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心抗拔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心抗拔樁,屬于建筑工程抗拔樁領域,旨在提供一種空心抗拔樁,具有減小混凝土之間的空氣從而減小間隙使得混凝土能夠填實,從而增大抗拔樁的抗拔力的優點,其技術方案要點一種空心抗拔樁,包括豎直設置的抗拔樁本體,所述抗拔樁本體內開設有軸向注澆孔,所述注澆孔內壁上滑移連接有用于封閉注澆孔的帶有微孔的壓塊,所述注澆孔下端內壁設有支撐壓塊的擋板,所述抗拔樁本體周邊設有若干平行于注澆孔的注澆道,所述注澆道下端與注澆孔底部連通且連通位置位于擋板下端。
【專利說明】
_種空心抗拔樁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抗拔粧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心抗拔粧。
【背景技術】
[0002]抗拔粧的主要作用機理是依靠粧身與土層的摩擦力來抵抗軸向拉力。抗拔粧廣泛應用于大型地下室抗浮、高聳建筑物抗拔、海上碼頭平臺抗拔、懸索橋和斜拉橋的錨粧基礎、大型船塢底板的粧基礎和靜荷載試粧中的錨粧基礎等。
[0003]空心抗拔粧腔內填芯混凝土提供的抗拔力,計算公式如下:
[0004]N=KJidlfn
[0005]其中,I為填芯長度,fn為填芯混凝土與粧內壁之間的粘結強度。由于空心粧內壁比較光滑,fn較小,所以空心抗拔粧的抗拔力較大時,空心抗拔粧內的填芯長度I很長。當填芯長度過長時,混凝土在空心抗拔粧內從上往下填充時,混凝土會堵塞空心抗拔粧而造成空心抗拔粧內部的空氣不易排出,進而導致混凝土內部產生間隙,使得混凝土不易填實,當混凝土填不實時,混凝土之間存在間隙,在抗拔粧受到較大的拉力時,由于混凝土之間的間隙存在,使得混凝土在間隙處的連接較弱,易被拉斷,進而使得填芯混凝土的質量不容易得到保證,從而導致抗拔粧的抗拔力減小。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空心抗拔粧,具有減小混凝土之間的空氣從而減小間隙使得混凝土能夠填實,從而增大抗拔粧的抗拔力的優點。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包括豎直設置的抗拔粧本體,所述抗拔粧本體內開設有軸向注澆孔,所述注澆孔內壁上滑移連接有用于封閉注澆孔的帶有微孔的壓塊,所述注澆孔下端內壁設有支撐壓塊的擋板,所述抗拔粧本體周邊設有若干平行于注澆孔的注澆道,所述注澆道下端與注澆孔底部連通且連通位置位于擋板下端。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注澆道的設置便于往抗拔粧本體內部填充混凝土,注澆道的下端與注澆孔連通,便于混凝土從注澆道下端直接進入注澆孔的下端,隨著注澆孔內的混凝土逐漸增多,注澆孔內的氣體通過壓塊上的微孔被通出壓塊的上端,避免氣體使得混凝土之間存在間隙,由于壓塊與注澆孔內壁滑移連接,因此壓塊在對填充的混凝土施加一定的壓力的同時受到混凝土向上的擠壓力,從而壓塊在注澆孔的內壁上向上滑移,壓塊的設置將位于注澆孔內的混凝土壓實,將注澆孔內的空氣從壓塊與注澆孔的孔壁滑移連接的位置擠出,從而增大抗拔粧的抗拔力的優點,擋板的設置限制了擋板在注澆孔內的移動且注澆道下端與注澆孔連通位置位于擋板下端,保證壓塊下端混凝土能夠從注澆道流入到注澆孔內對注澆孔進行填充。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注澆道內壁上設有若干與注澆孔連通的注澆橫道,當壓塊受擋板支撐時所述壓塊堵塞注澆橫道。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壓塊被壓塊下端的混凝土擠壓向上移動時,注澆孔內的壓塊移動后不再封閉注澆橫道的輸出端,從而混凝土也從注澆橫道內流向注澆孔內,加快了壓塊下端混凝土的流入速度,進而提高了填充的效率。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注澆橫道的軸線向下傾斜且與壓塊的軸線呈45度夾角。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注澆橫道的軸線與壓塊的軸線層呈45度,利于混凝土從注澆橫道流入注澆孔內,使得混凝土快速進入壓塊下端的注澆孔內,減小注澆的時間。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壓塊上貫穿有注澆管,所述注澆管一端伸出注澆孔,另一端伸出壓塊下端。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注澆管一端伸出注澆孔便于將混凝土注入注澆管內,進而通過注澆管通入壓塊下端,注澆管的設置增大了壓塊下端混凝土的填充速度,同時也增大了混凝土給壓塊提供的向上擠壓力,便于壓塊在注澆孔內向上移動,以及快速填充注澆孔。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注澆道上端設有擴口。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向外擴張的擴口便于將注澆道上端邊緣的混凝土導入注澆道內,避免混凝土從注澆道的上端流出。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注澆孔內壁上設有若干凹槽。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槽設置在注澆孔的內壁上,使得注澆孔內的混凝土逐漸填充時,混凝土進入凹槽,增大了填芯混凝土與抗拔粧本體內壁之間的粘結強度,進而增大了抗拔粧的抗拔力。
[001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抗拔粧本體的任一橫截面上的凹槽槽口大小不一且凹槽槽口豎直方向的寬度小于壓塊的長度。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抗拔粧本體的任一橫截面上的凹槽槽口大小不一增大了混凝土與抗拔粧本體之間的粘結強度,使得混凝土進入抗拔粧的各個方向的凹槽內,增大了抗拔粧的抗拔力,將凹槽的直徑設置為小于壓塊的長度,避免混凝土通過凹槽進入到壓塊的上端,進而影響壓塊將混凝土壓實的作用。
[002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抗拔粧本體周邊開設有若干出漿孔,所述出漿孔與注澆道連通,所述出漿孔內的混凝土的總流量小于注澆橫道內的總流量。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出漿孔與注澆道連通,因此從注澆道內流入的混凝土可以進入出漿孔,進而流到抗拔粧本體外側與周邊的土體粘結在一起,增強抗拔粧本體的抗拔承載力,由于出漿孔內的混凝土的總流量小于注澆橫道內的總流量,因此從注澆道內流入的混凝土大部分流入注澆橫道內,保證注澆橫道內混凝土的流入。
[002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出漿孔內壁上滑移連接有插桿,所述出漿孔靠近注澆道的一端設有限制插桿進入注澆道的斜面。
[002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插桿的設置避免抗拔粧本體在插入土體時將出漿孔堵塞,進而影響出漿孔出混凝土的流出,而斜面的設置避免插桿進入注澆道內,隨著注澆道內的混凝土的流入,混凝土進入出漿孔,由于插桿與注澆橫道滑移連接,進而插桿受到混凝土向外的擠壓力,從出漿孔內移出,同時混凝土通過出漿孔流到周邊的土體當中。
[002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插桿遠離注澆道的一端設為圓錐形。
[002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圓錐形的插桿便于混凝土將插桿擠入土體時,減小了插桿插入土體時的剪切力,便于插桿插入土體內部。
[002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壓塊的設置將注澆孔內位于壓塊下端的混凝土壓實,注澆道的設置便于將混泥土填充到壓塊的下端,注澆橫道、注澆管的設置增大了混凝土填充的效率,同時利于將壓塊向上擠壓,當填充完畢后注澆道、注澆橫道、注澆孔以及凹槽內的混凝土增大了與抗拔粧本體的粘結強度,進而增大了抗拔粧的抗拔力,出漿孔的設置使得混凝土與周邊土體結合,使的抗拔粧的抗拔力進一步增大。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是實施例1的用于體現注澆道的分布示意圖;
[0030]圖3是圖2中的A-A的剖視圖;
[0031]圖4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5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中,1、拔粧本體;11、注澆孔;111、壓塊;1111、注澆管;1112、微孔;112、擋板;113、凹槽;12、注澆道;121、擴口; 13、出漿孔;131、插桿;132、斜面;14、注澆橫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實施例1:一種空心抗拔粧,如圖3所示,包括豎直設置的抗拔粧本體I,沿抗拔粧本體I的軸線開設有注澆孔11,在注澆孔11的內壁上滑移連接一定重量的且帶有微孔1112的壓塊111,壓塊111將注澆孔11封閉,在注澆孔11孔壁下端設置向注澆孔11軸線延伸的擋板112,擋板112支撐壓塊111,限制了壓塊111繼續沿注澆孔11內壁向下滑移,在抗拔粧本體I周邊均勻設置了 4條與注澆孔11軸線平行的注澆道12(如圖1和圖2),注澆道12的上端設有向外擴張的擴口 121,下端與注澆孔11的底端連通,且連通位置圓弧過渡,擋板112設置在注澆道12與注澆孔11連通位置的上端,此外在注澆道12內壁上沿注澆孔11的軸線陣列有若干注澆橫道14,且注澆橫道14遠離注澆道12的一端與注澆孔11連通,注澆橫道14朝向注澆孔11方向向下傾斜45°設置,但是當壓塊111位于擋板112處時,注澆橫道14與注澆孔11的連通口被壓塊111的側壁堵塞,另外在壓塊111上連接有注澆管1111,注澆管1111的一端穿出壓塊111的下端,另一端伸出注澆孔11與混凝土栗的出口連通。
[0036]具體動作過程:在往抗拔粧本體I內的注澆孔填充混凝土時,剛開始時,壓塊111受擋板112的支撐而處于擋板112的上方,當混凝土被混凝土輸送栗輸送至注澆道12的位置以及注澆管1111內時,混凝土以一定的速度沿注澆道12以及注澆管1111進入壓塊111下端的注澆孔11內,混凝土不斷的填充到注澆孔的底部并且隨著混凝土的注入不斷的向上堆積,當混凝土向上堆積與壓塊接觸時,注澆孔11內的氣體通過壓塊111上的微孔1112被通到壓塊111的上端,此時壓塊111被連續進入的混凝土向上擠壓,混凝土將微孔1112堵塞進而阻止混凝土通過微孔1112流到壓塊111的上端,同時壓塊111的重力也將壓實壓塊111下端的混凝土,當壓塊111被向上擠壓時,壓塊111將沿著注澆孔11的內壁向上移動,從而在壓塊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注澆橫道從下往上依次的不再收到壓塊的堵塞,此時填充在注澆橫道14內的混凝土可以從注澆橫道14內流到壓塊111的下端,提高澆注混凝土的效率,當澆注完畢后注澆道12和注澆孔11以及注澆橫道14內的混凝土提高了與抗拔粧的粘結強度,進而加強了抗拔粧的抗拔力。
[0037]實施例2:—種空心抗拔粧,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參照圖4,注澆孔11內壁上設有若干凹槽113,抗拔粧本體I的任一橫截面上的凹槽113槽口大小不一,凹槽113為截面為過半圓的凹槽113,當混凝土填入時,過半圓的凹槽113內壁都是圓弧過渡,使得混凝土都能夠填充進去,避免凹槽113填不滿,使得凹槽113內都填入混凝土,增強混凝土與抗拔粧之間的粘結強度,進一步提高抗拔粧的抗拔力,此外將凹槽113的直徑設置為小于壓塊111的長度,為了避免凹槽113內的混凝土流入壓塊111的上端,使得壓塊111不能沿著注澆孔11的內部上移,進而保證壓塊111將混凝土壓實的作用。
[0038]實施例3:—種空心抗拔粧,與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參照圖5,在抗拔粧的周邊側壁上開設若干圓形的出漿孔13,將出漿孔13與注澆道12連通,便于注澆道12內的混凝土通過出漿孔13流到抗拔粧本體I周邊的土體內,進而與土體粘結,增強抗拔粧的抗拔力,此外出漿孔13內的混凝土總流量小于注澆橫道14內混凝土的總流量,保證注澆橫道14內混凝土的流入注澆孔11,在出漿孔13內滑移連接插桿131,且插桿131遠離注澆道12的一端設為圓錐形,圓錐形的插桿131—方面減小了插桿131插入土體時的阻力,便于插桿131插入土體內部,另一方面插桿131避免出漿孔13被土體堵塞,出漿孔13內壁上設有限制插桿131進入注澆道12內的斜面132,斜面132限制了插桿131向注澆道12方向移動,保證注澆道12不被插桿131堵塞。
[0039]具體動作過程:當注澆道12內的混凝土流入出漿孔13時,插桿131受到混凝土向外的擠壓力,從出漿孔13內移出,同時混凝土通過出漿孔13流到周邊的土體當中。
[0040]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主權項】
1.一種空心抗拔粧,包括豎直設置的抗拔粧本體(I),所述抗拔粧本體(I)內開設有沿抗拔粧本體(I)軸向的注澆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澆孔(11)內壁上滑移連接有用于封閉注澆孔(11)的帶有微孔(1112)的壓塊(111),所述注澆孔(11)下端內壁設有支撐壓塊(111)的擋板(112),所述抗拔粧本體(I)周邊設有若干平行于注澆孔(11)的注澆道(12),所述注澆道(12)下端與注澆孔(11)底部連通且連通位置位于擋板(112)下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澆道(12)內壁上設有若干與注澆孔(11)連通的注澆橫道(14),當壓塊(111)受擋板(112)支撐時所述壓塊(111)堵塞注澆橫道(1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澆橫道(14)的軸線向下傾斜且與壓塊(111)的軸線呈45度夾角。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塊(111)上貫穿有注澆管(1111),所述注澆管(1111)一端伸出注澆孔(11),另一端伸出壓塊(111)下端。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澆道(12)上端設有擴口(121)0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澆孔(11)內壁上設有若干凹槽(113)。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粧本體(I)的任一橫截面上的凹槽(I 13)槽口大小不一且凹槽(113)槽口豎直方向的寬度小于壓塊(I 11)的長度。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粧本體(I)周邊開設有若干出漿孔(13),所述出漿孔(13)與注澆道(12)連通,所述出漿孔(13)內的混凝土的總流量小于注澆橫道(14)內的總流量。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漿孔(13)內壁上滑移連接有插桿(131),所述出漿孔(13)靠近注澆道(12)的一端設有限制插桿(131)進入注澆道(12)的斜面(132)。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空心抗拔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桿(131)遠離注澆道(12)的一端設為圓錐形。
【文檔編號】E02D31/10GK205712078SQ20162063228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郭靜
【申請人】南京中藝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