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對流全洗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坐便器,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水箱內的水清洗便器內部,及利用外接水源或自來水通過一種節(jié)水裝置,推動從水箱排出的到達便盆底部的水的對流全洗坐便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普通坐便器的便盆上面都有坐圈,該坐圈作為流水通道,從水箱排出的水流入該坐圈后通過其下部的遍布整個坐圈的流水小孔而流入便盆,從而達到清洗坐圈下面便盆的目的;在水箱排水時,水流會對坐圈內部形成一定的沖擊,但再從其下部的流水小孔流出的水流對便盆的沖擊力就相對小了很多,水流的沖量都作用在了坐圈內部,沒有直接作用在便盆上。為了解決上述這種問題,中國專利97199869. 8與200410075198. 6權利要求I中提出了,便盆內設有“沿與前述盆部(I)內直接面對的便器上緣的內側壁面使主洗凈水遍及便器上緣大至全周的洗凈水導水通路(16)”,和“使前述洗凈水導水通路(16)的全周或其一部分朝著盆部(I)的內側方懸伸”;結合上述二份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其所述的“導水通路(16) ”并不是一個很明顯的流水臺,所以才有后來的中國專利01810417. 7與03819005. 2,但如果沒有很明顯的流水臺,需從水箱中排出相當大的水流才能“使主洗凈水遍及便器上緣大至全周”,從而不能達到節(jié)水的目的;從其下一句中的“導水通路(16)的全周”,再結合中國專利97199869. 8與 200410075198.6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說明其所述的“導水通路(16) ”是整圈環(huán)繞便盆上緣的,而并不是分段的,這樣在其第四實施例及第五實施例的情況下,二股水流就會在便盆前端發(fā)生碰撞而隆起,也有可能會濺到便盆外。在中國專利01810417. 7權利要求I中提出了,便盆內設有“便盆內壁的上緣部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環(huán)形凹部”,及“加壓沖洗水供給機構、以及配置在環(huán)形凹部的底部并沿著環(huán)形凹部噴出加壓沖洗水,使噴出的沖洗水沿著便盆內壁面大體回旋一周的第I沖洗水噴出機構”;結合所述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在所述專利中所謂的“環(huán)形凹部”象前述二份專利中的“導水通路(16) ”一樣,都是“沿著便盆內壁面大體回旋一周”,而并不是分段的,其實功能是相同的,但功效就不同了,再加上配置了“加壓沖洗水供給機構”,這樣的清洗效果就會很好;但需要配置特制的“加壓沖洗水供給機構”,這樣生產成本就會偏高。在中國專利03819005. 2權利要求I、15中提出了,便盆內設有“在凸緣部和污物承結面之間的棚部”,及“將清洗水排放到上述便池部的棚部上而形成旋流的第I噴水部 ’沿著與上述旋流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方向將清洗水排放到上述便池部的棚部上的第2噴水部”, 以及“上述第I噴水部配置在以上述便池部的前后方向為中心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小曲率變化到大曲率的位置附近,上述第2噴水部配置在另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大曲率變化到小曲率的位置附近”;結合所述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在所述專利中所謂的“棚部”也象前述二份專利中的“導水通路(16) ”,及后一份專利中的“環(huán)形凹部”一樣,都是沿著便盆內壁面大體一周的,而并不是分段的,其實功能是相同的,只是功效不同而已;同樣利用水箱水進行清洗,所述專利的“棚部”比前述二份專利中的“導水通路(16) ”在相同用水量的情況下,顯然清洗效果會好得多,也即在同樣清洗效果下會更省水;但要使從“第2噴水部”噴出的水形成的旋流方向與從“第I噴水部”噴出的水形成的旋流方向相同,且“上述第I噴水部配置在以上述便池部的前后方向為中心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小曲率變化到大曲率的位置附近,上述第2噴水部配置在另一側的便池部上從大曲率變化到小曲率的位置附近”,這樣就還需要便盆后部的一段相當長的水道作為引水用, 而不能只靠一段從水箱排水口到便盆的排水通道來達到目的,此水道實際上就是坐圈的一部分,所述專利看似取消了坐圈而實質上并沒有完全取消,只是取消了便盆前段的一部分坐圈;另外,這樣也會增加產品的生產難度。結合上述四份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附圖,不管是所述的“導水通路(16)” 還是“環(huán)形凹部”還是“棚部”,它們的寬度變化也并沒有明確的敘述。現(xiàn)有的普通坐便器一般都是僅僅靠從水箱中排出來的水對便盆進行沖洗,雖然便盆底部有噴射孔,但從此噴射孔噴出的水也來自水箱,由于水箱高度有限,從水箱中出來的水壓力很低,需要相對較多的水才能沖洗干凈便盆;也有部分坐便器完全直接利用壓力水如自來水沖洗,但對水壓要求較高,需要300Kpa以上的壓力,否則也很難沖洗干凈,并且沖洗時會有很大的響聲。為了解決上述這種問題,本人發(fā)明了申請?zhí)枮?01020537634. 8,201110222824. X, 201110222811. 2,201110222784. 9,201110222760. 3的幾種利用外接水源如自來水向坐便
器便盆部噴水的節(jié)水裝置,所述節(jié)水裝置中有進水口、出水口、噴射助推口,所述進水口連接外接水源如自來水,出水口向水箱內出水,噴射助推口接向便盆部的噴射助推孔。但所述本人發(fā)明的幾種節(jié)水裝置應用于坐便器后只是提高了坐便器沖水效果,并沒有解決坐便器便盆內壁的清洗費水問題。為了能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本人又發(fā)明了申請?zhí)枮?01110369717. X、 201110369746. 6,201120451517. 4,201120451470. I 等四項專利,雖然初步解決了有效地利
用水箱內的水清洗便器內部及利用外接水源如自來水使便器節(jié)水的問題,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也存在著清洗便器內部不太全面及生產有點復雜及美觀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從水箱中排放的少量水就能很好地全面清洗便盆內壁又生產工藝簡單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及一種裝備有節(jié)水裝置利用外接水源如自來水向坐便器便盆部噴水的既能達到很好的沖水效果,又能達到很好的清洗便盆內壁的清洗效果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對流全洗坐便器,有水箱、便盆、及水箱下部的排水口,其特點是包括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在水箱與便盆之間,連通水箱排水口與便盆內上部,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在水箱排水口下面,另一端在靠近水箱的便盆后上部,所述排水通道在便盆后上部的端部有二個側端面,側端面上噴水口,所述排水通道只通過所述噴水口與便盆內上部連通;所述便盆內上部有二條流水臺與一個引水臺,所述流水臺有入水端與末端,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寬度從入水端至末端逐漸變窄,直至末端的寬度接近零,二條流水臺末端不相連;所述引水臺為“凹”形;所述引水臺在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之間,所述二個噴水口在所述“凹”形引水臺的上方。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凹”形引水臺低于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凹”形引水臺低于所述噴水口的下端。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凹”形引水臺與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大致相平。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凹”形引水臺與所述噴水口的下端大致相平。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二個側端面大致平行。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二個側端面大致形成一定的角度。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對流全洗坐便器還包括“U”形坐圈,所述“U”形坐圈在便盆上部,所述“U”形坐圈與所述排水通道連通,所述“U”形坐圈相對于便盆內上部為封閉式,不與便盆內上部連通。作為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在便盆部有噴射助推孔,在水箱中有利用外接水源如自來水向坐便器便盆部噴水的節(jié)水裝置;所述節(jié)水裝置中有進水口、出水口、噴射助推口 ;所述進水口連接外接水源如自來水,所述出水口向水箱內出水,所述噴射助推口接向便盆部的噴射助推孔;當水箱中的水排放時從所述噴射助推口噴射出的水流推動從水箱中排放的流入便盆部的水及污物。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生產工藝簡單、清洗干凈、不藏污納垢、衛(wèi)生清潔、沖水有勁,節(jié)水。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5
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主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具體實施方式
五的俯視圖。
圖11是本人以前發(fā)明的一種節(jié)水裝置示意圖。
圖12是本人以前發(fā)明的另一種節(jié)水裝置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的裝配有節(jié)水裝置的對流全洗坐便器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示意
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
一參閱圖I、圖2、圖6,在坐便器I中有水箱2、水箱2下部的排水口 3、便盆4、連通排水口 3與便盆4內上部的排水通道5、噴射孔12、噴射助推孔13、坐圈14、坐圈14上的二個端口 15、連通排水通道5與噴射孔12的補水通道25 ;其中,坐圈14為“U”形,補水通道25的截面積較小。參閱圖I、圖6至圖9,在坐便器I中還有,排水通道5在便盆4后上部的端部的二個側端面6、側端面6上的噴水口 7、一個引水臺8、二條流水臺9,流水臺9的兩端有入水端 10與末端11 ;其中,引水臺8為“凹”形,二個側端面6大致平行;其中,“凹”形引水臺8低于二條流水臺9的入水端10,也低于噴水口 7的下端。參閱圖2、圖6,“U”形坐圈14上的端口 15的截面積小于“U”形坐圈截面16與截面17的截面積。參閱圖9,流水臺9的寬度從入水端10至末端11逐漸變窄,直至末端11的寬度接近零;其中,二條流水臺9對稱分布,它們的末端11不相連。參閱圖11、圖12,節(jié)水裝置18中有進水口 19、出水口 20、噴射助推口 21。參閱圖11、圖12、圖13,把節(jié)水裝置18固定安裝在水箱2中,使進水口 19與噴射助推口 21在水箱2外底部,在水箱2下部的排水口 3中安裝上排水組件22,在便盆4底部的噴射助推孔13中安裝上噴射頭23,用軟管24使噴射助推口 21與噴射頭23相連接,節(jié)水裝置18中的進水口 19接向外接水源如自來水。參閱上述各圖,當按下排水組件22上的排水按鈕使水箱2排水時,水流從排水口 3 流向排水通道5,再通過排水通道5 —端的側端面6上的二個噴水口 7,大部分從二條流水臺9的入水端10流向末端11,小部分從“凹”形引水臺8流向便盆4內清洗“凹”形引水臺 8下面的盆面,如圖7、圖8中箭頭所示,水流在流水臺9上的流動過程中又有部分水流向下流動,清洗流水臺9下面的盆面,最終有少量水流到達末端11清洗便盆4最前端的盆面;水流從排水口 3流向排水通道5時,也有極少部分水流從排水通道5通過補水通道25及噴射孔12流向便盆4內,但因為補水通道25的截面積較小所以流水量很小,不會影響便盆4內壁的清洗,補水通道25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坐便器排污結束后,水箱進水向坐便器補水恢復水封過種中,補水水流能從補水通道25流向便盆4內,如果不設補水通道25, 補水水流只能從二個噴水口 7流向便盆4內,這樣天長日久就會使“凹”形引水臺8下面的盆面產生黃色水潰。
參閱圖13,所有水流最終匯集于便盆4的底部,被從節(jié)水裝置18中的噴射助推口 21中噴射出的經過軟管24到達噴射頭23再從噴射孔12噴射出的有壓力的外接水源如自來水推動流向排污口。
具體實施方式
二對比參閱圖2、圖3,本具體實施方式
二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區(qū)別在于,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二中,沒有了連通排水通道5與便盆底部噴射孔12的噴射管道25,從水箱中排放出來的水全部從排水通道5 —端的側端面6上的二個噴水口 7流出清洗便盆內部,其余部分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一模一樣,在這里不再重復敘述。
具體實施方式
三對比參閱圖2、圖4,本具體實施方式
三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區(qū)別在于,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三中,沒有了噴射助推孔13,水箱中案裝的不是如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節(jié)水裝置 18,只是普通的向水箱進水的裝置,但補水通道25的截面積卻比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大了許多,從水箱中排放出來的水一部分從排水通道5 —端的側端面6上的二個噴水口 7流出清洗便盆內部,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從補水通道25流向噴射孔12,其余部分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一模一樣,在這里不再重復敘述。
具體實施方式
四對比參閱圖2、圖5,本具體實施方式
四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區(qū)別在于,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四中,既沒有了噴射助推孔13,水箱中安裝的不是如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節(jié)水裝置18,只是普通的向水箱進水的裝置,也沒有了連通排水通道5與便盆底部噴射孔12的噴射管道25,從水箱中排放出來的水全部從排水通道5 —端的側端面6上的二個噴水口 7流出清洗便盆內部,其余部分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一模一樣,在這里不再重復敘述。
具體實施方式
五對比參閱圖I、圖10,本具體實施方式
五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區(qū)別在于,在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排水通道5在便盆4后上部的端部的二個側端面6大致平行,而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五中,排水通道5在便盆4后上部的端部的二個側端面6大致形成一定的角度,其余部分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中的一模一樣,在這里不再重復敘述。補充說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二與具體實施方式
三及具體實施方式
四其實只是在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基礎上減去了部分結構,同樣,在具體實施方式
五的基礎上也可以減去部分結構得出類似具體實施方式
二與具體實施方式
三及具體實施方式
四的具體實施方式
六與具體實施方式
七及具體實施方式
八,在這里不再重復敘述。在上述幾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凹”形引水臺8低于二條流水臺9的入水端10,也低于噴水口 7的下端,其實也可以使“凹”形引水臺8與二條流水臺9的入水端10大致相平,或使“凹”形引水臺8與噴水口 7的下端大致相平,這樣清洗效果雖然會不太理想,但也不會太差,總比現(xiàn)有普通的坐便器要生產容易,不藏污納垢,衛(wèi)生清潔。在本發(fā)明中使排水通道5也與便盆4上部的“U”形坐圈14連通,這樣就可以使本發(fā)明的生產工藝與普通的利用坐圈作為流水通道的坐便器的生產工藝一模一樣,非常簡單,又因為“U”形坐圈14上沒有遍布整個坐圈的流水小孔,即“U”形坐圈14相對于便盆4 內上部為封閉式,不與便盆4內上部連通,這樣從水箱2中排放出來的水,會同時流向“U”形坐圈14的二個端口 15,由于“U”形坐圈14的內部空氣無處排放,所以水流就不會進入 “U”形坐圈14內部,水箱內水的勢能不會對“U”形坐圈14內部生產能量消耗,水的勢能通過排水通道5—端的二個噴水口 7直接轉化為動能清洗便盆4內部;雖然也可在生產過程中把“U”形坐圈14的二個端口 15封閉來達到使水流不進入“U”形坐圈14內部從而不生產能量消耗的目的,但由于陶瓷生產的特殊性,這樣就會使生產工藝很復雜,石膏模具難處理,工人操作麻煩,最終導至生產成本上升;在本發(fā)明中設置“凹”形引水臺8,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比本人前期發(fā)明的申請?zhí)枮?201110369717. X,201110369746. 6,201120451517. 4,201120451470. I 等四項專利中所述的二條引水溝更好地清洗“凹”形引水臺8下面的盆面,使被清洗下來的污物能與其他大都數(shù)污物一起同步被排出便盆4 ;如果不設“凹”形引水臺8,“凹”形引水臺8下面的盆面很難被清洗到,需要另外打清洗小孔或其他方法來解決,這樣就增加了生產的工序并會影響美觀,雖然從噴水口 7中噴出的水流在將近結束時會有少部分水流也能清洗到二條引水溝下面的盆面,但此時坐便器的排污過程都已結束,被清洗下來的污物不能被排出便盆4,只能停留在便盆4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流全洗坐便器,有水箱、便盆、及水箱下部的排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在水箱與便盆之間,連通水箱排水口與便盆內上部,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在水箱排水口下面,另一端在靠近水箱的便盆后上部,所述排水通道在便盆后上部的端部有二個側端面,側端面上噴水口,所述排水通道只通過所述噴水口與便盆內上部連通;所述便盆內上部有二條流水臺與一個引水臺,所述流水臺有入水端與末端,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寬度從入水端至末端逐漸變窄,直至末端的寬度接近零,二條流水臺末端不相連; 所述引水臺為“凹”形;所述引水臺在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之間,所述二個噴水口在所述“凹”形引水臺的上方。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引水臺低于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引水臺低于所述噴水口的下端。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引水臺與所述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大致相平。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引水臺與所述噴水口的下端大致相平。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個側端面大致平行。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個側端面大致形成一定的角度。
8.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流全洗坐便器還包括“U”形坐圈,所述“U”形坐圈在便盆上部,所述“U”形坐圈與所述排水通道連通,所述“U”形坐圈相對于便盆內上部為封閉式,不與便盆內上部連通。
9.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對流全洗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在便盆部有噴射助推孔,在水箱中有利用外接水源如自來水向坐便器便盆部噴水的節(jié)水裝置;所述節(jié)水裝置中有進水口、出水口、噴射助推口 ;所述進水口連接外接水源如自來水,所述出水口向水箱內出水,所述噴射助推口接向便盆部的噴射助推孔;當水箱中的水排放時從所述噴射助推口噴射出的水流推動從水箱中排放的流入便盆部的水及污物。
全文摘要
一種對流全洗坐便器,有水箱、便盆、及水箱下部的排水口,排水通道連通水箱排水口與便盆內上部,排水通道的一端在水箱排水口下面,另一端在靠近水箱的便盆后上部,排水通道在便盆后上部的端部有噴水口,排水通道只通過噴水口與便盆內上部連通;便盆內上部有二條流水臺與一個引水臺,流水臺有入水端,引水臺為“凹”形,引水臺在二條流水臺的入水端之間,二個噴水口在“凹”形引水臺的凹部上方。
文檔編號E03D1/38GK102605841SQ20121007821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虞吉偉 申請人:虞吉偉, 謝偉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