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閥門軟管直排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座便器,屬于衛生潔具。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以前的家用直排座便器,只有在座便器最底處一個閥門,排便閥門易 銹蝕,易積存污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進一步解決座便器污染空氣、閥門易銹蝕問題。使得直排式 座便器更加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座便器底部直接向下連接一個寬約IO厘米、 長約30厘米的筒形軟管,在軟管外側的上方及下方各加一個閥門。當使用座便器時,按下 開關,上方閥門開啟,下方閥門關閉,糞便盛放在軟管中;當使用完座便器后,提起開關,上 方閥門關閉,下方閥門開啟,糞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從軟管中排出。這個筒形軟管相當于一個 上下兩頭都能扎口的布袋,使用時扎住下口放開上口 ,讓糞便進入布袋中;當使用完時放開 布袋下口扎住上口 ,讓糞便從布袋中排出。為了使糞便不粘結在座便器上,可以在座便器墊 的下方安裝一個按壓式水龍頭,當人座到座便器座墊上時,按壓式水龍頭受人體壓力而打 開,少量的水通過座便器上方周圍的許多小孔從上到下流到座便器內側各個地方,從而達 到糞便不粘結在座便器上的目的。由于這些水只是為了濕潤座便器內側,每次使用水量很 少(幾百毫升)就可以了。由于軟管光滑,加之有水的潤滑,閥門開合時軟管跟著開合左右 抖動,糞便不會粘結在軟管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備了即節水,又干凈衛生。由于排便閥門在 軟管外側,不和污物接觸,不易產生銹蝕。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和圖3是上下閥門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座便器蓋1、座墊2、按壓式水龍頭3、噴水小孔4、座 便器主體5、上閥門6、筒形軟管7、下閥門8、閥門開關9構成。當人們使用座便器時,就打 開座便器蓋l,坐在座便器墊2上,這時按壓式水龍頭3受人體壓力而打開,在座便器內側 上方的許多小孔4內冒出細小的水流,使得座便器主體5的內壁得到潤滑,不至于將內壁弄 臟。 上下閥門的工作原理如附圖2、3所示。在圖2中,粗虛線表示的是在座便器的底部的排污口處連接一個寬約10厘米、長約30厘米的筒形軟管7,在軟管7外側的上方加了 一個閥門6,在軟管7外側的下方加了一個閥門8。圖2中,每個閥門形狀類似于兩扇"大 門",兩扇"大門"的兩個固定軸用粗實線表示,"大門"用細實線表示。在每扇"大門"上面 焊接一與門軸垂直的、與"大門"平面成大約60。角度的剛性桿,剛性桿的另一端為控制端, 如圖2中箭頭所示。兩個閥門共有4個控制端。當剛性桿的控制端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時, 力對轉動軸產生力矩。在力矩的作用下,圖2中的上閥門6的兩扇"大門"打開,下閥門8的 兩扇"大門"關閉。當剛性桿的控制端受到向下的力時,上閥門6關閉,下閥門8打開,這時 的閥門狀態如圖3所示。在沒有使用座便器前,上下閥門處在圖3狀態。當使用座便器時, 向上拉控制桿使上下閥門處在圖2狀態。當使用座便器后,向下推控制桿使上下閥門回到 圖3狀態。這4個控制桿的上拉或下推由另裝一個剛性桿來操作。另裝的這個剛性桿的另 一端就是圖1中的閥門開關9。 本實用新型使用的水僅僅用于濕潤座便器內壁,需水量僅為普通座便器的十分之 一左右,節水效果明顯。在水資源越來越緊張的今天,推廣使用本實用新型是很有必要的。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家庭,也適用于移動廁所、長途客車等。
權利要求一種包括座便器蓋(1)、座墊(2)、噴水小孔(4)、座便器主體(5)、筒形軟管(7)等構成的直排座便器,其特征是,座便器主體(5)下部直接連接一筒形軟管(7)。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直排座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形軟管(7)的外側上方有一個 閥門(6)。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直排座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形軟管(7)外側的下方有一個 閥門(8)。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直排座便器,其特征是,所述座墊(2)下方有一按壓式水龍頭(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閥門軟管直排座便器。旨在進一步解決直排座便器污染空氣、閥門易銹蝕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將座便器底部直接向下連接一個寬約10厘米、長約30厘米的筒形軟管(7),在軟管(7)外側的上方及下方各加一個閥門裝置(6)、(8)。當使用座便器時,按下開關(9),上方閥門(6)開啟,下方閥門(8)關閉,糞便盛放在軟管中;當使用完座便器后,提起開關,上方閥門(6)關閉,下方閥門(8)開啟,糞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從軟管(7)中排出。在靠近坐在座便器墊(2)下方,安裝一按壓式水龍頭(3),水龍頭(3)受人體壓力時打開,在座便器內側上方的各個小孔(4)內冒出細小的水流,使得座便器主體(5)的內壁和軟管(7)得到潤滑不至于淤積污物。
文檔編號E03D11/10GK201443127SQ20092003050
公開日2010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7日
發明者門立山 申請人: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