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蓋及烹飪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上蓋及烹飪器具,其中,上蓋包括:玻璃面蓋,所述玻璃面蓋上形成有透明視窗區域;內蓋,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下方,所述內蓋對應所述透明視窗區域位置連接有透明內蓋,所述透明內蓋與玻璃面蓋之間通過密封件密封連接,形成密封腔體;發熱件,設置在所述密封腔體內。本方案中,密封腔體可防止透明內蓋及透明視窗區域發生凝露問題,這樣便可保在產品加熱、不加熱時,用戶都可通過透明區域看清鍋內情況,避免開蓋帶來的熱量浪費和安全隱患。且烹飪器具烹飪食物時,發熱件也在密封腔體內進行加熱,使透明內蓋的溫度接近甚至高于鍋內溫度,使得透明內蓋上更不易發生凝露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透明區域是透視效果。
【專利說明】
上蓋及烹飪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上蓋,及具有該上蓋的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0002]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烹飪器具的上蓋都不是透明的,為了了解烹飪材料的狀態,消費者需要在蒸煮過程中打開上蓋,這不但耗費熱量,用戶還容易被水蒸氣湯傷,存在安全隱患。相關技術中,部分產品上蓋上設置有透明視窗,不加熱時,通過透明視窗確實能清楚看到內鍋里材料狀態,但加熱一段時間后,由于透明視窗與外界接觸,導致透明視窗與鍋內溫差大,鍋內水蒸氣在透明視窗內表面遇冷會凝結成水珠,導致用戶無法通過透明視窗看清鍋內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至少之一。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蓋。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烹飪器具,包括上述上蓋。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第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蓋,用于烹飪器具,包括:玻璃面蓋,所述玻璃面蓋上形成有透明視窗區域;內蓋,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下方,所述內蓋對應所述透明視窗區域位置連接有透明內蓋,所述透明內蓋與玻璃面蓋之間通過密封件密封連接,形成密封腔體;發熱件,設置在所述密封腔體內。
[0007]該方案中,上蓋包括成型有透明視窗區域的面蓋和連接有透明內蓋的內蓋,其中面蓋由整塊玻璃板制成,這樣產品成本較低,且透明視窗區域不需要額外加工,產品的生產工藝簡單。透明視窗區域、密封件及透明內蓋圍成密封腔體,產品加熱時,密封腔體可防止透明內蓋與外界換熱,使透明內蓋的溫度與鍋內溫度相近,避免鍋內蒸汽接觸透明內蓋后在透明內蓋上凝結成水珠,且透明內蓋與玻璃面蓋之間通過密封件密封連接可防止鍋內水蒸氣與透明視窗區域接觸,因此透明視窗區域上也不會凝結水珠,這樣便可保證透明視窗區域和透明內蓋在產品加熱、不加熱時都具有良好的透明效果,從而使用戶可通過透明區域看清鍋內情況,避免開蓋帶來的熱量浪費和安全隱患。并且密封腔體內還安裝有發熱件,烹飪器具烹飪食物時,發熱件也在密封腔體內進行加熱,使透明內蓋的溫度接近甚至高于鍋內溫度,使得透明內蓋上更不易發生凝露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透明區域是透視效果。此夕卜,密封腔體還可防止鍋內熱量由透明區域向外流失,可提升產品的加熱效率和保溫效果。
[000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和所述透明內蓋均呈平板狀。
[0009]現有烹飪器具的上蓋通常成弧形,這樣會增大了上蓋的厚度,使產品的體積變大。而本方案中玻璃面蓋和透明內蓋均呈平板狀,這樣設計減小了上蓋的厚度,使上蓋變得纖薄美觀,從而使烹飪器具變得精致小巧。
[001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上安裝有貫穿所述透明視窗區域的蒸汽閥蓋,且所述蒸汽閥蓋與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蓋上設置有蒸汽出口,所述透明內蓋上安裝有貫穿所述透明內蓋的蒸汽閥座,且所述蒸汽閥座與所述透明內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座內設置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蒸汽出口連接。
[0011]現有烹飪器具的上蓋設置有裝飾片、外蓋、內蓋、保溫座板和活動蓋板五個部件,這增加了上蓋的厚度和重量,而本方案提供的上蓋由玻璃面蓋、連接有透明內蓋的內蓋和蒸汽閥組件(蒸汽閥蓋和蒸汽閥座)構成,其中,蒸汽閥蓋和蒸汽閥座分別貫穿玻璃面蓋和透明內蓋設置,這樣設計使上蓋結構更為緊湊,降低了上蓋的厚度,減輕了上蓋的重量,從而降低了上蓋在運動過程中的慣性力,避免開蓋時因上蓋慣性力過大導致烹飪器具振動致使鍋內食物的濺出的問題發生。
[0012]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透明內蓋的距離在4mm?1mm的范圍內,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內蓋的上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在6mm?12mm的范圍內。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蒸汽閥蓋的上表面最高點到所述蒸汽閥座的下表面最低點的距離在1mm?16mm范的圍內。
[0014]其中,蒸汽閥蓋的上表面最高點即為上蓋的最高點,蒸汽閥座下表面的最低點即為上蓋的最低點,因此蒸汽閥蓋的上表面最高點到蒸汽閥座下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為上蓋的最大厚度。
[0015]本方案縮小了玻璃面蓋與透明內蓋的距離及玻璃面蓋與內蓋的距離,使上蓋結構更緊湊,從而降低上蓋厚度。通過將玻璃面蓋與透明內蓋的距離縮短至4mm?1mm的范圍內,并將玻璃面蓋與內蓋的距離縮短至6mm?12mm的范圍內,可將上蓋的最大厚度縮小到1mm?16mm的范圍內,使本方案提供的上蓋的厚度只有現有技術中上蓋厚度的一半左右,可以稱得上是超薄上蓋。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透明內蓋的距離為7_,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內蓋的上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為9mm,所述蒸汽閥蓋的上表面最高點到所述蒸汽閥座下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為13mm。
[0017]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發熱件到所述玻璃面蓋的距離不小于3mm。
[0018]發熱件到所述玻璃面蓋的距離不小于3mm,可避免玻璃面蓋在發熱件加熱作用下溫度升的過高,以防止用戶被玻璃面蓋燙傷。
[0019]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可選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壓環,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和所述透明內蓋之間,所述壓環上部設有環形槽;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環形槽內,并通過擠壓干涉分別與所述壓環和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密封環,安裝在所述壓環下方,并通過擠壓干涉分別與所述壓環和所述透明內蓋密封連接,且所述密封環下部成型有可與所述烹飪器具的內鍋的鍋口抵觸的密封筋。
[0020]該密封方式密封效果好,在保證密封腔體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同時,還可通過密封筋使內鍋與上蓋密封連接,且零件的結構簡單,易于生產裝配。
[0021]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可選地,所述蒸汽閥蓋通過第二密封圈與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座通過第三密封圈與所述透明內蓋密封連接。
[0022]該方案中,蒸汽閥蓋與玻璃面蓋的連接部位和蒸汽閥座與透明內蓋的連接部位分別通過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進行密封,這種密封方式簡單可靠。
[0023]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除所述透明視窗區域以外的區域上設置有遮蓋層。
[0024]該方案中,在玻璃面蓋上設置遮蓋層,遮擋透明視窗區域以外的區域,使用戶看不到上蓋內的其他零件及上蓋的內部結構,從而使產品看上去更加的整潔美觀。
[0025]其中,遮蓋層優選不透明涂層。
[0026]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可選地,所述透明內蓋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或具有加熱功能的透明加熱板。
[0027]透明玻璃板和透明塑料板的透明效果好,且價格低,透明內蓋選用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可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透明內蓋選用具有加熱功能的透明加熱板,烹飪器具烹飪食物時,透明加熱板也進行加熱,使透明加熱板的溫度接近甚至高于鍋內溫度,使得透明內蓋上更不易發生凝露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透明區域是透視效果。
[0028]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包括:外鍋;內鍋,安裝在所述外鍋內;如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上蓋,所述上蓋與所述外鍋蓋合時,所述透明區域位于所述內鍋的鍋口上方。
[0029]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上蓋,因此該烹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上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0030]具體地,所述烹飪器具包括電飯煲、電壓力鍋等。
[0031]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32]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4]圖2是圖1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5]圖3是圖1中所示烹飪器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6]其中,圖1至圖3中的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0037]I玻璃面蓋,11透明視窗區域,12蒸汽閥蓋,2內蓋,21透明內蓋,22蒸汽閥座,3密封腔體,4密封件,41壓環,42第一密封圈,43密封環,431密封筋,5外鍋,6內鍋。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9]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40]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蓋,用于烹飪器具,包括:玻璃面蓋,所述玻璃面蓋上形成有透明視窗區域11;內蓋2,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I下方,所述內蓋2對應所述透明視窗區域11位置連接有透明內蓋21,所述透明內蓋21與玻璃面蓋之間通過密封件4密封連接,形成密封腔體3;發熱件,設置在所述密封腔體3內。
[0041]該方案中,上蓋包括成型有透明視窗區域11的面蓋和連接有透明內蓋21的內蓋2,其中面蓋由整塊玻璃板制成,這樣產品成本較低,且透明視窗區域11不需要額外加工,產品的生產工藝簡單。透明視窗區域11、密封件4及透明內蓋21圍成密封腔體3,產品加熱時,密封腔體3可防止透明內蓋21與外界換熱,使透明內蓋21的溫度與鍋內溫度相近,避免鍋內蒸汽接觸透明內蓋21后在透明內蓋21上凝結成水珠,且透明內蓋21與玻璃面蓋之間通過密封件4密封連接可防止鍋內水蒸氣與透明視窗區域11接觸,因此透明視窗區域11上也不會凝結水珠,這樣便可保證透明視窗區域11和透明內蓋21在產品加熱、不加熱時都具有良好的透明效果,從而使用戶可通過透明區域看清鍋內情況,避免開蓋帶來的熱量浪費和安全隱患。并且密封腔體3內還安裝有發熱件,烹飪器具烹飪食物時,發熱件也在密封腔體3內進行加熱,使透明內蓋21的溫度接近甚至高于鍋內溫度,使得透明內蓋21上更不易發生凝露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透明區域是透視效果。此外,密封腔體3還可防止鍋內熱量由透明區域向外流失,可提升產品的加熱效率和保溫效果。
[0042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和所述透明內蓋21均呈平板狀。
[0043]現有烹飪器具的上蓋通常成弧形,這樣會增大了上蓋的厚度,使產品的體積變大。而本方案中玻璃面蓋和透明內蓋21均呈平板狀,這樣設計減小了上蓋的厚度,使上蓋變得纖薄美觀,從而使烹飪器具變得精致小巧。
[0044]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上安裝有貫穿所述透明視窗區域11的蒸汽閥蓋12,且所述蒸汽閥蓋12與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蓋12上設置有蒸汽出口,所述透明內蓋21上安裝有貫穿所述透明內蓋21的蒸汽閥座22,且所述蒸汽閥座22與所述透明內蓋21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座22內設置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蒸汽出口連接。
[0045]現有烹飪器具的上蓋設置有裝飾片、外蓋、內蓋、保溫座板和活動蓋板五個部件,這增加了上蓋的厚度和重量,而本方案提供的上蓋由玻璃面蓋1、連接有透明內蓋21的內蓋2和蒸汽閥組件(蒸汽閥蓋12和蒸汽閥座22)構成,其中,蒸汽閥蓋12和蒸汽閥座22分別貫穿玻璃面蓋I和透明內蓋21設置,這樣設計使上蓋結構更為緊湊,降低了上蓋的厚度,減輕了上蓋的重量,從而降低了上蓋在運動過程中的慣性力,避免開蓋時因上蓋慣性力過大導致烹飪器具振動致使鍋內食物的濺出的問題發生。
[0046]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透明內蓋21的距離在4mm?1mm的范圍內,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內蓋2的上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在6mm?12mm的范圍內。
[004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蒸汽閥蓋12的上表面最高點到所述蒸汽閥座22的下表面最低點的距離在1mm?16mm范的圍內。
[0048]其中,蒸汽閥蓋12的上表面最高點即為上蓋的最高點,蒸汽閥座22下表面的最低點即為上蓋的最低點,因此蒸汽閥蓋12的上表面最高點到蒸汽閥座22下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為上蓋的最大厚度。
[0049]本方案縮小了玻璃面蓋與透明內蓋21的距離及玻璃面蓋與內蓋2的距離,使上蓋結構更緊湊,從而降低上蓋厚度。通過將玻璃面蓋與透明內蓋21的距離縮短至4mm?1mm的范圍內,并將玻璃面蓋與內蓋2的距離縮短至6mm?12mm的范圍內,可將上蓋的最大厚度縮小到1mm?16mm的范圍內,使本方案提供的上蓋的厚度只有現有技術中上蓋厚度的一半左右,可以稱得上是超薄上蓋。
[005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透明內蓋21的距離為7mm,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內蓋2的上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為9mm,所述蒸汽閥蓋12的上表面最高點到所述蒸汽閥座22下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為13mm。
[0051]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發熱件到所述玻璃面蓋I的距離不小于3mm。
[0052]發熱件到所述玻璃面蓋I的距離不小于3mm,可避免玻璃面蓋I在發熱件加熱作用下溫度升的過高,以防止用戶被玻璃面蓋I燙傷。
[0053]如圖2所示,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可選地,所述密封件4包括:壓環41,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I和所述透明內蓋21之間,所述壓環41上部設有環形槽;第一密封圈42,位于所述環形槽內,并通過擠壓干涉分別與所述壓環41和所述玻璃面蓋I密封連接;密封環43,安裝在所述壓環41下方,并通過擠壓干涉分別與所述壓環41和所述透明內蓋21密封連接,且所述密封環43下部成型有可與所述烹飪器具的內鍋6的鍋口抵觸的密封筋431。
[0054]該密封方式密封效果好,在保證密封腔體3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同時,還可通過密封筋431使內鍋6與上蓋密封連接,且零件的結構簡單,易于生產裝配。
[0055]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可選地,所述蒸汽閥蓋12通過第二密封圈與所述玻璃面蓋I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座22通過第三密封圈與所述透明內蓋21密封連接。
[0056]該方案中,蒸汽閥蓋12與玻璃面蓋I的連接部位和蒸汽閥座22與透明內蓋21的連接部位分別通過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進行密封,這種密封方式簡單可靠。
[0057]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玻璃面蓋I除所述透明視窗區域11以外的區域上設置有遮蓋層。
[0058]該方案中,在玻璃面蓋I上設置遮蓋層,遮擋透明視窗區域11以外的區域,使用戶看不到上蓋內的其他零件及上蓋的內部結構,從而使產品看上去更加的整潔美觀。
[0059]其中,遮蓋層優選不透明涂層。
[006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可選地,所述透明內蓋21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或具有加熱功能的透明加熱板。
[0061]透明玻璃板和透明塑料板的透明效果好,且價格低,透明內蓋21選用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可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透明內蓋21選用具有加熱功能的透明加熱板,烹飪器具烹飪食物時,透明加熱板也進行加熱,使透明加熱板的溫度接近甚至高于鍋內溫度,使得透明內蓋21上更不易發生凝露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透明區域是透視效果。
[006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包括:外鍋5;內鍋6,安裝在所述外鍋5內;如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上蓋,所述上蓋與所述外鍋5蓋合時,所述透明區域位于所述內鍋6的鍋口上方。
[0063]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上蓋,因此該烹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上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0064]具體地,所述烹飪器具包括電飯煲、電壓力鍋等。
[0065]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66]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6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上蓋,用于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面蓋,所述玻璃面蓋上形成有透明視窗區域; 內蓋,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下方,所述內蓋對應所述透明視窗區域位置連接有透明內蓋,所述透明內蓋與玻璃面蓋之間通過密封件密封連接,形成密封腔體; 發熱件,設置在所述密封腔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面蓋和所述透明內蓋均呈平板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面蓋上安裝有貫穿所述透明視窗區域的蒸汽閥蓋,且所述蒸汽閥蓋與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蓋上設置有蒸汽出口,所述透明內蓋上安裝有貫穿所述透明內蓋的蒸汽閥座,且所述蒸汽閥座與所述透明內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座內設置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蒸汽出口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透明內蓋的距離在4mm?1mm的范圍內,所述玻璃面蓋到所述內蓋的上表面的最低點的距離在6mm?12mm的范圍內。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閥蓋的上表面最高點到所述蒸汽閥座的下表面最低點的距離在I Omm?16mm的范圍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熱件到所述玻璃面蓋的距離不小于3m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 壓環,安裝在所述玻璃面蓋和所述透明內蓋之間,所述壓環上部設有環形槽; 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環形槽內,并通過擠壓干涉分別與所述壓環和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 密封環,安裝在所述壓環下方,并通過擠壓干涉分別與所述壓環和所述透明內蓋密封連接,且所述密封環下部成型有可與所述烹飪器具的內鍋的鍋口抵觸的密封筋。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閥蓋通過第二密封圈與所述玻璃面蓋密封連接,所述蒸汽閥座通過第三密封圈與所述透明內蓋密封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上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面蓋除所述透明視窗區域以外的區域上設置有遮蓋層。10.一種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鍋; 內鍋,安裝在所述外鍋內; 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上蓋,所述上蓋與所述外鍋蓋合時,所述透明區域位于所述內鍋的鍋口上方。
【文檔編號】A47J36/38GK205658784SQ201620427851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0日
【發明人】黃韋銘, 林毅, 龔圓杰, 詹興, 梁志佳, 羅志曉, 李新宇, 羊小亮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區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