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本實用新型包括鍋主體、下發熱管、底盤、鍋主體上的出汽口和進水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控器,所述下發熱管的發熱主體與底盤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底盤設有朝發熱主體的方向凹陷的凹陷位,所述溫控器設于凹陷位上。
【專利說明】
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熱鍋,尤其涉及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與底盤相隔較遠,位于底盤上的溫控器對下發熱管的感溫不夠靈敏,容易導致下發熱管溫度過高卻不斷電,既耗電又存在安全隱患;下發熱管和底盤間距設置得太小或者因長久使用下發熱管位置下移,下發熱管和底盤之間就容易形成水垢,使得下發熱管散熱不均勻而燒毀,降低發熱鍋使用壽命,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們研制了一種改進的靈敏感溫發熱鍋。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有效解決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與底盤相隔較遠,導致的位于底盤上的溫控器對下發熱管的感溫不夠靈敏、容易導致下發熱管溫度過高卻不斷電、既耗電又存在安全隱患;有效解決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和底盤間距設置得太小或者因長久使用下發熱管位置下移,導致的下發熱管和底盤之間形成水垢、下發熱管散熱不均勻而燒毀、降低發熱鍋使用壽命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包括鍋主體1、下發熱管2、底盤3、鍋主體I上的出汽口 4和進水口 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控器6,所述下發熱管2的發熱主體21與底盤3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底盤3設有朝發熱主體21的方向凹陷的凹陷位31,所述溫控器6設于凹陷位31上。
[0005]還設有支架7,該支架7限制下發熱管2不能向下移動。
[0006]所述支架7還限制下發熱管2不能向上移動。
[0007]所述支架7設有位于發熱主體21下方的承托部71。
[0008]所述承托部71向上延伸出延伸部72,該延伸部72設有從側面容納發熱主體21邊緣的開口 73。
[0009]所述支架7為片狀,下發熱管2與支架7的邊緣接觸。
[0010]還包括位于下發熱管2上方的上發熱管8。
[0011]所述凹陷位31的凸起面頂部與下發熱管2緊密貼合。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該靈敏感溫發熱鍋包括鍋主體、下發熱管、底盤、鍋主體上的出汽口和進水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控器,所述下發熱管的發熱主體與底盤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底盤設有朝發熱主體的方向凹陷的凹陷位,所述溫控器設于凹陷位上,由于溫控器距離下發熱管距離較近,下發熱管就無需與底盤保持近距離也能實現溫控器靈敏感溫,且凹陷位面積小,水垢少,下發熱管散熱均勻,發熱鍋使用壽命長。還設有支架,該支架限制下發熱管不能向下移動,以確保發熱主體位置不會因長期使用而發生下移。所述支架還限制下發熱管不能向上移動,進一步限定發熱主體的位置,使得發熱主體既在較佳的不積垢的位置,又在溫控器感溫較佳的位置。所述支架設有位于發熱主體下方的承托部,便于承托發熱主體,使得對發熱主體的位置限定更有保障。所述承托部向上延伸出延伸部,該延伸部設有從側面容納發熱主體邊緣的開口,容易固定支架和發熱主體的相對位置。所述支架為片狀,下發熱管與支架的邊緣接觸,減小下發熱管與支架之間的接觸面,從而降低積垢。所述凹陷位的凸起面頂部與下發熱管緊密貼合,使得溫控器能更加直接地感知下發熱管的溫度,增加溫控器的靈敏度,且下發熱管與凹陷位接觸面積小,局部的溫度差別幾乎不影響發熱效果,且積垢更少。這樣能有效解決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與底盤相隔較遠,導致的位于底盤上的溫控器對下發熱管的感溫不夠靈敏、容易導致下發熱管溫度過高卻不斷電、既耗電又存在安全隱患;有效解決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和底盤間距設置得太小或者因長久使用下發熱管位置下移,導致的下發熱管和底盤之間形成水垢、下發熱管散熱不均勻而燒毀、降低發熱鍋使用壽命的問題,并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耐用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視角剖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架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參見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鍋主體1、下發熱管2、底盤3、鍋主體I上的出汽口4和進水口 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控器6,所述下發熱管2的發熱主體21與底盤3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底盤3設有朝發熱主體21的方向凹陷的凹陷位31,所述溫控器6設于凹陷位31上,由于溫控器6距離下發熱管2距離較近,下發熱管2就無需與底盤3保持近距離也能實現溫控器6靈敏感溫,且凹陷位31面積小,水垢少,下發熱管散熱均勻,發熱鍋使用壽命長。
[0019]還設有支架7,該支架7限制下發熱管2不能向下移動,以確保發熱主體21位置不會因長期使用而發生下移。
[0020]所述支架7還限制下發熱管2不能向上移動,進一步限定發熱主體21的位置,使得發熱主體21既在較佳的不積垢的位置,又在溫控器6感溫較佳的位置。
[0021 ]所述支架7設有位于發熱主體21下方的承托部71,便于承托發熱主體21,使得對發熱主體21的位置限定更有保障。
[0022]所述承托部71向上延伸出延伸部72,該延伸部72設有從側面容納發熱主體21邊緣的開口 73,容易固定支架7和發熱主體21的相對位置。
[0023]所述支架7為片狀,下發熱管2與支架7的邊緣接觸,減小下發熱管2與支架7之間的接觸面,從而降低積垢。
[0024]所述凹陷位31的凸起面頂部與下發熱管2緊密貼合,使得溫控器6能更加直接地感知下發熱管2的溫度,增加溫控器6的靈敏度,且下發熱管2與凹陷位31接觸面積小,局部的溫度差別幾乎不影響發熱效果,且積垢更少。
[0025]這樣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耐用,能有效解決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與底盤相隔較遠,導致的位于底盤上的溫控器對下發熱管的感溫不夠靈敏、容易導致下發熱管溫度過高卻不斷電、既耗電又存在安全隱患;有效解決傳統發熱鍋的下發熱管和底盤間距設置得太小或者因長久使用下發熱管位置下移,導致的下發熱管和底盤之間形成水垢、下發熱管散熱不均勻而燒毀、降低發熱鍋使用壽命的問題。
[0026]通過上述的結構和原理的描述,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采用本領域公知技術的改進和替代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靈敏感溫發熱鍋,包括鍋主體(I)、下發熱管(2)、底盤(3)、鍋主體(I)上的出汽口(4)和進水口(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控器(6),所述下發熱管(2)的發熱主體(21)與底盤(3)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底盤(3)設有朝發熱主體(21)的方向凹陷的凹陷位(31),所述溫控器(6)設于凹陷位(31)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還設有支架(7),該支架(7)限制下發熱管(2)不能向下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還限制下發熱管(2)不能向上移動。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設有位于發熱主體(21)下方的承托部(71)。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設有位于發熱主體(21)下方的承托部(7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71)向上延伸出延伸部(72),該延伸部(72)設有從側面容納發熱主體(21)邊緣的開口(73)。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為片狀,下發熱管(2)與支架(7)的邊緣接觸。8.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下發熱管(2)上方的上發熱管(8)。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下發熱管(2)上方的上發熱管(8)。10.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靈敏感溫發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位(31)的凸起面頂部與下發熱管(2)緊密貼合。
【文檔編號】A47J36/24GK205433286SQ201521120592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發明人】譚仲勤
【申請人】譚仲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