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湖泊、水庫等水環境的控藻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
技術背景 近年來,湖泊、水庫等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嚴重,多數情況下是由浮游藻類爆發產生的,針對此問題,目前大多數研究均通過對藻類植物所需光照的控制來抑制藻類的生長。 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因素,與其他直接影響藻類生長繁殖的諸多環境因素如溫度、營養鹽、PH值等相比,光照度是較為易控的因素。遮光控藻技術就是利用控制水體的入射光照度,使藻類可獲得的光照不能滿足其光合作用所需,從而達到抑制藻類生長的目的。有研究人員利用以上原理實用新型塑料制浮板遮光,使其漂浮于水面上遮蓋一定的面積,在遮光區域下生長的藻類由于得不到足夠的光照支持,生長受到抑制,同時通過風的吹動流和水體的密度流在湖泊中形成一個水循環,使藻類不斷的進入遮光區域,從而使藻類逐漸消亡。目前由聚乙烯中空板材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遮光板,雖然單塊面積能達到上千平方米,結構也較為穩定,也能達到頗佳的遮光控藻效果,但這種技術的成本過高,另外對于有石砌護坡的水庫及其他水深較淺的淺型水庫,水庫的石砌護坡為附著類底棲藻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并且不易被消滅,帶來水質問題。如何利用遮光原理,針對不同水體的特點設計低成本的大面積遮光結構以及相應的實施方法成為了本實用新型重點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使用方便可靠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包括遮光支架,該遮光支架通過連接機構與水岸及水底活動連接,并且在該遮光支架上鋪設有遮光材料。優選地,所述遮光支架的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面具有拼接結構。優選地,所述遮光支架由多個遮光模塊拼接而成。優選地,所述遮光支架的形狀為長方形,所述遮光模塊的形狀為正方形。優選地,所述遮光支架的一側的兩端形成有朝向水岸伸出的突起。優選地,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第一繩索,所述遮光支架的一側通過該第一繩索連接到水岸上。優選地,所述第一繩索在所述遮光支架和水岸之間的連接長度可調節。優選地,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第二繩索、定滑輪、重物和配重,所述重物沉于水底,所述定滑輪設置在所述遮光支架遠離水岸的一側的下部,所述第二繩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物,另一端繞過所述定滑輪連接到所述配重。[0013]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包括遮光支架,該遮光支架通過連接機構與水岸及水底活動連接,并且在該遮光支架上鋪設有遮光材料,相比于現有的遮光控藻裝置成本低,整個遮光控藻裝置移動靈活、抗風浪沖擊、能隨水位的高低隨時調節、結構穩定, 尤其適用于以底棲藻為主要水質問題產生原因的水庫和淺型湖泊等。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遮光控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的遮光支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如圖I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該遮光控藻裝置包括遮光支架1,該遮光支架I通過連接機構與水岸2及水底活動連接,并且在該遮光支架I上鋪設有遮光材料8。遮光支架I通過合適的連接機構與水岸2和水底活動連接,從而能夠適應不同的情況方便地調節其位置。例如,在水平面上升或者下降時,能夠自動進行調節,以便始終浮在水面上,并且還能實時調節水岸2和遮光支架I之間的距離而使得遮光支架I始終貼靠在水岸2的岸邊,以實現更好的水面遮光效果及控藻功能。優選地,遮光支架I可以由多個遮光模塊11拼接而成。由此,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得到不同面積的遮光支架1,使用靈活。遮光模塊11之間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各種合適的方式進行拼接,例如相互配合的各種形狀的凸起和凹槽,另外還可以輔助一些固定結構如緊固件等,以得到結構穩定的遮光支架I。遮光模塊11可以采用強韌高分子量聚乙烯樹月旨(HMWHDPE),添加相應的抗靜電、抗氧化劑、抗紫外線劑等,通過吹塑工藝加工而成,其形狀優選為正方形,相應地可以得到大致為長方形的遮光支架I。遮光材料8可以選用市售的遮光率大約為85%的聚乙烯遮陽網,用尼龍繩將遮陽網固定在由遮光支架I上。另外,在遮光支架I的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面上也可以設置有拼接結構,例如相互配合的各種形狀的凸起和凹槽等,從而可以根據不同的水域面積等,將多個遮光支架I靈活地相互拼接,以得到更大的遮光面積。在遮光支架I近岸一側的兩端可以設置有朝向水岸2伸出的突起12,以保護遮光支架1,防止遮光支架I的側面長期與水岸2接觸碰撞而損壞。為使上述遮光支架I能夠穩固地貼合在水岸2的岸邊,不被風浪吹至水庫或湖泊中央,以及配合水體水位的不定期變化,所述連接機構可以包括第一繩索3,所述遮光支架 I的一側通過該第一繩索3連接到水岸2上。優選地,所述第一繩索3在所述遮光支架I 和水岸2之間的連接長度可調節。例如,可以在水岸2上設置滑輪或者卷筒等固定設施,將第一繩索3的一端連接到該固定設施上,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水岸2和遮光支架I之間的距離,使遮光支架I貼靠在水岸2的岸邊,抑制靠近岸邊的水藻的生長。另外,所述連接機構可以包括第二繩索4、定滑輪5、重物6和配重7,所述重物6沉于水底,所述定滑輪5設置在所述遮光支架I遠離水岸2的一側的下部,所述第二繩索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物6,另一端繞過所述定滑輪5連接到所述配重7,以保持遮光支架I的平衡,使遮光支架I能夠跟隨水位移動。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可以根據需要應用于不同的水域環境或者同一片水域中的不同位置,使用方便靈活;另外,其組裝靈活方便,可以根據不同需要獲得不同的遮光面積;再者,其可以隨著水位的波動而自動調節其位置,始終浮在水面上,使用可靠性高。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包括遮光支架(I),該遮光支架通過連接機構與水岸(2)及水底活動連接,并且在該遮光支架上鋪設有遮光材料(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I)的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面具有拼接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I)由多個遮光模塊(11)拼接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I)的形狀為長方形,所述遮光模塊(11)的形狀為正方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I)的一側的兩端形成有朝向水岸(2)伸出的突起(12)。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第一繩索(3),所述遮光支架(I)的一側通過該第一繩索(3)連接到水岸(2)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繩索(3)在所述遮光支架(I)和水岸(2)之間的連接長度可調節。
8.根據權利要求I或6所述的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第二繩索(4)、定滑輪(5)、重物(6)和配重(7),所述重物(6)沉于水底,所述定滑輪(5) 設置在所述遮光支架(I)遠離水岸(2)的一側的下部,所述第二繩索(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重物出),另一端繞過所述定滑輪(5)連接到所述配重(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移動式水面遮光控藻裝置,包括遮光支架(1),該遮光支架通過連接機構與水岸(2)及水底活動連接,并且在該遮光支架上鋪設有遮光材料(8)。該裝置解決了水面遮光成本高、不易消滅底棲藻的技術問題,具有移動靈活、抗風浪沖擊、能隨水位的高低隨時調節、結構穩定等特點,適用于以底棲藻為主要水質問題產生原因的水庫和淺型湖泊等。
文檔編號E02B15/08GK202466548SQ20112056946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李宗來, 李萌萌, 桂萍, 程小文, 蔣艷靈 申請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