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其能有效控制下穿隧道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土體卸荷和擾動引起鄰近橋墩粧基礎產生的水平位移,保證已建橋梁的穩定和行人行車的安全,屬于防護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中心能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城市立體化建設不斷加快,出現了很多高架橋和隧道工程,很多隧道工程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穿越已建橋梁的問題。對于下穿明挖隧道施工過程中的橋梁而言,在進行隧道基坑開挖時,土體的卸荷和擾動常常會引起鄰近橋墩粧基礎的較大水平位移,嚴重影響橋梁的穩定和周圍行人行車的安全。對于那些修建已久的橋梁來說,其立柱設計的承載安全系數較小,影響更為嚴重。
【發明內容】
[0003]為了更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能有效控制下穿明挖隧道基坑開挖過程中由于土體卸荷和擾動引起鄰近橋墩粧基礎產生的水平位移,保證已建橋梁的穩定和行人行車的安全。
[0004]本發明是這樣完成的:一種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由擬建隧道(I)、高架橋路面(2)、承臺(3)、橋墩(4)、托梁(5)、支護粧(6)、粧基礎(7)組成,其特征為:首先在橋墩下的粧基礎(7)兩側增設支護粧(6),然后通過澆筑鋼筋混凝土托梁將橋梁承臺(3 )和兩側的支護粧(6 )連接在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利用托梁(5 )和支護粧
(6)分擔上部荷載,減少橋墩粧基礎(7)受力,控制橋梁變形的目的。
[0005]所述的支護粧(6)直徑為0.6-1.5m,可采用深層攪拌粧、高壓旋噴粧等工藝成粧。
[0006]所述的支護粧(6)與橋墩粧基礎(7)凈距為0.5-2.0m,粧長應超過隧道基坑開挖?米度3~5m。
[0007]所述的托梁(5)尺寸要求:其與承臺的搭接高度不得小于0.5倍的承臺高度;其底部應超過承臺底部不10~20cm ;其長度應超過兩側支護粧(6)外邊緣10~20cm ;其寬度應超過承臺寬度10~20cm。
[0008]該發明方法適用于下穿隧道施工過程中任意類型橋梁的承臺受力托換保護有益效果是:針對下穿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已建橋梁,通過增設托梁和支護粧,利用托梁將承臺和支護粧連接成一個整體,能分散上部荷載傳遞路徑,減少橋墩粧基礎受力,有效控制下穿隧道施工引起的鄰近橋墩粧基礎水平位移,保證橋梁的穩定和行人行車的安全。
【附圖說明】
[0009]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內容。
[0010]圖1:本發明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平面示意圖。
[0011]圖2:本發明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A— A剖面示意圖。
[0012]圖3:本發明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B— B剖面示意圖。
[0013]圖中注釋:1一擬建隧道;2—橋面;3—承臺;4一橋墩;5—托梁;6—支護粧;7—粧基礎;8—基坑內支撐梁;A、B—剖面劃分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發明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由擬建隧道1、橋面2、承臺3、橋墩4、托梁5、支護粧6、粧基礎7組成。
[0015]對于下穿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已建橋梁,在進行隧道基坑開挖時,土體的卸荷和擾動會引起鄰近橋墩粧基礎產生較大水平位移,嚴重影響橋梁的穩定和行人行車的安全,故采取增設托梁和支護粧的技術進行橋梁變形控制。即首先在橋墩4下的粧基礎7兩側增設支護粧6,然后通過澆筑鋼筋混凝土托梁5將橋梁承臺3和兩側的支護粧6連接在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利用托梁5和支護粧6分擔上部荷載,控制橋梁變形的目的。該方法能有效控制下穿隧道開挖弓I起的鄰近橋墩粧基礎水平位移。
[0016]本發明使用步驟如下:
(1)根據場區地質條件、隧道基坑開挖深度及范圍,確定支護粧類型及施工參數;
(2)粧機定位,制成支護粧;
(3)澆筑鋼筋混凝土托梁。
[0017]實施例1:對于下穿隧道I施工過程中的已建橋梁2,首先在橋墩4下的粧基礎7兩側增設支護粧6,然后通過澆筑鋼筋混凝土托梁5將橋梁承臺3和兩側的支護粧6連接在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利用托梁5和支護粧6分擔上部荷載,減少橋墩粧基礎7受力,控制橋梁變形的目的。
[0018]其中,托梁5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制作,其與承臺的搭接高度不得小于0.5倍的承臺高度;其底部應超過承臺底部不10~20cm ;其長度應超過兩側支護粧外邊緣10~20cm ;其寬度應超過承臺寬度10~20cm。支護粧6直徑為0.6-1.5m,粧長應超過隧道基坑開挖深度3~5m,可采用深層攪拌粧、高壓旋噴粧等工藝成粧;其與橋墩粧基礎凈距為0.5-2.0m。
【主權項】
1.一種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由擬建隧道(1)、高架橋路面(2)、承臺(3)、橋墩(4)、托梁(5)、支護粧(6)、粧基礎(7)組成,其特征為:首先在橋墩下的粧基礎(7 )兩側增設支護粧(6 ),然后通過澆筑鋼筋混凝土托梁將橋梁承臺(3 )和兩側的支護粧(6)連接在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利用托梁(5)和支護粧(6)分擔上部荷載,減少橋墩粧基礎(7)受力,控制橋梁變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其特征為:支護粧(6)直徑為0.6-1.5m,可采用深層攪拌粧、高壓旋噴粧等工藝成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其特征為:支護粧(6)與橋墩粧基礎(7)凈距為0.5-2.0m,粧長應超過隧道基坑開挖深度3~5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其特征為:托梁(5)尺寸要求:其與承臺的搭接高度不得小于0.5倍的承臺高度;其底部應超過承臺底部不10~20cm ;其長度應超過兩側支護粧(6)外邊緣10~20cm ;其寬度應超過承臺寬度1?2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其特征為:該方法適用于下穿隧道施工過程中任意類型橋梁的承臺受力托換保護。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下穿明挖隧道施工中的橋梁承臺受力托換技術,由擬建隧道1、橋面2、承臺、橋墩、托梁、支護樁、樁基礎組成,對于下穿明挖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已建橋梁,在進行隧道基坑開挖時,土體的卸荷和擾動會引起鄰近橋墩樁基礎產生較大水平位移,嚴重影響橋梁的穩定和行人行車的安全,故采取增設托梁和支護樁的技術進行橋梁變形控制,首先在橋墩下的樁基礎兩側增設支護樁,然后通過澆筑鋼筋混凝土托梁將橋梁承臺和兩側的支護樁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以達到利用托梁和支護樁分擔上部荷載,減少橋墩樁基礎受力,有效控制橋墩樁基礎水平位移的目的。
【IPC分類】E02D27-14, E02D27-48
【公開號】CN104631489
【申請號】CN201410846549
【發明人】奚晶, 何雄兵, 吳代嘉, 李天祿
【申請人】云南建工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