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咖啡壺,具體涉及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
【背景技術】
[0002]咖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愛的飲品,為了更方便的飲用咖啡,很多家庭都準備了咖啡壺來專門加熱咖啡。各種咖啡壺,特別是滴漏咖啡壺具有價格便宜、簡單實用的特點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現有的單發熱管加熱的咖啡機,通常釀造好的咖啡溫度是80度左右,很難達到國家技術標準要求的在正常的煲咖啡過程中90%時間里咖啡籃內的溫度需在92?96度之間的要求,影響咖啡口感。
[0003]為此,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 102987924 A公開了一種咖啡機,其中咖啡籃外部設有二次加熱組件,二次加熱組件中的發熱盤與咖啡籃底接觸傳遞熱量,通過加熱咖啡籃外圍進一步加熱咖啡,但是這種結構屬于對已經通過噴灑形成的口感不佳的咖啡進行二次加熱,由于咖啡的口感與直接噴淋的熱水溫度有直接關系,雖然二次加熱可以相對提高溫度,但是還是會影響部分口感,而且結構和程序復雜,增加成本,二次加熱的溫度控制不夠智能化。
[0004]針對上述技術存在的問題,需要提供一種可直接達到噴淋咖啡粉需要的溫度進而提高咖啡口感的咖啡壺。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咖啡壺很難直接達到噴淋咖啡粉需要的溫度進而影響咖啡口感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包括壺體、水箱、發灑、濾網組件、控制單元和加熱所述水箱出水的第一發熱管組件,
[0007]還包括第二發熱管組件,所述第二發熱管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水箱上部的發熱管和用于控制所述發熱管加熱的溫度控制器;
[0008]所述發熱管設置在發熱盤上,所述發熱盤與所述水箱之間設有可傳遞熱量的隔熱圈;
[0009]所述溫度控制器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具有以下優點:通過控制單元設定噴灑咖啡粉需要的溫度,并將該溫度傳遞給溫度控制器,控制第一發熱組件和第二發熱組件的開啟和關閉,在煮咖啡的過程中,控制單元控制第二發熱管組件加熱到一定時間后,第一發熱管組件自動加熱,水到達第二發熱管組件時就會對水第二次加熱提高水的溫度,即第二發熱管組件將熱量傳遞給水和發熱盤,然后發熱盤將熱量傳遞給濾網組件,從而提高咖啡的溫度,結構簡單,保證直接噴灑到咖啡粉上的水溫度已經達到需求的溫度,大大提高了咖啡的口感。
[001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隔熱圈固定在所述水箱上,所述發熱管通過壓條與所述隔熱圈固定,所述隔熱圈與所述發熱盤之間裝有密封圈。這種結構保證了發熱管與發熱盤直接接觸,方便將發熱管的熱量通過發熱盤傳遞給濾網組件,隔熱圈起到了固定發熱盤的作用,同時避免了熱量的大量流失。
[001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發灑固定在所述發熱盤上,且與所述水箱出口之間通過彎頭連接,所述彎頭上裝有溫度感應器,所述溫度感應器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溫度感應器設置在水箱與發灑的連接處,可以精確檢測到流向發灑的水流的溫度,進而和控制單元結合可以實現噴淋咖啡粉需要的溫度,控制精度高。
[001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發熱管包括型材鋁管、密封物件、冷針和鎂粉填充物,所述型材鋁管包括上下并排設置的過水腔和加熱腔,所述過水腔接通所述出水管,所述加熱腔內裝有發熱絲。這種結構的發熱管可以同時實現加熱和供水流通過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使水流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加熱,另一方面加熱腔還可以將溫度傳遞給下面直接接觸的發熱盤,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0014]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溫度感應器為熱敏電阻。熱敏電阻具有對溫度靈敏的感知能力,提尚檢測的精確性。
[001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濾網組件內置于咖啡籃內,包括漏斗和設置在所述漏斗內的濾網,所述發灑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濾網組件的上方。這種結構發灑的出水口位于濾網組件的上方,可以將加熱到需要溫度的熱水徑直噴淋到濾網組件內的咖啡粉上,噴淋均勻。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7]圖2為圖1中沿A-A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出詳細說明。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包括壺體(圖上未顯示)、水箱10、發灑20、濾網組件、控制單元和加熱水箱10出水的第一發熱管組件80。水箱10安裝在壺體內,水箱10的出水口連接有發灑20,濾網組件內置于咖啡籃70內,包括漏斗60和設置在漏斗60內的濾網61,發灑20的出水口位于濾網組件的上方,可以將加熱到需要溫度的熱水徑直噴淋到濾網組件內的咖啡粉上,噴淋均勻,噴淋后形成的咖啡儲存在咖啡籃內。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發熱管組件80對水箱10內的水進行加熱,加熱后的水的體積會膨脹而產生壓力,熱水在壓力的作用下向上流經出水管11。
[0020]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第二發熱管組件,第二發熱管組件包括設置在水箱10上部的發熱管40和用于控制發熱管40加熱溫度的溫度控制器43。發熱管40設置在發熱盤50上,發熱盤50與水箱10之間設有隔熱圈51。其中,隔熱圈51固定在水箱10上,發熱管40通過壓條53與隔熱圈51固定,隔熱圈51與發熱盤50之間裝有密封圈52。這種結構保證了發熱管40與發熱盤50直接接觸,方便將發熱管40的熱量通過發熱盤50傳遞給濾網組件,隔熱圈51起到了固定發熱盤50的作用,同時避免了熱量的大量流失。密封圈52起密封作用,防止水汽進入機器內部。
[0021]發熱管40包括型材鋁管、密封物件、冷針和鎂粉填充物,型材鋁管包括上下并排設置的過水腔42和加熱腔41,過水腔42接通出水管11,加熱腔41內裝有發熱絲,提供加熱功效。這種結構的發熱管40可以同時實現加熱和供水流通過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使水流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加熱,另一方面加熱腔41還可以將溫度傳遞給下面直接接觸的發熱盤50,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0022]溫度控制器43設置在發熱管40的一側,溫度控制器43與控制單元連接,并與發熱管40實現串聯,控制發熱管40內的溫度,保障了產品的安全和壽命。
[0023]本實用新型中發灑20固定在發熱盤50上,且與水箱10的出口之間通過彎頭21連接,彎頭21上裝有溫度感應器30,溫度感應器30與控制單元連接。溫度感應器30設置在水箱與發灑的連接處,可以精確檢測到流向發灑的水流的溫度,進而和控制單元結合可以實現噴淋咖啡粉需要的溫度,控制精度高。
[0024]優選的,溫度感應器30采用熱敏電阻,熱敏電阻具有對溫度靈敏的感知能力,提尚檢測的精確性。
[0025]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單元設定噴灑咖啡粉需要的溫度,并將該溫度傳遞給溫度控制器,控制第一發熱組件和第二發熱組件的開啟和關閉,在煮咖啡的過程中,控制單元控制第二發熱管組件加熱到一定時間后,第一發熱管組件自動加熱,水到達第二發熱管組件時就會對水第二次加熱提高水的溫度,即第二發熱管組件將熱量傳遞給水和發熱盤,然后發熱盤將熱量傳遞給濾網組件,從而提高咖啡的溫度,保證直接噴灑到咖啡粉上的水溫度已經達到需求的溫度,大大提高了咖啡的口感。煮水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第一發熱管組件進行保溫40分鐘后自動斷電,第二發熱組件則停止加熱。經過大量實驗證明,在第一發熱管組件和第二發熱管組件以及溫度控制器的結合下,95%時間里咖啡籃內的溫度都能保持在92?96度之間,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具有很強的智能性和靈活性,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0026]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包括壺體、水箱、發灑、濾網組件、控制單元和加熱所述水箱出水的第一發熱管組件,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第二發熱管組件,所述第二發熱管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水箱上部的發熱管和用于控制所述發熱管加熱的溫度控制器; 所述發熱管設置在發熱盤上,所述發熱盤與所述水箱之間設有隔熱圈; 所述溫度控制器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圈固定在所述水箱上,所述發熱管通過壓條與所述隔熱圈固定,所述隔熱圈與所述發熱盤之間裝有密封圈。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灑固定在所述發熱盤上,且與所述水箱出口之間通過彎頭連接,所述彎頭上裝有溫度感應器,所述溫度感應器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管包括型材鋁管、密封物件、冷針和鎂粉填充物,所述型材鋁管包括上下并排設置的過水腔和加熱腔,所述過水腔接通所述出水管,所述加熱腔內裝有發熱絲。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感應器為熱敏電阻。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組件內置于咖啡籃內,包括漏斗和設置在所述漏斗內的濾網,所述發灑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濾網組件的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上下發熱管的咖啡壺,包括壺體、水箱、發灑、濾網組件、控制單元和第一發熱管組件,還包括第二發熱管組件,第二發熱管組件包括設置在水箱上部的發熱管和溫度控制器;發熱管坐落在發熱盤上,發熱盤與水箱之間設有隔熱圈;溫度控制器與控制單元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單元設定噴灑咖啡粉需要的溫度,并將該溫度傳遞給溫度控制器,控制第一發熱組件和第二發熱組件的開啟和關閉,在煮咖啡的過程中,第二發熱管組件加熱一定時間后,第一發熱管組件自動加熱,水到達第二發熱管組件時就會對水第二次加熱提高水的溫度,將熱量傳遞給水和發熱盤,然后發熱盤將熱量傳遞給濾網組件,從而提高咖啡的溫度,提高了咖啡的口感。
【IPC分類】A47G19/14
【公開號】CN205053590
【申請號】CN201520797827
【發明人】郭建剛, 王聯合
【申請人】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