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蓄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庭用蓄水容器,具體涉及一種蓄水裝置。 祖旦肚士
傳統的家用蓄水裝置大都為普通水缸, 一般都沒有出水口,即使有出水 口,也是用來排放清洗用的污水,因此使用十分不便;而且,容器內的蓄水 不能循環流動,長期不使用時,水質可能引起變質不能使用,導致水資源的 浪費。隨著現代化供水設施的完善,以及現有蓄水裝置存在的上述問題,家 用蓄水容器(水缸)逐漸被淘汰,但也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因為偶然停水 或供水單位檢修時有發生,家庭沒有蓄水是十分不方便的。中國專利 ZL200520033082.6 "蓄水缸"公開了一種能自動蓄水,而且水能循環流動的 裝置;但是由于缸體為密封結構,其上只設有進、出水管,而缸體全部封閉, 使用者不能方便地自行取水,也不便清楚其中的存水量,更不能方便地清洗 缸體內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但能自 動蓄水、自動換水,保持循環流動和水質清新;而且方便取水,可清楚其中 的存水量和方便清洗容器內部的蓄水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蓄水裝置,包括容器本體、進水 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容器本體的頂部還設有開口和與之配套的密封蓋,
密封蓋通過蓋軸和蓋扣與容器本體連接,開口或/和密封蓋設有密封墊圈;密 封蓋上還設有排氣孔,排氣孔由密封浮體封堵,密封浮體由隔網托住。
進一步,所述出水管處設有單向閥,以保證污水不能回流容器中;所述
容器本體底部為錐底狀,可防止沉積污垢。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將本實用新型的容器本體設于進水管路上的任意位置,即既可置于地上, 也可掛于墻體上;容器自動蓄水、自動換水,保持循環流動和水質清新;由 于在蓄水容器上設計密封蓋,停水時可直接打開蓋體直接取水,或可通過出 水管放出;通過打開上蓋還可清楚其余水量和方便清洗容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一種蓄水裝置,包括容器本體1,容器本體1的頂部設有進 水管2,底部設有出水管3;容器本體l的頂部還設有開口4和與之配套的密 封蓋5,密封蓋5通過蓋軸6和蓋扣7與容器本體1連接,開口 4或/和密封 蓋5周向設有密封墊圈8;密封蓋5上還設有排氣孔9,排氣孔9由密封浮體 IO封堵,密封浮體10設于隔網上以防止移位。排氣孔9處還可設置用于擋避 灰塵等污染的門簾13。另外,在容器本體1頂部的進水管附近還可設計一個 氣囊12,通過氣囊12是否飽滿的變化,可判斷容器內的水是否充滿。
將這種蓄水裝置設于用戶的自來水管附近,其進水管2直接與自來水管 的出水管相接,進水管2處還可設置三通開關,以便選擇使用;出水管3通
過單向閥11和另外的三通開關接至用戶的不同水龍頭,單向閥11的作用是 保證污水不能回流容器中。由于容器本體1上設有密封蓋5,正常情況下,蓄 水裝置的容器密封充滿了蓄水并承受一定的水壓,與自來水管互為連通,使 容器自動蓄水、自動換水,保持循環流動和水質清新,隨時為停水作好了準 備。
可將本實用新型的容器本體1設于地面上并與自來水管連通,當出現停 水時,自來水管沒有水源供應給蓄水裝置,可打開密封蓋5直接取水;也可 將容器本體1的底部設計為錐底狀(省略附圖)可防止沉積污塘,其掛于墻 體上,則通過出水管3和單向閥ll使用容器中的蓄水。
權利要求1、一種蓄水裝置,包括容器本體(1)、進水管(2)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容器本體(1)的頂部還設有開口(4)和與之配套的密封蓋(5),密封蓋(5)通過蓋軸(6)和蓋扣(7)與容器本體(1)連接,開口(4)或/和密封蓋(5)設有密封墊圈(8);密封蓋(5)上還設有排氣孔(9),排氣孔(9)由密封浮體(10)封堵。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2)處還 連接三通開關,出水管(3)處設有單向閥(11)。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2)路上 還設有氣囊(12)。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體(1)底 部為錐底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蓄水裝置,包括容器本體、進水管和出水管;容器本體的頂部還設有開口和與之配套的密封蓋,密封蓋通過蓋軸和蓋扣與容器本體連接,開口或/和密封蓋設有密封墊圈;密封蓋上還設有排氣孔,排氣孔由密封浮體封堵。進一步,所述出水管處設有單向閥,以保證污水不能回流容器中;所述容器本體底部為錐底狀,可防止沉積污。將本實用新型安裝于進水管路上的任意位置,容器自動蓄水,保持循環流動,也不影響取水;而且在蓄水容器上設計密封蓋,停水時直接打開蓋體,可方便取水,同時清楚其余水量;需要清洗時,也很方便。
文檔編號E03B11/00GK201062369SQ20072012467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6日
發明者馮玉和 申請人:馮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