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下排污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污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排除水下污圬的水下排污器。
盛夏是人們洗浴的高峰期,由于洗浴的人多,浴池池內的水下很快會沉積一層污垢,這些污垢如不及時排除掉,洗浴者容易沾染污物而受其不潔和病菌的傳染,特別是在夏季,傳染病流行較嚴重的時候,更應該預防傳染病的發生。目前,國內浴池的水下排污大都采用污物發酵上浮時用水沖掉水上的飄浮物,用水量很大,一般浴池每日都需要30-50噸的用水量,另外由于浪費掉的都是50℃以上的熱水,補充的干凈水需繼續加溫才能適應洗浴要求,由此可見,目前國內浴池的排污辦法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能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可將水下污垢迅速排除的水下排污器。
水下排污器,包括吸嘴、儲罐、吸管、連桿、手柄及空氣閥。空氣閥由管頭、靜密封膠皮環及動密封膠皮環構成。管頭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管頭封閉端的內壁的中心處凸設一螺桿,靜密封膠皮環套在螺桿上并固定在管頭封閉端的內壁上,動密封膠皮環通過螺母固定在螺桿的前端,吸管的上端可套合在管頭內,并將動密封膠皮環及螺桿插入到吸管上端的管內,靜密封膠皮環頂壓在吸管上端的端口上。吸管的下端與儲罐的上端固定連接,儲罐的下端與吸嘴固定連接。連桿的一端與管頭封閉端的外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手柄固定連接,且連桿與手柄為一整體結構。連桿的中部與吸管之間固定一支桿,連桿靠近手柄處與吸管之間固定一彈簧。
上述吸嘴、儲罐、吸管、空氣閥及連桿可為塑料,也可為金屬,且吸嘴、儲罐及吸管可為一整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體低廉、方便實用、操作簡便,可專用于各類浴池、澡塘的水下排污,也可延伸用于各酒店、飯店的魚池、魚罐的水下排污。在浴池的池內用本實用新型排污即可節水,節能,雙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空氣閥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水下排污器,包括吸嘴1、儲罐2、吸管3、連桿4、手柄5及空氣閥。空氣閥由管頭6、靜密封膠皮環7及動密封膠皮環8構成。管頭6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管頭6封閉端的內壁的中心處凸設一螺桿9,靜密封膠皮環7套在螺桿9上并固定在管頭6封閉端的內壁上。動密封膠皮環8通過螺母10固定在螺桿9的前端,吸管3的上端套合在管頭6內,同時將動密封膠皮環8及螺桿9插入到吸管3上端的管內,靜密封膠皮環7頂壓在吸管3上端的端口上。連桿4的一端與管頭6封閉端的外壁焊接,另一端與手柄5連接,且手柄5與連桿4為一整體結構,連桿4的中部與吸管3之間固定一支桿11,支桿11的兩端隈成圓環分別固定在連桿4和吸管3上。連桿4靠近手柄5處與吸管3之間固定一彈簧12。吸管3的下端與儲罐2的上端固定連接,儲罐2的下端與吸嘴1固定連接。
使用時,將吸嘴1對準水下的污垢,按動手柄5將彈簧12壓縮,連桿4帶動管頭6后移并使靜密封膠皮環7離開吸管3的上端口,動密封膠皮環8從吸管3內抽出,此時吸管3與空氣連通,水下的污垢通過吸嘴1進入到儲罐2內,不抽污垢時,手抬起,使彈簧復位,連桿4帶動管頭6前移,并使動密封膠皮環8和螺桿9插入吸管3內,靜密封膠皮環7頂壓吸管3的上端口,形成雙密封,使吸管與空氣隔絕。
權利要求1.水下排污器,包括吸嘴(1)、儲罐(2)、吸管(3)、連桿(4)、手柄(5)及空氣閥,其特征是空氣閥由管頭(6)、靜密封膠皮環(7)及動密封膠皮環(8)構成,管頭(6)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管頭(6)封閉端的內壁的中心處凸設一螺桿(9),靜密封膠皮環(7)套在螺桿(9)上并固定在管頭(6)封閉端的內壁上,動密封膠皮環(8)通過螺母(10)固定在螺桿(9)的前端,吸管(3)的上端套合在管頭(6)內,動密封膠皮環(8)及螺桿(9)可從吸管(3)的上端口插入或拔出,靜密封膠皮環(7)可將吸管的上端口關閉或打開,連桿(4)的一端與管頭(6)封閉端的外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手柄(5)固定連接,且手柄(5)與連桿(4)為一整體結構,連桿(4)的中部與吸管(3)之間固定一支桿,連桿(4)的前部與吸管(3)之間固定一彈簧(12),吸管(3)的下端與儲罐(2)的上端固定連接,儲罐(2)的下端與吸嘴(1)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排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嘴(1)、儲罐(2)及吸管(3)可為一整體結構。
專利摘要水下排污器,包括吸嘴、儲罐、吸管、連桿、手柄及空氣閥。空氣閥設置在吸管的上端口處,連桿的一端與空氣閥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手柄固定連接,連桿的中部與吸管之間固定一支桿,連桿的前部與吸管之間固定一彈簧,吸管的下端與儲罐的上端固定連接,儲罐的下端與吸嘴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方便實用等優點,可專用于各類浴池的水下排污,也可延伸用于各酒店、飯店的魚池、魚缸的水下排污。
文檔編號E03C1/12GK2439475SQ00212878
公開日2001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7日
發明者唐永清, 樊文新, 王奎祥 申請人:唐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