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鐵路、公路、水利等棄碴場的加固防護,特別涉及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及地方基礎設施的大量修建,出現了大量的挖方棄碴,根據環境保護的要求,需要對棄碴進行集中棄放。在我國山區由于受地形限制,往往工程建設挖方棄碴量巨大,且棄碴往往只能集中棄放于山區溝槽中,因此,迫切需求一種有效的棄碴加固防護構造保證大型棄碴場的穩定,避免造成棄碴人為災害,既符合環保要求,又具有施工工藝簡單、節約工程投資的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能有效解決山區大型棄碴場穩定的技術難題,減少水土流失,避免棄碴造成人為地質災害問題。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它包括抗滑樁,設置于棄碴場出口坡腳,沿溝槽橫向間隔布設;擋土板,置于抗滑樁靠棄碴場側;碎石反濾層,填筑于擋土板后;主滲水肓溝,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縱向布置;支滲水肓溝,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向兩側山坡呈樹枝狀布置,與主滲水肓溝連通;環形截水溝,沿棄碴場頂部高程Im以上四周山體布置,在碴場出口延伸接入自然溝槽;縱向排水溝,沿棄碴場頂面中心布置,與天然溝槽相連通;截水溝,沿縱向排水溝向碴場頂面兩側呈樹枝狀布置,與縱向排水溝相連通;排水吊溝,置于擋土板外側。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解決山區大型棄碴場穩定的技術難題,減少水土流失,避免棄碴造成人為地質災害問題;具有穩定性好、節約工程投資、施工工藝簡單、環境保護好的特點。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六幅附圖圖1是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的平面布置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的縱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中抗滑樁掛板外側吊溝側面大樣圖;圖4是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中抗滑樁掛板外側排水吊溝正面大樣圖;圖5是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中順溝槽中部主滲水肓溝大樣圖;圖6是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中支滲水肓溝大樣圖。圖中示出構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抗滑樁1、擋土板2、碎石反濾層3、主滲水肓溝4、碎塊石如、透水土工布4b、草籽6、后抗滑樁7、排水吊溝8、漿砌片石8a、干砌片石 8b、支滲水肓溝10、碎塊石10a、透水土工布10b、截水溝11、縱向排水溝12、環形截水溝13。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和圖2,本發明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包括抗滑樁1,設置于棄碴場出口坡腳,沿溝槽橫向間隔布設;擋土板2,置于抗滑樁1靠棄碴場側;碎石反濾層 3,填筑于擋土板2后;主滲水肓溝4,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縱向布置;支滲水肓溝10,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向兩側山坡呈樹枝狀布置,與主滲水肓溝4連通;環形截水溝13,沿棄碴場頂部高程Im以上四周山體布置,在碴場出口延伸接入自然溝槽;縱向排水溝12,沿棄碴場頂面中心布置,與天然溝槽相連通;截水溝11,沿縱向排水溝12向碴場頂面兩側呈樹枝狀布置,與縱向排水溝12相連通;吊溝8,置于擋土板2外側。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抗滑樁1背后側擋土板2的作用是對棄碴場有效收坡腳和保證抗滑樁1樁后棄碴的穩定,擋土板后碎石反濾層3排出棄碴場滲水,棄碴場基底的主滲水肓溝4和支滲水肓溝10可迅速排出棄碴滲水、提高地基強度、避免形成地基軟弱層。棄碴場出口排水吊溝8順接碴場頂面縱向排水溝12,棄碴場頂面設環形截水溝13,避免山體流水進入碴場降低棄碴場穩定性。棄碴場頂面中部縱向排水溝12,有效順接原溝槽排水和快速排出碴場頂面水。棄碴場頂面樹枝狀截水溝11,減少碴場頂面面積過大雨水滲入碴場。 除此之外,還可在棄碴場頂面撒播草籽6進行綠化,減小雨水入滲碴場,綠化保護環境和減少水土流失。能有效解決山區大型棄碴場穩定的技術難題,減少水土流失,避免棄碴造成人為地質災害問題,且具有穩定性好、節約工程投資、施工工藝簡單、環境保護好的特點。參照圖1和圖2,根據棄碴整體穩定性要求,可在棄碴場溝槽中下部設置后抗滑樁 7,后抗滑樁7沿溝槽橫向間隔布設。后抗滑樁7與抗滑樁1的距離不小于10a,a為抗滑樁 1樁體橫截面長度。所述截水溝11、縱向排水溝12和環形截水溝13的排水坡度應不小于 3%0 ο參照圖5,所述主滲水肓溝4由填筑的碎塊石如和外包的透水土工布4b構成,主滲水肓溝4深度不小于lm,底寬大于lm,兩側坡率為1 1。參照圖6,所述支滲水肓溝10 由填筑的碎塊石IOa和透水土工布IOb構成,支滲水肓溝10底部高程不低于主滲水肓溝4 底部高程,支滲水肓溝10深度不小于0.5m,底寬大于0.5m,兩側坡率為1 1。參照圖3和圖4,排水吊溝8置于擋土板2外側,采用漿砌片石8a砌筑,吊溝基礎采用干砌片石8b砌筑。通常,抗滑樁1、擋土板2、后抗滑樁7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環形截水溝13采用漿砌片石砌筑,縱向排水溝12、截水溝11采用帶鋼筋網的混凝土澆筑。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發明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將本發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發明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
1.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它包括抗滑樁(1),設置于棄碴場出口坡腳,沿溝槽橫向間隔布設;擋土板0),置于抗滑樁(1)靠棄碴場側;碎石反濾層(3),填筑于擋土板( 后;主滲水肓溝G),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縱向布置;支滲水肓溝(10),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向兩側山坡呈樹枝狀布置,與主滲水肓溝(4)連通;環形截水溝(13), 沿棄碴場頂部高程Im以上四周山體布置,在碴場出口延伸接入自然溝槽;縱向排水溝 (12),沿棄碴場頂面中心布置,與天然溝槽相連通;截水溝(11),沿棄碴場縱向排水溝(12) 向碴場頂面兩側呈樹枝狀布置,與縱向排水溝(12)相連通;排水吊溝(8),置于擋土板(2) 外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棄碴場溝槽中下部設置后抗滑樁(7),后抗滑樁(7)沿溝槽橫向間隔布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后抗滑樁(7) 與抗滑樁⑴的距離不小于10a,a為抗滑樁(1)樁體橫截面長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主滲水肓溝(4) 由填筑的碎塊石Ga)和外包的透水土工布Gb)構成,所述支滲水肓溝(10)由填筑的碎塊石(IOa)和透水土工布(IOb)構成,支滲水肓溝(10)底部高程不低于主滲水肓溝(4)底部尚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主滲水肓溝(4) 深度不小于lm,底寬大于lm,兩側坡率為1 1。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支滲水肓溝 (10)深度不小于0.5m,底寬大于0.5m,兩側坡率為1 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截水溝(11)、縱向排水溝(12)和環形截水溝(13)的排水坡度不小于3%。。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棄碴場的頂面撒播草籽(6)。
全文摘要
山區大型棄碴場加固防護構造,能有效解決山區大型棄碴場穩定的技術難題,減少水土流失,避免棄碴造成人為地質災害問題。它包括抗滑樁,設置于棄碴場出口坡腳,沿溝槽橫向間隔布設;擋土板,置于抗滑樁靠棄碴場側;碎石反濾層,填筑于擋土板后;主滲水肓溝,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縱向布置;支滲水肓溝,沿棄碴場底部溝槽中心向兩側山坡呈樹枝狀布置,與主滲水肓溝連通;環形截水溝,沿棄碴場頂部高程1m以上四周山體布置,在碴場出口延伸接入自然溝槽;縱向排水溝,沿棄碴場頂面中心布置,與天然溝槽相連通;截水溝,沿棄碴場縱向排水溝向碴場頂面兩側呈樹枝狀布置,與縱向排水溝相連通;排水吊溝,置于擋土板外側。
文檔編號E03F1/00GK102425175SQ2011102521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葉世斌, 姚裕春, 龐應剛, 曾永紅, 朱穎, 李井元, 李安洪, 李楚根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