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 用新型涉及半地下式電站廠房,尤其是涉及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
背景技術:
半地下式電站廠房的上游側墻體部分的嵌入巖壁,一般布置在大壩引水系統下游河岸岸邊,是水電站設計經常采用的一種廠房形式。對于半地下式電站廠房,由于其功能要求,一般為大跨度(30m-80m)、高邊墻(20m_30m)結構。電站主體受カ結構位于地面以下,且具有地下水位高、水壓カ大、發電機層以上的邊墻缺乏約束的特點。按照設計與施工規范規定,地下墻體結構每20m-30m設置一道變形縫,分縫時邊墻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上游邊墻位移過大,難以滿足電站橋機的運行要求。為滿足電站橋機運行要求,目前采取加厚墻體,并配置大量結構鋼筋,使得建設成本大大增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造價低的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包括建造于大壩引水系統下游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沿所述電站廠房位于地下部分的上游側墻體縱向中線澆筑有后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后澆帶;所述后澆帶的厚度與上游側墻體一致,寬度I. 8-2. 2米;后澆帶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沿每片鋼絲網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后澆帶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在上游側墻體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并縫鋼筋,所述的每ー層并縫鋼筋分別水平貫穿后澆帶設置;在上游側墻體外表面固定有80-120毫米厚的聚こ烯閉孔泡沫板。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成本低、電站廠房結構尺寸小等優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I、電站上游側墻體外表面與巖石之間設置厚聚こ烯閉孔泡沫板,當巖石發生小變形時,其產生的水平位移被聚こ烯閉孔泡沫板消耗掉,不產生對結構的水平壓力。2、在上游側墻體中部縱向布設后澆帶,不僅解決了設置變形縫造成的上游側墻體水平位移過大問題,達到滿足電站橋機及其它設備安全運行要求,同時又解決了施工期混凝土溫度變形給電站廠房結構帶來的影響,和上游側墻體進行分縫時使廠房結構設計十分復雜的局面。3、上游側墻體與后澆帶之間布設紫銅止水片、鋼絲網、遇水膨脹止水條及并縫鋼筋,避免了外水滲入廠房,保證電站具有良好的運行環境。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游側墻體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包括建造于大壩引水系統下游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1,沿所述電站廠房I位于地下巖石部分的上游側墻體2縱向中線澆筑有后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后澆帶3 ;所述后澆帶3的厚度與上游側墻體一致,寬度為2米;在后澆帶3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2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4、5,沿每片鋼絲網4、5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6、7 ;在后澆帶3與對 應的上游側墻體2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8、9 ;在上游側墻體2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并縫鋼筋10、11,所述每ー層并縫鋼筋10、11分別水平貫穿后澆帶3設置;在上游側墻體2外表面固定有100毫米厚的聚こ烯閉孔泡沫板12。
權利要求1.一種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包括建造于大壩引水系統下游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I),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電站廠房(I)位于地下部分的上游側墻體(2)縱向中線澆筑有后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后澆帶(3);所述后澆帶(3)的厚度與上游側墻體一致,寬度I. 8-2. 2米;后澆帶(3)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2)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4、5),沿每片鋼絲網(4、5)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6、7);在后澆帶(3)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2)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8、9);在上游側墻體(2)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并縫鋼筋(10、11),所述的每一層并縫鋼筋(10、11)分別水平貫穿后澆帶(3)設置;在上游側墻體(2)外表面固定有80-120毫米厚的聚乙烯閉孔泡沫板(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游側墻體結構,包括建造于大壩引水系統下游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沿電站廠房位于地下部分的上游側墻體縱向中線澆筑有后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后澆帶;后澆帶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沿每片鋼絲網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后澆帶與對應的上游側墻體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在上游側墻體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并縫鋼筋,所述的每一層并縫鋼筋分別水平貫穿后澆帶設置;在上游側墻體外表面固定有聚乙烯閉孔泡沫板。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成本低、電站廠房結構尺寸小等優點。
文檔編號E02B9/00GK202416274SQ20122000843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史仁杰, 孟旭央, 柴志陽, 段世超, 熊衛, 翟利軍 申請人: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