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茶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壺,尤其是能通過減小壺體的厚度,從而便于隨身攜帶的旅行茶壺。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茶壺其壺體為圓柱形結構,由于壺體較厚,因此不便于隨身攜帶。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的茶壺不便于隨身攜帶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旅行茶壺,該旅行茶壺能將壺體設置成扁圓筒形結構,通過減小壺體的厚度,從而便于隨身攜帶。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進水蓋、出水蓋、聯結環、壺體和浸泡籠。壺體為扁圓筒形結構,左右聯結環分別連接在壺體的左右壺面上,在壺體上端面的左側開設有進水口,在進水口上連接有進水蓋。在壺體上端面的右側開設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連接有出水蓋。浸泡籠為圓筒形結構,浸泡籠由網狀材料制成。浸泡籠從壺體的進水口插入壺體中,浸泡籠的上端口與壺體的進水口連接。水壺背帶的左右端頭分別與壺體上的左右聯結環連接。
[0005]泡茶時,將茶葉放入浸泡籠中,再將浸泡籠通過壺體的進水口插入壺體中。開水通過壺體的進水口和浸泡籠灌入壺體中,進水蓋和出水蓋分別連接在壺體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上。飲茶時,開啟出水蓋,即可通過壺體上的出水口飲用壺體內的茶水。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壺體設置成扁圓筒形結構,通過減小壺體的厚度,從而便于隨身攜帶。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09]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0]圖3是圖1的俯視圖。
[0011]圖4是圖1的A-A剖面圖。
[0012]圖5是圖2的B-B剖面圖。
[0013]圖中:1.進水蓋。2.出水蓋。3.聯結環。4.壺體。5.浸泡籠。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在圖1、圖2、圖3、圖4、圖5中,壺體4為扁圓筒形結構,左右聯結環3分別連接在壺體4的左右壺面上,在壺體4上端面的左側開設有進水口,在進水口上連接有進水蓋I。在壺體4上端面的右側開設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連接有出水蓋2。浸泡籠5為圓筒形結構,浸泡籠5由網狀材料制成。浸泡籠5從壺體4的進水口插入壺體4中,浸泡籠5的上端口與壺體4的進水口連接。水壺背帶的左右端頭分別與壺體4上的左右聯結環3連接。
[0015]泡茶時,將茶葉放入浸泡籠5中,再將浸泡籠5通過壺體4的進水口插入壺體4中。開水通過壺體4的進水口和浸泡籠5灌入壺體4中,進水蓋I和出水蓋2分別連接在壺體4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上。飲茶時,開啟出水蓋2,即可通過壺體4上的出水口飲用壺體4內的茶水。
【主權項】
1.一種旅行茶壺,它包括進水蓋、出水蓋、聯結環、壺體和浸泡籠,其特征是:壺體為扁圓筒形結構,左右聯結環分別連接在壺體的左右壺面上,在壺體上端面的左側開設有進水口,在進水口上連接有進水蓋,在壺體上端面的右側開設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連接有出水蓋,浸泡籠為圓筒形結構,浸泡籠從壺體的進水口插入壺體中,浸泡籠的上端口與壺體的進水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茶壺,其特征是:所述的浸泡籠由網狀材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茶壺,其特征是:水壺背帶的左右端頭分別與壺體上的左右聯結環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能通過減小壺體的厚度,從而便于隨身攜帶的旅行茶壺。壺體為扁圓筒形結構,左右聯結環分別連接在壺體的左右壺面上,在壺體上端面的左側開設有進水口,在進水口上連接有進水蓋。在壺體上端面的右側開設有出水口,在出水口上連接有出水蓋。浸泡籠為圓筒形結構,浸泡籠由網狀材料制成。浸泡籠從壺體的進水口插入壺體中,浸泡籠的上端口與壺體的進水口連接。水壺背帶的左右端頭分別與壺體上的左右聯結環連接。泡茶時,將茶葉放入浸泡籠中,再將浸泡籠通過壺體的進水口插入壺體中。開水通過壺體的進水口和浸泡籠灌入壺體中,進水蓋和出水蓋分別連接在壺體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上。飲茶時,開啟出水蓋,即可通過壺體上的出水口飲用壺體內的茶水。
【IPC分類】A47G19-14
【公開號】CN204445139
【申請號】CN201520109759
【發明人】張衛
【申請人】張衛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