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飯煲改進結構,包括外鍋、中層、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中層具有中層腔、且底部設置有開口,導熱托盤設置在中層腔下部,內膽設置在中層、并伸延入中層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發熱體包括PTC發熱件和壓片,壓片設置在PTC發熱件底部,且PTC發熱件通過壓片被壓固在導熱托盤底壁,PTC發熱件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此款電飯煲改進結構,通過增設中層,將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直接設置在保溫效果較好的中層內,其熱量不易散失,熱效率高;而且,PTC發熱件通過壓片被壓固在導熱托盤底壁,PTC發熱件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使作為熱源的PTC發熱件直接將熱量傳遞給內膽底壁,其熱損耗小,熱效率高,而且,結構簡單、合理,實施容易。
【專利說明】
電飯煲改進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飯煲,特別是一種電飯煲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飯煲,如:微型電飯煲,S卩:迷你電飯煲,包括外鍋、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內膽設置在導熱盤上,PTC發熱體設置在導熱托盤底部,PTC發熱體包括導熱外殼和PTC發熱體,PTC發熱體被壓固在導熱外殼內,導熱外殼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上述傳統結構的電飯煲,存在以下不足之處:(I)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直接設置在外鍋內,熱量容易散失,影響熱效率;(2)PTC發熱件作為熱源,被包裹在導熱外殼內,再通過導熱外殼將熱量傳遞給內膽,即:熱量并非直接傳遞給內膽,造成一定的熱損耗,熱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保溫效果好、且PTC發熱件直接與內膽接觸,明顯提高熱效率的電飯煲改進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電飯煲改進結構,包括外鍋、中層、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中層具有中層腔、且底部設置有開口,導熱托盤設置在中層腔下部,內膽設置在中層、并伸延入中層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發熱體包括PTC發熱件和壓片,壓片設置在PTC發熱件底部,且PTC發熱件通過壓片被壓固在導熱托盤底壁,PTC發熱件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此款電飯煲改進結構,通過增設中層,將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直接設置在保溫效果較好的中層內,其熱量不易散失,熱效率高;而且,PTC發熱件通過壓片被壓固在導熱托盤底壁,PTC發熱件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使作為熱源的PTC發熱件直接將熱量傳遞給內膽底壁,其熱損耗小,熱效率高,而且,結構簡單、合理,實施容易。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
[0007]作為更具體之方案,所述壓片上設置有凹槽,PTC發熱件置于凹槽內,且PTC發熱件的上表面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凹槽的設置既方便PTC發熱件的安置,又保證PTC發熱件與內膽底壁保持良好、穩定的接觸。
[0008]作為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壓片上設置有兩個或以上的凹槽,每個凹槽內設置有PTC發熱件,相鄰的兩個凹槽之間存有一定距離。
[0009]為使中層、壓片和導熱托盤能穩定、牢固地連接在一起,中層、壓片和導熱托盤由支撐組件連接在一起。
[0010]作為更具體的方案,所述支撐組件包括支撐件和螺母,支撐件由下往上分別穿過中層底壁、壓片和導熱托盤,螺母螺接在支撐件上,將中層底壁、壓片和導熱托盤一起限定在支撐件上。
[0011]所述支撐件為支撐桿,壓片與中層底壁之間的支撐桿上還設置有彈性件,以使三者之間富有彈性。
[0012]其中,所述彈性件可以為硅膠或彈簧,硅膠或彈簧的上端與壓片相抵。
[0013]作為電腦式的電飯煲,所述壓片和導熱托盤上開有傳感器通孔,傳感器穿過壓片和導熱托盤上的通孔與內膽底壁相近或相抵;也就是說,微電腦式的電飯煲,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監控內膽的溫度數據,以供單片機(電腦芯片)控制。
[0014]作為機械式的電飯煲,還包括有溫控器,溫控器穿過壓片底部的通孔9,與導熱托盤底壁相近或相抵,過熱則直接斷電保護,實現機械控溫。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I)此款電飯煲改進結構,通過增設中層,將內膽、導熱托盤和PTC發熱體直接設置在保溫效果較好的中層內,其熱量不易散失,熱效率高;而且,PTC發熱件通過壓片被壓固在導熱托盤底壁,PTC發熱件與導熱托盤底壁接觸,使作為熱源的PTC發熱件直接將熱量傳遞給內膽底壁,其熱損耗小,熱效率高,而且,結構簡單、合理,實施容易。
[0017](2)再有,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既適合機械式電飯煲使用,又可應用在微電腦型的電飯煲上使用。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為微電腦式電飯煲改進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導熱托盤、PTC發熱體和局部中層之間的示意圖。
[0020]圖3為圖2的另一實施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2]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電飯煲改進結構,本實施例中為微電腦式控制式的電飯煲,它包括外鍋1、中層2、內膽3、導熱托盤4和PTC發熱體5,中層2具有中層腔21、且底部設置有開口,導熱托盤4設置在中層腔21下部,內膽3設置在中層2、并伸延入中層腔21內,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發熱體5包括PTC發熱件51和壓片52,壓片52設置在PTC發熱件51底部,且PTC發熱件51通過壓片52被壓固在導熱托盤4底壁,PTC發熱件51與導熱托盤4底壁接觸。
[0023]圖中所示,所述壓片52上設置有凹槽6,PTC發熱件51置于凹槽6內,且PTC發熱件51的上表面與導熱托盤4底壁接觸;其中,壓片52上設置有兩個或以上的凹槽6,每個凹槽6內設置有PTC發熱件51,相鄰的兩個凹槽6之間存有一定距離。
[0024]它還包括有支撐組件7,支撐組件7將中層2、壓片52和導熱托盤4連接在一起;所述支撐組件7包括支撐件71和螺母72,支撐件71由下往上分別穿過中層2底壁、壓片52和導熱托盤4,螺母72螺接在支撐件71上,將中層2底壁、壓片52和導熱托盤4 一起限定在支撐件71上;支撐件71為支撐桿,壓片52與中層2底壁之間的支撐桿上還設置有彈性件8。
[0025]所述彈性件8為硅膠或彈簧,硅膠或彈簧的上端與壓片52相抵。
[0026]作為微電腦型的電飯煲,所述壓片52和導熱托盤4上開有傳感器通孔9,傳感器10穿過壓片52和導熱托盤4上的傳感器通孔9與內膽3底壁相近或相抵。
[0027]實施例二:見圖3所示,作為機械型的電飯煲,其結構與上述實施例一相近似,不同之處僅為,它包括有溫控器11,溫控器11穿過壓片52底部的通孔9,與導熱托盤4底壁相近或相抵
[0028]此款電飯煲改進結構,通過增設中層2,將內膽3、導熱托盤4和PTC發熱體5直接設置在保溫效果較好的中層2內,其熱量不易散失,熱效率高;而且,PTC發熱件51通過壓片52被壓固在導熱托盤4底壁,PTC發熱件51與導熱托盤4底壁接觸,使作為熱源的PTC發熱件51直接將熱量傳遞給內膽3底壁,其熱損耗小,熱效率高,而且,結構簡單、合理,實施容易。
[0029]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電飯煲改進結構,包括外鍋(I)、中層(2)、內膽(3)、導熱托盤(4)和PTC發熱體(5),中層(2)具有中層腔(21)、且底部設置有開口,導熱托盤(4)設置在中層腔(21)下部,內膽(3)設置在中層(2)、并置于中層腔(21)內,其特征是,所述PTC發熱體(5)包括PTC發熱件(51)和壓片(52),壓片(52)設置在PTC發熱件(51)底部,且PTC發熱件(51)通過壓片(52)被壓固在導熱托盤(4)底壁,PTC發熱件(51)與導熱托盤(4)底壁接觸;還包括有支撐組件(7),支撐組件(7)將中層(2)、壓片(52)和導熱托盤(4)連接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壓片(52)上設置有凹槽(6),PTC發熱件(51)置于凹槽(6)內,且PTC發熱件(51)的上表面與導熱托盤(4)底壁接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壓片(52)上設置有兩個或以上的凹槽(6),每個凹槽(6)內設置有PTC發熱件(51),相鄰的兩個凹槽(6)之間存有一定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支撐組件(7)包括支撐件(71)和螺母(72),支撐件(71)由下往上分別穿過中層(2)底壁、壓片(52)和導熱托盤(4),螺母(72)螺接在支撐件(71)上,將中層(2)底壁、壓片(52)和導熱托盤(4) 一起限定在支撐件(71)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支撐件(71)為支撐桿,壓片(52)與中層(2)底壁之間的支撐桿上還設置有彈性件(8)。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彈性件(8)為硅膠或彈簧,硅膠或彈簧的上端與壓片(52)相抵。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壓片(52)和導熱托盤(4)上開有傳感器通孔(9),傳感器(10)穿過壓片(52)和導熱托盤(4)上的傳感器通孔(9)與內膽(3)底壁相近或相抵。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電飯煲改進結構,其特征是,還包括有溫控器(11),溫控器(11)穿過壓片(52)底部的通孔(9),與導熱托盤(4)底壁相近或相抵。
【文檔編號】A47J36/24GK205625564SQ201620020359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1日
【發明人】何志雄
【申請人】何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