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及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及結構,該方法是在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在地壟及兩地壟之間的壟溝內鋪地膜,并在田地的坡底處開設集雨溝,在集雨溝的一端開設集雨坑,同時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處設多個盛雨袋,盛雨袋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本發明在干旱發生時打開袋底可控排水口進行人工灌溉。經 申請人:在田間的試驗結果來看,其顯著優點為:1、此方法蓄水成本低廉,每畝投入成本不到100元。2、解決了干旱山區無水灌溉的難題。3、在旱情發生嚴重區域,通過本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煙葉產量30-50kg/畝,增加煙農收入500-800元/畝。
【專利說明】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及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及結構,屬于農業雨水利用領域。【背景技術】
[0002]在我國西南及西北地區,均存在大量的梯田及坡地,因梯田及坡地一般均無灌溉設施,其農田內作物的生長一般多靠雨水,以貴州為例,降雨總量豐富,年均降雨量1100mm,但時空分布不均,階段性的干旱經常發生,給田內作物的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山地種植區,由于土層較薄,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較弱,遇到大的降雨時大部分降雨發生徑流而流失浪費,而遇到干旱時則不能保障作物的的正常水分需求,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特別是近年來的嚴重干旱,給作物生產帶來嚴重影響。
[0003]在山地煙區,缺乏灌溉條件,一是沒有就近的水源,二是運送水的成本較高,如何充分利用降雨資源是解決干旱的關鍵。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抗旱效果好、成本低、取水方便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及結構,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是在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在地壟及兩地壟之間的壟溝內鋪地膜,并在田地的坡底處開設集雨溝,在集雨溝的一端開設集雨坑,同時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處設多個盛雨袋,盛雨袋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
[0006]干旱種植區坡地集 雨抗旱結構,它包括干旱種植坡區,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在地壟及兩地壟之間的壟溝內鋪有地膜,在田地的坡底處開設有集雨溝,在集雨溝的一端開設有集雨坑,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處設有多個盛雨袋,盛雨袋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
[0007]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在集雨溝和集雨坑內設有防滲裝置。
[0008]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集雨溝設有坡度,其坡面傾向集雨坑。
[0009]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盛雨袋位置與集雨溝平行,并在放置盛雨袋處開設有定位溝。
[0010]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定位溝設有坡度,傾角傾向可控排水口。
[0011]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集雨坑的長為1-1.2m、寬1-1.2m、深
0.5-0.8mο
[0012]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所述防滲裝置為厚度0.008-0.0lmm的
農用塑料薄膜。
[0013]前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是,可控排水口的可控裝置為捆繩。
[0014]盛雨袋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連接;盛雨袋的規格為長3_5m,直徑0.8-lm的長圓柱體型,由厚度為0.02mm的農用塑料薄膜制成。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通過在地壟及兩地壟之間的壟溝內鋪地膜,并在田地的坡底處開設集雨溝,在集雨溝的一端開設集雨坑,同時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處設多個盛雨袋,盛雨袋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這樣雨水可通過壟上地膜的栽種孔對田間作物進行澆灌。同時多余雨水沿壟間的地膜流入集雨溝,由集雨溝匯集至集雨坑,再灌裝于盛雨袋,各盛雨袋裝滿降雨及時將盛雨袋口用繩子扎好備用,在干旱發生時打開袋底可控排水口進行人工灌溉。經 申請人:在田間的試驗結果來看,其顯著優點為:
1、此方法蓄水成本低廉,每畝投入成本不到100元。2、解決了干旱山區無水灌溉的難題。
3、在旱情發生嚴重區域,通過本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煙葉產量30-50kg/畝,增加煙農收A 500-800 元 / 畝。
[0016]在集雨溝和集雨坑內設有防滲裝置,這樣可以減少集雨溝和集雨坑內雨水的滲漏,適用于少雨情況。集雨溝設有坡度,其坡面傾向集雨坑,此坡度的設置便于雨水收集。盛雨袋位置與集雨溝平行,這樣可以減少本裝置的占地面積,在放置盛雨袋處開設有定位溝,這樣可防止雨水盛滿后盛雨袋滾動,可防止扎破。定位溝設有坡度,傾角傾向可控排水口,這樣即方便盛雨袋灌裝也方便其排水;集雨坑的長為1-1.2m、寬1-1.2m、深0.5-0.8m,此坑的面積相對現有集雨坑面積更小,其不但方便施工,而其可以減少其所占農田面積;防滲裝置采用厚度0.008-0.0lmm的農用塑料薄膜,可控排水口的可控裝置為捆繩,其具有成本低、容易獲得的優點。
[0017]【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8]【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I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2,在地壟2及兩地壟2之間的壟溝3內鋪有地膜,在田地I的坡底處開設有集雨溝4,在集雨溝4的一端開設有集雨坑5,集雨溝4設有坡度,其坡面傾向集雨坑5,集雨坑5的長為1-1.2m、寬1-1.2m、深0.5-0.8m ;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5處設有多個盛雨袋6,盛雨袋6的規格為長3-5m,直徑0.8-lm的長圓柱體型,由厚度為0.02mm的農用塑料薄膜制成,盛雨袋6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5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 7,盛雨袋6位置與集雨溝4平行,并在放置盛雨袋6處開設有定位溝;定位溝設有坡度,傾角傾向可控排水口 7 ;可控排水口 7的可控裝置為捆繩。為減少滲水在集雨溝4和集雨坑5內設有防滲裝置,所述防滲裝置為厚度0.008mm的聚乙烯農用薄膜。
【權利要求】
1.一種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在地壟及兩地壟之間的壟溝內鋪地膜,并在田地的坡底處開設集雨溝,在集雨溝的一端開設集雨坑,同時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處設盛雨袋,盛雨袋的一端與集雨坑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
2.一種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它包括干旱種植坡區,其特征在于: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1)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2),在地壟(2)及兩地壟(2)之間的壟溝(3)內鋪有地膜,在田地(1)的坡底處開設有集雨溝(4),在集雨溝(4)的一端開設有集雨坑(5),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5)處設有多個盛雨袋(6),盛雨袋(6)的一端與集雨坑(5)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集雨溝(4)和集雨坑(5)內設有防滲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集雨溝(4)設有坡度,其坡面傾向集雨坑(5)。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盛雨袋(6)位置與集雨溝(4 )平行,并在放置盛雨袋(6)處開設有定位溝。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定位溝設有坡度,傾角傾向可控排水口(7)。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集雨坑(5)的長為 1-1.2m、寬 1-1.2m、深 0.5-0.8m。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裝置為厚度0.008-0.0lmm的農用塑料薄膜。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可控排水口(7)的可控裝置為捆繩。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結構,其特征在于:盛雨袋(6)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5)連接;盛雨袋(6)的規格為長3-5m,直徑0.8-lm的長圓柱體型,由厚度為0.02mm的農用塑料薄膜制成。
【文檔編號】E02B13/00GK103461070SQ201310420633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6日
【發明者】丁福章, 雷波, 袁有波, 潘文杰, 鄭登峰 申請人: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