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
【背景技術】
[0002]凳子形式各樣,有不可變形的凳子,有可折疊成長方體的凳子。現有的可折疊凳子,大多在一個維度上調節,折疊后長與寬的尺寸差不多,基本在250 mm?350 mm之間;厚度較薄,基本不會超過40 _,從長與寬來看,基本是一個長與寬差不多的長方形結構,占據的空間區域大,不便于外出在包里攜帶。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以解決隨身方便攜帶與累時隨時使用的問題,如排隊時,車上沒位子時,垂釣時、旅游疲勞時、老人外出休閑時,家庭來客過多缺凳子等情況時使用。
[0004]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包括中部交接連接呈十字型的一對前外腿、前內腿和一對后外腿、后內腿;所述前內腿和后內腿的下部連接有左前后伸縮桿組,前內腿和后內腿上端嵌裝有右支梁組件;所述前外腿和后外腿的下部連接有右前后伸縮桿組,前外腿和后外腿上端嵌裝有左支梁組件;所述左支梁組件和右支梁組件之間連接有凳面網。
[0005]其進一步是:所述前外腿和后外腿上端外側上開有沉槽;所述左支梁組件包括兩端分別卡入前外腿和后外腿沉槽內的左無縫鋼管支梁;所述左無縫鋼管支梁的兩端固定有防止左無縫鋼管支梁滑出沉槽的左支梁前套和左支梁后套,左無縫鋼管支梁中間設有左支梁中套;所述右支梁組件包括右無縫鋼管支梁、右支梁前套、右支梁后套和右支梁中套,右支梁組件與左支梁組件相對布置。
[0006]所述凳面網是編制在左支梁中套和右支梁中套上的編織繩。
[0007]所述左前后伸縮桿組包括一端鉸接在后內腿上的左后連桿,左后連桿另一端鉸接有左前連桿,左前連桿另一端鉸接在前內腿上;所述右前后伸縮桿組包括鉸接在后外腿上的右后連桿和鉸接在前外腿上的右前連桿,右前后伸縮桿組與左前后伸縮桿組相對布置。
[0008]本發明采用四組機構改變凳子的四條腿與地面接觸點的位置,能從四條腿位于一條直線上到位于長方形的四個頂點上。過程是:由前兩條腿、后兩條腿從重合狀態同步轉變為交叉狀態,采用相對轉動結構;再從前兩條腿、后兩條腿前后距離為零的狀態同步拉開為有距離的狀態,采用兩組等腰三頂點結構;此時,凳子與地面的四個支點位于一個長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即從折疊狀態到凳子狀態,凳面由左右兩根無縫鋼管支梁、在各個支梁上的三個塑料套與編織繩組成,它安放在四條腿頂端的導槽中,從而組成凳子。以上過程逆過來,就可折疊成棱柱狀,便于攜帶。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結構主視圖;
圖2是圖1中俯視圖;
圖3是圖1中左視圖;
圖4是圖1中右視圖;
圖5是左支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6是右支桿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前后折疊過程圖;
圖8是本發明折疊后主視圖;
圖9是圖8中左視圖。
[0010]圖中:1、左支梁組件;1_1、左支梁前套;1-2、左無縫鋼管支梁;1_3、左支梁中套;1-4、左支梁后套組成;2、凳面網;3、前外腿;4、螺栓I ;5、螺母I ;6、左前后伸縮桿組;6-1、左后螺栓;6-2、左后螺母;6-3、左后連桿;6-4、左中螺栓;6_5、左中螺母;6_6、左前連桿;6-7、左前螺栓;6-8、左前螺母;7、前內腿;8、右前后伸縮桿組;8-1、右前螺栓;8_2、右前螺母;8-3、右前連桿;8-4、右中螺栓;8-5、右中螺母;8-6、右后連桿;8_7、右后螺栓;
8-8、右后螺母組成;9、右支梁組件;9-1、右支梁前套;9-2、右無縫鋼管支梁;9-3、右支梁中套;9-4、右支梁后套;10、后內腿;11、后外腿;12、螺栓II ;13、螺母II。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是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2]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長條形板狀的前外腿3和前內腿7的中部通過螺栓I 4和螺母I 5鉸接成十字形,前外腿3和前內腿7上端呈半圓形,下端切有斜角,在前內腿7和后內腿10上端外側上開有沉槽;后外腿11和后內腿10的中部通過螺栓II 12和螺母II 13鉸接成十字形,與前外腿3和前內腿7對稱布置;前內腿7和后內腿10的下部連接有左前后伸縮桿組6,左前后伸縮桿組6包括一端鉸接在后內腿10上的左后連桿6-3,左后連桿6-3另一端鉸接有左前連桿6-6,左前連桿6-6另一端鉸接在前內腿7上,左后連桿6-3與左前連桿6-6等長;前外腿3和后外腿11的下部連接有右前后伸縮桿組8,右前后伸縮桿組8包括鉸接在后外腿11上的右后連桿8-6和鉸接在前外腿3上的右前連桿8-3,右前后伸縮桿組8與左前后伸縮桿組6相對布置;再結合圖5所示,左支梁組件I包括兩端分別卡入前外腿3和后外腿11沉槽內的左無縫鋼管支梁1-2,左無縫鋼管支梁1-2的兩端固定有防止左無縫鋼管支梁1-2滑出沉槽的左支梁前套1-2和左支梁后套1-4,左無縫鋼管支梁1-2中間設有左支梁中套1-3 ;結合圖6所示,右支梁組件9包括右無縫鋼管支梁9-2、右支梁前套9-1、右支梁后套9-4和右支梁中套9-3,右無縫鋼管支梁
9-2兩端分別卡入前內腿7和后內腿10沉槽內,右支梁組件9與左支梁組件I相對布置;結合圖1所示,凳面網2是編制在左支梁中套1-3和右支梁中套9-3上的編織繩。
[0013]本發明主要由支腿部分和與支腿部分可拆卸安裝的凳面兩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是本發明使用時的狀態;如圖2所示,是發明前后折疊過程圖,此時,前兩條腿、后兩條腿從交叉狀態同步轉變為重合狀態,拿除左支梁組件和右支梁組件,折疊左前后伸縮桿組和右前后伸縮桿組;如圖8和圖9所示,分別是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折疊后主視圖和左視圖,折疊后,凳子可放在長320mm、寬68 mm、高55 mm的袋子里,便于攜帶。
【主權項】
1.一種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交接連接呈十字型的一對前外腿(3)、前內腿(7)和一對后外腿(11)、后內腿(10);所述前內腿(7)和后內腿(10)的下部連接有左前后伸縮桿組(6),前內腿(7)和后內腿(10)上端嵌裝有右支梁組件(9);所述前外腿(3)和后外腿(11)的下部連接有右前后伸縮桿組(8),前外腿(3)和后外腿(11)上端嵌裝有左支梁組件(I);所述左支梁組件(I)和右支梁組件(9)之間連接有凳面網(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腿(3)和后外腿(11)上端外側上開有沉槽;所述左支梁組件(I)包括兩端分別卡入前外腿(3)和后外腿(11)沉槽內的左無縫鋼管支梁(1-2);所述左無縫鋼管支梁(1-2)的兩端固定有防止左無縫鋼管支梁(1-2)滑出沉槽的左支梁前套(1-2)和左支梁后套(1-4),左無縫鋼管支梁(1-2 )中間設有左支梁中套(1-3 );所述右支梁組件(9 )包括右無縫鋼管支梁(9-2 )、右支梁前套(9-1)、右支梁后套(9-4)和右支梁中套(9-3),右支梁組件(9)與左支梁組件(I)相對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凳面網(2)是編制在左支梁中套(1-3)和右支梁中套(9-3)上的編織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后伸縮桿組(6)包括一端鉸接在后內腿(10)上的左后連桿(6-3),左后連桿(6-3)另一端鉸接有左前連桿(6-6),左前連桿(6-6)另一端鉸接在前內腿(7)上;所述右前后伸縮桿組(8)包括鉸接在后外腿(11)上的右后連桿(8-6)和鉸接在前外腿(3)上的右前連桿(8-3),右前后伸縮桿組(8)與左前后伸縮桿組(6)相對布置。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一種可折疊成棱柱狀的便攜凳子。它包括呈十字型的一對前外腿、前內腿和一對后外腿、后內腿;前內腿和后內腿的下部連接有左前后伸縮桿組,前內腿和后內腿上端嵌裝有左支梁組件;前內腿和后內腿的下部連接有右前后伸縮桿組,前內腿和后內腿上端嵌裝有右支梁組件;左支梁組件和右支梁組件之間連接有凳面網。本發明采用四組機構改變凳子的四條腿與地面接觸點的位置,能從四條腿位于一條直線上到位于長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即從折疊狀態到凳子狀態,凳面由左右兩根無縫鋼管支梁、在各個支梁上的三個塑料套與編織繩組成,它安放在四條腿頂端的導槽中,從而組成凳子。以上過程逆過來,就可折疊成棱柱狀,便于攜帶。
【IPC分類】A47C4-28
【公開號】CN104840028
【申請號】CN201510235249
【發明人】戴寧
【申請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1日