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由支柱支撐,栽培槽整體成方形,栽培槽被活動隔板分隔成工作槽和調節槽;栽培槽的底面和其中一個側面為滲漏網,其余三側面為側板,滲漏網上面平鋪半透膜;支柱包括固定式支柱和可調式支柱。本實用新型必須在工作槽放置泥土并栽培作物,在天然降雨或人工灌溉條件下才能收集徑流水,可以栽培個體較小、根系較淺的作物,并可模擬不同坡度、不同株、行距的種植情況,收集徑流水用于分析研究。本實用新型采用全小區面積的徑流水收集法,結果誤差小,能同時收集土壤側向和垂直徑流水,可改變坡度、工作槽寬度(即作物行距),具有準確、方便、靈活、造價低等優點。
【專利說明】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徑流水收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耕地土壤側向徑流水和垂直徑流水的收集多數采用實地并分開收集,主要在田間徑流小區的三個側面建造水泥壩,在另外一個側面建造徑流槽(挖坑并鋪設水泥)收集側向徑流水,或在田間徑流小區的四個側面建造水泥壩,在底部某個深度埋塑料管,塑料管留一個口子用于承接并收集垂直徑流水,塑料管口子的面積小于小區面積。該法存在如下缺點:無法同時收集耕地土壤側向徑流水和垂直徑流水;垂直徑流水的收集沒有采用全小區面積收集,結果容易出現誤差;無法靈活改變徑流小區的寬度、坡度;建造成本高,歷時長,一旦遭受破壞后難以恢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方便快捷、調節靈活的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由支柱支撐,栽培槽整體成方形,栽培槽被活動隔板分隔成工作槽和調節槽;栽培槽的底面和其中一個側面為滲漏網,其余三側面為側板,滲漏網上面平鋪半透膜;支柱包括固定式支柱和可調式支柱。
[0005]活動隔板上部裝有固定于栽培槽側板的活動扣,活動隔板與側板及底面的連接處鑲有膠墊,活動隔板與活動扣、膠墊連為一體。
[0006]支柱共四根,有兩根可調式支柱,可調式支柱由外殼、螺栓和內芯組成。
[0007]底面的滲漏網網孔采取全面積均勻分布,側面的滲漏網網孔從離頂部5cm處開始往下設置。
[0008]針對目前耕地土壤側向徑流水和垂直徑流水的收集方式存在的問題,發明人設計了一種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主要由工作槽、調節槽、活動隔板和支柱組成。根據需要,設計工作槽的不同內高,收集45-115cm 土層厚度的側向徑流和45-115cm 土層深度的垂直徑流水;可改變可調式支柱的高度模擬不同坡度的徑流情況,可通過左右移動活動隔板的位置來改變工作槽的寬度,從而模擬不同作物的行距。本實用新型必須在工作槽放置泥土并栽培作物,在天然降雨或人工灌溉條件下才能收集徑流水,可以栽培個體較小、根系較淺的作物,并可模擬不同坡度、不同株、行距的種植情況,收集徑流水用于分析研究。本實用新型采用全小區面積的徑流水收集法,結果誤差小,能同時收集土壤側向和垂直徑流水,可改變坡度、工作槽寬度(即作物行距),具有準確、方便、靈活、造價低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配合圖1栽培槽的側向徑流水承接容器。
[0011]圖3是配合圖1栽培槽的垂直徑流水承接容器。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的使用狀態示意圖(播種期)。
[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的使用狀態示意圖(追肥培土期)。
[0014]圖中:2工作槽,3調節槽,4活動隔板,5側板,7側面滲漏網,8底面滲漏網,9固定式支柱,10支柱外殼,11螺栓,12支柱內芯,15刻度,16出水口,18栽培土壤,20種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由支柱支撐,栽培槽整體成方形,栽培槽被活動隔板4分隔成工作槽2和調節槽3,工作槽的容積可以通過左右移動活動隔板來調節,工作槽的內高變幅為50-120cm,長度變幅(平行活動隔板的方向)為100-200cm,寬度變幅(垂直活動隔板的方向)為0-140cm ;栽培槽的底面和其中一個側面為滲漏網,其余三側面為側板5,因此除了底面和其中一個側面可以漏水外,其它三面都不透水;滲漏網上面平鋪半透膜(水分和養分小分子可以通過,泥土、有機大分子不能通過)并有固定半透膜的裝置;支柱包括固定式支柱9和可調式支柱。
[0016]其中,活動隔板上部裝有固定于栽培槽側板的活動扣,可以左右移動,活動隔板與側板及底面的連接處鑲有膠墊,可以有效地防止漏水,活動隔板與活動扣、膠墊連為一體。支柱共四根,有兩根可調式支柱,可調式支柱由支柱外殼10、螺栓11和支柱內芯12組成,通過改變可調式支柱的高度來調節栽培槽中的土壤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即坡度)。底面滲漏網8網孔采取全面積均勻分布,側面滲漏網7網孔從離頂部5cm處開始往下設置,網孔高度范圍為45-115cm。
[0017]工作原理
[0018]首先根據徑流水收集的需要,事先確定工作槽和調節槽的內高(50-120cm),根據作物行距大小左右移動活動隔板,固定工作槽寬度,根據模擬情景的不同坡度改變可調式支柱高度。調節槽上面設蓋,以有效防止調節槽正上方的自然降雨進入工作槽和調節槽,側面滲漏網的外面和底面滲漏網的下面分別焊接側向徑流水承接容器(圖2)和垂直徑流水承接容器(圖3),兩個容器均帶刻度15和出水口 16,側向徑流水承接容器的儲水區遠遠低于側面滲漏網最下面的網孔,以防止徑流水倒流到工作槽中。工作槽填放栽培土壤并播種或育苗移栽后,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水通過工作槽側面滲漏網或底面滲漏網流入徑流水承接容器,利用刻度可直接讀取徑流水體積,從出水口收集徑流水,拿到實驗室進行養分分析,再根據工作槽的面積折算成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徑流水及其養分流失量(噸/年.公頃或千克/年.公頃)。
[0019]使用過程
[0020]首先根據徑流水收集的需要,事先確定工作槽和調節槽的內高(50-120cm),根據作物行距大小左右移動活動隔板從而固定工作槽寬度,根據模擬情景的不同坡度改變可調式支柱高度。在工作槽按作物實際種植區的土壤結構填放栽培土壤18,作物播種期按圖4所示種植作物,種子20播種于行內,種子離工作槽頂部高度為20cm,施基肥后蓋2-5cm厚的土,行間離工作槽頂部高度為5cm ;追肥培土期按圖5所示進行,先在苗的兩側施肥,再用行間土在肥料上蓋5-lOcm厚的土,調節槽上面蓋上一個蓋子,蓋子能有效防止調節槽正上方的自然降雨進入工作槽和調節槽,側面滲漏網的外面和底面滲漏網的下面焊接徑流水承接容器(帶刻度和出水口),這樣,作物不同時期工作槽里的水就會通過側面滲漏網和底面滲漏網流入徑流水承接容器,利用刻度讀取徑流水體積,從出水口收集徑流水,拿到實驗室供養分分析,每次發生有效徑流并取樣后,把徑流水承接容器的水排干,并關閉出水口。
[0021]應用實例
[0022]2012年,利用本實用新型在廣西南寧市廣西農科院內進行甘蔗盆栽實驗并收集徑流水。設置工作槽和調節槽的長度為100cm,內高為50cm,根據甘蔗行距大小固定工作槽寬度為100cm,根據廣西坡耕地的特點,改變可調節式支柱高度,設置坡度為5°。在工作槽按甘蔗赤紅壤種植區的土壤結構填放栽培土壤,在3月份的作物播種期按圖4所示種植,種莖擺放于行內,種莖離工作槽頂部高度為20cm,施基肥后蓋5cm厚的土,行間部分離工作槽頂部高度為5cm,在6月份的追肥培土期按圖5所示進行,先在苗的兩側施肥,再用行間土在肥料上蓋1cm厚的土。每次分別在發生有效徑流后,收集側向徑流水和垂直徑流水。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由支柱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整體成方形,栽培槽被活動隔板分隔成工作槽和調節槽;栽培槽的底面和其中一個側面為滲漏網,其余三側面為側板,滲漏網上面平鋪半透膜;所述支柱包括固定式支柱和可調式支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隔板上部裝有固定于栽培槽側板的活動扣,活動隔板與側板及底面的連接處鑲有膠墊,活動隔板與活動扣、膠墊連為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共四根,有兩根可調式支柱,可調式支柱由外殼、螺栓和內芯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收集徑流水的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的滲漏網網孔采取全面積均勻分布,側面的滲漏網網孔從離頂部5挪處開始往下設置。
【文檔編號】E03B3/04GK204168813SQ201420580453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9日
【發明者】蘇天明, 蘇利榮, 李琴, 何鐵光, 秦芳, 劉宇鋒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