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及軟體氣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用混凝土現場制作管道的方法的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用混凝土現場制作無接縫、氣密性好的地下輸氣、輸液混凝土管道的方法的技術。
現在我們建設大型輸水、輸氣工程管道,都是事先將混凝土管道在水泥制品預制廠制好后再運抵施工現場,進行管道鋪設,由于整條管道是用一節節的管道連接而成,各節管道早已制好,因此整條管道存在許多接頭,而每節管道接頭處多采用水泥抹縫、瀝青沙漿涂抹,或采用橡膠膠圈擠壓堵漏等方法連接,但無論用那種方法堵漏連接,都不能解決管道接縫處的滲漏問題。并且每節水泥管道在制作的過程中,要用蒸汽加溫快速凝固,因而,管道的質量大打折扣。中國專利局于1986年6月15日公開了一件申請號為86107919,名稱為“現場連續澆筑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藝”的專利申請,它所公開的工藝是在挖好的溝槽內鋪上不漏水的塑料膜或其它不漏水的薄形軟物,鋪放半部肋形鋪漿模,即可把攪拌好的混凝土注入鋪漿模內進行下段管道澆筑,下半部管道澆筑完取出鋪漿模,放進鋼管內模進行振動,爾后取出鋼管內模再放進可充氣的密閉軟管充氣,充完氣,在軟管上面扣上帶進料口的鋼模,封土,而后放氣抽出軟管,一段混凝土管道一般四十分鐘可澆筑完畢,再進行下一段的澆筑。進行下一段的澆筑時必須留一段軟管在已澆筑好的混凝土管內;如需澆筑鋼筋混凝土管道,可直接在已經鋪好的塑料薄膜或不漏水的軟物上綁扎鋼筋骨架,以鋼筋骨架代替圓肋形鋪漿模,綁扎后直接澆筑下半部混凝土管道,其它工藝同上。該工藝雖然公開了一種貌似現場連續澆筑混凝土管道的工藝,但一、實質上該工藝只是管道下半部的澆筑工藝,而沒有澆筑上半部的工藝,封土后,是否帶進料口的的鋼模就不要了,或者它是管道的一部分,如果它是模具,它就要完整的取出,注入混凝土后再打開土,只能取出鋼模外壁,那如何取出鋼模內壁,我們不得而知。二、封土后再打開土工作量太大,勞動強度太高,如果鋼模內壁不取出,兩者都極大的增加了管道的成本。如果強行取出鋼模內壁,勢必將損壞管道內壁。三、在溝槽內鋪設塑料薄膜或不漏水的薄形軟物,也極大的提高管道的成本。四、下半部澆筑時放有半部肋形鋪漿模,而后再抽出半部肋形鋪漿模放入鋼管模,在注入混凝土進行振動時,由于混凝土的特性,沒有重物壓在鋼管模上或將鋼管模事先固定,鋼管模會自動的向上運動,混凝土則向下走,下半部將很難澆注成半圓形。而且要先放鋪漿模,再用鋼管模換出鋪漿模,再用密閉軟管換出鋼管模,下半部分的澆筑要換三次模具,非常的麻煩。五、該工藝澆筑完上半部,又要再破土,取出鋼模,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混凝土已經過了最佳凝固期,因此,前段和后段間有接頭,該工藝稱不上是現場連續澆筑混凝土管道的工藝。從其公開說明書的國際專利分類看,也是將其分類在E04G21/14、E04G15/00、E02B3/16,也都不是現場連續制作輸送管道的工藝范圍。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工作量小、適合各種地形條件、無接縫的能夠現場只用軟體氣囊一種模具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及軟體氣囊。
這種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是a、將一節輸送管道的鋼筋骨架放入沿輸送管道的行進路線而挖好的地槽內,將無氣狀態的軟體氣囊放入內層的鋼筋骨架內,給軟體氣囊充氣,待充氣完畢;b、沿鋼筋骨架的兩側向地槽內澆筑混凝土,隨著混凝土的注入,待氣囊升起后,在氣囊的頂端放一條定位條,沿氣囊軸對稱的上半部兩側與鋼筋骨架內層間分別放入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定位條;c、澆筑的混凝土從底部起向上達到管徑的1/2以上和/或從底部起向上達到管徑的1/2時起抽出定位條,或隨高度不斷增高,達到響應高度的定位條時,抽出相應位置的定位條;d、在混凝土澆筑到蓋過軟體氣囊的同時,用振動器振動夯實混凝土;e、在從后向前不斷澆筑夯實混凝土的同時,將后續段的鋼筋骨架放入地槽內與前段鋼筋骨架進行連接;f、當將混凝土振動夯實到該段的末端后,放掉軟體氣囊中的氣體,將軟體氣囊抽出到后段鋼筋骨架內,當軟體氣囊的末端至距前段的輸送管道末端口上頂點2~8cm時,停止抽出;g、再給軟體氣囊充氣,充氣完畢,循環進行從b~f的工藝。
這種軟體氣囊包括軟體囊體,在軟體囊體的外部包有外表面高光潔度的不沾膜,與軟體囊體內腔連通的閥。
在外層骨架的底段焊接有鋼筋骨架定位支撐腳;由于在鋼筋骨架的底段焊接有鋼筋骨架定位支撐腳,使得鋼筋骨架與溝槽的地面間有一定的空間,澆筑上混凝土后混凝土壓在支撐腳上,使得鋼筋骨架在澆筑混凝土時不向上移動,同時又能保持管道下部的厚度,而且自動的將軟體氣囊抬起,而軟體氣囊上部的定位條又限定了軟體氣囊的上升高度,保證了管道上壁的厚度和均勻性,在澆筑前段的同時,下一段的鋼筋骨架就可以跟前一段的連接,前一段澆制好后,只要不坍塌了,就可以將其軟體氣囊中的氣放掉,將軟體氣囊抽出,進行下一段的澆筑,實現連續澆制,整條管道沒有接縫。而軟體氣囊外包有的高光潔度的不粘膜,保證管道內壁光滑,沒有凹坑。整個澆制工藝只用軟體氣囊一種模具,現場澆制,極大的降低了輸送管道的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減輕了工作量,整條管道無接縫,保證了管道無滲漏。而且管道可隨地形任意改變,不受地形限制。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
圖1所示為鋼筋骨架的正視圖;圖2所示為鋼筋骨架的右視圖;將在外層骨架的底段焊接有鋼筋骨架定位支撐腳的一節輸送管道鋼筋骨架放入沿設計好的行進路線而挖好的地槽內,鋼筋骨架是連為一體的雙層的,鋼筋骨架的外層和內層的連接點都在鋼筋骨架的上端,將無氣狀態的軟體氣囊放入鋼筋骨架的內層內,給軟體氣囊充氣,充氣完畢后,沿鋼筋骨架的兩側注入混凝土,用棒式振動器振動,使鋼筋骨架的底部及下部的骨架內充滿混凝土,待軟體氣囊升起后,在軟體氣囊的頂端放一條定位條,從軟體氣囊的底部起至半徑高度始的上半部、或從半徑高度以上的上半部軸對稱的兩側分別放上一條或兩條定位條,也可以分別放上三條定位條,當澆筑的混凝土從底部起向上高度達到管徑的1/2起,抽出定位條,和/或達到管徑的1/2以上時,或隨混凝土高度的不斷提高達到相應高度的定位條時,抽出相應位置的定位條,在混凝土澆筑到蓋過軟體氣囊時,用振動器夯實混凝土,在每段澆筑的輸送管道末尾留有一與向上鉛垂方向構成一夾角的斜面,斜面夾角值為25°、30°、35°、40°、45°,在從后向前澆筑夯實混凝土行進的同時,將后續段的鋼筋骨架放入地槽內與前段鋼筋骨架進行連接,當將混凝土夯實到該段的末端后,只要管道混凝土不坍塌時,放掉軟體氣囊中的氣體,將軟體氣囊抽出到后段鋼筋骨架內,當軟體氣囊的末端抽至距前段的輸送管道末端口上頂點2cm、或4cm、或6cm、或8cm時,停止抽出,再給軟體氣囊充氣,充氣完畢,循環進行前面的工藝。
附圖示出了本發明的軟體氣囊,其中圖3所示為軟體氣囊的正視圖;圖4所示為軟體氣囊的右視圖5所示為沿圖3所示A-A線的剖視圖;如圖所示的軟體氣囊,包括高強度橡膠軟體囊體(1),在軟體囊體(1)的外部包有外表面高光潔度的塑料不沾膜(2),與軟體囊體(1)內腔連通的充放氣閥(3)。
權利要求
1.一種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及軟體氣囊,其特征是a、將一節輸送管道的鋼筋骨架放入沿輸送管道的行進路線而挖好的地槽內,將無氣狀態的軟體氣囊放入內層的鋼筋骨架內,給軟體氣囊充氣,待充氣完畢;b、沿鋼筋骨架的兩側向地槽內澆筑混凝土,隨著混凝土的注入,待氣囊升起后,在氣囊的頂端放一條定位條,沿氣囊軸對稱的上半部兩側與鋼筋骨架內層間分別放入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定位條;c、澆筑的混凝土從底部起向上達到管徑的1/2以上和/或從底部起向上達到管徑的1/2時起抽出定位條,或隨高度的不斷增高,達到響應高度的定位條時,抽出相應位置的定位條;d、在混凝土澆筑到蓋過軟體氣囊的同時,用振動器振動夯實混凝土;e、在從后向前不斷澆筑夯實混凝土的同時,將后續段的鋼筋骨架放入地槽內與前段鋼筋骨架進行連接;f、當將混凝土振動夯實到該段的末端后,放掉軟體氣囊中的氣體,將軟體氣囊抽出到后段鋼筋骨架內,當軟體氣囊的末端至距前段的輸送管道末端口上頂點2~8cm時,停止抽出;g、再給軟體氣囊充氣,充氣完畢,循環進行從b~f的工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軟體氣囊的頂端放一條定位條,從軟體氣囊的底部起至半徑高度始的上半部、或從半徑高度以上的上半部軸對稱的兩側分別放上一條或兩條定位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每段澆筑的輸送管道末尾留有一與向上鉛垂方向構成一夾角的斜面,斜面夾角值為25°或30°或40°或4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及軟體氣囊,其特征是鋼筋骨架的外層和內層的連接點都在鋼筋骨架的上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軟體氣囊連續澆制輸送管道的方法及軟體氣囊,其特征是在外層骨架的底段焊接有鋼筋骨架定位支撐腳;
6.一種軟體氣囊,包括軟體囊體(1),其特征是在軟體囊體(1)的外部包有外表面高光潔度的不沾膜(2),與軟體囊體(1)內腔連通的閥(3)。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用混凝土現場制作管道的方法的技術領域。這種方法為a、將鋼筋骨架放入地槽內,將無氣狀態的軟體氣囊放入鋼筋骨架內,充氣畢;b、沿鋼筋骨架的兩側澆筑混凝土,待氣囊升起后,在氣囊的頂端放一條,沿氣囊兩側分別放入一條以上的定位條;c、澆筑的混凝土向上達到管徑的1/2以上時起抽出定位條;d、混凝土澆筑到蓋過軟體氣囊時,用振動器夯實混凝土;e、在從后向前澆筑混凝土時,將后續段的骨架與前段骨架進行連接;f、當將混凝土振動夯實到該段的末端后,放掉軟體氣囊中的氣體,將軟體氣囊抽出到后段鋼筋骨架內;g、給氣囊充氣,循環進行從b~f的工藝。該方法極大的降低了輸送管道的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減輕了工作量,整條管道無接縫,保證了管道無滲漏。而且管道可隨地形任意改變,不受地形限制。
文檔編號F16L1/028GK1472464SQ02135289
公開日2004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30日
發明者王書理, 王書甲, 王書同, 王書來 申請人:王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