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幕墻是建筑物裝飾護圍,像幕布一樣掛在建筑物的墻體上,故又稱為懸掛墻;而幕墻在通風、防雨方面都比較復雜,大大的影響了工程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包括框架、固定機構、幕墻機構、滑槽、扶手、定位條、支撐機構、滑塊;所述框架前端設有凸起,并且凸起與凸起之間設有開槽;所述框架左右兩邊側設有開槽;所述滑槽設有兩塊,并且設于框架左右兩開槽內;所述定位條設有多塊,并且左右對稱設于滑槽內;所述滑塊設有兩塊,分別設于滑槽內;所述滑塊上端設有螺絲孔,所述固定機構與滑塊上端螺絲孔相配合;所述幕墻機構與固定機構相結合;所述支撐機構設于滑塊上端,并且與幕墻機構相連接;所述扶手用于連接左端、右端滑塊。
[0005]優選的,所述幕墻機構包括幕框、幕墻板、緊固件、把手。
[0006]所述幕墻板設于幕框內側;
[0007]所述把手設于幕框下端內側;
[0008]所述緊固件上端為圓形狀,下端左右兩側設有固定板;
[0009]所述上端圓中間為芽孔圓,下端固定板上設有芽孔;
[0010]所述幕墻板上側左右兩面分別設有凹槽面,并且凹槽面上端設有過孔;
[0011]所述緊固件下端固定板通過螺桿與幕框緊固相連。
[0012]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定位桿、墊片。
[0013]優選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滑槽二、螺釘、支撐條;
[0014]所述滑槽二與滑塊相配合,并且支撐條用于連接滑槽二與幕墻機構。
[0015]優選的,所述框架后端設置開槽,所述幕墻機構可通過開槽上下移動。
[0016]優選的,所述框架上端設置有自動鎖扣。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該幕墻具有機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風性好、可遮風擋雨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0020]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0021]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3]如圖1所示: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包括框架301、固定機構302、幕墻機構303、滑槽304、扶手305、定位條306、支撐機構307、滑塊308 ;
[0024]所述框架301前端設有凸起,并且凸起與凸起之間設有開槽;
[0025]所述框架301左右兩邊側設有開槽;所述滑槽304設有兩塊,并且設于框架301左右兩開槽內;
[0026]所述定位條306設有多塊,并且左右對稱設于滑槽304內;
[0027]所述滑塊308設有兩塊,分別設于滑槽304內;
[0028]所述滑塊308上端設有螺絲孔,所述固定機構302與滑塊308上端螺絲孔相配合;
[0029]所述幕墻機構303與固定機構302相結合;
[0030]所述支撐機構307設于滑塊306上端,并且與幕墻機構303相連接;
[0031]所述扶手305用于連接左端、右端滑塊308。
[0032]優選的,所述幕墻機構包括幕框、幕墻板、緊固件、把手。
[0033]所述幕墻板設于幕框內側;
[0034]所述把手設于幕框下端內側;
[0035]所述緊固件上端為圓形狀,下端左右兩側設有固定板;
[0036]所述上端圓中間為芽孔圓,下端固定板上設有芽孔;
[0037]所述幕墻板上側左右兩面分別設有凹槽面,并且凹槽面上端設有過孔;
[0038]所述緊固件下端固定板通過螺桿與幕框緊固相連。
[0039]所述固定結構定位桿通過穿過緊固件上端穿孔圓與滑塊上端螺絲孔相配合。
[0040]所述人們可通過扶手向上,將幕墻機構設于框架前端凸起后側,使其框架前端開槽設于全開放式,使其大大增加了通風流通性。
[0041]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定位桿、墊片;
[0042]所述墊片設于定位桿內,用于更堅固連接幕墻機構與框架相結合。
[0043]優選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滑槽二、螺釘、支撐條;
[0044]所述滑槽二與滑塊相配合,并且支撐條用于連接滑槽二與幕墻機構。
[0045]所述支撐條通過與滑槽二相連接,所述滑槽二可通過滑塊移動;
[0046]所述支撐機構用于控制器幕墻機構上端幕墻板,使其屬于斜度開放式,使其在陰雨天達到通風及防雨效果。
[0047]優選的,所述框架后端設置開槽,所述幕墻機構可通過開槽上下移動。
[0048]所述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可通過幕墻機構全部向上,設于框架凸起后側,使其全開放式,達到了通風效果更好。
[0049]優選的,所述框架上端設置有自動鎖扣。
[0050]所述人們通過扶手向上,自動鎖扣相配合,將其幕墻卡住;人們通過再向上,幕墻機構向下,使其幕墻封閉。
[0051]使用時:所述人們可通過扶手向上,使其幕墻機構設于框架前端凸起后側,并且使框架凸起與凸起間開槽處于完全開放式,增加了通風效果。所述幕墻機構通過支撐機構支撐,使其幕墻板起到遮擋雨的效果。所述框架后端設置開槽,所述幕墻機構可通過開槽上下移動。所述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可通過幕墻機構全部向上,通過自動鎖扣相配合,使其幕墻機構設于框架凸起后側,使其全開放式,達到了通風效果更好。所述幕墻板設于幕框內側;所述把手設于幕框下端內側;所述緊固件上端為圓形狀,下端左右兩側設有固定板;所述上端圓中間為穿孔圓,下端固定板上設有穿孔;所述幕墻板上側左右兩面分別設有凹槽面,并且凹槽面上端設有過孔;所述緊固件下端固定板通過螺桿與幕框緊固相連。所述固定結構定位桿通過穿過緊固件上端穿孔圓與滑塊上端螺絲孔相配合。所述人們可通過扶手向上,將幕墻機構設于框架前端凸起后側,使其框架前端開槽設于全開放式,使其大大增加了通風流通性。如果下雨天或陰天可通過支撐機構支撐,使其幕墻斜度開放,達到遮風擋雨效果O
[0052]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該幕墻具有機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風性好、可遮風擋雨的優點。
[0053]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特征繼續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例,均視為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并且,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固定機構、幕墻機構、滑槽、扶手、定位條、支撐機構、滑塊; 所述框架前端設有凸起,并且凸起與凸起之間設有開槽; 所述框架左右兩邊側設有開槽;所述滑槽設有兩塊,并且設于框架左右兩開槽內; 所述定位條設有多塊,并且左右對稱設于滑槽內; 所述滑塊設有兩塊,分別設于滑槽內; 所述滑塊上端設有螺絲孔,所述固定機構與滑塊上端螺絲孔相配合; 所述幕墻機構與固定機構相結合; 所述支撐機構設于滑塊上端,并且與幕墻機構相連接; 所述扶手用于連接左端、右端滑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墻機構包括幕框、幕墻板、緊固件、把手, 所述幕墻板設于幕框內側; 所述把手設于幕框下端內側; 所述緊固件上端為圓形狀,下端左右兩側設有固定板; 所述上端圓中間為穿孔圓,下端固定板上設有穿孔; 所述幕墻板上側左右兩面分別設有凹槽面,并且凹槽面上端設有過孔; 所述緊固件下端固定板通過螺桿與幕框緊固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定位桿、墊片; 所述墊片設于定位桿內,用于更堅固連接幕墻機構與框架相結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滑槽二、螺釘、支撐條; 所述滑槽二與滑塊相配合,并且支撐條用于連接滑槽二與幕墻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后端設置開槽,所述幕墻機構可通過開槽上下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端設置有自動鎖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包括框架、固定機構、幕墻機構、滑槽、扶手、定位條、支撐機構、滑塊;所述框架前端設有凸起,并且凸起與凸起之間設有開槽;所述框架左右兩邊側設有開槽;所述滑槽設有兩塊,并且設于框架左右兩開槽內;所述定位條設有多塊,并且左右對稱設于滑槽內;所述滑塊設有兩塊,分別設于滑槽內;所述滑塊上端設有螺絲孔,所述固定機構與滑塊上端螺絲孔相配合;所述幕墻機構與固定機構相結合;所述支撐機構設于滑塊上端,并且與幕墻機構相連接;所述扶手用于連接左端、右端滑塊。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幕墻通風裝置,該幕墻具有機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風性好、可遮風擋雨的優點。
【IPC分類】E06B7-02, E04B2-96
【公開號】CN204266868
【申請號】CN201420674354
【發明人】吳亞春
【申請人】吳亞春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