)而設置,并具有向上的凸起狀橫截面;和擠壓部分(53),其沿著加固變形部分(49)設置在一個凹口狀邊緣部分(24)并向下伸出。另一機罩部分(22)包括設置在對應于一個機罩構件(21)的擠壓部分(53)的地方處的擠壓凹槽部分(58),并具有向上的凹陷形橫截面。
【專利說明】
用于作業機器的機器室的機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多個機罩構件的分離式機罩裝置,并且還涉及具有該機罩裝置的作業機器。
【背景技術】
[0002]在建筑機器的機器室中,安裝有發動機,并且還鄰近發動機安裝有冷卻組件。冷卻組件的尺寸增加至滿足關于從發動機排出的廢氣的嚴格規定(增強的冷卻能力)。相應地,發動機機罩尺寸增加,覆蓋機器室的上開口并向上凸出且在其下側是打開的。因此,發動機機罩是重的,并且服務技術人員為了諸如發動機維護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勞力來打開和關閉發動機機罩。
[0003]已知的是,發動機機罩配置如下以處理上述問題。發動機機罩橫向分成兩個機罩構件,每個機罩構件在其橫向外下邊緣部分處經由鉸鏈附接至機器室的上開口邊緣,使得機罩構件旋轉地橫向向外移動來打開(參見,例如,專利文獻I)。
[0004]在分離式發動機機罩中,機罩構件中的每一個機罩構件具有減小的尺寸和減少的重量,因此能夠減少服務技術人員在打開和關閉機罩構件方面所需要的時間和勞力。
[0005][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申請公開Νο.Η8-254299
[0006]在分離式發動機機罩中,當右和左機罩構件關閉時,機罩構件的切割邊緣部分彼此處于相對的位置且彼此接觸。然而,沒有提供用于將切割邊緣部分固定在一起的工具,并且因此,如果建筑機器經受強烈振動,機罩構件可不利地振動。
[0007]也就是說,當機罩構件關閉時,設在機罩的前下邊緣部分的鎖定構件(諸如閂鎖)可以用于將機罩的前下邊緣部分固定到機器室的上開口邊緣。然而,機罩的后下邊緣部分沒有經由鎖定構件而固定到機器室的上開口邊緣,這是因為定位在機器室后面的配重變成該固定的障礙。具有切割邊緣部分的機罩構件和未固定機罩的后下邊緣部分可能會振動。
[0008]此外,為了可靠地固定機罩構件來抑制振動,已嘗試在發動機之上安裝梁構件并且經由螺栓將機罩構件固定至該梁構件,該梁構件可以在其下側接收機罩構件的前端部。然而,這樣的梁構件使發動機維護操作等變得困難。
【發明內容】
[0009]鑒于上述,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罩裝置和具有該罩裝置的作業機器,該機罩裝置使多個機罩構件固定在機器室的上側而無需使用設在發動機之上的梁構件。
[00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明為機罩裝置,該機罩裝置包括:向上凸起且在其下側打開的第一機罩構件,該第一機罩構件設置在機器室的上開口的一部分處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且在關閉狀態下固定到該機器室的上開口邊緣;向上凸起且在其下側打開的第二機罩構件,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機罩構件附近且與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一部分重疊的部件,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設置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的另一部分處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且在關閉狀態下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通過將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部分側切割為開口而形成的且位于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頂部上的第一切割邊緣部分;以及沿著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設置以便向下突出的按壓部分,且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包括:通過將定位在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下面的部分側表面切割為開口而形成的第二切割邊緣部分;以及待按壓的凹槽部分,其沿著第二切割邊緣部分形成且位于與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按壓部分相對應的位置處,所述待按壓的凹槽部分具有面向上方的凹陷的橫截面。
[00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具有凹陷的橫截面且沿著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設置的加固變形部分。
[0012]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通過沿著所述加固變形部分集成帶狀加固板而形成的管狀加固結構。
[0013]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其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處、鉸接地支撐定位成橫跨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的兩個下邊緣部分中的一個,使得所述第一機罩構件能夠打開和關閉;以及第一固定部分,其將定位成橫跨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的所述兩個下邊緣部分中的另一個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且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包括: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其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處鉸接地支撐定位成與所述第二切割邊緣部分相對的所述下邊緣部分,使得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能夠打開和關閉;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其將定位在所述第二切割邊緣部分與設置有所述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的所述下邊緣部分之間的所述下邊緣部分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
[0014]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按壓部分為彈性密封構件。
[0015]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明為作業機器,該作業機器包括:機器主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機器主體上的作業機器,所述作業機器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機器主體中的機器室;安裝在所述機器室中的發動機;安裝在所述機器室中與發動機相鄰的冷卻單元;以及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機罩裝置,該機罩裝置設置在所述機器室的上開口處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其中所述機罩裝置的第一機罩構件為從其頂部覆蓋所述發動機的機罩構件,且第二機罩構件為從其頂部覆蓋所述冷卻單元的機罩構件。
[0016]在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明中,所述多個機罩構件設置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這樣各自都能夠打開和關閉。這使得在所述每個機罩構件的尺寸和重量都減小,從而減少打開和關閉所述機罩所需的時間和勞力。此外,所述按壓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設置以便向下突出,按壓所述待按壓得槽部,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形成并具有面向上方的凹陷的橫截面。這為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和所述第二機罩構件重疊處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提供強度。此外,由所述機罩構件等的振動所造成的位移和振動可受到抑制,并且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能夠可靠地固定在所述機器室的上側,而無需使用所述發動機上方設置的梁構件。
[0017]在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明中,沿著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設置并具有凹陷橫截面的所述加固變形部分,使所述第一機罩構件按壓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處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的強度增加。
[0018]在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明中,通過沿著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加固變形部分集成所述帶狀加固板而形成的所述管狀加固結構,使所述第一機罩構件按壓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處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可能產生的彎曲或扭曲的對抗強度增加。因此,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振動可以受到有效地抑制。
[0019]在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明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使用所述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來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鉸接地支撐橫跨在所述切割邊緣部分中的一個上的兩個下邊緣部分中的一個,這樣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可以打開和關閉,并使用所述第一固定部分來固定兩個下邊緣部分的另一個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所述第二機罩構件使用所述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來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處、鉸鏈地支撐位于所述第二切割邊緣部分對面的所述下邊緣部分,使得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可打開和關閉,并使用所述第二固定部分來將定位在所述第二切割邊緣部分與帶有所述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的所述下邊緣部分之間的所述下邊緣部分固定于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因此,當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和所述第二機罩構件關閉時,所述第一和第二機罩構件各自都可以在三個方向上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以抑制振動。因此,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和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能夠可靠地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上側,而無需使用設置在所述發動機上方的所述梁構件,從而改進發動機等的維護可操作性。
[0020]在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明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按壓部分是彈性密封構件。因此,由于所述密封構件吸收振動,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所述待按壓槽部可以整體均勻地受到按壓。這允許可靠地防止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從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切割邊緣部分位移。
[0021]在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明中,所述機罩裝置的所述第一機罩構件以覆蓋的方式位于安裝在所述機器室內的所述發動機的上方,而第二機罩構件以覆蓋的方式位于安裝在所述機器室內、相鄰于所述發動機的所述冷卻單元的上方。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處理以覆蓋的方式位于所述冷卻單元上方的所述機罩構件增大的尺寸,所述尺寸產生的原因是與排氣法規有關的冷卻單元的尺寸增大,從而使打開和關閉所述機罩裝置所需的時間和勞力減少。此外,所述機罩裝置可設置有足夠的強度以承受所述作業機器的振動,從而允許所述多個機罩構件可靠地固定在所述機器室的上側,而無需使用設置在所述發動機上方的所述梁構件。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描述了根據本發明的機罩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
[0023]圖2是機罩裝置的俯視圖。
[0024]圖3是機罩裝置的透視圖,其中,圖3(a)示出了第一和第二機罩構件閉合時的情形,而圖3(b)示出了第一機罩構件打開時的情形。
[0025]圖4是機罩裝置的第一機罩構件的仰視圖。
[0026]圖5是機罩裝置的第一機罩構件的正視圖。
[0027]圖6是機罩裝置的第一機罩構件的端部的放大正視圖。
[0028]圖7為橫截面視圖和透視圖,其示出了在機罩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機罩構件疊放在彼此的頂部之前的狀態。
[0029]圖8是示出了機罩裝置的兩個機罩構件重疊的橫截面視圖。
[0030]圖9是具有機罩裝置的作業機器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將利用在圖1至9中示出的實施例來詳細地描述本發明。
[0032]圖9示出了作業機器(挖掘機)11。作業機器11的機器主體12包括下部行駛主體12a和設置以能夠相對于下部行駛主體12a回轉的上部回轉主體12b。上部回轉主體12b包括作業設備13和駕駛室14(形成用于操作員的操作室)。在作業設備13和駕駛室14的后邊提供有機器室15。在機器室15的后邊可拆卸地安裝有配重16。
[0033]在機器室15內安裝有發動機17。在機器室15內鄰近于發動機17處安裝有作為冷卻單元的冷卻組件18。冷卻組件18為用于冷卻發動機的散熱器、用于冷卻液壓油的油冷卻器、用于冷卻增壓器的中間冷卻器、和類似裝置的組件。冷卻組件18設置在冷空氣通道中,該冷空氣通道用于通過冷卻風扇(在附圖中未示出)將冷卻空氣吸入到機器主體的側面的通風口 19,該冷卻風扇由發動機17或電動機來驅動。在機器室的上開口處提供有機罩裝置20,以能夠打開和關閉。
[0034]如圖1和圖2中所不出,機罩裝置20包括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第一機罩構件21設置在機器室15的上開口處的一部分處且以覆蓋的方式位于發動機17和排氣凈化設備17a的上方,以使得第一機罩構件21能夠打開和關閉,第二機罩構件22鄰近于第一機罩構件21設置在機器室15的上開口的一部分處且以覆蓋的方式位于冷卻組件18的上方,以使得第二機罩構件22能夠打開和關閉。
[0035]如圖1所示,機罩構件21和22每個為模制品,其向上凸出且在其下側是打開的。在以下描述的關閉狀態下,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固定至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以使得第一機罩構件21的一部分能夠與鄰近于該第一機罩構件21的第二機罩構件22的一部分相重疊。
[0036]如圖2所示,第一機罩構件21具有鄰近于第二機罩構件的且打開的部分側,以形成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其能夠與第二機罩構件22的上側相重疊。穿過切割邊緣部分24定位的兩個下邊緣部分25和26的一個部分(下邊緣部分25)通過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27鉸接地支撐在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處,以使得第一機罩構件21能夠打開和關閉。兩個下邊緣部分25和26的另一部分(下邊緣部分26)通過第一固定部分28固定至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
[0037]第二機罩構件22具有通過將位于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的下方的第二機罩構件22的部分側表面限定為開口而形成的第二切割邊緣部分31。相對于第二切割邊緣區域部分31定位的下邊緣部分32通過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33鉸接地支撐在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處,以使得第二機罩構件22能夠打開和關閉。由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33位于第二切割邊緣部分31與下邊緣部分32之間的前下邊緣部分34通過第二固定部分35固定至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
[0038]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27和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33各自是一對鉸鏈。另外,第一固定部分28和第二固定部分35各自包括附接到附接于機器主體框架側的接合部分的機罩的可拆卸支架以及具有凸輪功能以擰緊和松開支架的杠桿的緊固件。
[0039]第一機罩構件21具有排氣管通過其抽出的孔36以及來自機器室15中的冷卻風扇的風通過其排放的排氣端口 37和38。第二機罩構件22還具有來自機器室15中的冷卻風扇的風通過其排放到外部的排氣端口 39。
[0040]如圖3(a)中描繪,第一機罩構件21包括其前側表面上的第一手柄40。另外,第二機罩構件22具有其側表面上的第二手柄41,其與鄰近于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31相連續。
[0041 ]如圖3(b)中描繪,扭簧42安裝在機器室15內側,且可旋轉地支撐在扭簧42的前端部分處的槽輥43與附接到第一機罩構件21的頂部表面的橫桿構件44可移動地接合。扭簧42的恢復力使第一機罩構件21向上偏置和推動以減少第一機罩構件21的重量。這減小利用手持的手柄40打開或關閉第一機罩構件21所需要的操作力。
[0042]如圖1中描繪,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包括分別可拆卸地設置以依預定打開角握持機罩構件的鎖桿45和46。
[0043]如圖1至5中描繪,第一機罩構件21包括多行加固變形部分47、48和49,其連續地或非連續地從前側表面形成穿過頂板表面而至后側表面并且具有面向上方突出的橫截面。第二機罩構件22還包括多行加固變形部分51和52,其連續地從前側表面形成穿過頂板表面而至后側表面并且具有面向上方突出的橫截面。
[0044]如圖5和圖6中描繪,第一機罩構件21是通過對通過部分切割出現有機罩構件(圖中未示出)且將加固變形部分49添加到所得機罩構件形成的機罩基材21a執行圖7和圖8中描繪的加工而形成,所述加固變形部分49沿定位于鄰近于第二機罩構件22的機罩構件的一部分的上側上的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連續設置并且具有面向上方突出的橫截面。加固變形部分49具有形成向上突出高于其它加固變形部分47和48的橫截面。
[0045]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是與第二機罩構件22的相鄰切割邊緣部分31的上側重疊的邊緣部分。加固變形部分49形成為沿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連續地延伸。向下突出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中的按壓部分53是沿加固變形部分49連續地設置。另外,具有對抗彎曲或扭曲的強度的空心管狀加固結構55是通過憑借于焊接等將帶狀加固板54沿加固變形部分49且在加固變形部分49下方一體形成。
[0046]按壓部分53可以通過加工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使得切割邊緣部分24向下突出而形成。然而,按壓部分53優選地是由彈性密封構件形成以防止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彼此直接接觸以防止雨水滲透和噪音產生。作為按壓部分53的密封構件是由裝配在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上方的第一裝配部分56以及與第二機罩構件22緊密接觸的管狀部分57—體形成.
[0047]第二機罩構件22包括在對應于第一機罩構件21的按壓部分53的位置處沿定位在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下方的第二切割邊緣部分31連續形成的待按壓凹槽部分58,待按壓凹槽部分58具有面向上方的凹陷的橫截面。
[0048]將描述所描繪實施例的有利效果。
[0049]如圖1所示,當對發動機17和冷卻組件18執行維修操作等時,第一固定部分28和第二固定部分35得到釋放以立即分別向上打開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接著分別使用鎖桿45和46鎖定。
[0050]當維修操作等結束時,第一、第二機罩構件22是使用第二固定部分35關閉和鎖定,如圖3(b)所示。接著,第一機罩構件21是使用第一固定部分28如圖3(a)所示關閉和鎖定。此時,如圖8所示,設置在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處的按壓部分(密封構件)53按壓第二機罩構件22的待按壓凹槽部分58以抵著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按壓第二機罩構件22的外圍部分。這抑制了第二機罩構件22的振動。
[0051 ]多個機罩構件21和22設置在機器室15的上開口處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這使得降低每個機罩構件21和22的大小和重量,并且因此減少打開和關閉機罩所需要的時間和勞力。另外,沿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設置以便向下突出的按壓部分53按壓沿第二機罩構件22的切割邊緣部分31設置并且具有面向上方的凹陷橫截面的待按壓凹槽部分58。這為其中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重疊處的切割邊緣部分24和31提供了強度,并且允許抑制由機罩構件22的振動引起的移位和搖擺。因此,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可在不使用設置在發動機上方的梁構件的情況下可靠地固定到機器室15的上側。
[0052]沿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連續設置并且具有凹陷橫截面的加固變形部分49使得能夠增加第一機罩構件21按壓第二機罩構件22處的切割邊緣部分24的強度。
[0053]第一機罩構件21包括通過將帶狀加固板54沿加固變形部分49且在加固變形部分49下方一體形成的管狀加固結構55。因此,管狀加固結構55使得能夠增加與第一機罩構件21按壓第二機罩構件22處的切割邊緣部分24的可能彎折或扭曲對抗的強度。這允許有效地抑制第二機罩構件22的振動。
[0054]第一機罩構件21使用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27以鉸接式支撐橫跨第一切割邊緣部分24定位于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處的兩個下邊緣部分25和26中的一個使得第一機罩構件21可打開和關閉,并且使用第一固定部分28將下邊緣部分25和26中的另一個(下邊緣部分26)固定到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第二機罩構件22使用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33以在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處、鉸接式支撐與第二切割邊緣部分31相對并定位的下邊緣部分32,使得第二機罩構件22可打開和關閉,并且使用第二固定部分35將定位于第二切割邊緣部分31與下邊緣部分32之間的下邊緣部分34連同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33—起固定到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因此,當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關閉時,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中的每一個均可在三個方向上固定到機器室15的上開口邊緣23以抑制振動。因此,第一機罩構件21和第二機罩構件22可在不使用設置在發動機上方的梁構件的情況下可靠地固定到機器室15的上側,從而允許改進發動機17等的維修操作性。
[0055]第一機罩構件21的按壓部分53是彈性密封構件。因此,由于密封構件吸收振動,第二機罩構件22的待按壓凹槽部分58整體可以得到均勻地按壓。這允許可靠地防止第二機罩構件22的切割邊緣部分31從第一機罩構件21的切割邊緣部分24移位。
[0056]機罩裝置20的第一機罩構件21為以覆蓋方式位于安裝在設置在作業機器11的機器主體12內的機器室15中的發動機17上方的機罩構件,且第二機罩構件22為以覆蓋方式位于安裝在機器室15中與發動機17相鄰的冷卻組件18上方的機罩構件。因此,能夠容易地處理以覆蓋方式位于冷卻組件18上方的機罩構件22的尺寸的增加,其尺寸是由與排氣規則相關聯的冷卻組件18的尺寸的增加導致的,使得打開和關閉機罩裝置20所需的時間和勞力減少。此外,機罩裝置20可設置有足以承受作業機器11的振動的強度,使得多個機罩構件21和22容易地固定到機器室15的上側,而不需使用設置在發動機上方的梁構件。
[0057]工業實用性
[0058]本發明對于涉及機罩裝置或作業機器的制造、銷售等的公司具有工業實用性。
[0059]附圖標記的解釋
[0060]11作業機器[0061 ]12機器主體
[0062]13作業設備
[0063]15機器室
[0064]17發動機
[0065]18作為冷卻單元的冷卻組件
[0066]20機罩裝置
[0067]21第一機罩構件
[0068]22第二機罩構件
[0069]23上開口邊緣
[0070]24第一切割邊緣部分[0071 ]25下邊緣部分
[0072]26下邊緣部分
[0073]27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
[0074]28第一固定部分
[0075]31第二切割邊緣部分
[0076]32下邊緣部分
[0077]33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
[0078]34下邊緣部分
[0079]35第二固定部分
[0080]49加固變形部分
[0081 ]53按壓部分(密封構件)
[0082]54帶狀加固結構
[0083]55管狀加固結構
[0084]58待按壓的凹槽部分
【主權項】
1.一種機罩裝置,其包括: 向上凸起且在其下側打開的第一機罩構件,所述第一機罩構件設置在機器室的上開口的一部分處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且在關閉狀態下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上開口邊緣;以及向上凸起且在其下側打開的第二機罩構件,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機罩構件附近且與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一部分重疊的部件,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設置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的另一部分處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且在關閉狀態下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其中 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 通過將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部分側切割為開口而形成的且位于所述第二機罩構件的頂部上的第一切割邊緣部分;以及 沿著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設置以便向下突出的按壓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包括: 通過將定位在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下面的部分側表面切割為開口而形成的第二切割邊緣部分;以及 待按壓的凹槽部分,其沿著第二切割邊緣部分形成且位于與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按壓部分相對應的位置處,所述待按壓的凹槽部分具有面向上方的凹陷形橫截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具有凹陷形橫截面且沿著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設置的加固變形部分。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通過沿著所述加固變形部分集成帶狀加固板而形成的管狀加固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包括: 第一鉸接式支撐部分,其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處、鉸接地支撐定位成橫跨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的兩個下邊緣部分中的一個使得所述第一機罩構件能夠打開和關閉;以及 第一固定部分,其將定位成橫跨所述第一切割邊緣部分的所述兩個下邊緣部分中的另一個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并且所述第二機罩構件包括: 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其在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處、鉸接地支撐定位成與所述第二切割邊緣部分相對的所述下邊緣部分使得所述第二機罩構件能夠打開和關閉;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其將定位在所述第二切割邊緣部分與設置有所述第二鉸接式支撐部分的所述下邊緣部分之間的所述下邊緣部分固定到所述機器室的所述上開口邊緣。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機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機罩構件的所述按壓部分為彈性密封構件。6.—種作業機器,其包括: 機器主體;以及 安裝在所述機器主體上的作業機器, 所述作業機器進一步包括: 設置在所述機器主體內的機器室; 安裝在所述機器室中的發動機; 安裝到所述機器室位于發動機附近的冷卻單元;以及 根據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機罩裝置,其設置在所述機器室的上開口以便能夠打開和關閉,其中, 所述機罩裝置的第一機罩構件為從其頂部覆蓋所述發動機的機罩組件,并且 第二機罩構件為從其頂部覆蓋所述冷卻單元的機罩構件。
【文檔編號】B66C1/00GK105829613SQ201480067698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6日
【發明人】松村和昌, 辻正典, 橫川慶太郎
【申請人】卡特彼勒Sa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